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鐘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第二集)

入門知識 2023-07-19 09:24

鐘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第二集)

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集) 2009/1/22 華嚴講堂 檔名:52-328-02

尊敬的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我們今天來繼續(xù)學習《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昨天我們學習了文昌帝君他自己現(xiàn)身說法,告訴我們這一十七世做士大夫身,所積的陰德非常的厚,而感動上蒼,因此得很大的福報,這個福在於存心。帝君不僅用自己的這些經(jīng)歷來為我們說明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又引徵了史實,說出了四則故事,告訴我們禍福都是自己求之。下面我們來看第十五句,這一句話是說明福德的根本在於心地。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p>

這句話可以說是整篇《陰騭文》的綱領,上面所述的是因果之事,底下所講的便是因果之理?!焊L铩皇枪?,『心地』是因,人能夠相信因果,他的心常懷著戒慎恐懼,有這種戒慎恐懼就不敢作惡。人如果不信因果,他的心是常常放逸,放逸乃至肆無忌憚,因此就容易作惡。所以一人能信因果,則一人能行善,一人不信因果,則一人會作惡。所以安士先生說,「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所以這一句是全篇的重心所在。底下帝君給我們開示修福,廣種福田如何在行門上用功。第十六句:

【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p>

這一句可以說是在行門上的綱領。這一句是下文的總說,下文是別說。我們要真正得福,就要時時行方便。這個『方便』是什么意思?「便」是便宜,「方」是方法,所以方便就是最合適的方法,自利利人。這個『時時』是無間的,一天二十四小時行善的心不間斷,所以一有機會必定是做善事。『種種之陰功』,「陰功」是陰德,不為人知的善就叫陰德,「種種」是代表沒有一樁遺漏。凡是有機會做必定去做,不需要別人知道,也沒有一個心要求果報。這是以清凈的心、以無著的心修布施,把修善作為自己的本分,應該做的,不是為了出名,也不是為了將來得好報,而是我自己應該做的本分事情,所以力有所能,必定是勇往為之。即使是不能,這個能力不夠,做不來的善事,也要發(fā)一個善愿,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夠把它做得圓滿,讓自己的善意也得到圓滿。所以這是講到行門。

底下從第十七句開始,是分別的說明我們如何來修善。先是講眾善奉行,把眾善奉行這一部分講完之后,帝君又給我們講諸惡莫作。我們來看從第十七句到第二十句,這是眾善奉行。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

這四句為一段,這四句是講慈悲的愿望。悲愿是為道、為學的大根大本。我們?yōu)槭裁磿薜??為什么會求學?因為有這個慈悲心,不忍見到眾生受苦受難,這就是佛法里講的菩提心,救拔一切眾生的苦難,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幸福安樂。所以第一樁是『利物利人』,這個「利」字乍聽起來不是很好聽,為什么?如果人人爭利,這個社會必定是大亂,可是這個字如果倒過來用,不是為了自利,而是為了利人利物,這樣子就是好字。所以這個字用於自己就叫私,用於為人這就是公。所以存心一改,這個果報就是天地懸殊。

第十八句講的『修善修?!唬@里本身就有因果在里面,修善是因,得福就是果,善必定感得福,惡必定感得禍,這都是自然感應之理,不是人為制造的,它是宇宙的真理。所以聰明的人真正想得福,他就應該修善,修善得的福才是真正帶得去的。這世間人們所追求的所積累的財產(chǎn)、珍寶、田園、房宅,這些人帶不去。有一類人淡泊名利,但是他追求一些技術,一些技藝、能力、才華,積累這些,確實就比身外之物要好一些,但是這些才華、技藝也帶不去,人一死,輪回了,所學的統(tǒng)統(tǒng)都忘掉。唯有什么?修善得的福人可以帶得去,這一生修善,來生必定得福。所以帶得去的那才是真的,帶不去的是假的。

我們修福不僅是光修福而已,更要懂得修慧。如果是光修福不修慧,有一句話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這是一個佛典故事,講迦葉佛時代有兄弟兩個人,他們兩個人都出家,兄長持戒坐禪,一心修道,修慧,可是他不接觸大眾,不肯布施,他不修福。那個弟弟就反過來,修福,很愿意布施,但是他的持戒上面持得不好,常常破戒,又沒有禪定、智慧。后來到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兄弟兩人同時出現(xiàn)在世間,這個做兄長的成就了阿羅漢果,可是因為往昔沒有修福,吃都吃不飽,拿個缽去乞食,沒有人肯布施他,他托空缽,那個弟弟那一生做了國王的坐騎,是頭大象,因為前生福多,所以他做了畜生,皇帝非常喜愛它,給它掛滿了珍珠、瓔珞,而且還給它封地,可是因為不修慧,墮到畜生道。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福和慧得雙修,而相比之下,修慧比修福還要重要。如果兩者只能取其一,那我寧愿做那個羅漢,也不做大象。當然,?;鄣靡p修。所以佛稱為「二足尊」,二足尊是什么?福和慧都圓滿、都具足,這叫做二足尊。

