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正信的佛教(慧律法師)

認識佛教 2023-07-04 09:4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首先感謝妙廣老和尚,老法師很慈悲,在中華體育館還幫我們做影響眾。也很感謝我們的縣長,我們縣長還是東海大學的教授,不簡單,今天在百忙之中請到縣長來致辭,非常感謝今天在場所有的法師及居士。

坐好,開始講時就不要站起來,開始講時就不要動。

因為我本身年紀較輕,所以經(jīng)驗較不足,比較不會講話。今天到豐原來是要向大家學習,聽聞豐原的佛學水準很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還告訴我不能講得太淺,又不能講太深的;有初機的,也有學佛已經(jīng)很久的人。所以這大場的演講,這么多人的演講,對一位演講者來講是非常困難的,要講到讓大家都覺得滿意是非常困難。因為有些人年紀大,國語聽不懂,有的讀到大學當醫(yī)生或律師的也有,水準非常高。所以在這參差不齊之下,就非常難講。老人家喜歡聽什么?喜歡聽故事 ,若一直對年輕人講故事明天他就不來了。所以 對一位演講者而言負擔很大,那么盡我的力量來向豐原這邊的善知識學習。

我們今天的題目是 正信的佛教,這個題目在桃園、臺南、屏東都曾講過,為什么要重復呢?因為這個題目非常重要,因為一般人對佛教真正的認識非常有限,拜佛二、三十年,何謂中元普度、盂蘭盆會,和地藏王菩薩、目 犍 連這些都分不清楚,所以要簡單的了解一下。

我們將最近發(fā)生的事情供大眾參考,這樣諸位就能清楚了,眾生對佛理的了解實在很差。上個月,舊歷是幾月?是七月,這個月是八月。上個月依照高雄地方法院的統(tǒng)計,統(tǒng)計至七月十五日,結(jié)婚的人才四十對,平常在地方法院結(jié)婚的一天大約都有幾百對。七月已經(jīng)過了十五天,結(jié)婚的 才只有 四十對而已。四十對里面有七對是外國人,美國人不相信這一套說法。所以在眾生的心目中七月就是鬼月,七月不能結(jié)婚、不能破土,小孩子不能抱出門,然后不能開張、不能動工,全部都不行。

其實剛好相反,七月是我們佛教最吉祥的日子,七月是佛當時在世時證得阿羅漢果最多的月份。七月十五叫做佛歡喜日,佛最歡喜的一天即是七月十五。因為在結(jié)夏安居,四月十六到七月十五之中,有很多證得阿羅漢果。七月也是佛祖叫目 犍 連要齋僧拔度在餓鬼道的母親,是鬼離開痛苦之道最吉祥的一天。但演變至今而言已經(jīng)分不清楚,你告訴他中元普度這不是我們佛教的名詞。上元是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中元是七月十五,下元是十月十五。分為上元、中元、下元,這是我們中國的東西,與我們的佛教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所以大家七月十五要普度,要過這個節(jié)日。過節(jié),對我們?nèi)藖碇v是過節(jié),對眾生來講也是過劫,但是這個劫跟那個節(jié)不一樣。我們要過這個節(jié)是一直殺生,對鴨、鵝、雞來講是過劫數(shù),過劫就是了。好比過年,大家都很高興,這些雞、鴨就凄慘了。殺,開始一直殺,一直殺。你們想想看,有些佛教徒就很可憐。一塊豬肉,一條魚,一顆鹵蛋,一只雞還把頭弄得讓它翹起來,然后才放普門品,你看嚴不嚴重?他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吃素的。現(xiàn)在這個佛教都很模糊混淆,若是拿香的就全都是佛,不管他是不是有胡須都拜,所以說不了解我們這個佛教。

有的是知道師父在蓋道場:師父,師父,我去簽大家樂,中了,再拿來奉獻,不知道有沒有算犯戒。你看,如果簽大家樂中獎后再拿來奉獻道場,你看這樣有沒有犯戒?你如果中大家樂拿來,默默的不說。我就會收,你不要說這是中大家樂的,說這是中大家樂的最好是不要,大家樂這是賭博的行為。

所以這正信的佛教就是要我們了解佛教是什么東西?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分不清楚了,這三天內(nèi)就要分得非常清楚。 這個外道分成兩個:一種是佛門的外道,一種是真正的外道,外道就是佛教以外稱為外道,心外求佛叫做外道。 一種是拜完佛后去擲,抽簽,要不然就是去問王爺公。這些與佛教完全無關(guān)的東西,全部都混淆在一起。

所以跟各位解釋清楚:七月是我們佛教最吉祥的日子,演變至今卻一直殺。這中元普度,這些眾生都已經(jīng)顛倒,對的他說不對,不對的他說對。當然這是和出家人的責任也有關(guān)系,弘法太少,舉辦演講太少,無法糾正眾生的觀念,這個責任是落在出家人的身上。所以今天有這機會,愿與各位互相研究,這正確的佛教為何? 我們只知道要拜外面的佛,卻不知道要拜里面的佛。

何謂佛教?非常簡單,佛就是覺悟。凡是追求覺悟、解脫的這就是佛教。我們今天拿香跪著拜拜,那只是宗教的儀式而已,這只是方便。六祖慧能大師開悟、證得本性之后,他沒有在拜佛的,他本身就是佛,佛既是他。在座諸位都能當佛,佛就是你,你就是佛。那拿香在拜是什么意思呢?因為眾生執(zhí)著。你如果沒有安尊佛祖讓他拜,他就不要拜,你拿一塊石頭要讓他拜,他就偏不拜,所以方便權(quán)巧慢慢引導。

所以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從自性流露出來運用于任何一個時間跟空間的交匯點,不受束縛、不受煩惱、沒有壓迫 、能夠透視整個人生,而能夠超越跟解脫,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佛法真正的精神。所以佛法真正的精神是要做什么?就是要求解脫。拿香、拜拜,種種這都只是一種儀式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們這個心。 這個心,當然這講起來還很多。佛教和神教不一樣,這是一般乃至受過菩薩戒的都 分不清楚。

我們現(xiàn)在先說拜佛和拜神的不同,佛教和 神教的差別是什么呢?就是一個有究竟,一個不究竟。我們現(xiàn)在一般的人都是 拜神,神是什么?神是對我們國家民族有貢獻,死后人家給他的追悼、贊頌。譬如說關(guān)公對民族有貢獻,或是什么五府千歲、五王,或是保生大帝,這些都救渡很多的眾生。但是這些神就算是很會救渡眾生,究竟還是在六道輪回的凡夫,離不開這個生滅法。所以拜神是對眾生的一種安撫,眾生拜神是祈求神保佑我們身體健康、賺大錢,保佑兒孫會念書如此而已。 拜神的目的是有所求,拜佛剛好是相反,無所求。無所求才是究竟的解脫,有所求就有痛苦,有得必有失,這與我們佛教不相應。 所以我們要尊重神,但是拜神無法得到解脫。拜神稱為信神, 拜佛稱為信奉佛教,信奉就是依教奉行。 不但拜佛,之后還要按照佛所說的道理去做才能得到解脫。所以神有太多種了,不計其數(shù)。只要對民族、國家有貢獻的,死后人家拜他,拜久了就會變成神。

若是佛就不是如此了,佛是離開他的家庭,舍離妻兒,入深山內(nèi)修苦行,在菩提樹下證果、開悟,這就是佛。所以學佛是要做什么呢?就是要究竟了脫生死的痛苦。若沒有來學佛,生生世世都不可能解脫的。若不相信,其他的宗教在講時你可以去聽聽看,基督教在講你也去聽聽看,一貫道在講你也去聽聽看,天主教你也去聽,我們佛教在講你也去聽看看,你去比較看看。最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先入為主。都沒有經(jīng)過任何的比較,就說我的宗教最好,這樣就不客觀、不理性。 宗教是透過理性的支配達到最圓滿的究竟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宗教。

拜佛和拜神是 有究竟 和 不究竟,今天你去 拜神,你如何去拜,縱然他如何保佑你,會幫你收驚、可以幫你解厄,還是沒有辦法解脫生死,下輩子還是繼續(xù)輪回,還是一樣,生生世世都在輪回。

所以本來初六我是要到臺大醫(yī)學院上課,要講醫(yī)生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 要講到 DNA 、 RNA 的問題,講到基因的問題,講到遺傳的問題,但是他改成十月十七,所以我就沒有答應。這醫(yī)學沒有辦法解決的事:父母親都一樣,父精母血都是一樣的,但是生出來的小孩子,四個有四個的個性,有四個的面相,四個人的遭遇都不同,命運也都不一樣,這要如何解釋呢?

