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惠:三個經(jīng)典比喻和三句名言
入門知識
2023-08-22 08:47
隆蓮法師雖身居廟宇,但對如今社會上物欲橫流的種種現(xiàn)象還是非常明了的。作為一個一生都在止惡揚善、弘揚人間凈土的佛學家,她的內(nèi)心十分焦慮,因此做了五首詩《未必五首,訶五欲也》。
《未必五首,訶五欲也》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阮囊何事堪羞澀,富有恒沙是佛陀。
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搓老干見精神。
近來學得平心法,羅剎當前化美人。
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羨莊生。
青山斷發(fā)成長住,不識人間有轉(zhuǎn)輪。
未必肥甘便永年,飯蔬飲水樂吾天。
道人自有長生訣,物與民胞即是仙。
未必清閑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蓮。
驕陽當午池塘靜,映日荷花別樣鮮。
所謂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這種凡人的欲望。
佛教認為五欲之樂雖有快樂,但不圓滿,不究竟,苦樂交雜,暫有還無。因此要想得到真正的快樂,就要“棄世欲而起法欲,輕世樂而重法樂”。
訶,意即“訶責”。詩末落款是“清時散人”。我猜想這個名字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表明她是個生在清朝末年的人;二是表明她如今處在一個清明的時代。
她讓學生們把這五首詩復印后廣為散發(fā),目的就是勸眾生,不要被太多的欲望淹沒了,那樣并不快樂。
這五首“未必”后來深得中國佛教協(xié)會趙樸初會長的賞識,他老人家親自將詩書寫下來,發(fā)表在《佛教文化》雜志上。
隆蓮法師簡介:(1909~2006),四川尼眾佛學院倡辦者、首任院長,被尊稱巴蜀才女、中國當代第一比丘尼,歷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四川省政協(xié)委員、常委;中國佛教協(xié)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副會長等職。
——本文摘自裘山山著《隆蓮法師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