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龍舒凈土文新白話版卷九

入門知識 2023-07-02 09:25

龍舒凈土文新白話版卷九

龍舒凈土文卷第九

《十六觀經(jīng)》說:“上品上生者,讀誦大乘經(jīng)典,解第一義?!比欢奚掀返娜耍鸬纳跎钪剂x,不可不知。如今淺顯的尚且不能知,何況那甚深的呢?所以這一卷由淺入深,切近日常生活的都提到了,名叫助修上品。

習說

孔子教化三千徒弟,那要旨超不出一部《論語》,而“學而時習之”作為開頭的第一句,那么這一句的意義,難道不是急需的要務嗎?因為“學”,是學做君子,學做圣人;“習”,是練習功夫禮儀的習。所謂學君子圣人,不可能馬上就做到,所以必須要時常漸漸練習。若是學“寬大”,就在狹隘時練習;若是學”溫和”,就在忿怒時練習;若是學“恭敬”,就在傲慢時練習;若是學“良善”,就在兇狠時練習;若是學“辭讓”,就在爭執(zhí)時練習;若是學勤敏,就在懈怠時練習。然而所謂時習,就是當遇到事要時時練習,就不是虛假的習了。那么練習必定成,成就自然有可喜的了,所以說“不亦悅乎”(不也很高興嗎)。能悟到這個理,那所有《論語》中所說的善,都可以進取了。所以知道用這一句,放在一書的開頭,是有深意的啊。修西方凈土而進取道,尤其重視“習”,所以不可不知。

葛守利人說

大觀年間,有一官員買靴子到京城市場中,見有一靴子很大,是他父親陪葬的。問人家:“怎么得來的?”回答說:“有一官員帶來修理的?!眴枺骸笆裁磿r候來取?”然后就去等候,果然見他父親下馬留錢取靴。那兒子就下拜,父親不理,又乘馬走了。那兒子追隨二三里地,眼看追不上了,就呼喊道:“我與父親活著時候是父子,為什么沒有一句話教我?”那父親說:“學葛繁?!眴枺骸案鹗鞘裁慈??!闭f:“世間人?!蹦莾鹤泳腿ゲ樵L葛在哪里。葛當時是鎮(zhèn)江太守,那兒子就去見他,說明原委,并且問葛為什么如此的受幽冥(地府)看重?;卮鹫f:“我開始每天做一件利人的事,后來每天做兩件,又后來每天做三件,直到做十件。到如今四十年,沒有一天停止過。”問:“怎么利人?”葛指著坐椅間的腳踏子說:“若是這東西放的不正,人的腳就不舒服。我把它擺正,也是利人的事啊。又比如人口渴,我能給他一杯水,也是利人的事啊。只要隨緣去利人,上自當大官的,下至乞丐,都可以去做。只是在于堅持而不廢止罷了?!蹦莾鹤佣Y拜告退。葛后來高壽坐化而去??磥磉@樣利人的事,不可不勉力做;害人的事,怎么可以去做呢?所謂“愛人利物之謂仁”(莊子語)者,葛是做到了。葛同時修凈業(yè),并且回向,后來有僧人神游凈土,見到葛在那里。

施報說

儒家說施報,佛家說布施果報,其實是一樣的啊。佛說:“欲得谷食,當勤耕種。欲得智慧,當勤學問。欲得長壽,當勤戒殺。欲得富貴,當勤布施?!辈际┯兴姆N:一是財施;二是法施;三是無畏施;四是心施。所謂財施,就是用錢財惠施別人;所謂法施,就是用善道教化別人;所謂無畏施,就是人及眾生正當恐懼時,我安慰他們使他們無畏,或幫他們脫離恐懼,使他們無畏;所謂心施,就是雖然沒有能力救人濟物,但常常存有救人濟物的心。佛把孝養(yǎng)父母,也當成布施,因為凡是向外施出的,都是布施。所以作為下屬而忠勤奉事上司;作為長官而仁慈安撫民眾;作為老師而嚴謹教導;作為朋友而誠懇相助。一言一話之間,必要使他人有益;一舉一動之際,必要使他人不受傷害。種種的方便利人利物,不使他人有所損害,都是布施啊。行為是這樣,存心又是這樣,后世怎么能不獲得富貴的回報呢?古語說:“人人知道有來年,家家盡種來年谷。人人知道有來生,何不修取來生福?!彼越裆硎艿母螅乔笆佬迊淼?,就像今年吃的糧食,是前一年種的。人不能早上種谷子而晚上就吃到,就像不能修福而立刻享受到。所以糧食必有半年才收獲,福報必有隔世才回報啊??鬃诱f“貨惡其棄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不必為己”(不把貨物丟棄不是留給自己,不喜歡不出力的行為不是為了自己);老子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多),都是布施的意思。曾子說“出乎爾者反乎爾”(出去什么返回什么);老子說“天道好還”(天道常常有回報),都是果報的意思。所以儒道二教,都說施報,但不說來生隔世了。所謂“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災人者,人必反災之”,都是現(xiàn)世的施報啊。所以知道施報再去修凈土,培養(yǎng)善根就多了。