下面十九句『正直代天行化』?!刚薄故俏覀兊拇嫘模牡匾?、要直,正就不邪,直就不曲,內心里面沒有那種邪曲。心為什么會邪曲?因為有私心,念念想著自己,這就有邪曲;如果念念為公,為天下蒼生、一切眾生,心就正直了。正直的存心,他的行為必定是代天行化,因為天是正直的、是無私的。我們以天心為心,就以天行為行,這個行化就是推行教化,幫助上天教化眾生,啟發(fā)眾生破迷開悟,斷惡修善。這就是《中庸》有所謂的「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能夠這樣子做的人,他能夠幫助天地教化萬物,贊天地之化育這個贊就是幫助,就是代天行化的意思?!概c天地參」,這個參是三的意思,人跟天地并列稱為三才。那什么人能夠與天地并列?必須要正直代天行化之人,才配得上跟天地并列稱為三才。

下面『慈祥為國救民』,慈祥也是存心。這里特別是講為官之人,心存慈愛、仁厚,為萬民著想,為國者必定是救民,為什么?因為國以民為本。所以能夠救百姓於水火,給百姓帶來安樂,這個人是真正忠君愛國之人,必須要有慈祥心地才能做到。下面又有四句,這四句都是講孝敬之德,它是積福之本,所謂:

【忠主,孝親,敬兄,信友?!?/p>

『忠主』,忠這個心源於孝心,孝是德之本,以孝對待自己的主,這就是忠?!缎⒔?jīng)》有所謂的,「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這個上也是主的意思,用忠順之心來侍奉自己的長上?!钢鳌顾硪磺械念I導,上至國家領導人,古時候稱皇帝,現(xiàn)在我們稱為***或者總統(tǒng),下至地方領導,團體有團體的領導,我們都要忠。這個忠是心尚中道,中而不偏,如果心有私這就偏了,無私才能達到忠。所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到自己的義務,盡忠職守,要把自己的私心私利放在一邊,維護團體的利益,維護國家的利益,維護世界人民的利益,這才叫做忠。

那么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圣賢教育都從孝道開始。孝,首先對我們父母,父母是親,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最大的,生我們、養(yǎng)我們,所以我們先要從父母愛起,然后推親及人,以愛父母之心愛天下之人,這就把孝心擴展。所以《孝經(jīng)》上講孝有三個層次,「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一開始得從孝愛父母開始,這叫孝親,然后步入社會就是要忠主事君,這是把心擴大了,不僅是對自己家里人,還要對整個國家的人民,那么再擴大,對天下全世界的人民,對萬世的子孫后代,我們自己要立身行道,成圣成賢,這是孝道的圓滿。

孝親的人他必定福會很大的。我們看到在幾年前新聞有報導一位孝子叫劉霆,他是浙江人,他的母親患了尿毒癥,家里的錢全用在治病上,最后傾家蕩產(chǎn)。劉霆的父親忍受不了壓力,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留下重病的太太跟劉霆。劉霆當時十九歲,剛考上浙江林學院,他想放棄學業(yè)在家里照顧母親,可是母親不肯,一定要讓他上學。於是他背著母親上學,在大學附近租了一間小屋,這樣跟他母親一起生活,他就能照顧母親。每天白天上課,下午回來就照顧母親,然后擠出一些課余時間來學習。他為母親煮飯洗衣、打針送藥,而且鼓勵他母親說:「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顾麑δ赣H這個真實的孝心感動了很多人,感動了學校的領導、老師、同學和社會上的人士。當時他母親要做換腎手術,劉霆就決定要把自己的腎換給母親,結果感動了一家醫(yī)院為他免費提供一個腎臟給他母親做換腎手術,給他母親治好了。而且很多人慷慨解囊捐助,讓他的生活得到改善,讓他能夠多一點時間投入學習。大家都被這位身材單薄、沉默少言的劉霆這一分真摯的孝心感動。

后來劉霆被授予「全國孝親愛老模范」這個稱號,得到了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授予的劉霆母子「愛心大使」的稱號,被評為「中華孝親敬老楷?!?、「浙江驕傲」、「浙江十大孝心好兒女」、「杭州十大平民英雄」這些榮譽,劉霆是實至名歸。所以以真摯的孝心來對父母,他感得這個福報是自己沒有想到,這就看到真的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自然給善人加福。把孝心養(yǎng)成以后,對待兄弟姐妹,這是行悌道。敬兄是悌道,對待兄長要恭敬,古人有所謂的事兄如父。歷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宋朝的司馬光,做到了宋朝宰相,可是對自己的兄長侍奉起來真的是無微不至。當他的兄長八十歲的時候,司馬光年齡也不小,都很大,而且司馬光身為宰相的高位,可是對兄長依然以小弟這樣的身分在家里行悌道,照顧自己兄長無微不至,常常柔聲下氣的來關心兄長,問哥哥:你肚子餓不餓?要吃點什么?當兄長有需要的時候,司馬光必定親力親為,侍奉兄長,所以司馬光不愧為宋朝的大德。