所以中國有一句話“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我很不認同,沒這回事。各人的業(yè)力都各不相同,只可以說父母親若行善,有可能招感善的兒子,若是父母親有做善事,有可能好的子孫來投生他家,這種就有可能。若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樣就說不通,不然你們?nèi)栣t(yī)生。在座諸位去問醫(yī)生,受精卵在輸卵管結(jié)合,結(jié)合之后經(jīng)過很多的分裂,經(jīng)過百千次的分裂之后一直轉(zhuǎn)動,滾到子宮,黏住子宮叫做鞭毛作用,起鞭毛作用。父親的精、母親的卵都是一樣的,為何生出來的孩子面相 、 個性、福報都不相同,你即使請全世界權(quán)威專家來解釋,也都無法解釋。

某大學的教授,他太太也是教授,生出來的孩子是白癡,這個不要講是哪一所大學。白癡,我為何會知道呢?因為他請我去加持,那孩子看起來目光呆滯。父母親都是教授,生出來的孩子竟然是白癡,這要如何解釋呢?我母親沒有當教授,生出來的小孩子也不是白癡,所以唯有研究佛法。這佛法絕對和你的職業(yè)不相違背,只要你不要做惡,當醫(yī)生也好、當律師也好,中央級的官員也好、當警察也好、開雜貨店的也好,都和你的職業(yè)不相違背。二十四小時內(nèi)你都可以運用佛法的智慧,運用在這個世間,才能解釋我們?nèi)松斓厝f物的事情,不然沒有辦法,非常困難,這是題外話。

所以佛教第一個要了解的:佛教不殺生。只要涉及殺生,都是和佛教沒有關(guān)系,絕對沒有殺生。雖然說泰國的和尚吃葷的,但是他也沒有在殺,絕對不殺。這個稱為三凈肉 — 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而殺,稱為三凈肉。所以有些人要皈依都會先問看看:“皈依可以吃肉嗎?”我說“可以”?!翱梢再€博嗎?”“可以,只要不輸太多就好”。皈依只是承認我們是佛教徒如此而已,沒有叫你一定要吃素食。聽到要吃素手腳都涼了,聞到肉味,手腳都會發(fā)抖,要他不吃肉比什么都痛苦,我們要了解。

星期日,星期日這是信徒爭取的,星期日下午四點在這里舉辦皈依。我們的老和尚說一定要辦,不辦不可以,所以沒有辦法,因為人在江湖就身不由己。我是非常不喜歡辦皈依,有人卻很喜歡辦皈依,很奇怪。若要辦皈依,你們那個錄音帶要先聽。念到哪里要觀想,一定要了解,不了解來皈依只是結(jié)結(jié)善緣而已。外面都有流通錄音帶,如果要皈依卻沒有聽過的,要趕緊買回去聽,煮飯時就趕緊放來聽,切菜時也要趕緊聽就是了,有裝隨身聽的。在皈依以前要將皈依的儀式都聽得非常清楚,這樣你才知道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不是這么簡單。

下面說佛教對地理、風水的看法。佛教對這個地理,有人問:請問師父有沒有地理?有,地理確實是有。這地理受到南北極磁場的影響,地下浮流的影響都有地理。為何死后會有陰尸?有的認為這陰尸是很不可思議,很驚詫的事,但是有研究化學的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沒有什么。地下浮流,我們將棺材放進去時有打四個洞,地下的水流在流動時擋住了空氣的流通。所以這個尸體有時會腐爛,有時候不會腐爛。陰尸,陰尸,沒有什么很神秘的地方。缺少 O2 沒有 O2 ,沒有這個氧化作用。所以要陰尸非常容易,科學家只要將尸體送到外太空,外面沒有氧就不會腐爛。五千年后再帶回來他還是完好如初,他的身體不會腐爛,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所以這就是地理。

地理簡單講一句:有影響嗎?有。為什么?因為我們是凡夫。簡單來說,譬如在這里讀書,旁邊又放音樂,這樣你要讀書就讀不下去了,會受到干擾,因為你還未達到開悟的境界、如如不動的境界,旁邊的任何東西都可能影響到你,所以這個地理一定有,對凡夫來講一定有。對開悟的人來說,每一個地方都是好地理。所以廣欽老和尚在講有人去妙通寺:老和尚、老和尚,你們這里的地理很好會興旺。老和尚說:不是地理在興,是人在興。是人在興,不是地理在興,確實如此。所以我們要了解地理是有的,但是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光靠地理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人為的因素未做好卻都怪罪于地理,這樣就是沒有智慧。

第二點,一般人對我們佛教的批評是迷信,非常迷信。年輕人長得很英俊,大學畢業(yè)為何要剃頭,我真是想不通。我說:等你想通了就和我一樣了,真的。你說佛教是迷信,那我問你,什么叫做迷信?迷信你要給它一個定義啊 ! 什么叫做迷信呢? 迷信就是不經(jīng)過省思、明辨,沒有經(jīng)過理性的疏導,直接由感情達到信仰的目的,這個叫做迷信。 不管那是什么神或菩薩也好、佛也好、神也好,都分不清楚,這個才叫做迷信。如果研究佛法剛好相反,那叫做“智信” -- 智慧,要用智慧來相信,智慧的相信。

我們要了解,自古以來皇帝都是拜出家人為國師。以前的出家人,唐朝出家是需要考試的,不像現(xiàn)在要出家這么容易,隨便剃頭就好。以前出家很困難,要有相當?shù)膶W問。你們想想看以前也有狀元去出家的,他不是頭腦有問題。所以,如果說佛教是迷信的那些人,那實在是很可憐又很悲哀,因為他不客觀。相信外道之后就說佛教全部都不對,不去研究、也不聽別人的演講,他來聽演講也是有的,做什么?專找毛病,他是為了找毛病才來聽演講的。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有成見,他無法打開這個心扉,沒有辦法來容納佛教,冷靜的聽佛教到底在講些什么,也有這種人。也有另外一種人,非常虔誠在聽經(jīng)聞法的,真正要了脫生死的。有一種人來聽經(jīng)是專門找毛病,然后再出去毀謗,只聽到片段而已,也不懂人家講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們要先了解什么叫做迷信? 迷信就是迷迷糊糊,什么都不知道,人家說拜就拜,人家說走就走,所以這很可憐。

有一間寺廟以前是拜神的,奉獻給出家人之后,信徒就常去那邊吵。吵說要演布袋戲、歌仔戲,還端了一些沙,要做什么?要看浮字,簽大家樂,一支給你去大陸 ( 樂的諧音 ) ,所以這個很悲哀。我去抹發(fā)油時那位老板說:師父,師父,你幫我出支明牌。也不知道出家人是沒有在出明牌的,看賭大家樂瘋到什么程度,可憐。這個迷信 ,就是沒有經(jīng)過大腦,沒經(jīng)過理性。

所以一切世間的宗教,每一個宗教,你去問基督教,他一定說他的神是究竟的,絕對如此。你去問天主教,他絕對說圣母馬利亞的偉大,耶穌基督的偉大;你去問回教,他說阿拉真神的偉大;你去問一貫道,一貫道說這個老母娘的偉大,是萬佛之母。派耶穌去哪里,派佛去哪里,所以一切五教歸一統(tǒng)。一貫道說:你看我們的手指到這里就歸一統(tǒng)了,這五教歸一統(tǒng),若被機器壓斷時要怎么辦,沒有手的人要怎么辦?連五教都沒有,只有一教而已。你以此為比喻,那是頭腦簡單的人才會相信,不是這樣子的。我們佛教是在講智慧的相信,要理性、要平等,每一個宗教都去聽聽看,最客觀。沒有說你來拜佛,不可以去聽外道,沒有這回事,沒有這個道理。你盡管去聽、盡管去追求,你覺得這個是真理你才來相信,這就不是一個壓迫感,不是一個迷茫。

