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鐘七大功德與利益
鐘--梵語犍稚,華譯為鐘、磬。為寺院報時、作法事時集眾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鐘的始制源自印度,稱為犍稚,傳到我國才稱為鐘。在中國,黃帝時即有工匠垂鑄鐘,原系祭祀、宴享的樂器,如西周有所謂的編鐘。佛教傳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印度召集大眾時,常擊木制的犍稚,在我國則代以銅鐘。如《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十四說:阿難即升講堂,手執(zhí)犍稚,并作是說:我今擊此如來信鼓,諸有如來弟子眾者,盡當普集。爾時復說此偈:降伏魔力,除結無有余。露地擊犍稚,比丘聞當集。諸欲聞法人,度流生死海。聞此妙響音,盡當云集此。
關于犍稚的倡設緣起,依《五分律》卷十八記載:佛陀時代,有一次,僧團布薩時,未能及時集合,乃至荒廢坐禪行道。時,佛乃教示須唱言時至,并敲打犍稚,或擊鼓、吹螺集眾云。在《五分律》卷十八里又說:諸比丘不知何以木作犍稚,以是白佛。佛言:除漆樹毒樹,余木鳴者聽作。
《大智度論》卷二說:大迦葉往須彌山頂,撾銅犍稚。據(jù)此可知,后世亦用銅制品。按《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的說法:五事須打犍稚,此五事即:一者常會時,二者旦食時,三者晝飯時,四者暮投槃時,五者一切無常。
叢林規(guī)約說:鐘鼓乃龍?zhí)煅勰?,鐘發(fā)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教傳入中國始,鐘就逐漸成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寫道:梵宮仙殿,必用以明,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剎寶寺皆有鐘。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回蕩,木魚橐橐,僧尼頒經(jīng)聲溶為一體,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氣氛。自唐代以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鐘、樂鐘,并且越鑄越大,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重量達數(shù)十噸,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體積重量,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歷代所鑄的鐘里,絕大多數(shù)還是銅鑄的鐘。
鑄鐘七大功德與利益:
1.龍?zhí)鞊碜o,護諸身體
2.聞鐘聲,煩惱輕,長智慧,菩提增
3.增福延壽,悉離苦海,(阿含經(jīng)云:若擊鐘時,一切惡道,并皆停止,聞鐘聲及經(jīng).咒)
4.鑄鐘三施俱全,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鑄鐘一舉盡得
5.鑄鐘解冤 每一個眾生在多生累劫以來,都曾經(jīng)與我們結過冤仇,冤仇既結,懷恨在心,必當伺機報復。而鑄鐘正可以解冤釋結,化敵為友,避免彼此的冤冤相報!
6.鑄鐘消災 災難不幸之所以發(fā)生,都是源于我們以前所結的冤業(yè),所造的殺業(yè)而來。鑄鐘解救眾生的命,免除了眾生的死難,也同時消除了我們的宿業(yè),免除了未來源本應該償受不幸的業(yè)報,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
7.慈悲心自然生起,功德無量,福田無量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