『信友』,這是對朋友有信義,特別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方向,互相要信任。而且自己言出必果,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在朋友心目中要樹立威信,這個威信是自己德行招感,這是講倫常道德。底下又有四句:

【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jīng)。報答四恩,廣行三教?!?/p>

這是講到弘揚圣賢教育。這個『奉真』,「真」是天仙的意思,『朝斗』,「斗」是星宿的名稱。這是道家稱這些天仙、真人、斗宿,這些都是天上的神明,記人的善惡,決定人的壽命、禍福,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他們恭敬、奉祀、朝禮?!喊莘鹉罱?jīng)』,這是講佛教,佛是我們的老師,他不是神明。什么是佛?佛者覺也,覺悟之人就叫佛。那覺什么?覺包括三種,所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他自己圓滿的明了宇宙人生真相,這叫自覺,覺他是自己明了以后還要幫助別人覺悟,覺行圓滿這就是自覺覺他都到圓滿的境界了,這就稱為佛。所以佛人人都能做,佛告訴我們,人人本來是佛,所以我們拜佛就是拜自己的本有佛性。當然這個拜佛也有拜老師的意思,老師是過來人,他先覺悟,我們是后覺悟的人,我們拜他為師,希望將來跟他一樣。所以佛教它不是迷信,也不是宗教,而是一門教育,這個我們要了解清楚,佛教到底是什么?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你看我們稱佛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自己自稱是三寶弟子,弟子是學生,所以佛門里面的關系是師生關系,這個在教育里面才有。那么念經(jīng),經(jīng)典是指教育的教材,它記載著都是佛所教化的宇宙人生真相,通過經(jīng)典的學習,我們就能夠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佛不在世了,佛的教誨留在經(jīng)典里面。

下面講的『報答四恩』,這「四恩」在佛教里面有回向偈,上報四重恩。這四恩是指,第一個是父母恩,第二是師長恩,佛陀也是我們的老師,他也屬於這一類的。老師之恩如同父母,父母生我們身命,老師生我們慧命。第三個恩是國土恩,第四個是眾生恩。這一方國土對我們有恩德,眾生對我們都有恩德,我們每一天所吃的、所用的都來自於眾生,我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都是對我們有很大恩德的。所以我們常念報恩,有報恩之心這個人才有真正努力精進,才能夠很快的成就?!簭V行三教』,三教是儒釋道三教,三教都是教育?!笍V行」,這個行包括兩層含義,一個是自行,自己要把三教的內容落實到自己的生活當中變成自己的行為,這叫廣行,日用云為離不開三教,第二層意思是推行、弘揚的意思,弘揚儒釋道圣賢的教育,挽救世道人心,這個有大功德。所以這四句是講積福的增上緣,因為有圣賢的教育,所以我們修福就會容易,而且成就的功德也就大。后頭有九句是教導我們造福的修法,用佛法的術語來講這是修布施,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九句講的是財布施和無畏布施。

【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p>

這是講到救護生命?!呼~』和『雀』是代表一切眾生的生命?!汉赞H之魚』,就像干涸的車轍里面的魚,那個車轍就只有一點點水,這個魚很快就要干死了,要救護它,急迫不可有半點的耽擱?!好芰_之雀』,在羅網(wǎng)當中的小麻雀,非常的危險,把它救助出來。這是什么?講我們救度眾生要刻不容緩。就像佛家里講的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代表什么?見到眾生苦難,眼到手到,立刻就要伸出援手??v然我們力量不能夠真正救度,也要有那顆救度的心,凡事都要盡心盡力的去做,這才能有圓滿的功德。下面第三十和三十一句:

【矜孤恤寡,敬老憐貧。】

這是講到對孤兒、對寡婦、對老人、對貧窮的人,這些人都是社會當中最可憐的,最沒有依靠的。這類人比一般人更苦,更不幸,所以我們要同情、要憐憫,用真心去關懷他們,照顧他們。因為凡是人,都是我們的同胞,都是跟我們一體的,尤其是這些不幸的人,我們更要加意的照顧。我們師父上人提倡養(yǎng)老育幼這個理念,早年又提倡彌陀村,最近又提修建老人樂園。建立老人樂園建立成賓館式的,請的這些服務人員都受過《弟子規(guī)》的培訓,老人家在這個樂園里面一個人一個房間,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顧,三餐飯有自助餐廳,以素食為主,外面有很好的這些田園、花園,另外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老人家還依然能夠學習,有能力、有技術的,還能夠在樂園里面開課講學,傳授他們的技藝,發(fā)揮余熱,讓老人家能夠在這個樂園當中安度晚年。