至人延年說

我曾經(jīng)聽得道高人說,人生的衣食財?shù)?,陰司都是有定?shù)的。如果節(jié)儉不貪,就可以延壽;奢侈過份,享受用盡就壽終了。譬如人有錢一千,每天花掉一百,就可以用十天;每天花掉五十,可以用二十天;如果放縱奢侈,馬上就敗亡了;那如果一千的數(shù),一天就花完,不可怕嗎?《易經(jīng)》說“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天地的數(shù)加起來是五十五,所以變化莫測)。所以天地那么大,變化那么奧妙,鬼神那么難測,還不能逃脫定數(shù),何況人呢?有人說:“有的節(jié)儉而命短,奢侈而壽長,為什么呢?”節(jié)儉而命短,是本來壽數(shù)就少啊,如果再加奢侈,那就更命短了;奢侈而壽長,是本來壽數(shù)多啊,如果再加節(jié)儉,那就更壽長了。那么天地對于人是無私的,怎么說本來的壽數(shù)有多少呢?這都是前世所造的罷了,所以說:“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只要現(xiàn)世多行善事,就增添福壽,所以說:“神之聽之,介爾景福?!?行善神知道會給福)現(xiàn)世多造罪惡,就減福壽,所以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倍倚迌敉恋?,本來不在福壽的多少,但是損福壽的事,就是德太薄了,怎么能不注意呢?增添福壽的事,就是德很厚了,怎么能不努力呢?

食肉說

《楞伽經(jīng)》佛告訴大慧菩薩說:“有無量的因緣,不應該吃肉,我現(xiàn)今為你略說一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在輪回中常?;ハ喑蔀榱H眷屬,因為作親人想,不應吃肉;因為不潔凈的氣氛會生長,不應該吃肉;因為眾生聞到氣味都恐怖,不應該吃肉;因為使修行人的慈心不生長,不應該吃肉;因為愚癡凡夫嗜好的,臭穢不干凈,沒有好名聲,不應該吃肉;因為使咒術不靈,不應該吃肉;因為殺生的人見到形體動念,深深執(zhí)著味道,不應該吃肉;因為那吃肉的人,上天厭棄他,不應該吃肉;因為使口氣發(fā)臭,不應該吃肉;因為多做惡夢,不應該吃肉;因為空閑林中虎狼聞到香味,不應該吃肉;因為使人飲食沒有節(jié)制,不應該吃肉;因為使修行人不生厭離娑婆世界的心,不應該吃肉;因為我經(jīng)常說,所有飲食,都當作吃兒子肉去想,當作服藥想,不應該吃肉。所以放任吃肉,完全沒有道理。大慧,凡是各種殺生的,都是為財利,殺生販賣。那些愚癡吃肉的眾生,花錢做網(wǎng),而捕獵肉類。那殺生的,或用財物,或用鉤網(wǎng),獲取那空中水里陸上的眾生,種種的殺害,屠宰販賣賺錢。大慧,也沒有不教不求不想就有魚肉的。因為這個道理,不應該吃肉。”佛又說偈語,大略是:“為利殺眾生,以財網(wǎng)諸肉。二俱是惡業(yè),死墮叫呼獄。若無教想求,則無三凈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酒肉蔥韭蒜,悉為圣道障。食肉無慈悲,永背正解脫。及違圣表相,是故不應食?!北娚娜?,本來不是人的食物,因為耳聞目睹習慣了,不知道那是錯的。如果能斷掉肉食,固然是上策啊;如果不能斷,暫且吃三凈肉而減少;飯食如果兼吃其它,就減少肉食了;如果兩餐有肉,就一餐吃素。人生福祿是有定數(shù)的,如果這樣做自然可以延壽。又如早晨吃素,那好處很多:一是少造業(yè)緣;二是可以清凈;三是不影響善業(yè);四是到晚上吃飯時,不會偏食。這樣一來自然可以延壽。如果覺得吃素很難,應該用吃葷食的費用作素食,那就容易做到而且可以持久。如果放縱口腹的欲望,也就沒完沒了啦。有人說:“世上欲無刀兵劫,須是眾生不食肉?!边@話不可怕嗎?不能免掉吃三凈肉的人,第二天可以為被吃肉的眾生,念西方四圣號和往生咒,超度往生,這才可以化解怨仇滅除罪業(yè)。根據(jù)閻羅王告訴鄭鄰的話,就是至誠念四圣號超度亡靈,必定得到往生,詳細記載在第八卷。三凈肉,就是不是親眼見到殺生的,不是親耳聽到殺生的,不是為了自己才殺生的;以及自然死的,鳥的殘體,是五凈肉。

