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淺譯(一)

地藏經(jīng) 2024-05-11 09:38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淺譯

夢參老和尚主講(一)

下面是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緣者就是助成的意思,是講用布施的力量來成就我們的功德。我們要想成佛就必須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得行六度萬行,六度以布施為首,布什么呢?布施慳貪,度我們的貪心,這一品就是來比較一下。校就是考的意思,考量一下,考核一下,考核這個功德。人家供養(yǎng)一塊錢,你供養(yǎng)十塊錢,人家得到功德了,你卻沒有得到功德,原因是什么呢?你的心是輕心、慢心、驕傲心,或自滿心,所以你拿了十塊錢給人家功德很小,人家拿一塊錢給的功德比你大千萬倍。

我們經(jīng)常講布施,布施有幾種? 一般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以金錢物質(zhì)幫助別人,屬于錢財之類的,這叫財施,我們給人說法,講道理,說佛的教導給人家聽,讓人家脫離苦難,這叫法施。別人有恐懼了,我們給他安慰,給他壯膽,減少他后顧之憂,讓他不要害怕,這是無畏施。觀世音菩薩就是給眾生無畏施的多,你念觀世音菩薩心里就不害怕,要是走夜路,聽到響聲你會害怕,念觀世音菩薩,心就穩(wěn)住了,不怕了。大家都念過〈普門品〉,一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危難就消除了,這是第三種的施,無畏施。

還有兩種田,什么田呢? 就是敬田,悲田。如果把財物施給眾生,這叫田,大家悲心憐憫他很痛苦,你給他錢使他生活好,他就不痛苦了,這叫悲田。敬田,供養(yǎng)自己的父母,供養(yǎng)自己的師長,在家的師長也算在內(nèi),生起恭敬心,這叫敬田。雖然也是布施的一種,但這種布施有些不同,必須有供養(yǎng)心。

這里有很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拿他的身體布施老虎,也屬于財施,老虎餓得張不開嘴,他拿他的肉身來供養(yǎng)老虎,還有割肉給鷹吃;投身飼虎,割肉喂鷹,這都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當中的事。也有犧牲自己的生命救度別人的,如果自己犧牲了,能夠救度好多人,他們可以愉快一點,那就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也是一種布施。

如果是你在觀想,說這個身體本來是假的,我利用這個身體來供養(yǎng)佛,例如出家人用燃身臂、燃手指頭供佛,佛要你的手指頭做什么?你燒了,佛得到什么? 拿這個供佛是什么意思呢?我們講性空,把身體看成是色蘊,色蘊是空的,如果不痛,你觀想著空了,或者是你在燒的過程中像燒別的東西一樣的,你的肉體沒有了。就是這個道理,欲以此來供佛,這是供你自己的心佛。

布施的意義太多了,在每部經(jīng)每個論都會講,六度之首,四攝之先。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以布施為首,六度萬行,也是以布施為首,這說明了舍很難。若說我沒有東西給人家,看見眾生在那里很苦,但我自己也很苦,這時你有大悲心就可以了,這叫法施,以法布施,心里憐憫他同情他,有這么一念心,功德無量。例如說我內(nèi)心掙扎了很久,勉強掏出十塊錢給他,這種輕心慢心的福德是很小的,這是這一品的意義。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yè)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 唯愿世尊為我說之?!?/font>

這是啟請,地藏王菩薩說完稱佛名號的法門之后,他又說一種方便,但是這種方便是請佛說,不是地藏菩薩說。他說:“我對于南閻浮提眾生,布施的功德很不理解,同樣都是供養(yǎng)十塊錢,有的一生受福就完了,有的十生百生千生福利受的無窮無盡,這是什么原因?”請佛給他答復。為什么說承佛力呢?凡是在會中請法利益大眾的,都是承佛的神力,沒有佛的神力,我是不會想起來問的,就是這個意思。

