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四、身能通石 國王驚懼
十四、身能通石 國王驚懼
詩曰:
水能洗垢火燒空,貧富賢愚貴賤同;
除糞尼提生五百,出家證道石身通。
釋迦佛陀在印度忄喬薩羅國舍衛(wèi)大城的祗園精舍說法的時候,很多有善根的眾生,都得到解脫。當時有一個四姓中最下賤的人,他的名字叫尼提,專門替人做除糞(拿大小便到城外去棄舍)的工作,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佛陀在定中觀察眾生的根機,看誰有緣能夠得度?佛陀看見替人除糞的尼提,罪業(yè)已將消除,有因緣得到解脫。因此,佛陀獨和阿難尊者入城,到了一條道路很窄的巷口,正逢尼提手拿著一盆裝滿屎尿的瓦器,從巷里走出來。尼提看見佛陀在前面,極懷愧鄙,不好意思再向前走,退步轉(zhuǎn)向別條小巷,怕和大圣佛陀見面??墒?他在另一條小巷里,忽然又遇見佛陀,尼提急忙轉(zhuǎn)身想回避之時,因為他心忙意亂,手中所拿的屎尿瓦器不小心撞到墻壁,器破糞逸,淋漓得滿身都是糞尿,更使他深生慚愧畏懼,低頭不敢見佛陀。
這時,佛陀走到尼提的面前,對他說:尼提!你愿意出家修行,以求解脫生死的各種痛苦嗎?
尼提存著慚愧回稟佛陀說:佛陀是至尊至貴的金輪王種,所有隨從弟子,全都是貴族的人,我是首陀羅族最下賤的人,怎么能夠和他們貴人一樣,得以出家修行呢?鄙人連想也不敢想。
佛陀告訴尼提說:尼提!佛陀的教法是最清凈的,又是最微妙的,好像凈水一樣,能夠洗除一切垢穢的東西。佛法又好像猛烈的大火,能夠燒盡一切,無論大小貴賤,新舊雜物,一觸到火,都會變成灰燼。佛法無邊,最為平等,沒有貧賤富貴的差別,凡是男女老幼,真心要出家修行的人,只要他能夠嚴持戒律,遵守僧團中的一切規(guī)則,如果能夠這樣守法,無論是誰都可以出家修行,得成圣果。
尼提聽到佛陀的開示,感到意外的驚訝,決志要出家修行。佛陀派阿難帶著尼提,到城外大河去洗浴身垢,然后回到祗園精舍。
佛陀對尼提說:尼提!人生的一切,都是無常痛苦的,每一個人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八種痛苦。這八苦無論是貧窮富貴,或是賢愚等人,均難逃脫如此痛苦。此外,更有天災人禍等各種痛苦。最后,還有六道輪回生生死死永遠不斷的痛苦。人如果想要斷除如此可怕的痛苦,必須要舍
俗出家精進修行,才能夠得到永久不生不滅的涅?寂靜安樂。
尼提聽聞佛陀所說無常、苦、空,生死可畏的真理之后,豁然開悟,得到初果須陀洹道。他更至心懇求佛陀允許他出家作沙門。因此,佛陀就使他出家,剃除須發(fā),身穿如來法衣,現(xiàn)比丘相。
佛陀再為尼提說:苦、集、滅、道的四圣諦法。佛陀說:
苦諦人生有八苦等無量諸苦,這許多苦難,都是由于每一個人的過去世,造作各種惡業(yè),所得來的果報。
集諦人自從無始以來,都因不斷聚集貪?癡等無明煩惱,從而造作種種惡業(yè)。既種惡因,就會出生結(jié)成惡報的苦果。
滅諦如果想要斷除生死輪回等各種痛苦,就必須要滅除貪、?、癡等根本的無明煩惱。
道諦要滅除根本的無明煩惱,一定要勤修圣道,才能夠得到最殊勝的智慧,斷惑證真。
尼提聽完佛陀有關四圣諦法開示后,即時斷盡一切煩惱,成就證得三明、六通自在的大阿羅漢道。
卑賤的糞夫尼提出家為僧的消息,很快地就傳遍了全國。很多俗人生起了我慢心,紛紛議論不平的說:世尊為什么允許下賤的糞夫尼提出家學道?我們怎么可以向這種極下賤的人禮拜?設使要請佛陀齋僧供養(yǎng),這個糞夫比丘來到我家,會污染到我們的床席。
忄喬薩羅國的國王波斯匿王,聽到這個消息,頓時起了疑惑而感到憂悶,因此乘坐寶車專程到祗園精舍,要請問佛陀有關尼提出家的事。國王的寶車到達祗園的門前,就在樹蔭底下暫時休息一會兒。
祗園精舍的門外,有一塊大石頭,這時尼提比丘,正坐在大石上縫補衣服。空中有很多天人,各持香花供養(yǎng),右繞禮敬尊者。
國王看見如此瑞相,深為歡喜,很高興的走到比丘面前,說:尊者!我有要事想拜見佛陀,請您去稟白一下,好嗎?
