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第四十六節(jié) 偷牦牛
佛教故事: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2023-07-16 12:34
第四十六節(jié) 偷犛牛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跡至村,喚此村人,問其由狀,而語之言:在爾此村否?偷者對曰:我實無村。又問:爾村中有池,在此池邊共食牛否?答言:無池。又問:池傍有樹否?對言:無樹。又問:偷牛之時,在爾村東否?對曰:無東。又問:當爾偷牛,非日中時耶?對曰:無中。又問:縱可無村,及以無樹,何有天下無東,無時。知爾妄語,都不可信。爾偷牛食否?對曰:實食。
譯文:
偷牦牛
有一個村莊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頭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殺吃掉了。那個丟牛的人跟蹤尋到這個村莊上來,見到了那些村人,問他們說∶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莊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說∶我們并沒有村莊。失牛的人又問∶池邊不是有一株樹么?他們回答說∶并沒有樹。丟牛的人于是再問∶你們偷牛,是不是在村莊的東邊?他們?nèi)耘f回答說∶并沒有東邊。丟牛的人又問∶你們偷牛的時候,不是剛剛正午么?他們還是回答說∶并沒有正午。這樣丟牛的人就說∶依照你們所說,沒有村莊,沒有池,沒有樹,或者還可說得通??墒翘斓紫履抢飼]有東邊,沒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們說的都是謊話,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們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無可抵賴,只得承認把牛偷來吃了的事情。
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惡隱藏起來,不肯如法發(fā)露懺悔,改過遷善,卻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圓其說;但結(jié)果終掩蓋不了所作的罪惡,受了種種的苦惱。只有勇于承認自己的過失,懇切地發(fā)露懺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