每位菩薩請法的時候,發(fā)起的因緣都如是,因此就從自己的座位起來,請法就是右膝著地,這叫胡跪,胡跪者就是跪一條腿。胡是互相的互解,互相交換的意思,或者一條腿跪久了,跪到疲勞了,左腿疲勞了再換右腿,互相交換的意思,胡跪是請法的意思。請佛說布施的功德,為什么有這么多差別? 行完了禮,就是表白,“白佛言”,就向佛說:“世尊,我觀業(yè)道眾生”,業(yè)道是包括善業(yè)惡業(yè),但是我們現(xiàn)在說這個業(yè)道是善業(yè),善業(yè)這條道路怎么走? 我看見行善業(yè)的這些眾生,他們的功德不一樣,校量就是分析、比較一下,為什么不同呢? 一樣的事情為什么有輕有重? 為什么有的受福受得多? 為什么有的受報得少? 就是這樣的意思,這是地藏王菩薩有疑惑,請佛給他說。這是剛請佛,佛還沒有開始說法。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jīng)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莊嚴。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莊嚴一下,后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貍吃了,其他什么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用手捧著到寺廟里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莊嚴,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fā)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蹆勺阕鸬?,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yǎng)花。供養(yǎng)完了,他說:“我供養(yǎng)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里衡量供養(yǎng)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一個心情,我身上有這么一個反應,以這么一朵花供養(yǎng)佛,功德有好大呢? 我將來要得好大的果報?”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沒有道德也沒有讀過經(jīng),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法答復你,你找一個讀經(jīng)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了之后,有好大的福德?”他又找到一位讀經(jīng)的法師,這位讀經(jīng)的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好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jīng),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jīng)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边@時佛涅槃之后還沒有很久,證了阿羅漢果的道人還很多。于是供花的人就去問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了。他問大德:“你已經(jīng)得了阿羅漢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這位羅漢就入定觀察了。觀察完了,他說:“我看到你供養(yǎng)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舍了之后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了?!币驗榱_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復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于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再來跟你說。”

這是說他以這樣心情供養(yǎng)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yǎng)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布施的功德還得隨你的心,物質(zhì)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系的,在圣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這段故事是說,大家在供養(yǎng)布施的時候,不但給他物質(zhì)上的供養(yǎng),還要法供養(yǎng),愿他不貪著世間的福德智慧,愿他將來一定能成佛,那你這個功德就沒有辦法說了,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于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樂欲聞。”

因為地藏王菩薩請佛辨別校量布施的功德,佛就答他說,我今天在忉利天宮給一切參加地藏法會的人,說一說閻浮提世界布施功德,考核一下,為什么功德有輕有重?“汝當諦聽”,你應當如實的諦聽,我來給你說,你應當如是的聽,我如是的說?!暗夭刈匝晕乙墒鞘?,愿樂欲聞?!蔽艺埛鹫f,就是我懷疑這件事情,我很高興聽,很愿意聽,以下佛就告訴他。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font>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知道這些人都是有地位的,有才識的,有權力的,是能施的人。要校量布施,先說能布施的是哪些人,如果這些人布施,以他的尊敬心、慈悲心,對于貧窮的,六根不具的,他能親自跟他軟言慰諭,很慈悲很祥和的安慰他,布施的功德就很大,一生受福,百生受福,乃至死了之后做國王。如果是丟個錢不屑的給他,這樣的話,這個福德很小。我們要是拿他當作父母般恭恭敬敬的遞上,完了跟他說幾句柔軟語,如果再勸他:“你今生受苦難是因為沒有信佛,你應當念佛名號?!彪m然他有業(yè)障障住了不會相信,但是這個音聲歷了他的耳根,善根就種下了。

