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的佛教意義!愿天下媽媽平安吉祥健康!
愿天下媽媽平安幸福健康!
一切世間,以什么為最富?何者為最貧?悲母在堂就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就名最貧。母在名為日中,母死就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月明,悲母亡時名夜暗。所以修行人要精勤修習孝養(yǎng)父母之道。這與供養(yǎng)佛陀的福德一樣,平等平等,沒有絲毫差別,應當是這樣去報父母的恩德。
無始以來,一切眾生,輪轉(zhuǎn)六道,經(jīng)過百千萬劫,曾互為父母眷屬,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由於從前各生中,有大悲恩的緣故,亦如現(xiàn)生父母的恩相等無異。這樣從前所受的恩澤,尚未能報答,或者因為妄業(yè)所使,有時孝順,有時違逆,甚至因執(zhí)著妄業(yè),視為怨仇。
這又是什么緣故呢?因為無明的障蔽,失去了宿命智,不能明白過去曾為父母;所以我們要對一切眾生,常作報恩想,互利互助,不能利益一切眾生的,名為不孝。因為這個緣故,各類眾生,于一切時中,亦對我們有大恩德,實在難以報答。這樣的事實,就名眾生恩。
父母的恩情,要如何報答,作為子女不但要對父母的起居飲食照顧妥當,更應關懷父母的心靈精神,讓父母感到安心不孤獨,進一步自己要提高德行,行正道令父母安心,多慈柔語勸導開解父母學習佛法正見開啟智慧,才能真正令父母從煩惱痛苦中究竟解脫。
《不思議光經(jīng)》云:飲食及寶,未足能報父母恩,引導令向正法,便為報二親。意思是說世間的飲食及珍寶、錢財并不能夠真正報答父母的恩情,能夠引導父母聽聞正法,修學正法,如此方是報答父母恩情。
佛教律藏《毗那耶律》亦云:若父母無信,令起信心;若無戒,令住禁戒;若性慳,使行惠施;若無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報恩。意思是說若父母對佛教正法沒有信心時,要用種種善巧方便引導父母對正法升起信心,若父母沒有持戒,應智慧引導父母嚴持戒律,若父母習性慳吝,應智慧引導父母多行布施,若父母愚癡沒有智慧,應用種種善巧方便引導父母修學正法從迷失走向覺悟,開啟智慧本來,從而究竟解脫生死離苦得樂,若為人子能如此行做,才是真正的報父母恩德。
在《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中地藏菩薩也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時是一個善根深厚、德行高潔的女子,因為孝敬母親而體會到母親生前不信因果造作罪業(yè)所將受苦難,以及感念到一切地獄眾生所受之苦,進而發(fā)出了要盡未來際救度一切罪苦眾生脫離苦海的菩提大愿,因此殊勝大愿之力地藏菩薩的母親及當時所在地獄罪苦眾生皆得超拔離苦。
佛教中的孝,是真正的大孝至孝,如何能夠引導父母修學正法呢?世間一切人事物的發(fā)展都在因果規(guī)律內(nèi),累世之緣今生機緣和合匯聚,今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善惡業(yè)力及不同的個性命運軌跡,皆是累世身口意造作的善惡因緣所招感,想要按照個人的主觀意愿安排和改變他人的一切是不現(xiàn)實也不符合規(guī)律的。
必須先改變自己,他人看到自己真實的變化,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有向往光明升華生命意愿的人,才會真的愿意改變自己。
在母親節(jié)的日子里,我們應該時時感念慧命母親和身命母親的深重恩德,發(fā)下廣大菩提愿心,救度一切如母眾生,出離苦海,同時引導人間的母親修學正法,便為報答母親恩德,為此自身更應努力修學正法,自覺覺他,成就佛果,普度萬源,以此報答諸佛深恩。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