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徐足之:被祭祀的亡人能得到什么利益?

念佛感應(yīng) 2023-07-24 08:23

問:一直喜歡探究一些宇宙和人生的奧秘。記得去年的某個時候,在重讀霍金《時間簡史》后,又讀了一些與宇宙奧秘有關(guān)的書。象《果殼里的宇宙》,《時間的形狀》等,期間也讀了《西藏生死書》及其他一些佛教書籍。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最新的量子理論,如波色子,弦理論,M理論,居然與佛教的“萬物皆空”有諸多相通之處。領(lǐng)悟了“當科學(xué)家們艱難地爬上山頂?shù)臅r候,發(fā)現(xiàn)佛陀早就在那里微笑地等著他們”的真實含義。于是,對佛教發(fā)生了更濃烈的興趣??戳艘恍┯嘘P(guān)的書,自覺得在緩慢進步,也經(jīng)常遇到困惑,苦于沒有大師指點,只能再從佛經(jīng)和大師的著作里尋找答案?,F(xiàn)在,我就想尋找一點捷徑,萬望足之兄賜教。今天的問題如下:遇到清明或忌日,人們都要祭拜長輩,我認為,這種行為對自己有積善的功德。但是,對那些過世的前輩有何益處呢?前輩去世若干年了,他們早已轉(zhuǎn)世或輪回了,墳?zāi)估镏皇荰A形體的遺骨,說不定TA已經(jīng)轉(zhuǎn)世輪回N次了,那么,今人在祭拜這些遺骨時,對前輩(祭拜的對象),到底有何功德呢?(2012年9月25日,浠河小舟)