我們前面說過了,他聞到這個聲音,一歷耳根,他的功德就得了那么多。我們見到人家,不管他信不信,你念聲佛,譬如坐車、坐大巴士或坐飛機的時候,你念一聲佛號,或者發(fā)愿說,我將來當了法師,你們都做我的弟子,我都度你們成佛。你認為這沒有什么,你可是結了大緣了。你想你一生該坐好多次輪船,該坐好多次飛機,遇到人多的時候,特別是到飛機場,在等機的時候,人來人往多的很,你就發(fā)愿,也不用管人家懂不懂,反正你盡你的心,功德不可思議,這是我們?nèi)庋?、肉身、肉耳不能知道的?/font>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font>

六根不全,所以就慈悲收攝他、憐憫他,他生下來就六根不全,這些人都是從三惡道中出來的。佛前面說能布施的人,就是國王、大臣、宰相、大富長者、婆羅門。受施的人,也就是領受別人布施、施舍的人都是哪一類呢?“若遇最下貧賤,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边@以下就是講悲田。

現(xiàn)在先講悲田,田就是土地,田有生長的功能,我們種下的糧食它要生長,種下的菜黍它要生長,田地的作用就是生長,現(xiàn)在我們想求福,這個田就是生福的田。悲田,悲是大悲心的悲。布施、施舍的時候,你要有大悲心。一般人都是憐憫心,唉呀,好可憐,這句話有人愛說,或者看到誰受痛苦,你產(chǎn)生一種同情心,認為他很可憐,怎么辦呢?可憐還是可憐,也不能拔除人家的痛苦。

悲田是解決別人的痛苦,你只能拔除他的痛苦不行,還得給他一種快樂,就是慈,你要給他快樂,使他心里愉愉快快的,雖然是窮,窮的很愉快,雖窮就不窮了。若是貪得無厭,即使成為億萬富翁,還是很窮,還帶了很多的障。我今天看報上說,在美國有位很著名的富人,但他欠了五十億美元的帳,如果向他要債,他是還不起的,富不富就是建立在心上。

《地藏經(jīng)》全是講緣起的,從一開始就是善惡因果,遇佛的殊勝因緣,都是緣起,凡是緣起法都是無自性。大家學佛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性空緣起,緣起性空,一切無障礙,說大乘也通,說小乘也通,說念佛也通,說坐禪、修密都可以,無論顯密禪凈五教四教,隨便哪一法,都不能離開性空緣起。你必須得懂得這種道理,你的大悲心生起了,生起了之后不落愛見大悲,不從情感上出發(fā),而是從理性上這樣做,因為這個是順清凈的那個部分,順空性,這是根本的。

所以在緣起法之中講布施,你就得校量考核一下,怎么樣做才能合適,才能順真,我們不是想功德嗎? 怎樣做功德才大,你不是想福德嗎? 你怎樣做才能有福德。同是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回向用心,用的小,功德不大,供養(yǎng)一朵花,供養(yǎng)一枝香,這個福德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因此,現(xiàn)在地藏王菩薩所問的問題關系很大,畢竟我們不是很富有的,反正生活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沒有到大富大貴的地步。我們要種福田,知道這種因緣怎樣種法呢? 最尊貴的人要是遇到最下賤的人,他應當怎樣布施才有福德? 依佛跟地藏王菩薩所說的方法,這樣去做,你的福德很大。佛說這些有權有勢有財富的人要是遇到最貧窮的人,該怎么做。光貧窮還不算,還有病癃,癃閉。閉者不通,以前我沒有聽說過這種病,后來在勞改時走了很多醫(yī)院,送很多奇奇怪怪的病人去,這種病還多得很,在醫(yī)院里單有一科大小便不通,解不下來,叫便秘科,這就是癃,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種癃是老了,老態(tài)龍鐘,也就是駝背,后頭鼓出一塊來那叫隆,隆起的隆,這些都是一種病態(tài)。殘,是六根不全,瞎子、禿子、跛子、瘸子都屬于殘。喑啞,發(fā)不出音聲來就是啞巴。聾,耳朵聾了,聽不見了,耳根壞了。癡,就是精神病,變成白癡的。無目,就是瞎子。如是種種,除了貧窮,而且還有病。

