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不可僅敬信一師
很多同修學佛少不了找個師傅,或者是受戒、皈依時的授戒師。我們怎樣對待師傅,同學佛很密切的關系。尤其是現在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比如有人講學佛只能相信自己的師傅,只能聽一個師父的。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過明確的開示。在
《雜阿含經》(
837 節(jié))中佛對諸大比丘講:若信人者。生五種過患。彼人或時犯戒違律。為眾所棄。恭敬其人者。當作是念。此是我?guī)?。我所重敬。眾僧棄薄。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不敬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信敬人生初過患。
第一個過患, 當所追隨信奉的人, 因為他的所為所行違背了戒律, 以致於被趕出僧團之後, 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我的老師, 我敬重的人是不會有錯誤的, 有錯的一定是那些僧團當中的人, 所以, 我應該遠離那些不懂我?guī)煾競ゴ蟮纳畧F, 他們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guī)煾競ゴ蟮慕谭ǖ娜?。因為這樣,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團所在恣問法要?!挂驗椴辉儆H近與學習正確的佛法, 也不親近有德的僧眾, 於是便再也無法得聞正法。因為不在學習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凈僧團所學到的正法也就退轉、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隨被摒除者不當或錯誤的教法。
這樣的現象現在就有,把某一個人絕對崇拜。而斷絕了自己聽聞正法的道路,甚至犯下誹謗僧團的罪過。在學佛的道路上為自己設置了嚴重的障礙。
復次。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違律。眾僧為作不見舉。敬信彼人者。當作是念。此是我?guī)?。我所敬重。而今眾僧作不見舉。我今何緣復入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過患。
第二個過患, 當所追隨信奉的人, 因為他的所為所行違背了戒律, 以致於被僧團處分自恣懺悔, 以致於在處分期間內不能夠給這個盲目追隨者開示法要, 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我的老師, 我敬重的人是不會有錯誤的, 有錯的一定是那些僧團當中的人, 他們盡然對我所敬重的人實施這樣的處分, 所以, 我應該遠離那些不懂我?guī)煾競ゴ蟮纳畧F, 他們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guī)煾競ゴ蟮慕谭ǖ娜?。因為這樣,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團所在請問法要。」因為不再親近與學習正確的佛法, 也不親近有德的僧眾, 於是便再也無法得聞正法。因為不在學習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凈僧團所學到的正法也就退轉、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隨被摒除者不當或錯誤的教法。
復次。彼人若持衣缽。余方游行。敬彼人者。而作是念。我所敬人著衣持缽。人間游行。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眾僧。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過患。
當所追隨的師父到外地去參學、教化, 有一段長時間不在本地, 盲目崇拜者就這樣想∶「我的師父不在僧團當中, 只有他的教法才是正確無誤的, 其他人所講的都不是正確的, 他既然不在, 我也就沒有可以學習效法的對象, 那我就不必再去僧團學習佛法了?!挂驗椴辉儆H近僧團學習正法, 對於僧團也不敬重, 因為不恭敬親近、供養(yǎng)僧眾, 於是就不再聽聞、學習佛法。因為懶惰、散漫不親近佛法的緣故, 受到外境的遷染, 慢慢的就被世俗給轉化過去, 之前所學得的正法也就退失。
復次。彼所信敬人舍戒還俗。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guī)煛N宜粗?。舍戒還俗。我今不應入彼塔寺。不入寺已。不敬眾僧。不敬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四過患。
當所崇拜的人舍戒還俗, 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這樣想∶「那些法一定是有問題的、錯誤的、偏頗的, 我偉大的師父就是因為看到這些所以才會舍戒還俗, 我的師父這樣, 我當然也要跟隨我的師父舍棄那些錯誤的、有問題的、偏頗的教法。」因為這個緣故, 他再也不親近清靜的僧團, 因為不親近僧團, 對於佛法也就一無所知, 再加上之前師父舍戒還俗的印像, 便否定之前所學得的正法。於是惡業(yè)流轉, 善法退失殆盡。
復次。彼所信敬人身壞命終。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guī)?。我所敬重。今已命終。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寺故。不得敬僧。不敬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故。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五過患。
所崇拜的人命終, 盲目的追隨者就想∶「我的老師已經死了, 在僧團當中, 我再也沒有可以信賴的對象可以追隨, 我就不必再去僧團那里參學了?!挂驗橛羞@個想法的緣故, 所以再也不親近圣賢僧、出世清凈福田僧, 因為不再親近學習的緣故, 所以就學不到應該學習的正法。 久而久之就懈怠懶惰, 不再奉行正法, 於是善法退失, 惡業(yè)流轉。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我當成就于佛不壞凈。于法.僧不壞凈。圣戒成就。
因為有以上五個重大過失在, 所以啊! 各位比丘要學習對佛、法、僧的敬重, 對於佛、法、僧要能夠真正的奉行,能夠如理學習、親證, 才能夠在學佛的路上有所成就.
如果我們不能夠依佛所說,聽信邪知邪見,唯一信仰某個人,就會犯下如上錯誤,不僅錯失佛法,而且會有惡業(yè)纏搏。學佛首先要依止的是釋迦牟尼佛,和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是某個人。
最后我們要知道的是: 佛法中的三皈依法,皈依佛法僧,中的僧寶,也稱為僧伽是指大眾、和合眾,梵漢語合稱為僧眾、和合僧、僧團的意思。或者說是出家剃發(fā),從佛學道,具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性德,而住于四向四果的圣弟子,受過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團體而言 。
敬信僧寶不是 僅僅敬信自己的某位師傅。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