戒殺盜淫說

《楞嚴經(jīng)》上佛說:“想愛女色,心糾結放不下,所以有淫欲,于是世間的父母子孫,就相互生生不絕。還有以欲貪為本的:貪愛血味,心里滋想不止,所以有食肉,于是世間的卵生化生濕生胎生各類動物,隨著力量強弱,互相吞食。還有那以殺貪為本的:因為人吃羊,羊死轉生為人,人死轉生為羊,其它吃肉眾生,也是如此,死死生生,互相吃來吃去,惡業(yè)都生起了,直到未來無窮無盡。又有那以盜貪為本的:你欠我的命,我還你的債,因為這樣的因緣,經(jīng)過百千萬劫,常在生死中;你愛我的心,我憐你的色,因為這樣的因緣,經(jīng)過百千萬劫,常在糾纏不休。這都是以殺盜淫三者為根本的。因為這樣的因緣,惡業(yè)果報就相互連續(xù)不斷。”而西方凈土,是清凈的身體,不是因為淫欲而生的;吃清凈的食物,不是因為殺害而得的;相處是清凈的人,不是因為塵世的利益而交往。所以都是脫離了殺盜淫等,但是修上品的人,這些也不可不知。

飲食男女說

飲食和男女,是人存在的大欲了。制約到好像沒有,就是圣人;節(jié)制而不放縱,可算是賢人;放縱而不節(jié)制,就是下等愚人。因為這兩件事,都是造業(yè)的所在。殺生為了滿足口腹,不是造罪是什么?淫欲因而喪失天真,不是造罪是什么?何況這兩事更是相互助長,因為貪飲食就血氣盛,血氣盛就淫欲多,淫欲多就反過來損傷血氣,血氣損傷又依賴飲食的滋補,所以二者是相互助長造罪啊。若要減省口腹欲望,必須先節(jié)制淫欲;若能節(jié)制淫欲,就可以減省口腹,這是養(yǎng)生延年之道。如果能節(jié)制而斷絕,那么粗茶淡飯也是自以為美了。如果放縱,那么人生受用的定數(shù)有限,用盡就提早壽終啊。慈覺禪師說:“飲食于人日月長,精粗隨分塞饑瘡。才過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較量?!比绻苓@樣細想,自然可以減少口腹的欲望了。務實野夫說:“皮包骨肉并尿糞,強作嬌嬈誑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塵?!比绻苓@樣細想,自然可以減少淫欲了。果真悟到這兩點,活著哪里會有疾病夭折,死后哪里會有地獄畜生?就算不能免這兩事,而修凈土,也能脫去輪回。但是修上品的人,不可不注意這兩事。