當你布施的時候,如果碰到這些人了,你要生起大慈悲心,特別是學佛的弟子,不是給他幾個錢的問題,錢只解決一頓飯,你也供不起他,你能把他請回家供養(yǎng)起來嗎?決不會的,你僅僅施給他幾個錢,施舍錢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你能怎么辦呢?應當在財施當中加上法施,給他說法。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可憐,這么造罪,是因為你過去做的不好,你要給他念點佛號,教他念,雖然他可能不會相信的。但是讓他耳根能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圣號。要是在四大名山,在五臺山念文殊菩薩,在九華山念地藏王菩薩,在峨嵋山念普賢菩薩,在普陀山念觀世音菩薩,他也跟著你念,在財施當中加上法施,解決他永久的問題。他念了以后再不受窮,這是講世間相,他自己本身是很尊貴的,又有地位又有錢,對于很卑下的人,能以慈悲心、平等心對他產(chǎn)生尊貴心不輕視他,親手布施給他,乃至于用好言語安慰他,還給他說法。

“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諭,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font>

前面是受施的人,這里是能施的人。能施的人用大慈悲心產(chǎn)生一種殊勝感,因為他就是你的善知識,成就你的菩薩道,成就你的福德智慧。要是沒有這種對象,你的福德智慧修不成,涵義就是這樣,你要做如是觀。假使說你對他有慈悲心,還能軟言蔚諭的,用這種態(tài)度來布施他,那就是平等。這種布施遍一切處,遍于法界,雖然你的對象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但你的平等心遍于法界,所以才說這個功德比布施一百恒河沙那些佛的功德都大,什么原因呢? 因為你的心量超過供養(yǎng)一百恒河沙諸佛的客觀現(xiàn)實境界,這個是理,理能成事。

我為什么要講性空緣起,因為性空故而成就一切法,因此功德才大,一切有都建立在空上,《金剛經(jīng)》說一切的賢圣都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但這里是在有為法上顯的差別。例如我們看到大悲心的菩薩,他見到眾生的痛苦,就如同身受,他就發(fā)愿代眾生苦,他說這個痛苦加到我身上好了,我愿意替眾生受苦,愿他們享樂,這是普賢十大愿王最后的回向愿,所以有智慧的人布施跟沒有智慧的人布施是不一樣。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里有這么一段故事,有一位菩薩得了一團飯,如果自己吃了可以保命,如果自己不吃舍給別人,讓別人保命,自己寧可死,這種未來的福德是不可思議的。因為菩薩不求福德,不求來世的果報,求一切眾生都成佛,他是這種的心量,把這種福德回到性空緣起,把緣起回到性空,還要證得了佛性,這種功德不可思議的。

既然是這樣,還得回來說世間相,知道慳貪沒有好處,我們就練習行布施。因為我們的舍心不大,就像中國的老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總是替自己打算多,為別人打算少,如果把這個變化一下,替別人打算的多,為自己打算的少,你當生就是菩薩;如果你能念念就這樣做,你念念就是菩薩;你能有十念這樣做,就是十念的菩薩;一百念是一百念的菩薩,一生都這樣做,你一生就是菩薩,來生不去三惡道了,生生世世都順著佛性走,很快就成佛,要經(jīng)常這樣觀想。

布施的物質(zhì)是有限的,隨便你布施好多也是有限量,但是內(nèi)在的心量是無限的,一束花,一枝香,用我們的心力把他觀想成無限量,這就超過我們現(xiàn)在講的這個境界了,像《增一阿含經(jīng)》、《優(yōu)婆塞經(jīng)》、《十善業(yè)道經(jīng)》,這只是按人天因果,求福德,得到的是不受窮,來生富有,這是人天的因果。我現(xiàn)在講的是讓大家擴大心量,遍滿法界都是成佛的因果,現(xiàn)在我們就用那一分錢,供養(yǎng)給人家布施給人家,這就是成佛的因,就是種子,我希望大家這樣來布施,這種布施就是調(diào)心。

“何以故?”

