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佛非道的“九蓮菩薩”是明朝太后,為何會這樣?今日是其誕辰
在我國的佛道神仙文化中,對于后世真人死后被吸收宗教文化里,并被認定為神仙的人非常多。最著名的就是關羽,道教稱“關圣帝君”,佛教稱“珈藍菩薩”;其他諸如此類的不勝枚舉。另外還有一類是宗教發(fā)展中有一定作用的人物,如道教四大天師,葛洪葛天師,張道陵張?zhí)鞄?;還有顯化真人張三豐,重陽帝君王重陽等。縱觀這些人物認定為神仙的過程來看,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出自民間的自發(fā)敬奉信仰,二方面是宗教發(fā)展的決定了“教化眾生”者,需要“名正言順”。
泰山碧霞祠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九蓮菩薩”,跟上面兩類神仙的產(chǎn)生過程有根本不同,既不是宗教人物,也不是民間信仰的;而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強加給信眾民眾供奉的一位“神”,或者說是“菩薩”,其人物竟然就是當時的太后。這位“九蓮菩薩”不光擁有佛教廟宇,竟還有配饗道教泰山碧霞元君的塑像和大殿,終至于弄的“非道非佛”,可如今為何會這樣仍然存在和供奉呢?這一切都要從明朝萬歷皇帝說起……
九蓮菩薩像說來歷之前,我們先說“九蓮菩薩”之名相關,此名稱不見于道教、佛教典經(jīng)中,關于“九蓮”也無外乎是佛菩薩的形象圖片有之,比如如來佛祖坐九品寶蓮臺上、觀音立于蓮花寶座?;蛟S正因為這些圖像的引入,才有了“九蓮”之名。
至于緣何九蓮菩薩就是李太后的面貌形象呢?這就又回到了古人“做夢有感”的說法了。萬歷皇帝即位時只有十歲左右,其生母李太后,本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宮女,然卻因“母憑子貴”,在萬歷皇帝繼位后,被封為“慈圣皇太后”。雖然有此身份,但畢竟不是先做皇后,自然升任到太后名位,當時隆慶皇帝(萬歷皇帝的父親)的正宮是陳皇后,這才是正太后。所以就有了雖同為太后,卻不得其地位的尷尬位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有了慈圣皇太后借宮廷花園蓮花錯時開放的異事,自導自演了一場“菩薩入夢”故事,于是就有了宮女傳言附和,在“菩薩就是太后”的定語上添油加醋。
李太后·影視配圖熟悉明朝萬歷朝歷史的都知道,這個慈圣皇太后還是有些能力和手段的,抓住時機,掌握政權,啟用首輔張居正,使萬歷皇帝成為明朝中興之主。在宮廷都在傳說菩薩就是太后的事情上,后來在京西建造了慈壽寺(現(xiàn)僅存寺院玲瓏塔),并在慈壽殿里供奉“九蓮菩薩”,形象就是以慈圣皇太后自己本人。不僅如此,在太后死后,萬歷皇帝又命人偽造了佛經(jīng)《佛說大慈至圣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jīng)》一部,道經(jīng)《太上老君說自在天仙九蓮至圣應化度世真經(jīng)》一部,后來結合這部偽道經(jīng),言說九蓮菩薩拜碧霞元君為師,于是又把神像安放到了泰山碧霞元君殿,并又間“九蓮殿”;這樣就算是完成了“造神、菩薩”的過程。最為極端的是,偽經(jīng)造出來后,萬歷皇帝下令僧眾及道教信徒都要虔誠供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