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對一切眾生乃至外道沒有分別,如來常住不生不滅之“相”!
如來對一切眾生乃至外道沒有分別,如來常住不生不滅之“相”!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yán)經(jīng)
佛用了幾個比喻來解釋不生不滅的“相”:
1、比如大地用琉璃做成,宮殿供具等的倒影顯現(xiàn)其中(顯現(xiàn)在琉璃做成的大地中),宮殿實際無生滅,以地凈故影現(xiàn)其中。彼宮殿影,亦有亦無,不生不滅。眾生見佛也是這樣,心凈則見佛身!
2、如早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先照到高山,然后照到中等甚至低矮的山,隨后才照到大地。如來也是這樣,已斷一切分別想故。
3、再比如摩尼寶珠,能滿一切眾生的愿望,眾生要什么就有什么,而摩尼寶珠本身沒有這些分別意識,如來也是這樣。
如來清凈大慈大悲,隨眾生的需要,現(xiàn)種種身說種種法。比如一切草木依大地生長,大地對一切草木平等沒有分別,一切眾生的善根,依如來增長,無論聲聞乘、緣覺乘還是菩薩乘,甚至一切外道的善根,都因如來而得以增長,如來平等沒有分別!
==以下摘自佛經(jīng)=============
爾時,世尊從光明座起,坐寶蓮華藏師子座,結(jié)跏趺坐,觀諸菩薩眾皆悉已集,為發(fā)起諸菩薩故,當(dāng)說空法。
爾時,諸菩薩作是思惟:“此文殊師利童子菩薩,當(dāng)問如來不生不滅。我等從久遠(yuǎn)來不聞此法。”
是時,文殊已知如來欲說法相,及諸菩薩心所思惟,
即白佛言:“世尊,無生無滅法者,其相云何?”
文殊師利說此祇夜:“無生無滅, 云何可知? 大牟尼尊, 當(dāng)說譬喻。
此諸大眾, 皆已來集, 樂聞此義, 愿佛解說。
今諸菩薩, 諸佛所遣, 亦皆樂聞, 微妙法相。”
佛告文殊師利:“善哉!善哉!汝今所問,能大利益一切世間,令諸菩薩得作佛事。文殊師利,汝當(dāng)諦聽!勿起驚疑。文殊師利, 不生不滅即是如來
文殊師利,譬如大地琉璃所成,帝釋毗阇延宮殿供具等影現(xiàn)其中。。。。。。文殊師利,如此宮殿實無生滅,以地凈故影現(xiàn)其中。彼宮殿影,亦有亦無,不生不滅。文殊師利,眾生見佛亦復(fù)如是,以其心凈故見佛身
。佛身無為,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色非非色,不可見非不可見,非世間非非世間,非心非非心,以眾生心凈見如來身
,散華燒香種種供養(yǎng):‘愿我當(dāng)?shù)萌缡巧??!际┏纸渥髦T功德,為得如來微妙身故。如是,文殊師利,如來神力出現(xiàn)世間,令諸眾生得大利益,如影如像隨眾生見
?!?/p>爾時,世尊說此祇夜:
“如來常住, 不生不滅, 非心非色, 非有非無,
如琉璃地, 見宮殿影, 此影非有, 亦復(fù)非無。
眾生心凈, 見如來身, 非有非無, 亦復(fù)如是。
“文殊師利,
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次及中山,后照下地;如來亦爾,無心意識,無相離相斷一切相
,。。。。。。如來慧日光明照于三界,先照菩薩如照高山,次照樂緣覺、聲聞人,后照樂善根人,乃至邪定眾生,為增長善法,為起未來因緣
。文殊師利,如來平等無上中下,常行舍心。文殊師利,如來不作是思惟:‘如是眾生我為說勝法,如是眾生說不勝法。
’亦不思惟:‘此眾生大意,此眾生中意,此眾生小意。此樂善法,此樂惡法。此人正定,此人邪定
?!鐏碇枪饷鳠o如是分別,已斷一切分別想故。以眾生有種種善根故,如來智慧故有種種。 文殊師利, 如大海中有摩尼珠,名滿一切眾生所愿,安置幢上隨眾生所須,彼摩尼珠無心意識;如來無心意識,亦復(fù)如是
如是,文殊師利,
如來清凈住大慈悲幢,隨眾生所樂,現(xiàn)種種身說種種法
。文殊師利,如因聲生響,非內(nèi)非外亦非中間,不生不滅,不斷不常。文殊師利,如來亦爾,非內(nèi)非外亦非中間,不生不滅,無名無相,隨諸眾生種種示現(xiàn)。文殊師利,如諸草木依地增長,彼地平等離諸分別,如是一切眾生善根,依如來增長。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乃至裸形尼乾子等,一切外道善根,亦依如來增長。如來平等無有分別,亦復(fù)如是
。——摘自《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yán)經(jīng)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