我們中國因為是一個大熔爐,我們佛教是在東漢明帝十年時,西元六十七年傳入中國,今年是一九多少?一九八七減掉六十七年,佛教來到中國已經(jīng)一千九百二十年,西元六十七年傳到中國,東漢的時候。所以跟我們的儒教、道教,儒道釋差不多都已分不清楚。但是我們要了解,儒教是以人為主,所以儒家修到最后是當圣人;道家修到最后成仙;佛教修到最后是解脫。跳出三界六道輪回,所以以佛教最為究竟。所以你若看四書五經(jīng),就知道孔子很少提到生死之事,所謂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徒弟問:敢問死,請問老師死為何物呢?你又不知道生從哪里了,如何知道死要從哪里去。所以四書五經(jīng)講到生死的非常少,非常少。道家就是練精化神、練神還虛,這是道家的思想,無為而治的精神,他這個大約是天界的境界。儒家是以我們?nèi)藶橹?,道家到最后是以升天為主,佛家是超越六道輪回,最究竟的地方?

我們要了解智慧的相信,就是要冷靜。不可以不了解佛教,隨隨便便就毀謗。有一位臺大和師大的同學上去雷音寺 — 我現(xiàn)在不住在那里,我現(xiàn)在在籌建文殊講堂 — 到了上面就大肆的批評。以前那里很多比丘都是年輕人,大肆的批評,口出狂言,罵道:年輕人消極、迷信,對國家社會沒有貢獻。之后她還想要和住持辯論一下,那時我是當住持兼煮飯,我都有幫忙切菜,三不五時也要打掃廁所。她來,很我慢——是位小姐,非常我慢。她還穿制服去,國立臺灣大學,師范大學。她大概是想和尚都沒有學問,沒有讀過書的樣子。來的第一句話就說我覺得你們這些年輕人太消極,都躲在山上,對國家社會都沒有貢獻,你們這些都是迷信。我說不要講那么多,我請問你什么叫做佛?什么是佛?無言以對。她沒有看過佛經(jīng),佛長什么樣子她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佛都回答不出來。我說你連佛都不知道,還毀謗我是迷信,想笑死人嗎?你是一位大學生,你連進入佛門都沒有,連看經(jīng)典、研究經(jīng)典都沒有,如何說我們是迷信呢?你才是最大的迷信。之后慢慢跟她開示,然后她才說出家人也很有學問。

所以我們要了解,佛經(jīng)是智慧的相信,絕對不迷信,絕對不是迷信。像有些人會說你們佛經(jīng)整天……像我們在讀大學的時候,那些基督教徒說你們佛教最迷信,人死之后只要拿一些錢,請法師來敲一敲就能超度,那我也敢做壞事。我說:喂 ! — 因為他是信耶穌的 — 喂 ! 耶穌的,耶穌的,你有沒有看過經(jīng)典,不是請出家人誦經(jīng)就可以超度,沒有這種事情。在還沒有跟你解釋之前,我先跟你講個方便。如果生病到醫(yī)院去就診不一定會好,你相信嗎?對嗎?感冒流鼻水,傷心流淚水。感冒、拉肚子、腸炎,去找醫(yī)生有時會好,對嗎?但是你如果得到第三期的癌癥,打針會好嗎?就算你動手術(shù),動手術(shù)切除,還不一定就會好。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佛就是一位醫(yī)生,你如果惡業(yè)造太重,超度時把你名字寫下去也一樣沒有用,就像是得到癌癥而動手術(shù)也沒法治療一樣。

有人會說那為何寺廟拔度時要寫那么多的名字?我說,在世時殺人放火用五百元寫一個牌位就能超度,這樣誰都敢。像李師科搶四、五百萬,拿一百萬請出家人每天誦經(jīng),這樣就沒有罪嗎?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佛教絕對是講因緣果報的,沒有說牌位寫下去之后就一定會超度,絕對沒有這種事情。你這輩子都殺人放火、倒人家會錢、詐欺種種,詐財、好色這些種種,因果你都跑不掉的。所以修持就是平時的功夫,要至心求懺悔,不要死后再請子孫幫你超度。若在佛門超度還沒有關(guān)系,若請師公來,這個就阿彌陀佛了。就殺雞、殺鴨,本來業(yè)沒有那么重,這一殺生,反而更嚴重。

所以這個超度最好是怎樣? 在世時自己就要好好做了,你在世布施一百萬就有一百萬的功德;你念一百萬遍的佛,這一百萬是你的。 死后,你的兒子幫你做功德,七分才得到一分而已。知道嗎?這個《地藏經(jīng)》已經(jīng)講的很清楚了。所以超度現(xiàn)在就要開始做了,不是死后斷氣之后才開始超度, 聰明的人一聽到佛法就開始一直精進。 所以有的人生病不找醫(yī)生都去問神,越問越糟糕。本來身體好好的只是稍微感冒,問神后就要吃香灰,有鬼附身,沒事就惹一些事情出來。跟他說有鬼附身他心里就有鬼,二十四小時都生活在緊張里:我有鬼附身,這樣。所以我們佛教沒有在算命,沒有在問乩童。若確實多災多難,就誦《地藏經(jīng)》、誦《藥師經(jīng)》,自己拜佛。那個才夠力,這樣力量就很大。

但是我們都不了解,佛在心中。所以學佛是什么呢?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了脫生死”,所以一切佛教宗教都是一些儀式,方便度眾生而已,最重要的就是從自性下手,自性無貪、無嗔、無癡。 本性沒有恨,去掉這個恨。 所以自性是什么呢?遠離相對法,活在絕待的心態(tài)之下叫做自性。 我們的本性是何物?本性就是遠離相對的。我們這世間每樣都是相對的,什么都是相對的,看這個是好人,那個就是壞人。若對開悟者而言,好人、壞人,心中都是平等;男人、女人,心中都是平等;有錢人、窮人,心中都是平等。人家對他好,他認為對方是善知識,在鼓勵他;人家對他不好,他認為對方是善知識,菩薩示現(xiàn)造就他的道業(yè)。所以在 修行者心目中不是只有跪著拜佛念佛,那不過是一個外表而已,最重要是心要去除一切執(zhí)著,將相對立的東西都放下,叫做冤親平等。沒有得失的觀念,沒有生滅的觀念。

所以我們今天所接觸的世間都是意識表面的作用,意識表層的作用,都是含有我見 、 我執(zhí)的主觀色彩。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會很辛苦 、 很痛苦,遇到事情首先就是要保護自己,怕被人家占便宜,一遇到事情就先保護自己。當他要保護自己時就會毀謗他人,為了要保護自己不惜別人的榮譽,攻擊 、暗地里毀謗。 這個不是佛法,佛法是遠離一切是非。 所以佛告訴我們,沉默就是最強烈的抗議,遇到一些事情無法去解釋時,最好就是沉默。如果越描就是越黑,但是我們都知道就是忍不?。欢际强吹闷?、但是忍不過。因此我們要了解佛法并不是迷信,佛法是教人如何解脫。

有人說你們佛教都是這樣,每天都在念阿彌陀佛,只希望臨終時有人接引你們,這樣不會太自私嗎?我說:不對, 佛教不是只有講臨命終的事而已,也是講你此刻當下要如何去解脫現(xiàn)在的苦惱。 我的大姐去簽大家樂,她是用電腦算,算一算,第一次簽就中了四萬多元,中了兩支,四萬多元。所以古人講一句話很有道理:上天要毀掉這個人,它就先給你一點甜蜜、甜頭,上天若要毀你的前途,就先讓你吃點甜頭,你就會一直沉迷其中。中了四萬多元,一期二、三千在簽,簽到現(xiàn)在四萬元損失不打緊,現(xiàn)在還超過, OVER 。她小叔是中一百多萬,一期簽三十幾萬三期就簽完了。人心是永遠不可能知足的,它會產(chǎn)生感情和理性極大沖突,非常痛苦的。人若有一個貪字,你根本沒有辦法解脫。你在上班或好好做事業(yè),這樣就好,好好的做。

