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攝化眾生的四個方法-四攝法
佛教四攝法,是菩薩在眾生中攝化眾生的方法,目的是爭取并引導眾生學佛修習正法,完善善根,走上幸福圓滿的大道。
其內(nèi)容是:第一:布施;第二:愛語;第三:利行;第四:同事,菩薩為了利益眾生,必須廣學多聞。
1、布施攝: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施予一切眾生,宣揚佛法,免除眾生之怖畏,令其無懼。“四攝法”中的“布施”與六度之中的 “布施”,是有差別的。前者是以小恩小惠加深與眾生的感情,而后者是純粹的布施,講究“三輪體空”之境。通過給對方布施一些小財或者小恩,使對方對你產(chǎn)生一定的感情,這是布施攝的目的。有了感情之后,你再去介紹佛法給對方,對方就容易接受。沒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就匆忙的去給對方介紹佛法,往往是收效甚微的,有時候甚至產(chǎn)生反效果。
2、愛語攝:即是溫和柔軟、歡喜贊嘆的話語,與眾生結善緣。愛語攝之中的愛語,并不是說給對方講他愛聽的語言。此處的“愛語”,是指柔和的、有攝受力的愛護之語。你說出的語言,既有一定的智慧,更充滿了慈愛之心,這樣對方就很容易接受。因為你的慈愛之心,對方其實都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的。充滿愛心和智慧的語言,是很有力量的;就如吸鐵石一般,可以緊緊將對方吸引住。
3、利行攝,積極修利他之行,得到眾生之尊敬與信賴,使更多人歡喜信受佛法。利行攝之中的“利”就是“利益”之意,要讓對方看到學習佛法是有利益的。世間的凡夫?qū)τ诶媸强吹煤苤氐?,可以說他的一切行動都是奔著利益進行的。因此菩薩要度他,就必須先適應其根性,要讓他看到學佛法是有真實利益的。這個利益,有物質(zhì)上的,更有精神上的。當他漸漸深入,對于佛法信而不疑之時,就可以宣講更高層次的佛法精髓?! ?/p>
4、同事攝,與眾生同行所好之事,以此方便因緣循循善誘,令眾生同法益,趣入道果。上述的三個攝法,相對容易做,大家都可以去實踐。但是第四個攝法“同事攝”,就有一定的難度了。所謂的“同事”,就是順著所度之人的脾性,跟著他做他喜歡做的事。譬如有人喜歡唱歌,你隨他唱歌,你唱得比他更好,他對你佩服了,你就能以此引導他去學佛法,他就不會有什么疑慮。以“同事攝”去攝受眾生,需要很強的定力。若是自己定力不足,不但度不了所度之人,反而被他度去了,這就是笑話了。
四攝法”就是佛門接引眾生的四個法門。若能善用“四攝法”,對于弘揚正法,將大有裨益。其實從古至今,對于對佛法不了解之人,許多高僧大德起初都是以“四攝法”去親近他們,使他們深信之后,再宣講佛法。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