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以這樣的心供養(yǎng)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
下面是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緣者就是助成的意思,是講用布施的力量來成就我們的功德。我們要想成佛就必須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得行六度萬行,六度以布施為首,布什么呢?布施慳貪,度我們的貪心,這一品就是來比較一下。校就是考的意思,考量一下,考核一下,考核這個功德。人家供養(yǎng)一塊錢,你供養(yǎng)十塊錢,人家得到功德了,你卻沒有得到功德,原因是什么呢?你的心是輕心、慢心、驕傲心,或自滿心,所以你拿了十塊錢給人家功德很小,人家拿一塊錢給的功德比你大千萬倍。
我們經(jīng)常講布施,布施有幾種? 一般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以金錢物質(zhì)幫助別人,屬于錢財之類的,這叫財施,我們給人說法,講道理,說佛的教導(dǎo)給人家聽,讓人家脫離苦難,這叫法施。別人有恐懼了,我們給他安慰,給他壯膽,減少他后顧之憂,讓他不要害怕,這是無畏施。觀世音菩薩就是給眾生無畏施的多,你念觀世音菩薩心里就不害怕,要是走夜路,聽到響聲你會害怕,念觀世音菩薩,心就穩(wěn)住了,不怕了。大家都念過〈普門品〉,一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危難就消除了,這是第三種的施,無畏施。
還有兩種田,什么田呢? 就是敬田,悲田。如果把財物施給眾生,這叫田,大家悲心憐憫他很痛苦,你給他錢使他生活好,他就不痛苦了,這叫悲田。敬田,供養(yǎng)自己的父母,供養(yǎng)自己的師長,在家的師長也算在內(nèi),生起恭敬心,這叫敬田。雖然也是布施的一種,但這種布施有些不同,必須有供養(yǎng)心。
這里有很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拿他的身體布施老虎,也屬于財施,老虎餓得張不開嘴,他拿他的肉身來供養(yǎng)老虎,還有割肉給鷹吃;投身飼虎,割肉喂鷹,這都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當(dāng)中的事。也有犧牲自己的生命救度別人的,如果自己犧牲了,能夠救度好多人,他們可以愉快一點,那就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也是一種布施。
如果是你在觀想,說這個身體本來是假的,我利用這個身體來供養(yǎng)佛,例如出家人用燃身臂、燃手指頭供佛,佛要你的手指頭做什么?你燒了,佛得到什么? 拿這個供佛是什么意思呢?我們講性空,把身體看成是色蘊,色蘊是空的,如果不痛,你觀想著空了,或者是你在燒的過程中像燒別的東西一樣的,你的肉體沒有了。就是這個道理,欲以此來供佛,這是供你自己的心佛。
布施的意義太多了,在每部經(jīng)每個論都會講,六度之首,四攝之先。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以布施為首,六度萬行,也是以布施為首,這說明了舍很難。若說我沒有東西給人家,看見眾生在那里很苦,但我自己也很苦,這時你有大悲心就可以了,這叫法施,以法布施,心里憐憫他同情他,有這么一念心,功德無量。例如說我內(nèi)心掙扎了很久,勉強(qiáng)掏出十塊錢給他,這種輕心慢心的福德是很小的,這是
這一品的意義。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yè)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 唯愿世尊為我說之。
這是啟請,地藏王菩薩說完稱佛名號的法門之后,他又說一種方便,但是這種方便是請佛說,不是地藏菩薩說。他說:“我對于南閻浮提眾生,布施的功德很不理解,同樣都是供養(yǎng)十塊錢,有的一生受福就完了,有的十生百生千生福利受的無窮無盡,這是什么原因?”請佛給他答復(fù)。為什么說承佛力呢?凡是在會中請法利益大眾的,都是承佛的神力,沒有佛的神力,我是不會想起來問的,就是這個意思?! ?/p>
每位菩薩請法的時候,發(fā)起的因緣都如是,因此就從自己的座位起來,請法就是右膝著地,這叫胡跪,胡跪者就是跪一條腿。胡是互相的互解,互相交換的意思,或者一條腿跪久了,跪到疲勞了,左腿疲勞了再換右腿,互相交換的意思,胡跪是請法的意思。請佛說布施的功德,為什么有這么多差別? 行完了禮,就是表白,“白佛言”,就向佛說:“世尊,我觀業(yè)道眾生”,業(yè)道是包括善業(yè)惡業(yè),但是我們現(xiàn)在說這個業(yè)道是善業(yè),善業(yè)這條道路怎么走? 我看見行善業(yè)的這些眾生,他們的功德不一樣,校量就是分析、比較一下,為什么不同呢? 一樣的事情為什么有輕有重? 為什么有的受福受得多? 為什么有的受報得少? 就是這樣的意思,這是地藏王菩薩有疑惑,請佛給他說。這是剛請佛,佛還沒有開始說法。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jīng)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莊嚴(yán)。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莊嚴(yán)一下,后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貍吃了,其他什么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用手捧著到寺廟里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莊嚴(yán),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fā)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蹆勺阕鸬?,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yǎng)花。
供養(yǎng)完了,他說:“我供養(yǎng)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里衡量供養(yǎng)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一個心情,我身上有這么一個反應(yīng),以這么一朵花供養(yǎng)佛,功德有好大呢? 我將來要得好大的果報?”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沒有道德也沒有讀過經(jīng),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法答復(fù)你,你找一個讀經(jīng)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了之后,有好大的福德?”他又找到一位讀經(jīng)的法師,這位讀經(jīng)的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好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jīng),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jīng)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边@時佛涅槃之后還沒有很久,證了阿羅漢果的道人還很多。于是供花的人就去問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了。他問大德:“你已經(jīng)得了阿羅漢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
這位羅漢就入定觀察了。觀察完了,他說:“我看到你供養(yǎng)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舍了之后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了?!币驗榱_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復(fù)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于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bǔ)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再來跟你說?!?/p>
這是說他以這樣心情供養(yǎng)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yǎng)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布施的功德還得隨你的心,物質(zhì)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guān)系的,在圣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這段故事是說,大家在供養(yǎng)布施的時候,不但給他物質(zhì)上的供養(yǎng),還要法供養(yǎng),愿他不貪著世間的福德智慧,愿他將來一定能成佛,那你這個功德就沒有辦法說了,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