食物與愛情的詠嘆調(diào)
賴恩貝里是北美素食者協(xié)會的歷史顧問,精于以歷史觀點研究素食主義,他的《經(jīng)典素食名人廚房》最近也出了簡體中譯版。是這樣的,○,此書不但考據(jù)了素食的世界史,還列舉世界史上的哲人、智者素食食譜,從而以另一角度向世人宣示素食的意義。
按照此書所述,地球上的素食主義有四大源流:
其一:源自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他主張身體和靈魂的修煉,同時認為動物跟人類一樣,是有靈魂的,他的素食思想影響了柏拉圖和達芬奇。
其二: 源自古印度的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他與耆那教尊者大雄一樣主張戒殺生。
其三:源自中國的老子,他崇尚自然,主張素食是為了養(yǎng)生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其四:源自耶穌基督,據(jù)《死海古卷》所載,他是拿撒勒人,乃主張茹素的艾賽尼派的一支。
如此說來,素食的四大源流對整個世界的文明無疑有莫大影響。賴恩貝里堪稱素食文化的探險家,他這本書輯錄了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佛陀、大雄、老子、耶穌、達芬奇、英國詩人雪萊、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蕭伯納以及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尼等三十位知名人士的素食食譜,讓讀者參照,試做素食佳肴,從而享用心靈的美味。
說到美味,○,你可知道香港最近有兩家飯店被《米其林指南》列為三星級,生意滔滔。那邊廂,美國著名食家邁克爾斯坦伯格的《法國美食末日危機》出了中譯本,對《米其林指南》彈得樹搖葉落,那么,○,你說《米其林指南》到底是法國美食向上的助力,還是進步的阻力?
斯坦伯格為我們揭破了米其林神話。他親身經(jīng)歷了一次法國美食之旅,也訪問了不少法國頂級名廚,可他的結(jié)論是這樣的:在三星級名廚保羅包庫斯的餐館里吃到的午餐,只是一塊無味的魚排淹在比石膏泥還厚的奶油醬里,左右兩側(cè)塞上黏糊糊的面條。他慨嘆美味天朝故步自封,當(dāng)西班牙名廚以分子美食的實驗精神震撼世人,法國名廚卻只顧向聯(lián)合國[微博]教科文組織聯(lián)署申請將法國美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卻不知道法國早已淪為美食博物館。
斯坦伯格告訴世人,正當(dāng)慢食日漸成為全世界精致的飲食風(fēng)尚,法國人卻鐘情于快餐,從前的美食王國法蘭西已淪為麥當(dāng)勞[微博]營業(yè)額第二高的市場(第一位當(dāng)然是美國)。斯坦伯格指出,法國僵化的勞動法造成經(jīng)濟普遍不景氣,餐飲業(yè)因而日趨蕭條,高達19.6%的餐飲增值稅(VAT)更令餐館雪上加霜,食客卻步。
那真是傷透了法國美食迷的心了。○,法國書評人倒是頗有風(fēng)度的,含蓄地承認此書讓人氣憤卻又回味再三。斯坦伯格也不是只彈不贊,他倒很欣賞巴黎近年掀起的小酒館運動,年輕一代廚師都不再迷信《米其林指南》的星級神話,紛紛自立門戶,開設(shè)很有創(chuàng)意的小酒館,為沒落的法國廚藝再次開拓生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