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一行禪師與大衍歷
在我國民間,普遍遵行的歷法是夏歷,由于此歷法是農民一年四季安排農作時間的依據,所以又叫農歷。很多人知道夏歷源于夏朝,但是,對于這一歷法進行詳細的序訂和正確的修改的,則是一位佛教圣者一行禪師,這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自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年間)《大衍歷》問世以來,直到明朝末年,我國歷代每次修訂歷法都是以一行禪師創(chuàng)立的《大衍歷》為基礎?!洞笱軞v》還被日本引進,日本人民參照它來確定農事。天文學家評價說,《大衍歷》是這一時期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
一行禪師是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人,俗姓張,名遂,盛唐初葉郯國公張公謹之后裔。一行幼年聰敏老成,博通經史,尤其擅長天文和數學,青年時候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公元717年,一行禪師被唐玄宗召見進京,命令他考前代諸家歷法,改撰新歷。為了使新歷法與天象實際相符,一行禪師親自制作觀測儀器,堅持細心觀察,糾正前人差錯,終于于727年制訂出精確性很高的《大衍歷》。當時,一位很有名氣的道士邢和璞曾拜會過一行禪師。邢和璞說:漢朝時,有位名叫洛下閎的曾造過歷書,曾言800年內,必有一日差錯,到那時候,必定會有圣人出世修正。算算期限,今年已滿,而一行禪師的《大衍歷》已經造了出來。由此而論,一行禪師豈不正是洛下閎預言之圣人嗎?
宋朝的歐陽修在修刪唐史時,凡是有關佛教的好事,都被他刪除了。但是,獨對一行禪師的《大衍歷》,他特別尊重而予以保留,并贊揚說:自太初至麟德歷,凡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詳,至一行則詳且密矣。其倚數立法,固無以易也,后世雖有作者,皆依仿而已!
一行禪師的《大衍歷》有52卷之多,被后人編入《唐書歷律志》,成為一部圣典。一行禪師的日歷,以四時行序,是非常正確的。對子以農為本的中國來說,《大衍歷》無異是一部農民的下田工作指南。就以我們日常所聞的那些節(jié)氣來說,如立春、芒種、清明、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冬至等,顧名思義,一聽便知道應該隨什么時節(jié)該做些什么事情了。現在,雖然科學發(fā)達了,很多時候人力能夠勝天,但六十一甲子的循環(huán)定律,仍有其神奇的效驗與吻合,如果我們能以這部歷法為借鑒,防患于未然,也許可以將一些災荒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