所以說我們要了解,若透視整個人生,我們就不會去追求這個沒有必要的人生就對了。譬如說飆車,年輕人火氣正旺盛時,在人性的弱點里面,人有都有自尊心和優(yōu)越感。當一個人沒有優(yōu)點,不能站在大眾面前做為尖峰人物時,縱然他犯罪,只要他能出名;只要能上報,他都愿意。人性的嚴重弱點,就是在于追求那個沒有必要的名。飆車 可以贏多少我不知道,像女朋友種種,威風凜凜,一次、 兩次讓你贏,你能保證每次都贏嗎?有一次贏了,那都是開一百五 、二百二。有一個白玫瑰聽說 開一百五, 白玫瑰是什么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去 飆過。

我們?nèi)说男目只艣]有依靠,一天到晚吃飽就是做什么,你知道嗎?你有轎車 、有賢妻、有錢,再來要做什么 ?聽音樂走酒家,心地茫茫然,不知道何為人生,不愿意用這個時間來研究生從哪里來,死要往哪里去。他寧可用這時間去卡拉 OK 去聽音樂,去舞廳 、咖啡廳、去酒家, XO 一開,碰 ! 這樣一瓶四、五千。如果女人坐在 旁邊,千元大鈔抽出來,幾千就抽出來。如果買東西三百就已經(jīng)很計較,二百元就計較得拿不出來就是拿不出。做善事,孤兒院殘障兒童,因為很可憐請他捐款,一百元拿著叫你趕緊離開。若是到酒店小姐向你撒嬌,二 、三千,開支票二萬都無所謂。這樣就很可憐了,錢用在沒有意義的地方。他不會將錢拿來救濟眾生,施舍社會跟國家,造福人群,他沒有這種想法,對嗎?

所以我們要了解, 學佛的勇敢在放在行善的地方,眾生的勇敢是放在是非、打架的地方, 觀點不一樣就是了。大家都很積極,有的對惡事很積極,有的對善事很積極。所以在座諸位要了解,不要認為法師他什么都很行,不是每件事情出家人都有辦法的。

我現(xiàn)在遭遇到很痛苦的事,就是感冒也要找?guī)煾?。感冒若醫(yī)生看不會好打針二次不會好時,就來請師父念大悲咒水。連婚姻失敗也要找?guī)煾?,也有的帶小孩子來問師父:我的孩子有沒有出家相?要生之前挺個肚子來問:法師,我這胎是男是女?我說都還沒有生,我怎么會知道是男是女。你是把法師當成什么?什么都懂嗎?是醫(yī)科、婦產(chǎn)科,又是內(nèi)科還有心理科,怎么會這樣真是想不懂,是不是這樣?他不了解,把法師當成神道一樣,會幫人家改運化解之類種種。佛門也是有這種東西,但是這法師能力也是有限,不是什么事情不會就去問法師,哪有人這樣的,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看這些眾生什么事情都要找?guī)煾?,有的鬧到夫妻吵架、自殺、家破人亡,找?guī)煾敢鉀Q,我說:可以啊 ! 要如何解決?要有忍辱。所以這就是不了解人生,我們?nèi)硕及呀Y(jié)婚當成一種很大的希望、很大的夢境,還沒有結(jié)婚的人 — 已婚的人就不講 — 還沒有結(jié)婚的人,對這結(jié)婚都有一種神秘的色彩,我跟你說,你要注意聽,還沒結(jié)婚以前一種臉色,結(jié)婚之后另一種臉色,不一樣,真的。剛結(jié)婚時擔心他太太走太遠去買菜,就開車載她去,買完后再載她后來。形影不離,那是還沒有生。如果生兩個后:你自己去買菜。這個我非常了解,自己去買菜。如果感冒打點滴,有來看你一下算不錯了。所以人就是這樣,人是有情緒的,不可能永遠是幸福的。

有一句話你要永遠記住,是哪一句呢?就是結(jié)婚之前要有心理準備,你不要渴望對方來愛你。你要有心理準備,你要怎樣容納對方的缺點,就是心理要有準備,你若無法容納對方的缺點,就不要和他結(jié)婚,長痛不如短痛。在座少女還沒有結(jié)婚的,我跟你講一句話,若有男子以前是殺人放火,或是很喜歡喝酒、賭博的,若說:你如果嫁給我,我以后一定會馬上改過。也有改的,但是一百個當中只有一、二個,那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所以要了解結(jié)婚前、結(jié)婚后變化很大,如果你有學佛,就可以用這佛法來應付這世間,絕對有辦法應付,會如如不動。遇到一切逆境,你就會認為這是我的因緣果報跑不掉,欠人家的本來就是要還。

所以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是當下你就能得到解脫,你會了解因緣果報,你會承認一切的因果,你不會去怨恨別人。 所以我們要了解,如果男人娶到一個很不講理的女人也是宿世未修,才會娶到這種太太,蠻橫不講理怎么講都講不通。你都不知道女人如果無理取鬧,你就知道了,是真的。乍看很漂亮,你去接近看看就知道。所以我們要了解眾生沒有佛法的熏陶、沒有理性時,遇到事情都只想自私占有,想贏而已。不惜一切就是要攻擊別人、毀謗別人,這不是學佛解脫的地方,這是束縛的地方。

如果是業(yè)障病要如何醫(yī)呢?業(yè)障病我們就要誦《普門品》、《藥師經(jīng)》。有一種病是醫(yī)生看不好的,今天也打針,明天也打針,后天就抽血檢查,怎么看都沒有病,但是就是非常的痛苦。像這種情形,百病醫(yī)不好時一定要聽師父的勸導,將心靜下來誦《普門品》、《藥師經(jīng)》?!端帋熃?jīng)》里面有藥師咒,若要誦時要放一杯水,每天都要誦一百零八遍,喝下去有效 — 不是“抗痛能”,電視在廣告的,喝下去有效 — 那個是在講大悲咒 水,還有 藥師咒的咒 水。當你覺得你的病都醫(yī)不好時,你就采用這種做法。如果還是不能好時,你就必須承認你的業(yè)障了。醫(yī)生說沒病,醫(yī)也醫(yī)不好,你就要承認這是我們的 業(yè)障病。前世殺業(yè)太重,現(xiàn)在我們在修,人家在討,要歡喜還,知道嗎?要歡喜還。

我們?nèi)绻麡I(yè)障病重的時候,要如何修持呢?第一,要常常行布施道。要注意,不要誤會, 布施除了金錢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心,六祖慧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在布施時心要無所著,常常行布施道的人頭上有光線,因為他有善神的保護,有諸佛菩薩的保護。他是善神,他是世間上的善人。也是有人行善遇到種種不好的報應的,這要論及三世因果的關(guān)系。布施你今天出點錢蓋間講堂,就讓你能逃過任何劫數(shù),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這種道理的。你今天拿一百萬來幫助我蓋這間文殊講堂,遇到災難照樣跑不掉,沒有辦法。為什么呢?因為業(yè)有輕有重,重會減輕,輕會減無,慢慢一天一天的改變才有辦法。不是你今天出一百萬、二百萬,遇到劫數(shù)就能一下子避過,沒有這個道理。如果抱著這種心態(tài),不要奉獻。所以佛法是講智慧的,有的人會說這樣就比神差了,神有時還會幫人家改運。改運也是有,但如果是定業(yè),真的有那么好改嗎?改運后不久被車子撞死的也不少,改一改家庭也沒有比較順暢,也沒有比較會賺錢,對不對?