貪折前程說

有官員二人,到京城二相廟中求夢,希望問前途。當夜一人夢見有人拿賬簿一本,翻開一頁說:“這是和你一起來的官人的前途?!奔毧?,是從小官升到宰相的列表,還有打勾的,官員問:“打勾是什么意思?”拿賬簿的人回答說:“這位官人愛財。在世間不正當取財一項,這里就勾一項。如果趕緊改過,還可以作監(jiān)司官?!蹦侨寺犝f后,再不敢隨便取財,后來果然當了監(jiān)司官。又有何仙姑在世間時,有一主簿(掌管文書)家,忽然有天書降下來,因為不認識那字畫,就去見仙姑求問。仙姑擺設香案,禮拜后看天書,看完微笑。主簿說:“特來拜問,為什么笑呢?”仙姑說:“天書上說主簿受不正當?shù)你y子十兩,折掉福祿五年。”這樣看來,不義之財,確實可畏啊。把這個畏懼心移到凈土,那善緣成熟就多了。

?;壅f

人不可以不兼修?;?。種種的救人濟物,常行方便,作一切善,戒一切惡,就是修福啊;知道因果,認識罪福,讀佛家的書,內明性理,讀儒家的書,外明世道,就是修慧啊。修福得富貴,修慧得明了。修慧不修福,雖然明了但窮困;修福不修慧,雖然富貴但愚癡。?;廴羰羌嫘?,又富貴又明了;二者都不修,又愚癡又窮困。佛因為?;奂嫘?,所以叫做兩足尊,所謂?;蹆勺惆?。昔日有二人一同修行,一人專修福,另一人專修慧。經(jīng)過數(shù)世后,專修福的,因享受福報而作惡,墮落在大象中。因為有剩余的福報,人騎著它打仗,有戰(zhàn)勝敵人的功勞,國王賜給它瓔珞;那專修慧的,證得阿羅漢果,因為不曾修福,作為僧人乞討食物,經(jīng)常討不到。所以偈語說:“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边@?;鬯圆荒懿患嫘薨?。不得已的情況下,寧可使慧勝過福,不要使福勝過慧。如果慧勝過福,還知道罪福而小心警戒,所以不會墮落;如果福勝過慧,就會因為享受福報而作惡,所以會墮落。《楞伽經(jīng)》說:“受現(xiàn)在樂,種未來苦。”就是這個道理啊。有偈語說:“兼修福與慧,又復念阿彌。九品蓮華里,第一更何疑?!币驗辇S戒明了的人修凈土,必定上品上生啊。又有偈語說:“雖修福與慧,不知念阿彌。未得阿羅漢,輪回無了時?!币驗樵谶@個世界修行,證得阿羅漢果,才能脫出輪回啊。

習慈說

觀世音菩薩說“萬善都是從慈中生出”;老子說“三寶(慈,儉,不為天下先)以慈為首”;儒家說“五常(仁,義,禮,智,信)首先是仁”。他們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人往往有很多的嗔怒,是因為不細想這個意思。且不說嗔怒生起傷害人和物是造業(yè),自己就已經(jīng)損氣傷和了。人如果能達到慈仁的境界,才知道嗔怒不好。當他在嗔怒中,卻不知自己的苦,正如走在荊棘中,奔向一大廈安居的地方啊;當他放任嗔怒的習氣,就如走在荊棘中,等到養(yǎng)成慈仁,就如進入大廈安居了。這不是語言可以完全表達的,只是在嗔怒時修習,時間久了自有可喜之處。佛教和道教,當然要戒嗔,儒家也一樣?;隔s(春秋時宋國的軍事長官)要害孔子,孔子有過嗔嗎?臧倉(戰(zhàn)國時魯國男寵)毀謗孟子,孟子有過嗔嗎?韓信(漢初名將,曾被無賴少年羞辱)不報復“胯下之辱”;韓安國(漢初名臣,曾被獄吏羞辱)不怨恨“溺灰之言”。這些都是可為效法的。何況凡是對待窮人,使喚仆妾,頂撞自己的,容易生起嗔怒,尤其應當警惕。因為他也是人啊,只是因為福薄而事奉我,怎么可以放任那性情,而造惡業(yè)呢?總而言之,慈和對自己是大有好處的。藏經(jīng)說:“今生人見歡喜者,前世見人歡喜故?!边@是慈和的原因啊。修凈土的人,怎么能不把慈牢記在心呢?如果一切眾生造大罪惡,也不要生起嗔恨,而污染我的清凈心,知道他是因為愚癡而已,假使有智慧,必定不會如此。應當生起憐憫他愚癡的心,所以曾子(孔子學生)說:“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對罪人如果了解他們的情況,應憐憫而不幸災樂禍)如果這樣修凈土,那善根很圓熟了。

