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詞:【緣起】-緣起是什么意思
緣起
緣起(梵語: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語: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術(shù)語,一切有為法都是因各種因緣而成,此理即為緣起。任何事物都因?yàn)楦鞣N條件的相互依存而處在變化中,這是佛陀對世間現(xiàn)象的成住壞滅之原因、條件所證悟的法則。
基本含義
緣起:巴利語paiccasamuppda。即凡是存在之法皆是由諸緣生起之義。
《清凈道論》對緣起作了幾種解釋:
1. 因?yàn)楝F(xiàn)觀它能導(dǎo)致利益和快樂,所以值得智者們了解(paccetu)它故為緣(paicca);生起時(shí)是一起(saha)和完全(samm)生起(uppajjati),而非單獨(dú),也非無因,故為起(samuppda)。如此,由緣和生起為緣起。
2. 一起生起為起,眾緣的而非排斥緣,如此為緣起。由此因聚合是彼(果)的緣所以是彼緣,是彼等的緣所以此是因。
3. 如是因的組合面向[果]故說為緣,一起生起故說為起。果是由它共同達(dá)成、而非缺乏的意思;又以諸條件的,彼此面向、前往[果]故為緣。它們乃是一起、彼此以不分離之法而生起,故說為起。如此,緣和生起為緣起。
4. 若它們不互相為緣,或互相欠缺時(shí),[果]則不可能生起。因?yàn)橹T緣是同時(shí)、一起,而非各別各別,也非先后地生起諸法,故說為緣起。(Vm.577-9)
佛陀宣說緣起著重在說明導(dǎo)致生命諸苦的原因。生命不是無因的,也不是由大自在天、上帝等所創(chuàng)造的,它是由一系列的諸緣而產(chǎn)生的。
在經(jīng)典中,佛陀通常以十二個(gè)環(huán)節(jié)來解釋緣起(十二緣起支):
諸比庫,什么是緣起呢?諸比庫,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悲、苦、憂、惱生起。如此,這整個(gè)苦蘊(yùn)生起。諸比庫,這稱為緣起。
引證解釋
1.佛教語。謂一切有為法,皆待緣而起?!毒S摩經(jīng)佛國品》:深入緣起,斷諸邪見。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八講:緣起之有,性空之無,都是從假名上說的。
2.引申為事物的起因,起源。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上曇摩耶舍》: 耶舍 為說佛生緣起。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近體下》:則七言絕體緣起,斷自 梁 朝,無可疑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碎石治河》: 漢 永初 七年,令於 石門 東積石八所,以捍沖波,謂之八激堤,皆可為碎石坦坡之緣起。 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我談墮民》:我生于 紹興 ,墮民是幼小時(shí)候所常見的人,也從父老的口頭,聽到過同樣的他們所以成為墮民的緣起。
3.一種敘述故事始末緣由的俗文體。
4.一種敘述編輯、著作或舉辦某種事情的緣由、宗旨的文字。與序文性質(zhì)相類。 清 道霈 有《重刊〈壇經(jīng)〉緣起》。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湖海藝文社的緣起里,說明了它的宗旨。
佛教教義
廣義
《中論》稱: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張阿賴耶緣起,以三界唯心、唯識無境來說明世界的本原?!洞蟪似鹦耪摗纷髡嫒缇壠?,《勝鬘經(jīng)》等作如來藏緣起,均以佛心、法凈心為世界的根源。
名家說法
華嚴(yán)宗把各家關(guān)于緣起的學(xué)說,用判教形式概括為四種:
1、業(yè)感緣起。由煩惱惡業(yè)招苦果,因果相續(xù),六道展轉(zhuǎn),生死輪回,為小乘之緣起觀;
2、阿賴耶緣起。由阿賴耶識之種子起現(xiàn)行,現(xiàn)行又熏種子,以現(xiàn)行諸法為緣,生煩惱惡業(yè)而招感苦果,三世因果輾轉(zhuǎn)相續(xù),為大乘始教之緣起觀;
3、如來藏緣起。又名真如緣起。如真或如來藏為染凈之緣所驅(qū),生種種事物,其染分現(xiàn)六道生死輪回,其凈分現(xiàn)四種圣人,為大乘終教之緣起觀;
4、法界緣起。法界通常指真如、實(shí)相等,即真如法性之本體為一法界。又為一切法緣一切法成一大緣起,以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生一法,一與多、心與境等圓融無礙,為圓教之緣起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