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病人
病人
守成法師著
佛在世時,有一長者,請佛及僧,時比丘皆前往赴齋,獨佛未往應(yīng)供。是凡佛不偕眾赴齋者,有二因緣,一者欲與諸天說法,二者瞻視病僧。
是時佛知比丘,皆悉受請,于是即取鑰匙,逐門開視。見一比丘,抱患甚篤,臥大小便中,無力轉(zhuǎn)側(cè)。世尊問曰:汝有何患?比丘答言:弟子罪業(yè)深厚,常遭病魔纏困,現(xiàn)染風(fēng)濕,日漸轉(zhuǎn)重。世尊又問曰:有無侍應(yīng)湯藥?答曰:弟子受性闇鈍,恒懷懈慢,從不侍患病人,是故今日無視我者,實感孤窮,所估無處。
爾時世尊,慈憐躬抱,除去不凈,湔浣坐具,水浴其身,更換凈衣,敷新臥具,手摩其身,說以法藥。時病比丘,身心輕快,法喜無量,即起禮佛。
佛退出病房后,見諸比丘。齋畢歸舍,遂集大眾,而告誡曰:汝等比丘,辭親入道,不相瞻視,此非其宜。我法齊正,上下和從,自今而后,弟子侍師,如事父母。師視弟子,如同己息,同輩互助,情似手足。尤對病者,小心加護,有瞻病者,則瞻我身,所獲功德,平等無差。諸比丘聞已歡喜,依教奉行,作禮而退。
按:在家人,當(dāng)年老疾病時,有其妻孥及時奉養(yǎng)。唯有出家人,一旦臥病,所求闕絕,舉目無親,甚為凄愴,是時獨有仰仗師友照拂,檀越施藥。所以佛在經(jīng)上說:諸福田中,看病福田,最為第一。又說供養(yǎng)病僧,功德最大。在《付法藏經(jīng)》上說:薄拘羅尊者,于過去毗婆尸佛出世時,本一貧人,見一比丘,患頭痛病,當(dāng)下發(fā)至誠心,以一阿黎果施之,其病頓愈。由是,九十一劫以來,尊者或在天上,或處人間,常無病苦。小小一果,施與病僧,尚且獲報如此,其他不言而喻。但施惠之心,貴乎至誠,不帶半點假藉,或絲毫輕慢之念。
人以互助為本,素喜助人者,人恒助之,尤以急濟貧病者為最。如己所能及者,當(dāng)盡心竭力扶危,作一分善事,生一分福德。所謂:有一分熟,發(fā)一分光。佛已福足,猶為病僧湔浣不凈,況薄福之我人,當(dāng)如何去效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