所以我們要了解、要有智慧,要了解這個有因緣果報的問題。這樣你遇到任何的逆境現(xiàn)前,心永遠是那么樣的寧靜,學佛就是二十四小時內(nèi)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的安祥。世間上什么事情最令我們無法安祥?就是受到委曲、不白之冤,我們明明不是這樣,但別人到外面毀謗你是這樣,怎樣又怎樣,那種委曲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忍受。沒有的事,卻到外面毀謗你,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委曲,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是在什么時候才是真正修行呢?在逆境的時候,那才是看功夫,那個才是真的功夫。什么叫做逆境?別人 侮 辱我們、冤枉我們,我們連去向他解釋都不用,我們活得很自在,那才是功夫。

如果學佛后受到一點委曲,就想要毀謗對方,稍微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那就不是學佛的人, 學佛的人叫做知天命。 孔子講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學佛的人就是要知天命,上蒼給你的職責是什么,你今天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你今天為何會有 這樣的遭遇呢?所以天底下沒有冤枉的事,任何事情都有因緣果報,孟加拉死三百多人,大水;菲律賓現(xiàn)在***;衣索匹亞一天死兩千多人,是餓死的;泰國吸毒、香港……眾生的因緣果報都不相同,為何你不會出生在衣索匹亞,不會出生在孟加拉,卻出生在臺灣,***泰民安,每個眾生要出門都有轎車、摩托車,每一個人都住高樓,再窮的人也都有電視、電話。

人家說大陸探親,你到大陸看看,我曾看過影片,日本人到大陸拍攝的。大陸的上海,那影片拍出來都是騎腳踏車,很少看到轎車,頂多看到吉普車,吉普車可能是中共的高級干部才有,可能要少將。如果以臺灣來講,任何一個家庭他都騎得起,臺灣的收入是大陸的十九倍。他們的生活很痛苦,人民幣一元是臺幣的八元六角二,知道嗎?中共的錢、大陸的錢一元是臺幣的八元六角二,八塊六就是了。所以他一個月大概領一千元或七、八百元而已,所以大陸的收入很少、很可憐。

在臺灣你就會覺得非常安慰,因為我到過很多的國家,去走一走。那個泰國才是可憐,那個泰國你若到湄南河,你看了都不敢吃,嚇死了。那個房子都蓋在水上面,大、小便都在那里,洗衣服也在那里,泰國洗也在那里,都在那里。那個水一盛起來就這樣喝,如果像我這種身體馬上就翹了,三天就抬回來了。很可憐,吃得也很可憐,隨便吃,吃那個好像面糊一樣,吃什么?我們罵泰國人生番,他們也罵我們生番。香蕉我們是生吃,在臺灣香蕉我們是生吃,剝開就生吃,但是泰國不是,在泰國是用烤的,說你們吃生的才是生番,我們是吃熟的。所以我們說他們是生番,他們說我們是生番。泰國的生活很可憐,一天開車的司機,在開游覽車的司機一天才六十元,臺幣九十元,泰國的一元是我們這邊的一元半。

所以說活在臺灣用知足了,要非常知足了。你如果到國外看一看,還是臺灣最好,一極棒 ( 日語 ) 。到外國看看,到琉球,在日本……我去日本的菜市場,日本人沒有幾個會講英文的,因為我們?nèi)毡驹捴粫拙涠?。日本人很可憐,所有在市場賣的那個菜色,一個包心菜這么小顆,要臺幣四十四元。那個如果在臺灣不到五元,你知道嗎?真是的。我們要去喝甘蔗汁,日本話又不會講,我們就說 ( 日語 ) ,那個甘蔗汁的日語我們不會講只會講 ( 日語 ) 多少錢而已。一杯甘蔗汁日幣二百元,日本人的生活跟飲食很簡單,非常的簡單,他們?nèi)绻诿δ闳タ磿r,那個面攤才一點點而已,吃面都要用站的,站著一直吃,不是臺灣,排著一碗又一碗再一碗,沒有,怎么吃都是 ( 日語 ) 那個菜頭。

日本人沒有在吃素,吃素的人去時非??蓱z,到那里每餐都是蘿卜干。他端那個湯出來 — 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吃素食,那個菜都沒有調(diào)味,還自己帶素食的去,但沒有湯,我們又不能自己帶湯去 — 剛開始拿出來的時候在那里就煮火鍋,開始在那里吃,吃得非常簡單,日本人飲食非常簡單。吃完后我就一直喝湯,那個湯還非常好喝,一盛起來,哎喲 ! 魚干,阿彌陀佛 ! 害我差點吐出來。吃那么久才知道里面有魚干,我還想這湯怎么這么甜,非常嚴重。吃素還吃不徹底,人家吃得徹底的一吃就知道馬上吐出來,我們是吃到見底了,看到魚干才知道。日本話的素食我們又不會講,只會一句 ( 日語 ) 要吃素。他說 ( 日語 ) ,我說這里啊,講英文他又聽不懂,到菜市場跟他講英文他又聽不懂,都聽不懂。不知道是日本人不愿意講還是怎樣,若講英文我們就有辦法,講日語我們就比較沒有辦法。所有吃素的人如果要去日本,只有飯最好吃而已。你就準備一些罐頭,臺灣的大茂花瓜,準備一些素食面再去。

因此我們要了解,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你一定要相信,確實就是這樣。你不要羨慕日本人那么發(fā)展,生活上吃的比臺灣還要差。他如果坐飛機到臺北圓環(huán)邊去大酒家喝完再回去都還劃算。真的是如此,臺灣吃的真的很便宜。所以我們要了解,為何我們不會出世在外國而出世在臺灣,如果到外國看一看,你就不會想要出國。所以美國一直想要請我去,已經(jīng)寫差不多十封信來了,我都沒有去。馬來西亞打了六、七通的越洋電話,佛教總會要邀請我去,因為身體不好,時常不舒服,就謝絕了。我認為生于臺灣就死于臺灣,臺灣就是這么好。去國外走一走就是這樣,這是我的感想,你們的感想如何?我是不知道。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佛教是主張智慧的相信,至于其他的神教呢?有種種的神通,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有的人說:師父、師父,你看神教有在過火。木炭燒得很熾熱,人才從上面走過去,那種叫做過火,在過火。也有穿嘴的、也有拿著刺球,拿著有刺的球一直打,刺到流血。他說:師父這個要如何解釋呢?我回答:當然神是六道之一,它也是有神通。但是你將嘴巴穿孔、過火、刺球刺到身體流血,可以了脫生死嗎?說一句嚴重一點的,就算它有那個本領能否了生脫死?又能如何?又怎樣?對嗎?在我們看來那是很偉大,若學佛的人看起來那沒有什么, 神通抵不過業(yè)力, 就算你再厲害也跳不出六道輪回。所以拜佛就是求真理、求解脫、求開悟、求透徹、求理性。這樣,不是和一般的神教一樣,不同。

所以正信的佛教,它是在求真理,真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這佛法就是可以運用在生活中,這才可貴,如果佛法離開人生,這就沒什么意義了。研究佛法,如果離開我們生活的周圍,那佛法就沒什么意義。佛法就是有辦法運用在二十四小時里,運用在每一念,剎那間心情的變化,能讓你解脫、智慧,這才是可貴之處。所以佛經(jīng)里面有一句話:即相而離相,即現(xiàn)實又超越。人家說佛教逃避現(xiàn)實,剛好顛倒, 佛教是最面對現(xiàn)實。 面對什么現(xiàn)實呢 ?生、老、病、死,這個是真正的現(xiàn)實。 所以佛教說即相而離相。 即相的意思是說,不離開這個世間,但是在這個世間就是面臨現(xiàn)實。而離相,離相就是超越這個現(xiàn)實。換言之,煩惱的本身,當下你若能悟到,這就是菩提。

所以人家說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有的人這句話怎么搞也搞不懂,他說:師父,這句話我已經(jīng)參了十幾年,怎么看都看不懂。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這是要如何解釋?煩惱就是煩惱,要如何是菩提?菩提就是覺悟,對不對?煩惱就不是覺悟,覺悟就不是煩惱,怎么說煩惱就是菩提?這樣就變成說佛就是凡夫,凡夫就是佛。不對,不是這個意思,意思是說我們當下在煩惱中,心有辦法脫離煩惱的束縛,不是放棄家庭到深山里面修行叫做遠離,是心遠離,不是身體遠離。心遠離這沒有必要的煩惱。

