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滿都的比命鳥與火海
漢傳人物
2025-05-04 11:00
加德滿都的比命鳥與火海
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是一個長條形的國家,與中國西藏自治區(qū)隔山相對。喜馬拉雅山狹長的山脊形成了尼泊爾與中國之間長達1400公里的天然界限。
尼泊爾這一名字是有來歷的,傳說古代有一位叫作尼的圣人,他為了拯救當地的森林和老百姓,撲滅了一場大火,而自己也被燒死了。為了紀念尼對于國家和人民的救護,這里的民眾便將國家起名為尼泊爾。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在《大唐西域記》中描述為:都城周長二十多里,城外的高山延綿不絕。這里適宜種植各種美麗的花草樹木,傳說有一種最奇特的鳥,叫做比命鳥,也稱共命鳥,兩個頭,一個身體。比命鳥的雕塑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甚至在印度的絕大多數地區(qū)以及斯里蘭卡的佛教寺院的古代建筑中,基本都有比命鳥的形象。在佛經里,比命鳥是由佛陀化現出來的飛禽,它瀟灑地飛行在凈土中,日夜不停地向大眾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法的佛教教義,使得進入凈土的菩薩聞法悟道。
據相關統(tǒng)計,目前尼泊爾民眾有八成以上信奉印度教,其余則信奉佛教、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尼泊爾佛教曾在梨車毗王朝盎輸伐摩王的支持下取得了顯著進展,興建了一些巨大的佛教塔寺。
唐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玄奘大師瞻禮了藍毗尼圣跡。在加德滿都城的東南有一個奇異的小水池,人們往里投入火種,水中便燃起大火,如果再投入其它物品,也都化為火焰。這種現象在今天已不復存在。
尼泊爾寺院較多,藏人因邊界線的天然便利,進入尼泊爾相對容易。尼泊爾甚至還劃定了固定的藏族居住區(qū),讓藏人安居其中,進行手工業(yè)生產及自由貿易,這里幾乎成了藏人的天堂。尼泊爾的文化與西藏的文化形式更為接近,比如服裝并不像印度服裝那樣輕簡瀟灑,而是學習藏人服裝,融入了一些防寒與實用的考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