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的不實之處
常??吹皆趧袢朔派奈恼轮杏羞@樣一句話:“《大智度論》云: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那么,《大智度論》中的原話是這樣的嗎?不是的。我們看看經(jīng)典中是怎么說的:
“復(fù)次,殺為罪中之重。何以故?人有死急,不惜重寶,但以活命為先。譬如賈客入海采寶,垂出大海,其船卒壞,珍寶失盡,而自喜慶,舉手而言:“幾失大寶!”眾人怪言:“汝失財物,裸形得脫,云何喜言幾失大寶?”答言:“一切寶中,人命第一;人為命故求財,不為財故求命。”以是故,佛說十不善道中,殺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種種修諸福德,而無不殺生戒,則無所益。何以故?雖在富貴處生,勢力豪強而無壽命,誰受此樂?以是故,知
諸余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可見,是有人過度放大了放生的功德,把“不殺第一”更改為了“放生第一”。
那么,殺罪呢?且看《地藏經(jīng)》是怎么說的。
《佛藏經(jīng)》
說:“于意云何。若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嫉嗔恚邪見。是人為是常殺生不常奪命不。不也世尊。在家殺生不常奪命。殺生時少不殺時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偷盜。偷盜時多不盜時多。世尊。不盜時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邪淫。邪淫時多不邪淫時多。世尊。不邪淫時多。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嫉嗔恚時多。不嗔恚時多。世尊。不嗔恚時多。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見罪重
由此可見,十惡業(yè)中,邪見最重,重于殺生。那么,諸功德中,是“放生第一”嗎?
在
《罵意經(jīng)》
中世尊曾經(jīng)告訴大家:“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钍教煜氯?。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本然钍教煜碌娜?,都不如人守意一日。人如果能發(fā)善意,其福難量。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僅僅有了善念比救一切人的性命還要有福報呢?其實我們只要知道因緣果報的道理就清楚了。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每說一句話、每動一個念頭。都是一個因。一個種子。這個種子如果遇到了合適的土壤、水分、陽光就會發(fā)芽,成長,開花結(jié)果。而果實還會提供更多的種子?!兜夭仄兴_本愿經(jīng)》講我們是“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就是指我們婆娑世界的眾生,起心動念很難有好的念頭。不好的念頭做為種子,將來一旦成熟就會引發(fā)我們的惡果、同眾生結(jié)下惡緣、輾轉(zhuǎn)牽連會導(dǎo)致眾多的惡業(yè)。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現(xiàn)在杜絕一個惡念,生一善念,或許就是杜絕了將來的惡事,救了將來眾生的性命。如果能夠一天沒有惡念,或許就是救了將來千萬人的性命。這其實是最徹底的放生。
在這里決不是讓大家不去放生,末學(xué)很贊嘆放生的功德,只是希望我們在宣傳一個觀點的時候,能謹(jǐn)慎一些,對照經(jīng)典,以免以訛傳訛。今天有人更改《大智度論》,也許明天就有人更改《金剛經(jīng)》、《地藏經(jīng)》了,這才是比較嚴(yán)重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