有一位男眾,他很想修行,來到這里說:師父,我想要跟你出家。我說:要跟我出家有五個條件。第一、年紀要比我小,第二、要高中畢業(yè),第三、我說一,你不能說二,第四、一天要六百拜,第五、在文殊講堂五年內(nèi)不能離開。五個條件有沒有辦法做到?他說:這樣,你就不公平。為何要高中畢業(yè)才能跟你出家?我說: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以后跟我出家有時開的課,像俱舍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比較深。學歷不夠,若你只讀到小學,恐怕無法配合聽講。如果讀小學要出家也是可以,但是要品行很乖。佛教絕對是慈悲平等的,不是要學歷高才看得起。

他說:不過,師父,若是我出家,還是覺得很不清凈。我問是為什么?他說他的夫妻關(guān)系怎樣都斷不了,想盡一切辦法就是要斷這一關(guān)就是了。我說:對對對對,這樣就對,淫不斷,生死不了,男女這關(guān)一定要早點斷。當然要男女雙方互相尊重,要早斷這關(guān)。他說:這樣要怎么辦呢?我又覺得那種事情很不清凈,做了之后又覺得罪業(yè)深重,但是又沒有辦法去控制。他說:請問師父,這要如何修。我說這很簡單,沒有什么困難,我教你。 你平常的生活,你知道,就一直觀想,一直觀想這就是不凈,生生世世就是這種力量在束縛,讓我們無法解脫,就是男女之事?,F(xiàn)在境界現(xiàn)前,利用境界警惕自己。盡量,盡量,夫妻能夠配合,這樣比較好修行。

這個叫做煩惱,煩惱這東西,你只要轉(zhuǎn)個念頭就是菩提,這叫做化淫欲為智慧,化淫欲火為智慧光明。你在煩惱當中就要了解,這是束縛、這是痛苦,生生世世無法跳出六道輪回,就是它害死我們。在那境界,你慢慢去體會。自然你的心會慢慢厭惡、慢慢遠離,一天一天一直遠離,叫做借境修身。

所以在座諸位在家居士,說實在的,在家人要修行確實很困難。為何很困難?因為家里有事業(yè),有小孩的教育,煩惱很多。今天念佛念的心情很好,明天要發(fā)生什么事情還不知道。所以在家人的心,心都有情緒的變化。所以禪宗的祖師就講:百不聞、百不見、百不言,是名入道之人。學佛第一要學三業(yè)清凈:口業(yè)清凈,就是口不講是非;眼睛看到是非,當成沒有看到;耳朵聽到是非,污染我們的清凈心當做沒有聽到。百不聞、百不見、百不言,什么都不要。

我們今天為何沒有辦法修行?就是因為是非心太重,分別心太強,為了想保護自己就一直傷害別人。顧自己的孩子、顧自己的太太、顧自己的先生,自私、分別,所以永遠沒辦法修行,永遠生生世世無法了生脫死。所以心不動,境界就不能牽,煩惱就不會生。心,學佛的人,第一個要學什么?學這個心如如不動。尤其是脾氣,壞脾氣的人難修行,脾氣不好的人,沒有辦法修行。所以心,第一個就是要學柔軟心。 第二點要學什么?學這個柔軟語,講話不要傷到別人,傷到別人的時候,有反作用力。我們?nèi)绻凶x過物理學,就有讀到 reaction force ,叫做反射作用力。這樣,你用多少力它就給你多少反彈的力量。意思是說你毀謗一個人,將來到最后會傷害到自己。你要害一個人,害到最后會害到自己。

所以學佛的人二十四小時都要有這種觀念:我要讓一切眾生快樂,不要有報復的心理。慢慢降伏這性情、脾氣,脾氣不改,你沒有辦法。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改時,我教你一種辦法,一定有辦法。你如果遇到逆境,被冤枉、委曲、種種欺負,沒有辦法忍耐時;看到那個人恨不得咬他一口時;趕快開車出去,趕快去……我們這里是豐原,不知道有沒有名勝古跡,出去看海,豐原可能沒有海,那就到山上看樹木。到五福臨門,去石崗大壩,去那里看一看魚,不可以釣魚,只可以看魚而已。因為你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心情時,你的視線要放寬一點,不要再留在那里。夫妻吵架也是如此,相同。這種辦法是唯一解決的辦法,要不然,夫妻每天都是在吵架,知道嗎?

所以要先學這個心如如不動,之后慢慢再去體悟這個道是什么,所以境界不能牽,境界無法引起眾生的煩惱,我們轉(zhuǎn)一個念有智慧,就能突破那個痛苦,所以學佛在一念之間而已。要說佛法深奧,是很深,若說它簡單也確實很簡單。放下二字,你放得下放不下就是這樣子。

——師父,什么是學佛?

——放下放下:時間總會過去的。上蒼一天二十四小時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它一定會過去的。再大的委曲,再怎么樣痛苦的失戀,種種的打擊,時間一定會過去的。

等到有一天,我們一定要入土,一定要歸為塵土,所以我們現(xiàn)在就想沒有什么好計較。遇到了,就沒有什么好計較,總有一天要躺進棺材里面,所以三不五時躺在床上就要觀想這個是棺材,有一天我要躺在這里,真的。這樣你就會覺悟:算了算了,沒有什么好計較的,是非不要去聽,聽到不要講,也不要辯論、不用解釋。有沒有,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天知、地知、佛祖都知道,這樣就好了。你如果有辦法學到初步的功夫,這樣就漸漸有消息,要開悟才有辦法。如果得失心、是非心沒辦法放下,開悟那根本不可能, It is impassable ,不可能的事情,絕對不可能。

所以六祖慧能說怎么樣能夠開悟?于一切是非、人我都能夠平等放下,這個就是道心,直心就是道場,放下,如此而已。你心中如果沒有嗔恨就不會積怨;沒有積怨的人,你的心就不會糾結(jié)成一團,恨是一個結(jié),是一個無形的力量的一個結(jié)——結(jié),結(jié)頭。所以佛經(jīng)在講:慈眼視眾生。你看觀世音菩薩在看人都是微微笑、微微笑,慈眼視眾生。我們不要瞪大雙眼看眾生,那叫做凸眼。佛祖在看人是瞇著眼看,慈悲微微笑。你對別人好,別人一定對你好,別人對我們不好也沒有關(guān)系,我們依舊是解脫,這樣知道嗎?不管別人對我們是好還是不好,我們自己一定要好,這樣就對了,這就是學佛。佛就是先改變自己,它不會勉強去改變別人,學佛就是先改變自己。

有人在講 —— 常常聽到一些太太來講—— 師父,請到我家度我那位老同修,他非常鐵齒,要請師父去才有辦法。如果每個人來請,我就去度她先生,這樣豈不累死了。你先生有他的因緣果報,我怎么可能每個都去說法,這哪有辦法,對不對?我說你要降伏你先生很簡單,如果先生來學佛太太不來學佛,也是很簡單。我現(xiàn)在教你們一招,度眾生很快的一招。

女眾,現(xiàn)在先講女眾。女眾如果要度先生,我教你:你把三餐都準備得非常好,知道嗎?當然如果你有請人家煮是最好,你就是要把三餐都準備得非常好,知道嗎?要記得。 第二 ,男人的性情都比較不好,他如果在念時你就靜靜的讓他念幾句,這樣做得到嗎?若做不到就沒辦法。你一定要做到知道嗎?要度你先生并不難。如果你先生在生氣時,靜靜的讓他罵幾句,先生都是火爆性讓他發(fā)泄一下就好了。我們?nèi)绻焕硭拖癔傋?,他自己一個人在那里一直念,也不知道在念什么,他如果念一念,你沒有回應他,他會很驚訝,心想:現(xiàn)在怎么修養(yǎng)這么好。你再將衣服燙好放好,要出門時還告訴他要早點回來吃飯,他會暈倒,這個包準暈倒,這樣知道嗎?所以度我們的先生不困難,看他喜歡吃什么盡量煮,都順著他。久了之后他會覺得:我太太在拜佛,修行差很多。