這個樂園不要用養(yǎng)老院這些名稱,要什么?以這個山莊、別墅來命名。譬如說,師父在雞足山鼓勵他們建了雞山山莊,或者是在大理那里蒼山腳下建一個蒼山別墅,用這些名稱,這樣老人家在這里面他就不覺得自己老,如果用老人院,就覺得自己老了才住老人院,這都有心理的負擔。老人院旁邊附設著實驗學校,育幼,這些老人的子弟在這里上學。實驗學校用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因果,加上現(xiàn)在的國家提倡的這些教學內容。學習的方法用《三字經(jīng)》里面講的「教之道,貴以?!梗┤缯f小學六年的課程,如果要學六門,現(xiàn)在的學校是一年學好多門,在這個實驗學校里面一年只學一門,學完一門之后再學第二門,把現(xiàn)在學校六年的課程一年學好,把這一門學通了再學第二門,貴以專。這樣學生壓力會很輕,書包也不用裝這么多書,每天只帶一本書,他只上一門,他的腦子集中在這一門上,整個這個精神專注,效果比那個學得很雜的學生要學得好。同時能夠有時間加強倫理道德的修養(yǎng),學習因果圣賢的教育,這是育幼。

這些理念希望有仁人長者去推動、去落實,這就是這里講的『矜孤恤寡,敬老憐貧』。假如我們不能夠學習圣賢教育,就等於跟我們老祖宗有了隔閡,有了代溝,我們就等於沒有自己的老祖宗,沒有自己的父母,我們不也成了孤兒?文化的孤兒。所以我們要憐憫下一代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受中華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教育,能夠繼承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不要再成為文化的孤兒。第三十二句:

【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p>

這一句是周濟那些貧苦的人,乞丐。我們能夠布施一些衣食,對我們損傷不多,可是對他們卻是恩惠無窮。譬如說在去年五月份的汶川大地震當中,災難發(fā)生以后,全國多少人行動起來,施錢、施衣、施食、施藥,甚至捐血救助這些災民,這都是『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

【施棺槨免尸骸之暴露?!?/p>

『棺槨』是棺材。見到路上有尸體,有這些死人的尸骨,暴露在日曬雨淋之中,生起不忍之心,把他們好好的進行埋葬,尸體放到棺材里面,現(xiàn)在用火化,骨灰我們可以很好的放置起來,這都是什么?讓死者九泉之下得到安慰。假如我們自己死了,我們的尸體暴露在外面,日曬雨淋,自己多么的悲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們看到了尸骸要積極的掩埋。這里安士先生引申這個意思,這個尸骸也代表一切恐人見聞之事,不愿意暴露出來的事情,我們也要代為包荒,不要揭露人家的隱私、短處,這都是積陰德之處。第三十四句:

【家富提攜親戚。】

第三十五句:

【歲饑賑濟鄰朋?!?/p>

我們家如果富了,要想到提攜家親眷屬,不能夠只自己好不管別人,福要跟人同享,這個福才能長久。如果是自己富了,而別人都受窮苦,那就會引起怨恨,所謂「一家飽暖千家怨」,我們富足起來,生活不要奢侈,知足常樂,多余的要盡量的布施。所以真正的富,知足就是第一富。如果是有財寶不能夠布施的,那才叫貧窮。遇到了饑荒年,人在饑荒年當中可能沒有收成,需要我們去賑濟,我們有能力的就要去幫助。這個『鄰朋』是鄰居和朋友。實際上這個「鄰朋」是廣義的,古人所講的「天涯若比鄰」,四海皆朋友,所以天下人,只要有需要,我們有能力就應該幫助。像現(xiàn)在整個世界的經(jīng)濟都不景氣,是金融風暴引起的,需要賑濟的、需要幫助的人就會很多,所以我們有能力的應該多布施,多布施才是多修福,財布施得財?shù)母?,愈布施愈多,我們深信因果,不要有顧慮。下面第三十六句:

【斗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p>

這是講不能貪小便宜。『斗稱』,在做買賣的時候用斗用秤這些計量的工具要公平,這是比喻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公平,不能夠損人利己?!狠p出重入』,這是講用斗秤做手腳,出去的輕一些,進來的多一些,這是損人利己。貪小便宜的人,實際上是失便宜,反而吃虧的才是真正得福。第三十七句:

【奴婢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p>

『奴婢』是我們的下屬,在家里我們講傭人、工人,在單位里我們講是員工、下級,在學校里,對老師而言學生就是下級,我們對待這些人要『待之寬恕』,不要求全責備,太過的苛刻,這就失掉了仁慈心,要能夠包容他們的短處。有這種愛心,幫助他們改過、提升,而不是以一種斥責、排擠,或者是求全責備的心態(tài),這樣反而會結怨,同時這些人他們也沒有辦法提升,那么這都是仁愛之心。以上這是講到財布施和無畏布施。底下兩句:

