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弘法師: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和即心即佛一樣嗎?
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
即空即有,《心經(jīng)》上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就是即空即有,我們身心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當體即是空,而空當體就是五蘊,這就是即空即有。
要明白這個即空即有,可以舉例說明,比如說我現(xiàn)在坐在這里,大家看見我后面有畫、有墻壁。那真的有個實在不變的畫和墻壁嗎?不是的,它是地、水、火、風所成的。它是眾緣所成,眾多條件所成,里面沒有一個實在不變的畫和墻壁。我們的身體也是四大所成,其中無有實體。
其中無有實體,就是空,但是空不妨顯現(xiàn)有身體、有畫、有墻壁。所以有當體就是無實體的空,無實體的空又不妨顯現(xiàn)這個身體、畫和墻壁的假相。所以即空即有,就是真俗二諦。
真,就是真相,是空性,這叫真諦。諦就是真理或道理的意思。而俗諦就是有,比如有身體、有這幅畫、有墻壁,這是世俗的一切人共同承認的。
所以真實就是很多世間人不懂的,唯有佛大徹大悟,見了空性的真相才說給我們的。那佛是證到有即是空的真相,才說給我們的。
那有都是眾緣所生,眾緣所滅。眾緣到了,因緣到了,它就生起來;眾緣謝了,緣滅了,它又消失、解散了。所以叫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就是這個道理。這就叫緣起。
緣起就是眾緣所生、滅的,緣起當體是空的,叫性空,所以叫緣起性空。緣起、性空這兩個是沒有離開的,緣起當體就是性空,性空是不妨礙顯現(xiàn)緣起的,是空有不二的,所以叫真俗二諦。
真,就是真實;俗,就是世俗。真實,它就是非世俗的,非世間共同承認的,而是超世間的思想、意識、觀念,是本體真實。所以真俗二諦事實上也就是空和假。
為什么叫空、假?空是本質(zhì)。假,因為它雖然有,但不是永遠不變,它是生滅的、無常的,也是會散滅的,所以叫假有,有而不真。是假名叫一個某某東西,事實上是暫時的一個假名。所以假有是俗諦,空性是真諦。
假如再加一個,那就是菩薩所要做到的,就是中諦。中諦就是不執(zhí)空也不執(zhí)有,叫中諦。執(zhí)著有是凡夫生死煩惱;而偏于空、證入空而安于空性,是涅槃、解脫道的圣者。菩薩不執(zhí)著有,也不執(zhí)著空;就是不執(zhí)著有,能解脫,不執(zhí)著空,起妙用、度眾生。所以菩薩是行中道,中道證圓滿是佛。
實際上《金剛經(jīng)》就是為了讓我們認識中道、行中道的?!督饎偨?jīng)》經(jīng)常強調(diào),比如說,是眾生,即非眾生,名眾生,這就是三諦。
是眾生,這是眾生,是世俗大家都共同知道的,這是某某人、某某動物,某某東西,這是眾生,這是假有。非眾生,就是眾生當體沒有一個實體可得,所以叫非眾生,就是空性。名眾生,那不妨還是叫眾生。
所以是眾生,是假有;非眾生,是性空或者空性;名眾生,就是中道。
其它一切法都可以這樣說的,比如是手機,非手機,名手機。這是手機,我們知道了是手機,大家都執(zhí)著,要看手機,必須有手機,使手機。事實上非手機,你別太執(zhí)著了,否則你就受苦了。你喜歡了手機,被偷了,你苦不苦?壞了,苦不苦?不讓你看,苦不苦?苦!所以要非手機,別執(zhí)著手機。你說那不執(zhí)著手機,那把它扔了嗎?你只要善用也可以,所以名手機,是中道。
雖然是手機,是手機,沒錯,世俗。非手機,別執(zhí)著,解脫。那名手機,用而不用,不用而用,也可以用來學習、度眾生,是這樣的。
那么這里就是說即心即佛和即空即有,是不是一個意思?
大家聽到剛才的演述、闡述就知道了,是不是一樣?不一樣。但是也不能說完全不一樣。因為即空即有它是空性和相,所以本質(zhì)和現(xiàn)象是不二的。假如中道的話,就兩邊不執(zhí)著。
即心即佛,這個真心就是佛,這是從理體上說的,理體真心是佛。真如理體是佛,要認得這個,反照這個,才能見性成佛。但是假如你悟了的話,那這些不妨起用,做事說話、起心動念也都是真心的妙用,乃至一切相,也都是真心的顯現(xiàn)。
所以真心也可以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杖鐏聿鼐褪钦嫘闹w,不空如來藏就是真心之相,空不空如來藏就是真心妙用、體用不二??杖鐏聿睾涂招允且恢碌模徊豢杖鐏聿厥怯烧嫘乃@現(xiàn)的一切相,但是必須是悟了,才是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就是妙用了。
所以相和用,都屬于有,但這里是悟后才做到的有。而即空即有,不一定是悟,是本來這樣的。當悟了之后了也可以即空即有,而不住空有的。是這樣的。
另外一個從性空唯名上講,他不一定悟到如來藏,他有可能只是空性的了悟,而沒有悟入即心即佛的如來藏。所以這也是智慧的高低不同。
今天我們先講到這里。
回向一下: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空中大道場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