你不要學佛越學越兇,兇巴巴:你以為我學佛就沒有脾氣,你吃什么素,吃什么素,吃啥素、拜啥佛,反而糟糕。他開口閉口都說你是拜佛的人,這樣反而糟糕,知道嗎?你光叫師父去度你先生,你自己也該表現(xiàn)一下,知道嗎?女眾就要化妝得很漂亮,畫得很漂亮,男人看到你這么整齊、好看,你所有的招數(shù)都搬出來,他絕對心服口服。雖然學佛,也是可以畫得很漂亮、穿得很漂亮,觀世音菩薩也是有戴首飾,對不對?觀世音菩薩也是那么漂亮,為何佛教徒不能穿得很漂亮。在家人你就盡管穿漂亮一點,不要畫得像宋能爾就好,畫得剛剛好就好。也是要化妝,化妝才是禮貌,剛剛好就好,知道嗎?化妝也是要的。有人說佛教徒不能化妝,沒有這種事。觀世音菩薩就是化妝,畫得很漂亮,穿得很漂亮,讓人家覺得佛教徒的氣質(zhì)很好。但是受菩薩戒的人,六齋日就不能化妝,對嗎?最起碼起床時要修正一下,知道嗎?降伏眾生。

現(xiàn)在講男眾。若你的太太不學佛,教你幾招。第一點,如果她生日,要記得買蛋糕,知道嗎?你若從公司太晚 回來,就記得買個點心,偶爾要帶她出去買件衣服。一步一步慢慢來,都不要跟她講到佛法,男眾若在度你太太時都不要跟她講到佛法。都對她很好,你如果有宴會都帶她出去,讓她覺得心目中都有份量的存在。接下去若她在煮飯沒空時,小孩子在哭,你要趕緊將小孩子抱起來,要安慰她:很抱歉,嫁給我讓你很辛苦。她做到死都甘愿,所以好好做。度眾生不是很困難。 ( 掌聲 ) 鼓掌是做得到嗎?不要回去三天之后后來跟我說:師父,沒有辦法,我家那個很不講理,怎么講都聽不進去。我說聽不入耳,這樣干脆休息好了 ! 拿師父的錄音帶給她聽,聽得進去就好,聽不進去就收起來,沒有辦法。也有那種真的聽不進去的,所以男眾的男人 主義不要太重。

女眾最容易被什么人降伏?最容易被了解她心情的人降伏。她如果在煩惱時,你就要安慰她,知道嗎?她如果在生病時,三更半夜你也要起來煎藥,如果是我,我一定 做得到。不過我穿的是這身衣服。沒有在煎藥給人家吃的,都是人家煎藥給我吃。太太如果感冒不舒服,就算是半夜叫你去買藥 ,你也要去,做得讓她感動。學佛的人就是這么慈悲的人。我不相信這女眾,你太太她是鐵石心腸不會感動。這樣,你學佛,表現(xiàn)給她看,她才會來信佛,對嗎?你老是動不動就不識相就揍你,打不是辦法,打下去之后反而嚴重,對不對?你看佛祖什么時候在打人?沒有這樣的。如果是很蠻橫不講理的,娶到這種女人就沒有辦法。惡妻逆子無法可治,遠離就好,不要開口。笑笑的,很痛苦,保護我們自己。我們今天學佛,如果沒有辦法改變對方,我們就要改變我們自己,慢慢一步一步來。

所以大家都想要消災,有兩項一定要做到,我們才能消災。要如何消災呢?不要攻擊別人,不要攻擊對方,攻擊別人有時會傷到自己,不好。在座諸位我也是勸導你們, 宋能爾在辦布道大會,你去聽聽看。晚上七百俱樂部你把電視打開,看他在講什么;如果一貫道在講,你也去聽聽看;這樣才對,要客觀,不要攻擊別人。先了解,經(jīng)過你的頭腦整理以后,發(fā)現(xiàn)佛法最好,那你再進來,那時候你的信心就不會動搖。問題是佛法你懂得又很少,無法分辨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問題就是在這個地方。初學佛聽到這個也好,那個也好,佛經(jīng)也很好,不知道到底要拜什么?對不對,這樣就比較沒有辦法。所以佛經(jīng)研究深入一點,你再去聽別的宗教,你就能夠比較,知道師父講的沒有錯:佛教是最究竟的解脫法門。所以我們?nèi)绻麤]有攻擊別人,尤其是不要嫉妒別人。嫉妒別人,使我們無法修持。 所以六祖說心就是一切福田的根本,心就是修行的根本。

因此,在《心經(jīng)》里面有講觀自在菩薩,觀自在,這要讀成兩音:讀成觀 (gu à n) 自在,自修就是觀 (gu à n) 自在;如果利他稱為觀 (gu ān ) 自在。這觀 (gu à n) 自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觀照自己。大家都在拜觀世音菩薩,但是他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什么意思 ? 不知道他本人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觀察自己的心,透視自己的心,心沒有被境界污染牽去,他的心就是自在,這就是觀 (gu à n) 自在,這是站在自利的角度翻譯的。翻譯成觀 (gu ān ) 世音的時候是站在利他的角度。所以說觀世音,觀察世間的聲音,去救苦救難。所以祈福,要祈求福,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透視自己。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是最困難的,那就是要了解自己。 所以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就是降伏自己,讓我們的我慢、嗔恨心、貪心,你若能降伏自己,就是解脫、就是佛。

所以有人在問: 什么叫做“明心見性”,就是看到自性,不貪、不發(fā)脾氣,永遠開智慧、慈悲平等,心中沒有仇恨之人,冤親平等,沒有得失的觀念,心中具足大智慧、超越一切,這就是“明心見性”。

—— 請問師父,開悟的人他是什么境界?

——開悟的人很簡單,簡單講一下。開悟的人,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的執(zhí)著。開悟的人什么煩惱、乃至他家發(fā)生火災,他全家死光光,他還是如如不動。因為他知道這世間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早也要死,晚也要死。開悟的人他不會因為小事情而困擾自己,不眠不休,沒辦法休息,不會這樣。開悟的人所有一切語言、動作,都符合中庸之道。開悟的人他的心里沒有任何的壓力,他不會因為別人的要求失去自己的天真,他活在自己的中道上。所以講出去的話,做出來的行為,都是符合中庸之道。別人毀謗他,他不會煩惱,別人贊嘆他,他也不會快樂,他永遠保持心態(tài)的平衡。這個就是開悟的人,隨時二十四小時都保持著歡喜心,在他開悟的心目中而言,沒有一種事情能令他痛苦。他就是活得這么快樂,就是這樣子,像佛祖一樣。對死也是很灑脫,說來就來,說回去就回去。就是這么自在,這叫做觀自在。

下面說,外道都毀謗我們,毀謗我們佛教是崇拜偶像,這剛好相反。經(jīng)典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一切相皆是虛妄。所以佛教絕對不是崇拜偶像,絕對不是。佛教是因為方便度眾生才雕刻佛像,讓大眾這樣拜。讓大眾這樣拜,就是因為眾生的根機不夠,要看到佛祖他才要拜,他不知道佛在心中。在開悟的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他的自性。所以人家在毀謗我們佛教是崇拜偶像 , 絕對不是。反過來其他的宗教才是在崇拜偶像。所以了悟的人,過去的祖師還有在劈佛像的。因此我們要了解,佛教絕對是反對崇拜偶像,它是重視心的功夫,因為劣根的眾生,沒有佛他就不拜。

如果悟道的人佛在心中,心既是佛,佛既是心,虛空就是心,心就是虛空,解脫就是心,心就是解脫。煩惱既是菩提,菩提既是煩惱。 菩薩心腸,發(fā)菩提心、大悲心之后,于解脫中入煩惱五濁眾生的心中,他還是解脫。 煩惱里面就是有解脫,解脫里面進入煩惱的眾生,諸佛菩薩。所以如果他的煩惱進入菩提內(nèi)這就是諸佛菩薩,菩提被遮蓋起來,變成煩惱,這就是眾生,很簡單。再反過來說,煩惱與菩提只是一念之間,有悟和沒有悟而已。悟,煩惱即為菩提,迷,菩提即變?yōu)闊?,就這樣而已。譬如以國旗而言,國旗是代表國家,并不是崇拜偶像。你看祭孔大典,向大成至圣先師,祭孔大典,你能說祭拜孔子是崇拜偶像?不能這樣子講。你能說向國旗及國父遺像行三鞠躬是崇拜偶像?也不能這樣講,國旗只是一種代表而已。所以心地很重要,心地最重要。

