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森:志存濟溺的故事
為人處世
2025-05-26 09:40
安士先生舉出一則故事,這是從《懿行錄》里面選出來的,叫「志存濟溺」,這個故事在《了凡四訓》里面也有引用。這是講到明朝有一位少師名字叫楊榮,少師是一個很高的職位。古人,你看皇帝都有三公,三公是太師、太傅、太保,還有三孤,三孤是少師、少傅、少保。他們的事情,他們要做事做什么?輔佐天子,是直接輔助天子管理天下的。明朝這位楊榮他是在明成祖手下服務,為明成祖立下汗馬功勞。他是一位很能干、很賢明的官員。
安士先生在后面評論里面又提到了一個故事,這也是他自己所見聞的。說在康熙丙子年六月初一夜半時分,在崇明縣海潮猛漲,漲潮了,結(jié)果沖走了岸邊十八所的房子,很多的人畜還有東西、器物,都隨著海水飄過來,這時候有一個人就伏在一捆大柴上,一捆柴能夠浮起來,他就抱著這個柴,被海水沖到岸邊。可是還沒有到岸的時候,就有一個人他看到這捆柴,就生起了貪念,就用鉤子去鉤那個柴,沒想到用鉤子一鉤,這柴本來是一捆綁住的,一鉤就散掉了,這一散,那個抱著柴的人就掉到水里淹死了。結(jié)果就在那天晚上,那個想要貪柴的人忽然就發(fā)瘋了,然后自言自語的說,我一家四口都被淹死,唯獨我還有幸存的希望,今天你既然害了我,我也不會放過你。這顯然是那個掉到水里被淹死的那個人來附體,借這個人的口說出來,結(jié)果這個人當晚就暴斃了。你看看,這一念生起這個愚癡的貪念,想要得到一點點利益,可惜利益沒得到自己就命喪黃泉,跟這個眾生結(jié)了這個怨,那要還可是夠還的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常做好事,做好事必定有好報。那種存心損人利己的、費盡心思,最后所得到的只有苦報。
摘自:《文昌帝君陰騭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三十六集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