什么原因?這是征啟的意思。

“緣是國王等,于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fā)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這是重復前面的經(jīng)文,“發(fā)大慈心”,發(fā)了一個大慈悲心,除了物質(zhì)的布施,另外要布施歡喜,那個受施者一看到國王對我這樣子,他起碼高興好多天,給他錢,他還不大高興。假使說,兩歲的小孩,警察跟他握握手,他回來迫不及待的跟媽媽說:“今天警察跟我握手了!”拿這個做例子,警察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孩子心目中,警察很威風,警察都跟他握手了,他就很高興。假使說國王去布施一個窮要飯的,還親自給他,你說那個要飯的該高興好多天! 到處碰見要飯的就說:“今天國王親自給我的!”很多人誰給他寫封信,當權者或者接見他一次,他會經(jīng)常的吹噓,跟他握握手更了不得了,再請他吃頓飯,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為什么這樣呢? 眾生心,行菩薩道的人要體會眾生心,所以地位愈高,你愈卑下,愈能跟他平等。

我們該知道平等的力量有好大,體會到他的心,那個心力能使他連生命都不顧,佛教導我們,生命是緣起的,你不要把它看得太重,這個沒有了,下面還會來,這個房子不好還可以找一個好房子,再搬家會比這個還好。

所以你布施普通的一個窮要飯的人,用這樣態(tài)度來對待他布施他,你的果報就像布施百恒河沙的功德一樣的,因為這樣的布施使你未來的果報常得七寶具足,何況是衣食豐足。

所以有智慧的人才能這樣布施,沒有智慧的人、愚癡的人,他的布施就差勁了,果報也差勁了。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yǎng)布施,是國王等當?shù)萌贋榈坩屔?,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國王等于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font>

回向,回是回轉(zhuǎn)來,向是趣向,我把我做的這個功德回轉(zhuǎn)來,把它趣向一個什么地方,這是回向。我做這個福德,利益人了,甚至舍生命讓別人活著,自己不活,這個功德不小,也不太大。如果你把它回向了,一轉(zhuǎn)眼,這個福德就大了,回向給法界;法界,是無界限的,法是心,心沒有限界,回向法界就是用你的心量回向所有的一切,遍一切時一切人,這回向功德就不可思議了。還有你回向十道、二十道都沒有關系,念完經(jīng)先回向我的六親眷屬,以此誦經(jīng)的功德回向我的六親眷屬,乃至于跟我認識的人都得到幸福。另外把誦經(jīng)的功德,再回向法界眾生,或者是有人求你,希望你給他回向,你又回向給他,這叫輾轉(zhuǎn)回向,無窮無盡的回向,這個功德愈來愈大,就像我們北方所講的滾雪球,愈滾愈大。

你最初念經(jīng)的功德,假如這個回向的功德回向的很大,能夠產(chǎn)生很大的效果。把這個布施福德所得的利益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布施的國王能得的果報是什么呢? 十劫生生世世做大梵天王。大梵天王的壽命跟我們?nèi)碎g的壽命差太遠了,大梵天王的壽命是六十劫,他死了,死了又生,生了又做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還是有壽命的,他壽命有盡的時候,天福盡了又受生,受生又生到大梵天王十劫,生生世世為大梵天王。

以這個回向的功德能得到這么多的報償,這個報償還沒有完,為什么呢? 歷來每尊佛成道之后,最初的請法者都是大梵天王,而且他請的是大乘法,在十大劫當中他會見過好多佛,他聞了法還成不了道嗎? 決定成佛。就是以這個布施,加上他的態(tài)度、回向,他所得的福德就是這么一個福德,這是智者的布施。