那么再來,這個佛跟神是不同的。佛是人修養(yǎng)到最究竟之處,不是普通的眾生,叫做佛。佛就是這樣寫,一個人字,一個弗字,佛就是弗。不是平凡的人,就是佛。成佛就是非常不平凡,平凡里面的不平凡,就是佛。那么佛和神的觀念不一樣。其他宗教說這個上帝、神是絕對的權(quán)威,上帝是絕對的權(quán)威,它不像佛這樣,說你要懷疑,這個神是不能懷疑的。它的思想就是它控制我們?nèi)说募獌吹湼?,控制我們的一切,主宰我們的一切。它的根本教義思想就是以神為主。佛是不一樣的, 佛是說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一念悟就是佛,一念迷就是眾生,如此而已。

在座諸位為何今天還是眾生?還不是佛呢?因為還沒有開悟,還沒有證果。等到有一天開悟證果之后,當下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因此神學是渺茫不可知的,上帝不能追問、不能探討、不能試驗,它是絕對的權(quán)威,控制我們。這跟佛教的根本教義不一樣,他們是絕待的二元論,神是神、人就是人,神不是人,人不可能變成神。佛教是一體三面論,佛跟眾生和心是一體三面的,心悟就是佛,心迷既是眾生,一體兩面的。因此這是根本教義的不同,所以學佛就是在真理當中追求超越,因此佛教最簡單。什么是佛教,就是即相而離相。什么叫做即相,就是現(xiàn)實。什么叫做離相,就是超越。簡單講,佛教就是既現(xiàn)實又超越的思想,面對現(xiàn)實,還能超越這現(xiàn)實的束縛,就是這樣。

有人說:師父,請你開示,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我說這些都很痛苦。有人寫信來問,不知道多少人寫信來問,希望法師開示:佛教和一貫道有何不同?和基督教有何不同?我很不喜歡這樣做。因為宗教這種東西是很敏感的東西,每一個人都認為他的宗教是最有理性的,是世界上最高超的,大家都是這樣認為,每一個都是這樣認為?;浇陶f他的神很了不起,一貫道說他的老母娘很了不起,他說我們拜佛的人念佛來不及了,可憐。所以每一種宗教都可憐別種宗教,因此每一個宗教都認為他是世界上最有理性的、最了不起的宗教,他所信仰的是世界上最不簡單的宗教。因此宗教有戰(zhàn)爭、有攻擊、有毀謗,如果是我,我不贊成這樣。一貫道寫的書我也是看,圣經(jīng)的書我也是看,我也曾和牧師談過,我也曾接觸過神父、修女,談一談他們的教義,談到最后離開他們的上帝,他們就沒辦法談了,上帝是他們的思想中心,怎么談就是一個上帝。再來就是教你修養(yǎng),如何犧牲自己,也是很了不起,但是他的根本思想和教義就是跟我們不同。

因此我們要了解,要談論這宗教的比較,除非你先放棄自己的成見,否則辯論到最后一定不歡而散。沒有哪一個贏,沒有哪一個認輸,大家都認為他贏。因此這種辯論我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唯有明眼的人,是理性的人。通過這個理性,什么事情你都要經(jīng)過比較才是客觀。如果電視有人在講佛經(jīng),你把它打開聽看看,基督教宋能爾在布道也打開看看,不要有成見。今天在座諸位樓上、樓下來聽我講經(jīng)的,也不要一直認為我說的就是對,不要一直認為我講的統(tǒng)統(tǒng)對,這樣你就變成迷信,對嗎?相信這個權(quán)威,這不對。什么宗教你都去和它 touch 一下,透視了解一下。所以明眼的人就知道佛教的高超、偉大的地方是什么。

下面,眾生對佛教的誤會非常大。有一位四十幾歲的人,大約四十出頭,她來到我那里,就這樣很我慢。她說:師父,你都鼓勵人家出家,要修行、出家,勸人不要結(jié)婚,對嗎?

我說:我沒有這樣說,你想嫁就去嫁,我又沒有阻止你。我只是告訴你,如果在家要修行是比較難修,業(yè)比較重、煩惱比較多,這樣而已。我沒有叫你一定要出家,學佛也不一定要出家。

她說:若像我這樣三個孩子,我丟下他們?nèi)コ黾?,這樣放下去出家,那些小孩子怎么辦?

我說:喂喂喂 ! 菩薩、菩薩 ! 你到底懂不懂佛理,來這邊猛發(fā)牢騷。你那個叫做放棄,不叫做放下,放棄不是放下。我什么時候叫你丟下三個孩子去出家?有這樣說嗎?我什么時候這樣說?我沒有這樣說。你那是叫做放棄,我說的是放下。放棄是說你是你先生的太太,你是你小孩的媽媽,你是你媽媽的女兒 ,你是你爸爸的女兒,是你弟弟的姐姐,你哥哥的妹妹。你一個人扮演這么多的角色,你沒有把它扮演好,反而要剃度出家,你害了佛門,這個叫做放棄。

什么叫做放下?必須你的任務完成,要不然就是你的三個孩子委托人家?guī)湍沭B(yǎng),這樣你去出家沒有關(guān)系。戒律有講,如果欠人家錢,被查到是不能出家的。例如你欠人家三百萬才來剃頭,這樣不準剃度。這個佛有這樣交代:不得為負債人剃度。如果因為欠人家錢而來剃度,這樣會敗壞佛門的形象。接著,還會有人來向他討錢,這樣會鬧得佛門風波很大。如果有人要代你償還那三百萬,這樣來剃度就不犯戒,沒有關(guān)系。所以你如果有人要幫你帶小孩子,你再來剃頭沒有關(guān)系。所以眾生對佛教的誤解很深,講起來是這樣。

過去有一位比丘尼來到我面前談論,這位比丘尼是無意中出家的,無預警出家的。出家之后卻起煩惱,她是如何出家的呢?不是像我們,在大學或研究院研究佛學之后透視人生:這條路我一定要走,不后悔。她是什么情形出家的呢?和她先生吵架。她和先生吵架是如何相罵的,你知道嗎?她動不動就會恐嚇先生:你若太過分我就去剃頭。其實是講假的,就是這樣。她先生就說:要剃盡管去。嘲笑她不敢就是了。結(jié)果她真的跑去剃頭,連佛法都不懂就跑去剃頭,但她師父也收了。我說怎么這么離譜,你沒有研究過佛法,不知道佛祖在講什么,你就這樣剃頭,你是剃什么的?剃涼快的。她說:我?guī)煾刚f先剃再說,她師父說先剃再說。

這個非常嚴重,她戒律什么都不知道。經(jīng)典都不知道隨便亂來,這樣是會下地獄的。住在寺廟里面,戒律你不了解:光去打個電話沒有向常住付錢,這樣就犯戒了;在煮飯時將素丸拿起來試吃你就犯戒了;吃飽后將剩的東西送給信徒,這樣也是犯戒;那戒律的微細是你沒有辦法了解的,你知道嗎?你就這樣子出家。到了出家之后一直很忙,她的寺廟就很忙,就是辦幼稚園種種的。她的師父是女眾,年紀較大了,那邊的住眾較少,想說剃一個來幫忙。

這個很糟糕,這種不了解佛法的來出家會很糟糕?,F(xiàn)在談一談之后,卻流眼淚。我說:不要這樣,都已經(jīng)出家,還在流眼淚,會讓人家笑死。她說:我就是想那三個孩子。

這就是這樣,夫妻吵架動不動就說要去剃頭,嚇你先生就是了。但是她先生說要去就去,這下麻煩了,不剃又不好意思。我們已經(jīng)跟人家說,支票已開出去,不剃又不行。所以這種的不要開玩笑,這個出家不能開玩笑。這是跟諸位講一下,出家沒有多久就開始后悔,這樣子不好。

下面說悲觀,有人問佛教是不是悲觀,對,佛教是悲觀主義。沒有錯,但是悲觀不是悲哀觀,悲觀是救苦救難,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

更新于:2023-07-04 09:40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