【印造經(jīng)文。創(chuàng)修寺院?!?/p>

這是講法布施?!航?jīng)文』,泛指圣賢的經(jīng)典?!赣≡旖?jīng)文」,這是廣泛的流通善書、經(jīng)書,幫助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的這些經(jīng)典?,F(xiàn)在印造經(jīng)文比較容易,印刷術發(fā)達,所以做這種善事比較容易,不僅印經(jīng)書,也可以制作講經(jīng)的光碟來流通,或者是在電視臺、在網(wǎng)路上來播放有益於人,提升靈性的這些教學內容,都屬於印造經(jīng)文,這屬於法布施。法布施里面必定含有財布施和無畏布施,你去印造流通經(jīng)典、光碟,你必須要出錢、出力,這是財布施,當人們接受到這些善書、光碟,學習之后他們覺悟了,他們真正離苦得樂了,這是你對他的無畏布施。所以印造經(jīng)文本身三種布施具足,因此我們的師父上人一生效法印光祖師,專門是印造經(jīng)文,流通善書、經(jīng)典,專做法布施,所以你看看他的果報這么殊勝。三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印造經(jīng)文,不一定說很有錢才能夠做,有一分錢就出一分錢,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往往那些貧窮的人做這項功德比那富人做的功德來得大,為什么?因為他所做的這個功德大小跟他布施的財富相對他自己總財富的比例來看多少。譬如說一個人很貧窮,他拿出一千塊錢來布施,這已經(jīng)占了他的總財富的一半,相對來講,一個富人他身家億萬,拿出一千塊錢,那可能是他家里的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所以得到的功德當然就不一樣。

『創(chuàng)修寺院』,寺院是道場,是圣賢教育弘揚的場所。這個道場,要有道的場所才稱為道場,如果沒有道的場,里面沒有講經(jīng)說法,沒有弘揚圣賢教育,這就不能稱為道場。所以修建寺院我們真正目的是為了幫助佛陀教育的弘揚,這樣的寺院才真正成就功德。現(xiàn)在的寺院,我們師父上人說,應該以什么樣的形式?應該以學校的形式。所以真正的道場它的功能是一方面弘揚正法,另外一方面培養(yǎng)弘法的人才,就像學校一樣,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是教學的地方,所以不必一定要建成宮殿式的?,F(xiàn)在我們既有的寺院都是古時候的寺院,或者是復興起來的,保留了古代叢林建筑的特徵,這是一種繼承傳統(tǒng)的意義,但是里面的教學一定要用教育,不是光搞經(jīng)懺佛事。所以要恢復傳統(tǒng)的佛陀教育必須要講經(jīng)說法,要培養(yǎng)人才,這樣的創(chuàng)修寺院才有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屬於法布施。底下教導我們隨緣修福的種種方法,第四十句:

【舍藥材以拯疾苦?!?/p>

第四十一句:

【施茶水以解渴煩?!?/p>

施藥這也是無畏布施,幫助病人離苦得樂。眾生的疾苦,不僅是身體上的疾苦,還有心靈的疾苦,尤其是現(xiàn)代人,物質生活享受超過前人太多了,但是心靈的疾苦卻比前人要嚴重。所以我們用藥材,現(xiàn)在拯救眾生疾苦的藥是什么藥?要恢復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是拯救眾生疾苦的良藥?,F(xiàn)在世間劫難很多,根本原因在於缺乏了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我們因病與藥,就要大力的弘揚這些圣賢教育。茶水可以解救渴煩,這是講與人方便,哪怕是很少的一些布施,但是給人帶來的恩惠不少,這是教導我們時時要懂得與人方便。第四十二句:

【或買物而放生?!?/p>

這是講買放生命。放生一定要懂得隨緣去做,有一些人他放生是預先去訂購,跟這些魚戶(賣魚的人)提前幾天打電話預定多少魚,然后去放生。結果這么一預定,那些賣魚的人就去抓,抓給你放,所以這樣的放生就很有問題,你不去放生,那些賣魚的可能就不去抓,沒有需求,你給他預定好了,他就給你抓,所以這就不叫放生,這叫害生。所以買物放生要隨緣,走到市場里看到了一個檔口里面這些生命,看到還能存活的,順手把它買下來,隨買隨放,這就放生真正得到功德。

【或持齋而戒殺?!?/p>

這是講到吃素?!航錃ⅰ唬加醒獨?,都有靈知,因此都跟我一體,戒殺是慈悲心,而吃素這就是最大的放生,不忍吃眾生肉,這都是存養(yǎng)慈悲心。你看文昌帝君在這里教導我們要持齋、要戒殺,所以他本人肯定也是素食的。所以我們看到有些人殺生,用血腥來祭祀這些神明,這就不對,違背了神明的教誨,這不就是褻瀆神明嗎?所以祭祀,祭神也好,祭祖也好,或者供養(yǎng)佛菩薩,都要用素食。第四十四句:

【舉步常看蟲蟻。】

四十五句:

【禁火莫燒山林?!?/p>

這也是講到愛護生命,乃至對於蟲蟻這些小動物,都要小心,不要傷害,走在路上都常??吹降厣嫌袥]有蟲蟻,不要誤踩上去,這愛心普及於一切。對山林切記不可以失火,如果把山林燒毀了,山林中的小動物統(tǒng)統(tǒng)都死於火海,所傷的生命就無量了。所以這些都是培養(yǎng)我們慈悲的存心,有善心才能夠生福。第四十六句:

【點夜燈以照人行。】

四十七句:

【造河船以濟人渡。】

這也是與人方便,晚上走路如果有一盞燈,確實可能會減少危險,不至於摔倒。這個燈也代表智慧,用智慧、用正法的光明照亮世間,這是指弘法利生。河船可以渡人過江海,佛法也能度人過生死之海到涅盤彼岸。所以這里我們讀這些經(jīng)文都要想到它引申的含義。這一段講的是眾善奉行,講完了。底下一段是說諸惡莫作,講了有十四句,警戒我們不要作惡。這里第一句是講:

【勿登山而網(wǎng)禽鳥?!?/p>

第二:

【勿臨水而毒魚蝦?!?/p>

第三:

【勿宰耕牛。】

第四:

【勿棄字紙。】

第五:

【勿謀人之財產(chǎn)?!?/p>

第六:

【勿妒人之技能。】

第七:

【勿淫人之妻女。】

第八:

【勿唆人之爭訟。】

第九:

【勿壞人之名利?!?/p>

第十:

【勿破人之婚姻?!?/p>

第十一: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第十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第十三:

【勿倚權勢而辱善良?!?/p>

第十四: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p>

十四句要我們懂得要有所禁戒。我們讀了這十四條,懂得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凡是不順天理、不順人心的、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我們都不能做。這里講的第一句『勿登山而網(wǎng)禽鳥』,這是講不能夠打獵,打獵傷害生命,拆散眾生美滿幸福的家庭,那自己必定也會遭同樣的報應。『勿臨水而毒魚蝦』,不能夠打魚。我記得我在美國大學讀博士的時候認識一位教授,是一位華人教授,他就很喜歡釣魚,他人很好,就是有這樣一個不好的習慣,這種嗜好,每個禮拜都開著車拉著游艇到湖里去釣魚。他是覺得很好玩,結果沒釣幾年,他這個牙腫痛,痛得整個腮幫都鼓起來,都爛了,我心里就知道,這是釣魚的果報,釣魚這個魚鉤把魚的鰓這樣鉤壞了,他自己也得腮幫壞爛的果報。釣魚都有這種惡報,那如果用下毒來毒死魚蝦,這殺的魚就很多,這個罪業(yè)就更加深重。

『勿宰耕?!?,宰牛的果報很重。前些年我們看到一個報導,有一個專門以宰牛為業(yè)的人,他是個回族人,每天宰一頭牛拿來賣,賣之前他把這些牛肉,整塊大牛肉就放到大鍋里煮,煮熟了去賣。有一天早上他把這一大鍋水燒開了,像往常那樣去宰牛,結果自己站在這個鍋旁邊,突然就覺得頭暈,好像被一股力量推到這個鍋里頭,整個人就泡在這個開水里,這一燙把他驚醒了,一站起來,結果又覺得天旋地轉,又好像被一股力量推到水里給煮了,煮得全身嚴重燙傷。后來被搶救出來,這個人已經(jīng)不成樣子,整個上半身是被摧殘得看不出人形,他所宰牛得到的這些收入統(tǒng)統(tǒng)都用來花做醫(yī)藥費,宰牛的果報,更何況宰耕牛,牛為人類耕種,這是有功德的,我們不知道感恩,還要把它宰殺,這是造很重的罪業(yè)。

下面說『勿棄字紙』,這是講惜字和珍惜紙張。惜字,因為文字是文化傳承的一種工具,所謂文以載道,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文字是傳持中華文化道統(tǒng)學術思想,我們要尊重?,F(xiàn)在人不學文言文,所以年輕人可能看古籍都有困難,所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道統(tǒng)很可能就是在我們這一代斷層,所以我們看到這樣的一種危機,應該提倡學習文言文,學習繁體字,繁體字應該稱為正體字,中國本來的文字。這是幫助我們能夠讀懂文言文,讀懂我們老祖宗的文化典籍,這是現(xiàn)代惜字的意義。安士先生還有一個引申的意思,惜字,不僅要珍惜有形的字,更要珍惜無形的字。譬如說像孝字,孝順父母的孝,這個字我們能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要真正懂得它的含義必須要做出來。所以我們要盡孝,這才能夠談得上珍惜這個字,要不然沒人盡孝了,這個字不就等於廢字了?所以我們才懂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文字,都是要我們自己去力行的,這是珍惜無形的字。