翻過來就是不智者,就是愚癡。像我們供養(yǎng)三寶也好,或者幫助道友也好,特別是助念的念佛,那不是物質(zhì)的布施,而是法布施,但是你應當把助念的功德回向給大家,回向給一切眾生,不要單給助念的那一個人,回向一個人功德很小,只局限在他一個人身上,如果你回向法界,那就無窮無盡了。今天在這個時辰死的人,我都給他助念了,以我的心力、以我念佛的佛力,把他們都送到極樂世界,這個功德就大了,我們平常講修行,只要能照這樣修行就是普賢行了,會很快成佛的。

 “復次,地藏! 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波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jīng)像,毀壞破落,乃能發(fā)心修補?!?/font>

前面講的是世間,對待病苦窮人的功德,講的是悲田?,F(xiàn)在這是敬田,假使說未來世的這些國王,乃至于婆羅門、宰輔大臣等,遇到過去佛的塔,廟就是寺院,或者是經(jīng)書;“毀壞破落”,你看見那廟、佛像、廟里塑的像,墻壁有毀壞的,或者經(jīng)書有毀壞,殘缺不全,你發(fā)心修補,這個功德跟前面那個布施窮人的功德就不一樣了?;蛘呤亲约喊l(fā)心修補,補經(jīng)補像,這里說的是舊的不是新造的,不是你自己去造一尊像,塑一尊像。先佛是過去的佛,釋迦牟尼佛也算先佛,但就我們這個末法時候而言,釋迦牟尼佛還是我們的教主;毗婆尸佛、拘留孫佛,就屬于先佛,過去佛。我們廟上不是有三圣像嗎? 有的彌陀殿供養(yǎng)彌陀佛,有的是藥師佛,有的是五十三佛,有的是三十五佛,你看見這些像壞了,你把它補一補,經(jīng)書跟佛像千萬不要燒。

那天有位道友向我說,像香上面的包裝,有些宣傳的包裝紙都有觀世音菩薩像,他問這怎么擺? 把它燒了可以嗎?我說:“你還是把它拿下來或者貼補貼補,把它收起來保存,萬一到末法時候,大家看不到佛像又猛然間撿到,翻出來見到佛像,他也種了功德?!?/font>

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我有好多經(jīng)書,都是從舊書攤買回來的,有些是絕版書,沒有了,像《華嚴三昧章》這部經(jīng)書在藏經(jīng)里沒有了,楊仁山老居士,托他的日本友人,在日本找也找不到,他托了好多人,遍世界找,后來有一個日本人到朝鮮旅游,在朝鮮的舊書攤上看見這本書了,把它請回來。我在大陸上講過《華嚴三昧章》,也印了很多。你別只看這個時候,說不定什么時候,因緣成熟就發(fā)現(xiàn)了。

所以修補經(jīng)典,裝理佛像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比起布施的功德大多了。這一品就是校量布施功德,如果有人這樣做了,他的功德不可思議,這是說自己,自己修補,盡自己的力量。這里也不是說裝修的很好,因為佛像脫落了,你拿點泥巴,或者拿黃紙把它這么沾上,不要露出木頭來,這也算是。你買不起金子,你如果另外拿黃紙把它貼上,都算貼補裝理佛像,當然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很小。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

或者是自己去做,自己經(jīng)營辦理這件事或者勸別人去做。

“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zhuǎn)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font>

這是敘說自己做或者找人家做,他所感的果報,就是百千生中常做國王,常做轉(zhuǎn)輪王,其它跟他共同贊助做的人,就轉(zhuǎn)為小國王。我剛才講那個是用那個方法回向,如果這個你也回向,不要去做國王,做國王如果治不好,反倒造罪了。最好回向佛道回向成佛,不要希求國王的果報。我們現(xiàn)在念經(jīng)讀誦聞法,都回向成佛,其它都是次要的。成了佛還是要度眾生,使一切眾生都不受苦,都脫離厄難,讓一切眾生都能夠明了緣起性空。

