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詞:【綺語】-佛教戒律中“綺語”是什么意思
佛教名詞
2023-07-06 14:42
綺語(佛教解釋)
佛家所說十惡中,屬于口業(yè)的有四種,綺語即其中之一。綺字的本義是平紋起花的絲織品,引申為華美、艷麗。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話,都稱為綺語。如梁武帝《答菩提樹頌手敕》:但所言國(guó)美,皆非事實(shí),不無綺語過也。關(guān)于綺語的定義,各家所說各有側(cè)重?;蛑^染心所發(fā)諸語(《俱舍論》),或謂以非時(shí)(不合時(shí)宜)故(《成實(shí)論》),或謂邪言不正(《大乘義章》卷七)等。主要是涉及艷情的花言巧語,如后世文人所做的艷詞淫曲之類。例如: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xí)綺語者,托言溫、韋。唐末五代的溫庭筠和韋莊,是詞為艷科的鼻祖。又如清李漁《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shí)也學(xué)拈毫,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意思是說,出家人嚴(yán)守口戒,不再去作那些艷詞淫曲了。
宗教意義
綺qǐ 語是花言巧語,所謂笑里藏刀,目的是叫別人上當(dāng),用花言巧語來欺騙。綺語的范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這類的言語,都屬于綺語。
美妙的詞語。蘇軾《登州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fēng)。
稱詞之纖婉言情者。陳延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xí)綺語者,托言溫、韋〉溫,溫庭筠;韋,韋莊。
佛教語。指涉及愛情或閨門的艷麗辭藻及一切雜穢語。
佛教云何十法向惡趣。
謂十不善。綺語
身殺.盜.婬。口兩舌.惡罵.妄言.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