答:宇宙信息的連通,需要一定的時空點,時空點合一了,感應(yīng)就迅速靈敏。拜祭是一個時間點,墓地是一個空間點。墓地只是人們連通特殊時空點的媒介。當然,這是一個經(jīng)幾千年證明有效的媒介。而且有效的媒介也不止墓地這一種。修行人不一定在墓地那個空間點通靈,也可以在合適的寺院,合適的家中祭壇,甚至合適的夢中。寺院、祭壇、夢中,這些空間點遇上了靈識啟動,就會完成一次陰陽互動和信息交換。當我們理解了時空點概念后,我們就明白特殊的時間是媒介,特殊的空間也是媒介,最終得到的是一種感通,人與神靈的感通,今人與古人的感通,輪回中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的感通。
已經(jīng)轉(zhuǎn)世的人能從后人的拜祭中得到什么?破除這個疑惑的門徑,是充分認知“拜祭”這個特殊“時空點”能幫助我們與先人(亡人)連通。我們拜祭先人,我們祭祖供養(yǎng),顯然不是跟墓中枯骨交流。同樣的,我們?nèi)ニ略?b>燒香拜佛,不是跟木制菩薩像或金屬菩薩像交流,而是通過佛菩薩像這個空間點,賦予自己心愿的時間點,跟佛菩薩像所代表的佛菩薩交流。一當信息連通之后,會出現(xiàn)什么情形呢?
宋朝大詩人黃庭堅夢中聞到前世母親供祭女兒的面條香味,醒后順著夢中的路找到了前世的母親,并把前世母親接到自己衙門公寓贍養(yǎng)。那位母親祭祀的時空點不在墓地,而是在家中的祭壇上。那個時空點的信息讓轉(zhuǎn)世的黃庭堅夢中接受到了,黃庭堅得到了一份很豐厚的利益——得以轉(zhuǎn)世后贍養(yǎng)前世未盡的孝養(yǎng)父母的義務(wù)。黃庭堅的前世是一個才女,二十歲就去世了,一定是帶著沒有盡孝的遺憾離開母親的,這個遺憾的信息種子留在了轉(zhuǎn)世的黃庭堅的靈識中,所以黃庭堅很容易感應(yīng)到了。
不需諱言,人死之后除了轉(zhuǎn)世做人,還有不少是轉(zhuǎn)世做鬼的。六道生死輪回是一個通理,鬼道眾生也需要親人(兒孫輩)的幫助。鬼魂在其世界里,不斷耗著自己的能量,需要得到能量補充。有些鬼魂像人道眾生一樣,因為不會謀生,耗盡了自己的能量,導(dǎo)致魂魄分散,萬劫不復(fù)。也有的鬼魂在能量不夠的時候,尋找親人幫助,世間有些人(小孩居多)發(fā)燒等病痛無藥可治,也無生命危險,就是鬼道先人求助來了,沒有惡意。民間有燒紙錢之類的方法,這主要是給鬼魂補充能量,不一定是鬼魂需要錢用。六道皆父母兄弟姊妹,陰陽互助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既談不上迷信,也稱不上偉大。
在一定的時空點上,只要一方有所指向(感通的具體目標),就可能有感通發(fā)生,感通的結(jié)果就是互換能量。能量的取得也有正面和負面之分,人們敬拜和供養(yǎng)佛菩薩,就是無意中在給佛菩薩增加能量,觀音菩薩神通廣大就是因為觀音的能量巨大,這能量哪兒來的,其實很多是信仰的人們給予的。在佛菩薩的平等性慈悲性規(guī)則中,佛菩薩不欠人情,會以人們所祈求的愿望(能量)回報滿愿的能量。這是眾生與佛菩薩之間正面互換能量。而負面的互換能量指什么呢?有些人無意或受因果牽連,與邪神或精怪感通上了,這些邪神和精怪抓住機會吸收人的陽氣,而被吸者得到的卻是自己不想要的陰氣。
宇宙間縱橫交錯著各種看不見的能量場,有緣的能量場便發(fā)生著互換互利作用,所以佛家修行特別重視回向?;叵蚴鞘裁礃拥囊环N運作規(guī)律?修行人有意識地制造特殊的時空點,先把自己修行的行為(成果)轉(zhuǎn)化為一種超然的信息,然后再把這些被轉(zhuǎn)化(提煉)的特殊信息,用無償贈與的心態(tài)發(fā)送給虛空法界有情眾生。由于這種被轉(zhuǎn)化的信息具有無私性(金剛性)、慈悲性(柔軟性)、平等性(廣大性),因此它在回向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正面的互惠互利的交換。也就是,回向者與被回向的一切有情之間,實現(xiàn)了雙贏,包括回向者與佛菩薩之間的雙贏,回向者與有緣眾生之間的雙贏,祭祀者與被祭祀者之間的雙贏。
施與者與受用者,在“反作用力”的自然法則下,不斷互換位置。如果希望被拜祭的先人(或亡人)得到更多,我們就必須獻祭更有價值的東西。宗薩仁波切教一種“三殊勝法”,在任何時候,都記得做如下回向:“我以剛才積聚的一切福德、過去生中積聚而遺忘的一切福德,以及未來世將積聚的一切福德,回向一切有情眾生之利益與證悟。”宗薩仁波切用“點燃一支蠟燭”這件小事說明,其中的關(guān)鍵是“你的發(fā)心愈廣大,你積聚的福德就愈多”:“如果你點燃蠟燭只是為了裝飾客廳,那么,你有的是一般人的發(fā)心;如果你點燃蠟燭是祈愿積聚福德,而終能摧毀輪回,那么,你的態(tài)度就與聲聞乘修行者相同;如果你點燃蠟燭是祈愿將所獲得的任何福德回向一切有情眾生的證悟,那么,你的態(tài)度就與菩薩乘修行者相同;將蠟燭視為智慧之光,照亮一切有情眾生,而且光所到之處都成壇城,這是密乘修行者的態(tài)度?!?br/> 在菩提心引導(dǎo)下的回向,宣示一個公平的道理:靈性互助。即便已經(jīng)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也會因為我們的回向而提升品位。等到自己往生那一刻,前來接引的可能恰恰就是我們曾經(jīng)真誠回向過的人。如果被回向的有情眾生得不到任何利益,那么回向者又能反作用到什么利益呢?如果回向者不能得到反作用的利益,那么回向又怎么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修行手段呢?(2012年10月8日)

更新于:2023-07-24 08:23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f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