比丘即時將身進入石頭中,到里面去稟白世尊說:波斯匿王今在門外,欲求見佛陀。
佛陀告訴尼提說:你從石塊中進來,仍由石塊中出去,請國王進來。尼提即時從石中出來,他的身體好像浮出水面一樣,在石頭中出入往來沒有阻礙。他對國王說:我已經(jīng)稟白世尊了,請大王進去。
國王看見這位比丘,能在石塊中自由出入,感到非常驚奇。大石既沒有空洞,又沒有裂痕,實在令人難解!國王暗自想道:糞夫出家的疑事,暫且擱置。先來請問佛陀,這位比丘是誰?他有什么福行,神力這么大?大石中沒有門路,他怎么能夠在石中方便出入?
國王晉謁佛陀,虔誠的向佛陀頂禮之后,合掌請問佛陀說:剛才進來稟白佛陀的那位比丘是誰?我看見他神通廣大,在大石中往來,好像在水中出入那樣容易。請佛陀慈悲指示!
佛陀告訴國王說:他就是大王今天想探問究竟的尼提比丘,我已經(jīng)度化他證得阿羅漢道了。國王聽完佛陀所說,由懷疑和憂悶所引起的我慢心,立刻消除,深生歡喜恭敬。
佛陀又告訴國王說:凡人生在世上,他的富貴、貧窮、下賤、苦、樂等,一切都是由于他前世造作善惡業(yè)報所生下來的果。假如對一般人具有仁慈的心,謙虛和氣、恭敬長輩、愛護幼小,種這種善因的人,將來一定生為貴人。如果他是一個兇惡殘暴,驕傲放肆、自大欺人的人,種下這種惡因,將來一定招來卑賤的苦報。
國王聽聞佛陀的開示之后,贊嘆佛陀的威德慈悲,恭敬地向佛陀說:大圣佛陀出現(xiàn)于世,饒益無量眾生,悉皆得到安樂。尼提是極下賤的人,也受到佛陀的化度,得成阿羅漢道,何況一般眾生,更能得成圣果。
世尊!這位尼提比丘,他是什么因緣,生為極卑賤的人?他又種了什么福德,能夠得蒙佛陀慈悲化度,而證得阿羅漢道?惟愿世尊,分別指示!
佛陀說:過去迦葉如來涅?以后,有一座大佛寺,住有十萬比丘僧。這個僧團中的住持驕傲恃勢,稍有微病就懶不起床,另以盆器裝滿屎尿,驅(qū)使他的弟子,拿出去棄舍。他的這位弟子,是已證得初果的圣人。
這位住持人,因為他不能謙順,稍有微病就懶不自起,驅(qū)役圣人,令除糞穢,他種下這種不良的惡因,從此流浪生死,不能解脫。因為叫初果圣人除糞犯了大罪業(yè)。他從此出生五百世為人除糞當糞夫,到了今世仍然是一個最下賤的糞夫。好在他過去曾經(jīng)出家,由于出家持戒的功德,才有這種因緣遇到我佛陀,使他聞法得道。那時的住持人,就是如今的尼提。
詩曰:
智愚貴賤富窮貧,苦樂皆由善惡因;
佛法教人平等視,極卑下劣出應真。
附注說明:
(一)阿羅漢是印度梵語,中文有三種翻譯:(1)殺賊殺煩惱賊,即斷盡一切煩惱。(2)應供又譯作應真,即應當接受人天供養(yǎng)的真人。(3)無生不再受三界六道生死輪回之痛苦,即斷盡生死,永得涅?安樂。
(二)所有一切出家人僧眾,都是三寶之一的僧寶,也就是人天福田,我們應該要恭敬供養(yǎng),不可起分別心,輕慢或是不恭敬僧眾;而應隨順佛法,善巧分別,盡量增上我們信敬僧寶的功德心。
(三)本故事所說,尼提比丘是過去僧團中的住持,他的弟子是初果圣人。驅(qū)使圣人做穢物工作,即犯無量重罪,我們凡夫俗人可不慎乎?凡會利用出家人作事的人,應該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