還有珍惜字紙,紙張它是一種資源,紙張都是木材做的,如果浪費紙張就是浪費木材資源,尤其是現(xiàn)代,森林砍伐很嚴重,木材資源匱乏,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紙張,就會造成資源浪費,引起在整個宏觀上面的氣候反常,二氧化碳的增多,這都是自然資源遭到損害的結果。所以現(xiàn)在溫室效應、森林資源大大減少、水土流失等等,那都是人類不懂得珍惜自然資源的果報。所以我們對紙張一定要懂得珍惜,一張紙,譬如說寫字或打印,都要用兩面,不要只用一面,另一面白的就把它扔掉,都浪費。我現(xiàn)在連那些包裝盒用完之后我都把它剪開,因為包裝盒外面印刷的,里面是白的殼,白殼上面也能寫字,可以做一些記錄,都做完記錄之后再把它扔到專門回收紙張的桶里面去回收,處處要想到惜這些紙張。對於經(jīng)書我們回收也要非常的尊重,不能隨意的丟棄,應該把它恭恭敬敬的包好送到回收站。這是講到「勿棄字紙」。

下面講到『勿謀人之財產(chǎn)』,這都很好懂,不能謀奪別人的財產(chǎn)?!何鸲嗜酥寄堋唬灰刀蕜e人的技能,嫉妒是大煩惱,嫉妒不能損害別人,只能損害自己。

所以嫉妒是心靈的腫瘤,它是瞋恚心里面的一分,瞋恚這個業(yè)感得地獄的果報,所以只有那種愚昧的人他才會嫉妒,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夠隨喜別人的技能,見人之得如己之得。下面講『勿淫人之妻女』,這是講不能邪淫。古人有所謂的「孝為百善之先,淫為萬惡之首」。人之所愛莫過於自己的妻女,所以人之所痛恨也最莫過於痛恨自己的妻女被人淫,那種仇恨是無以復加的,所以果報就來得特別的慘重。古人有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如自己的妻女遭到被人淫亂,自己的心又是什么樣的心?那么難過,那么憤恨,想到此地就不可以去行邪淫之事。

人能夠防止邪淫,他的果報必定是得到天的一種神奇的賞賜。在清朝順治甲午年,當時有個書生叫湯聘,他在赴省城應試的時候,在旅店里面患了重病,半夜就死去了。死了以后魂神飄到了文昌帝廟,文昌帝君查他的功過簿,然后對他說,你的壽命應該是到盡頭,不過看到你三年前春天你在有一次乘船出游的時候,船上有一位美女,見到你文雅清秀,就動了情,要跟你茍合,可是被你正色斥責拒絕了,這種正氣感動了天庭,因此上天賜予你壽命,還要賜予你功名。而且帝君又叮囑他,現(xiàn)在世人造作邪淫虧損陰德的事情太多,你要回去廣勸世人不要作惡。雖然人心險惡外人不知道,但是神明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都把它記錄在善惡簿上,上天瞞不了。所以湯聘后來死后復生,他自己知道了自己延壽,因此更加倍的積德行善,六年之后考上了狀元,而且功名很顯貴。所以能夠在難忍處能忍,所積的陰德就很大。

安士先生在他的《廣義節(jié)錄》當中說到,人遇到美色當前,往往看得破,忍不過。那要怎么樣去防止淫亂?安士先生提倡不凈觀這種修法,常觀人身體不凈,這是佛講的四念處第一條「觀身不凈」。人是一個污穢不堪的軀體,為什么愛戀它?每個人的身體都是這么樣的污穢。所以不凈觀如果能夠修成,淫心自然也就淡化。《感應篇》上講,「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如果見人色美,那么起心私之的人很多,假如你修不凈觀,見他丑惡,那么你的淫心怎么會起來?所以《安士全書》里面專門有一本叫做「欲海回狂」,教人戒淫的,主要是提倡不凈觀。末學在講解《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時候,專門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講了這個「勿淫人之妻女」這一句,戒淫的專輯,我們也有著重的介紹不凈觀,不妨可以做參考。把這個淫欲之心放下,進德修業(yè)才能保證。那么修佛法目標在於出離三界,輪回的根本就在於貪愛,所以這一條不能斷,出三界沒有指望,往生極樂世界也難。