 “更能于塔廟前,發(fā)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font>

前面是布施窮人的福報回向,這里是裝理經(jīng)典,乃至于修補佛像。你要是塑佛像或者請尊地藏像、請尊釋迦牟尼像,或者請一部經(jīng),印多少部經(jīng),功德就更大了,這是就最淺的說。像我們大家共同印了一千部《地藏經(jīng)》,大家都有份,我們共同的把這個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愿法界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道,那么這個果報是無量無邊。其實你做一點小事都可以這樣回向,現(xiàn)在做的世間事業(yè)可以不可以回向呢? 可以回向,也跟修補佛像一樣的,就看你怎樣用心。開飯館業(yè),你就回向,讓一切眾生都得吃,永遠沒有餓鬼,沒有三惡道,你是供養(yǎng)一切眾生。你是學建筑的,愿一切眾生都住宮殿式的樓房,人人都住在那個樓房。

也有人間我說:“我發(fā)愿能成嗎? 我發(fā)了愿了,他們就都有得吃了?”我說:“地藏王菩薩發(fā)愿讓地獄永遠空著,地獄能空嗎?”釋迦牟尼佛發(fā)愿,把這個世界眾生都度盡,結果他還得囑托地藏王菩薩,囑托彌勒佛,見一位菩薩囑托一位菩薩,度不盡的。這是他發(fā)的愿心,我說你要是這樣比較,你就是局限了。這不是空話,一點也不空,造業(yè)也是空的事情,你為什么要造業(yè)呢? 一樣的用心為什么要往那方面用心? 為什么不往這方面用心呢? 是你成佛的愿力,當然還是能達到的,這就是發(fā)愿成佛。

“復次,地藏! 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chǎn)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y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凈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究竟了義是不容易的事,所以佛又拿世間的功德來比,因為《地藏經(jīng)》多數(shù)還是屬于世間的,還是講布施。

未來的時候,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看見老人、病人、生產(chǎn)婦女等苦難重的人,布施他們,使他們安樂。我們一般人沒有什么苦痛,向道心就差了。饑寒起道心,過去的人說饑寒起盜是指盜賊的盜,我們說饑寒起道心是指修道。有苦難時,饑寒逼迫時才會想修道,病是八苦的一種,有錢也買不到。老本身就是苦,誰也幫不上忙,眼睛看不見了,耳朵聽不見了,雖然現(xiàn)在有助聽器,有眼鏡,總是麻煩的多,老跟病總是連著的,一老了病就多了。另外,婦女無論怎么樣,產(chǎn)前產(chǎn)后是痛苦的,是痛苦之中最強烈的痛苦。一個能布施的人應當找這些對象來施舍,對于有病的人施給他醫(yī)藥,照顧老年人讓他安全,飲食臥具,使這些病苦的人能得到安穩(wěn)能得到快樂,這些苦我們大概都能體會得到。

國王大臣他一念之間具足慈悲,施舍給這些人醫(yī)藥、飲食、臥具,使他們安樂,以這一念的慈心都很不思議的,會得到什么果呢?“一百劫中常為凈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王”,凈居天是五凈居天,過去叫五不還天,是三果圣人住的地方。他不能當了凈居天王完了又退回來當六欲天王,應該先當六欲天王而后上生到凈居天王,最后從凈居天王直至成佛。六欲天是享受五欲境界的。

這個里頭所說的“二百劫常為六欲天主”,怎么講呢?我的解釋就是一百次,生一次做了凈居天王了又生一次,生了一次又生一次,生一百次就是說他要享受一百次,一百萬個六千大劫,經(jīng)過一百次的大劫,這個福享盡了,又到六欲天中再享受六欲天的福,他經(jīng)過這么長的時間,他還是要修行,最后直至成佛永不墮惡道,百千生都聞不到苦聲。

