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咒治病感應
凈騰創(chuàng)作
(
可以轉貼;注明出處;請勿竄改)
出自
:
佛網(wǎng)論壇奇文共賞版世界越來越亂
,
流感病毒也越來越毒,
很久沒這樣感冒了,
三個禮拜了都還沒痊愈起先喉嚨痛,
沒有咳嗽,
但不需半刻,
便可以濞出一大坨的黃鼻涕后面這些天鼻涕減少了,
但卻多了不停的咳嗽,
晚上去給中醫(yī)師看,
沒想到中醫(yī)師自己也感冒了,
把脈問診時,
二人你一聲我一聲的輪流咳嗽,
看診后,
這位對佛法很陌生的中醫(yī)師跟我聊起了佛經(jīng)二人邊咳邊聊了十幾分鐘,
后來,
她拿出宣化上人道場出版的楞嚴咒及十小咒誦本問我有關楞嚴經(jīng)咒一些的問題我把所知的,
天花亂墜滔滔不絕的告訴她我拼命的講
,
她卻眼睛盯著誦本專注著看原以為她沒專心聽我說話講到一半,
她突然出手示意我閉嘴,
打斷我的話.
她問:
你有沒有覺得我們二個人已經(jīng)好幾分鐘沒有咳嗽了?
我回神心想
:
對耶,
好象喉嚨沒有癢的感覺了,
剛剛一直顧著講話,
也沒注意到咳嗽(
這位中醫(yī)師除了中醫(yī)的把脈之外,
她也會用氣功來看病)
接著她說
:
你剛剛在介紹楞嚴經(jīng)的時候,
我手上這個誦本,
有"
氣"
一直跑出來,
它的氣有在治療我們的咳嗽我無言微笑,
心卻想:
楞嚴咒,
真是猛!!
一心頂禮大佛頂首楞嚴咒
楞嚴咒治病感應后記
再一次看診,好奇地
”
氣”
就會不同一般健康的人,生病的器官顯出來的氣通常有二種,一種是很灼熱的氣,而且?guī)в小贝檀獭钡母杏X,另一種就是很冰寒的感覺,學了氣功后,才覺得和佛經(jīng)上講的道理有些相通,為什么佛經(jīng)上常說地獄有火在燒,有寒冰,有刀山劍樹,其實跟我們在感覺人體的氣場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問︰「那天楞嚴咒的氣,給你什么感覺?
」她說︰「那天你在講話,我打開誦本,停在那一頁,立刻覺得有很清涼的氣一直跑出來,沒多久感覺整個診間都很"
清涼"
,而那種清涼是會讓人覺得很舒服,不是像生病顯出來的那種會讓人打冷顫的冰寒,之后我咳嗽停了三個多小時,到下班了才開始又有點咳」我說︰「我也是耶,我也停了很久沒咳,也是到了睡覺前,才又開始有點復發(fā)」中醫(yī)師要我?guī)退依銍澜?jīng)的白話批注及楞嚴咒的片子我找了宣化上人的批注本及持咒光盤給她她聽了宣化上人的誦咒光盤,也說上人口誦出來的咒語音波,氣場也很清涼“楞嚴氣”治病的三天后,拖了我三個禮拜的感冒痊愈。
前幾天,也聽了一個朋友提到他自身楞嚴咒的感應,朋友修行佛道兩邊皆有涉略親近,對佛教中的楞嚴咒情有獨鐘因楞嚴咒全咒尚未背起來,朋友當兵時,他一有空閑時就只持咒心。后來有天,到了一間道教的廟里拜拜廟里的某個執(zhí)事人員第一眼看到我朋友,訝異的問我朋友:「你平時在持什么咒?」朋友對他這莫名突然發(fā)問頓覺錯愕,但也如實回答那位執(zhí)事人員執(zhí)事人員很歡喜的勸勉朋友繼續(xù)精進持咒,朋友回問原由這位執(zhí)事人員說:「持這個咒不怕被下符,這咒的力量很強
,
它可以破解一切的符蠱邪術…」后記:楞嚴經(jīng)卷七:「若我滅后,末世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一心頂禮大佛頂首楞嚴咒
這陣子流通楞嚴咒小誦本,收集其它道場出版的楞嚴咒發(fā)現(xiàn)了一個編排方式不錯的楞嚴咒小誦本,也轉送一本給中醫(yī)師一二周后,中醫(yī)師跟我:「你上次給我的那小誦本,我給我學氣功的師兄看,他說這本的氣好”緊”喔」我問:「怎么會這樣?不都是一樣的咒語內(nèi)容嗎?怎么氣場的感覺差別這么多?」中醫(yī)師說:「不知道耶,有可能跟印制這誦本的人發(fā)心的差別有關。像出錢印經(jīng)書的人,若他發(fā)心是為了眾生能夠了解佛法,從中得到利益,這樣的發(fā)心就很大,若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或為了家人,或為小孩能夠考高分,這樣發(fā)心就比較狹隘」
我問:「可是這對一般人來說,應該沒有影響吧,因為只是用這本書來誦經(jīng),來了解經(jīng)文的意思?!怪嗅t(yī)師說:「可能吧,可是對學氣功的人會有影響,因為氣場會相互影響」事后回想中醫(yī)師的這段話,想起幾則公案:佛陀在世時,貧女施燈的公案,貧女以僅有的財產(chǎn)施燈供佛,阿羅漢弟子以神通力吹燈,竟不能熄滅。南北時,梁武帝為求福報,大興土木而勞民傷財?shù)墓?,卻反遭病苦。以為這些公案的因果報應僅止于在發(fā)心人身上,沒想到發(fā)心的心念還直接投射遺留在他所發(fā)心的事物上。如此一來,整個我們所居住的環(huán)境,在在處處都留有我們曾經(jīng)使用過的心念,這心念的力量能停留多久
?
這些心念是否利直接間接的益到眾生或損害到眾生?
地藏經(jīng)云:「閻浮眾生,舉止動念,無非是業(yè),無非是罪」佛陀教法句句真實語,不妄語,不異語….
。對于自己的舉止動念,怎能不謹慎小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