下面看『勿唆人之爭訟』,不要教唆人去爭訟打官司?!吨熳又渭腋裱浴防锩嬷v,「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人一打官司,最后結果都是兇多吉少?!何饓娜酥唬姷饺擞忻?,應該起隨喜心,不能起嫉妒心,還要壞人的名利,毀人的名節(jié),這個損陰德就大了。下面第五十七句是『勿破人之婚姻』,婚姻是天成,如果我們蓄意的破壞,破壞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貪戀美色,以第三者身分插入,或者是因為瞋恚、怨恨來破壞,這都是造作很重的罪業(yè)。第五十八句,『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不要因為自己私人的仇恨,讓別人兄弟不和睦。第五十九句,『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這是讓別人家里不和睦,為自己的一點小利,破壞別人家庭,這種罪業(yè)造得很重。破壞別人家庭,必定是自己家庭也遭到破壞。第六十句,『勿倚權勢而辱善良』;第六十一,『勿恃富豪而欺窮困』,這些事情在社會上往往有之,依仗自己的權勢或者是富貴,欺辱善良,欺壓窮困,這是積怨最深的,所以天譴也就愈重。我們再看下面,一共有十三句,是從存心上來講。第六十二句: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p>

這一句是我們最初入手的方便,也是修心的第一個增上緣。遠離惡人,親近善人,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弟子規(guī)》上講的「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就是這句的意思。親近善人,身心、德行提升,如果親近惡人,災殃可能就在眼前。下面九句是講我們平素的用心,第一:

【常須隱惡揚善?!?/p>

這是我們不可見人的過失,說人的過失,應該贊嘆別人善良的一面,贊嘆別人的長處,『隱惡揚善』。

【不可口是心非?!?/p>

這也是講存心,心地要正直。

第三句:

【翦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p>

這一句也是常常有幫助人的念頭,見到路上有這些擋道的荊棘、叢草,把它剪除掉,瓦石可能會絆倒人的,把它撿開。這事雖然在事相上是小善,古人講「勿以善小而不為」,常存著利益眾生的心,這就有無量的功德。下面:

【修數(shù)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p>

修路造橋便利人來往,這是直解,引申的意思是講架起跟古圣先賢來往的大道和橋梁。譬如說我們講解、弘揚古圣先賢的典籍,這就是構架現(xiàn)代人跟古圣先賢溝通的橋梁。前面講的提倡文言文、提倡孝道、提倡尊師重道,這都是構架跟古圣先賢來往的橋梁。所以這是我們需要去修這個道路,架這個橋梁,讓大眾一起共修圣道。下面第六十八句是講:

【垂訓以格人非?!?/p>

這是留下教誨,幫助后人改過自新,正如安士先生這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注解,就是很好的圣賢教誨,勸善的寶書,可以革除我們的過失,幫助我們斷惡修善,這是慈悲,屬於法布施。我們極力的來推廣弘揚,助安士先生一臂之力,這也是學習『垂訓以格人非』。所以中國古人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是幫助一個國家安定、繁榮重要的工具。第六十九句講的:

【捐貲以成人美。】

這是捐助一點自己的資財,成就別人的好事。這個范圍也是很廣泛,幫助社會,幫助人群,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總要做到盡心盡力。第七十句:

【作事須循天理?!?/p>

第七十一句:

【出言要順人心。】

天理就是良心,每做一件事,哪怕起心動念,都要想到符不符合天理良心。如果循自己的私欲,就沒有辦法循天理了。所以總要先把自己的欲望克服住,天理才能夠在心里生起來。講話要想到順人的人心,古人講「口為禍福之門」,往往講話不注意,得罪了別人,到最后自己遭到報復還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孔老夫子教學的四個科目里面,德行之后就是言語,把言語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出言不得不謹慎。第七十二句:

【見先哲於羹墻?!?/p>

『先哲』是古圣先賢,『羹墻』這是代表我們的日常生活,「羹」是在飲食的時候,「墻」這是我們的屋子上面的墻。這是指什么?仰慕古圣先賢,處處都要想到圣賢的教誨,要去力行,不可須臾離也。

【慎獨知於衾影。】

這是講慎獨的功夫。古人有所謂「獨行不愧影,獨臥不愧衾」,衾是指被子。自己走路對得起自己的影子,獨臥的時候對得起自己的被子,在暗室屋漏當中也不敢放肆,這是真正存養(yǎng)圣賢功夫,要在慎獨上下手。末后一句: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p>

這是小結,這是出自於佛教。一切的惡都不作,一切的善我們都要奉行。下面四句是本文的總結: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p>

這是得到神明的護佑?!簮宏住皇菒盒?。因為人不作惡,這個惡星就不會加到你頭上,人做善事,自然有吉神來護佑,自然就日夜吉祥。

【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p>

講『近報』是自己,這一生就能夠得到殊勝果報,來生的果報就更加好?!簝簩O』,這是講遠報,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自己能夠積善修福,兒孫也必定昌盛。最后一句:

【百福駢臻,千祥云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百福、千祥』,這是比喻無量的福報,無量的吉祥,從哪里得來?從修積陰德中得來。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這就是文昌帝君對我們的垂訓,安士先生給我們加以解釋,我們學習了以后,認真的思惟,努力的奉行,必定也是這樣得到「百福駢臻,千祥云集」。

好,今天我們時間到了,我們《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就學習到這里。講得有不妥當?shù)牡胤?,懇請諸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更新于:2023-07-19 09:24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