以什么功德得到這樣呢?就是對于老病生產(chǎn)婦女,一念的大慈悲心就能感到這樣的果。以因證果來說,這個因是太便宜了,但是就這么便宜的事情,我們做過幾回呢?過去沒有做過,因為現(xiàn)在我們在這里當人,要是做過的,你現(xiàn)在在凈居天,或也在六欲天,不會在人間了,如果你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那是另一回事了。假使以因感果的說,過去沒有做過,現(xiàn)在可以做了。或說我自己的物質(zhì)基礎沒有那么雄厚,可以用你的心布施,歡喜心,供養(yǎng)心,看見老人病了,生起一個大慈悲心,你就發(fā)愿了。見著他,你給他念兩聲佛號都好的,把念佛號念經(jīng)的功德回向給他,讓他離苦得樂。

種種的方法,個人的用心不同,經(jīng)常用這個心,你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心,沒有覺悟的心,大慈大悲的心是生不起來。你看著別人苦,苦還沒有到我身上,或是伊拉克在中東準備戰(zhàn)爭還沒有打,你心里想,他打起來跟我也沒有關系,也影響不到我身上,你若是這個心,那確實影響不到你,跟你毫不相干,但是你若發(fā)菩薩心,說在這法界之內(nèi),希望他的人民別受到痛苦,我沒有其它的力量,只能念經(jīng)給他們回向,希望他們減少痛苦減少災害,水災風災,只要你聞到災害,就發(fā)愿讓他免除災害。那就不只一百劫常居凈居天了,一千劫一萬劫都可以,若是生起貪瞋癡心,你就下地獄,雖然你也不會想下地獄,但是你做的事就是受惡報的事,不能不受惡報。

平常的心情不會那么想,也沒有人跟你說要這樣想,現(xiàn)在有機會聞法了,多生累劫善根成熟,知道這種方法,我們?yōu)槭裁床挥媚?就應當時時如是想。就算自己經(jīng)濟上有困難也別只想你自己,這個世界上經(jīng)濟有困難的人太多了,馬上就想到世界上這些人所受的痛苦,因此,雖然經(jīng)濟上有困難,我還是有飯吃,還沒有睡到大街上。

有人問我寂寞嗎? 我說不寂寞,我心里忙不完。一天想的事很多,別打自己的主意,要打一切眾生的主意,一切眾生包括了螞蟻、乳鴿,反正一切飛禽走獸,全算在內(nèi),大大小小的,這才算是一切的眾生。我們僅就人類想,你想一想眾生的痛苦,所得的果報就能永遠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以因酬果,這個果是酬答的很多,這個酬答是酬答那一念菩提心,只要一念具大慈悲心,并沒有說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你必須布施多少的醫(yī)藥才算,多少的衣服、飯食、臥具才算,不用計較數(shù)量,多少都可以,只要有這一念的大慈悲心,就可以感得無邊的果報。

更新于:2024-05-11 09:38

評論

午夜理论理论亚洲激情| 日日爱黄色毛片视频| 大胸美女被c的嗷嗷叫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蜜臂| 啊啊啊别操了视频| 日本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在线| 深插巴西美女的逼|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av| 热精品韩国毛久久久久久| 操纯欲女生小穴视频| 美性中文网中文字幕91|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v一区二区|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女同舔我下面直流水| 日日爱黄色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妇| 美女骚逼被操出白浆| 欧美人与性动交b欧美精品| 挺进绝色邻居的紧窄小肉| 黑丝美女被操哭边操边尿| 91污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区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伦理片在线观看| 内射白嫩少妇超碰| 快日我啊好爽日我逼| 女人逼逼出水视频| 国产女做a爱全免费视频| 大胸瑟瑟黑丝午夜| 咪咪爱一级特黄大片| 日本不卡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免费| 那种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少妇无套带白浆嗯呢啊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天堂无码不卡av| 喜欢被粗大阴茎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