為君子說

人人都可以做君子,而不肯做君子;不須做小人,而非要做小人。如果誠信恭敬,如果溫和正直,如果舉賢揚善,如果隨緣利人,凡是這一類等等,都是君子的事啊,做到也不難,人們?yōu)槭裁床豢献瞿?如果欺詐傲慢,如果粗暴諂媚,如果說短揚惡,如果故意害人,凡是這一類等等,都是小人的事啊,做了又有什么好處,人們?yōu)槭裁捶且瞿?做為君子,人就喜歡,神就護佑;禍患不生,福祿可以長久,得到好處就多了。雖然有時損失,也是命里如此啊,不是因為做君子而損失的,即使不做君子也會損失了,因為命有定數(shù)啊。做為小人,人就怨恨,神就憤怒,禍患將到,福壽短促,損失就多了。雖然有時得到好處,也是命里本有啊,不是因為做小人而得到的,即使不做小人也會得到了,因為命有定數(shù)啊??鬃诱f:“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天命不能算是君子)小人不知天命。又說:“得之不得曰‘有命’?!蹦苊靼走@個道理,就是所謂的“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枉自為小人”(君子本應該做所以樂得做,小人不應該做所以冤枉做)。如果這樣修凈土,必定不在下品往生了。

為圣為佛說

我曾經(jīng)認為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圣人,固然不是單一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在于“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卑?。惡人也成為師范,那什么不能成為師范?這樣的見識,怎么能不成為圣人?又曾經(jīng)認為釋迦佛之所以能成為佛,固然不是單一的原因,但他主要的原因在于山中修行時,國王出外打獵,問他獸在哪里,如果實說就害了獸,不實說就是打妄語。沉吟沒有回答,國王發(fā)怒砍去他的一臂;又問,還是沉吟沒有回答,又斫去他的一臂。他就發(fā)愿說:“我作佛時,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為惡?!边@樣的存心,怎么能不成為佛?后來出世成佛,先度的憍陳如,就是當時砍他的國王啊。能這樣修凈土,當下就與各大菩薩等齊了。

阿羅漢說

佛說,阿羅漢雖然能受天人供養(yǎng),而福報利人也差了。假使有人百年供養(yǎng)四天下的阿羅漢,不如發(fā)菩薩心,一天供養(yǎng)佛。因為佛從無量劫以來救度眾生,無非都是得到福,而福報利人也就殊勝了。阿羅漢了脫生死,就入涅槃,獨善其身,所以福報利人差了。佛又說,如果人有福,是因為曾經(jīng)供養(yǎng)佛,也不要認為供養(yǎng)的福是來世的事。近年秀州有一僧人,專念阿彌陀佛,為人祈禱治病,立即痊愈,難道能說佛的福報不利于生前嗎?既然可祈禱治病,也就可以祈禱求福,只怕信心不夠罷了。如果修凈土期望再來化度眾生,那更不是沒有福,所以這點不可不知。

楞伽經(jīng)說

《楞伽經(jīng)》說佛法的道理淵源,能除一切妄想。這一部經(jīng)有三種譯本。那十卷本的太繁瑣;四卷本的,雖然是達磨祖師發(fā)揚,蘇東坡抄寫,但譯得太晦澀,難讀難懂;只有七卷本的明明白白。修凈土要想上品上生的人,須要讀誦大乘經(jīng)典,解悟第一義,所以這點不可不知。在四字號。

二天人說

《華嚴經(jīng)》說,人的一生有二位天人跟隨著人,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天人常

看見人,人看不見天人。這二位天人,難道不是善惡二部童子一類的嗎?人的言行舉止,如果常常想到二天人在看著自己而能無愧,這樣修凈土,就必定上品上生。有人說:“一人尚且有二天人跟著,那天人也太多了啊?!被卮穑骸耙粋€月亮普現(xiàn)在一切水中,哪里非要多個月亮呢?”

小因果說

有修橋的人,有毀橋的人,這就是造了天堂和地獄不同的小因啊;有坐轎的人,有抬轎的人,這就是得到天堂和地獄不同的小果啊。以此類推,都可以見到了。常常這樣存心修凈土,上品往生,還有什么可懷疑呢?

更新于:2023-07-02 09:25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