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念誦的具體方法
念咒的一個關鍵就是不能用嘴吸氣。。。
首愚法師開示金剛念誦要決
(一)氣功修煉
金剛念誦是一種最高的氣功修煉法,重點在換氣方面。換氣時務必把嘴巴閉起來,或慢慢吸,或一吸進來就停住,等氣滿了再跟大家念誦。而吸氣的時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達到唇齒不動,首先,要練習一口氣一口氣念。一口氣能念幾句就念幾句,念到必須換氣了,就把嘴巴閉起來,再用鼻子吸氣,懂得這個方法,對身體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二)配合呼吸
一口氣一口氣配合呼吸的氣來念,一句連一句的,中間不要呼吸,只用舌頭和嘴巴發(fā)音,這樣無形中身體內(nèi)部也在呼吸。念到這一口氣實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癟了,這時候就讓它松弛下來,把嘴巴閉起來不要吸氣;讓它自己吸氣。就像以尼龍奶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沒有空氣,奶瓶不是都癟了嗎?而當你嘴巴一放松,空氣自然進來就膨脹了,這就是最自然的氣功。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身體也就自然調(diào)整好了。此時一點妄念都沒有了,因為呼吸都來不及,還有時間亂想嗎?吸氣充滿了再開始念,如此周而復始,一口氣一口氣的,慢慢從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來越增強,經(jīng)常這樣練,就會達到“氣滿不思食”,當然這并不是腸胃有毛病。
(三)都攝六根
特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體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么長,中間短一點就可以休息了,根據(jù)這個原理不斷練下去,身體自然會有改善。
念誦的時候要“都攝六根”,眼睛開著沒關系,但是眼神要收回來,收回到自己內(nèi)在,乃至收回到后腦,收回到與虛空合一。
(四)念茲在茲
一般念佛念到最后,喉嚨都會沙啞,這是念佛的方法錯了。正確念佛的方法是念茲在茲,輕松自如的,金剛念誦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無相、無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齒不動”,只有舌頭在彈動。初步的功力達不到時,嘴唇微微動也無妨。
(五)體、相、用
金剛念誦具有其“體、相、用”。其“體”實際上即是大般若。一邊念誦,一邊把身心放松、放空靈。能與“空、無相、無我”相應,當下,你念出來的佛號或咒語就不一樣了。倘若你有懂得以“唇齒不動”去發(fā)音,讓“氣”慢慢從丹田一股股的上來,清清楚楚的,對于身心的調(diào)和,效果就更殊勝了。
“唇齒不動”是金剛念誦的“相”,而金剛念誦的妙“用”則是念到某個時候,全身氣脈都會發(fā)動。這時,自然會有一種空靈的感覺,慢慢讓你達到“心氣合一,能所雙亡”,所以金剛念誦就是地地道道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發(fā)揮到最極點了。
(六)轉(zhuǎn)化“四大”
金剛念誦念得好,全身暖相就起來了,身體感覺非常舒服、非常暢快,大冷天一點都不覺得寒意,大熱天也一點都不覺得煩躁。
金剛念誦是使“四大”轉(zhuǎn)化的總關鍵;同時也是凈化報身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剛念誦的要領,整個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靈的光明中。即使尚未達到,各位亦應在意境上先做觀想。觀想久了,自然達到身心兩調(diào)的效果。
(七)攝心調(diào)氣
實際上,金剛念誦已含括了觀想和唱頌。金剛比喻般若,比喻能夠把握佛法的實相;乃至一個人對自己心性的完全了解。換言之,實相般若即金剛,念誦即在調(diào)氣,所以金剛念誦同時涵蓋了攝心與調(diào)氣。
=====以下摘自其他人的經(jīng)驗====================
金剛念誦練習心得:
一、練習時口水很多,如何因應?
答:在入氣或出氣盡時,咽下口水,然后繼續(xù)念誦。
二、呼吸時要像練氣功一樣縮放小腹嗎?
答:一切以自然為原則,吸氣時氣吸到下丹田,不必強調(diào)小腹鼓起,不過在開口念誦后隨著念誦的出氣,小腹稍微縮緊直到出氣盡,輕輕做就好,不要太用力。
三、念的很累、喉嚨發(fā)痛,該如何?
答:這是尚未抓到要領的緣故。念時出氣要細緩輕松,聲音不要高但也不要壓的太低,發(fā)音要從腹部使力,不要在喉嚨用力,練習久了就會知道該如何做。
四、念久了肩膀酸痛,身體僵硬,可以休息嗎?
答:初學者未抓到放松的要領,身體保持一個固定姿勢久了當然會酸痛。記得要在念誦之前先做三個深呼吸,在呼氣時放松肩膀、脖子。練習中如果身體僵硬酸痛可以再作一次,其余的待練習上手之后身體自然會提供答案。
五、每次練習要多久才有效果?
答:一小時以上。
六、金剛念誦練習有無任何禁忌?
答:一是不要吵到別人。二是練習時不要過飽或是過餓。三是不要在空氣骯臟的環(huán)境練習。
七、如何知道我練習有進步?
答:第一會先打嗝放屁,第二會全身發(fā)汗,第三大便會異常的多、臟、臭。這些都是初步的排毒反應,但不一定出現(xiàn)在每個人身上。再練下去身體會虛脫無力,然后可能會引發(fā)身體舊有病痛發(fā)作。這些都是進步的現(xiàn)象。有膽量繼續(xù)下去的朋友請到留言版跟我聯(lián)絡一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