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德是最好的營養(yǎng)-為素食者解困惑
關(guān)于這個色身,你不在乎它,糟蹋它,這個不行。你太在乎它,拈輕怕重,經(jīng)常補充營養(yǎng),也不行。很多人學養(yǎng)生,就是他在乎身體,動不動就補營養(yǎng)。中醫(yī)有句話,叫做邪能戀補,很多病都是補出來,經(jīng)常補各種營養(yǎng),就補出病來了。
那學佛人,要吃素。要注意兩點,第一,吃素要多吃五谷,少吃蔬菜。很多人吃素進入一個誤區(qū),就是吃很多菜,然后不吃飯,最后吃到面有菜色。人家就會誹謗了,說吃素沒有營養(yǎng)。吃素要多吃五谷,人以五谷為養(yǎng),你看種子,丟到土里能長出一個大樹。這個是因為五谷的生發(fā)的能力。吃素的人,更應(yīng)該多吃小麥類的。小麥是溫性的,稻谷是寒性的,吃素的人適合多吃小麥,身體就很好。
第二點,吃素時,要配合念佛念經(jīng)。有些人斷不了肉,是因為他體內(nèi)有些屬性需要吃肉。這些屬性,用一個名詞,叫做信息體。把這些信心體轉(zhuǎn)化為陽性,不再對肉有依賴時,他就不會吃肉了。這時就需要念佛念經(jīng),真正修行,經(jīng)文念多的人,一定不喜歡吃肉,就是體內(nèi)已經(jīng)轉(zhuǎn)化了。
吃素要吃的粗糙,念佛久的人,對身體就會有反應(yīng),想吃甜的,還是酸的,自己會自然反應(yīng),這就說明身體需要這個營養(yǎng)了。不要機械唯物主義,說這個要補什么,那個補什么,看到補品就吃,往往就補出問題了。
還有嬰兒飲食的問題。剛出生一歲前的嬰兒,最好都能吃母乳,而少吃五谷,更不能吃肉類和補充鈣片。嬰兒在出生后,他的鹵門是沒有閉合的,這個鹵門是用來接收天地之氣?,F(xiàn)在很多父母,經(jīng)常給小孩子補鈣,讓鹵門提前閉合,那他就提前關(guān)閉吸收天地之氣的門了。胎兒在子宮里,能成長的很快,母親帶來的營養(yǎng)只是少部分,更大的部分,就是胎兒能自然吸收天地之氣。
中醫(yī)有句話,叫做身體比大腦聰明。我們這個身體,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個色身是最為寶貴的,天地造化,也是摩尼寶珠,用這個人身,才能成佛。佛陀才說,人身難得。那難得在于,用它能成佛。
很多人誤認為,身體健康與否,靠的是吃的營養(yǎng)。黃帝內(nèi)經(jīng)說,人鼻子吸收天的五氣,嘴巴吃地的五味。但要知道,人吃的東西,不僅是可見的物質(zhì),還有不可見的物質(zhì)。比如說,一個人擁有仁義禮智信,這些五個性德,它也會產(chǎn)生能量。那這個五種能量,就要靠修行了,靠福報。這個色身,佛教叫做報身,就是過去的果報,善報惡報通通在這個色身上展現(xiàn)。
第一等的養(yǎng)生的,就是去行善積德。人去行善時,尤其是心善時,他身體就好。五臟中,心是君主之官,心是君王,管理著全身。要是心壞了,那再吃多少營養(yǎng),人體都不會吸收。修行人,不要特別照顧這個色身,只要按照規(guī)律走,就是禪宗講的,饑來則食,困來則眠,他就可以很健康。
人身體不健康,其實不缺營養(yǎng),人吃五谷就有營養(yǎng)了,但吃進去,卻無法完全吸收,這就是業(yè)障了。比如說,有的人吃什么都沒有胃口,導致每餐都來吃酸辣,這就是口味敗壞了,也是舌根功德不足。記得,這就是業(yè)障。那念佛久了,吃白開水都有味道。第一說明你腎精比較足,口中會出甘露,第二說明舌根功德具足,那他身體就比較健康。
我愛素食網(wǎng) 轉(zhuǎn)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