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甜淡適中,剛柔并濟
清能有容,但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嬌。是謂蜜餞不甜,海鹽不咸,才是懿德。
清廉而能容人,仁愛而善于決斷,聰明而不忘調查研究,耿直而又通情達理。這就好像蜜餞雖甜但是不膩,海味咸淡適宜,一切都能恰到好處,這樣才是美好的品德。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有所長就有所短,人的性格亦是如此,每個人都希望做一個清醒理智的人,但清醒理智亦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即使是好的方面,也不能沒有節(jié)制地發(fā)展,否則也會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方向,從而阻礙事物的發(fā)展。在完善道德的過程中,更要重視這個問題,不要讓好的品德到最終反而變成了阻礙。比如說理性的人要防止過于強硬,溫和德人要謹防優(yōu)柔寡斷,耿直的人要學者容人之過。要多從反面來對照自己,這樣才能修煉自身的品德。
嚴于品德修養(yǎng)是好的,但嚴于標準應該是符合中庸之道,這樣行事才可能不偏頗。一個清廉自守的人固然值得尊敬,可是如果嬌枉過正,把自己的格調提升的很高,對于社會上的任何事情都容不得一點沙子,嫉惡如仇,結果就變成毫無容忍雅量的偏激。這樣行事其主觀努力和客觀效果很可能會得到一個相反的結果。
反之,一個寬宏大量而又居心仁厚的人固然受人愛戴,但也會很容易發(fā)展成一個老好人,辦不了大事。一個聰明人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不能在處事中掌握好分寸,聰明會對他造成妨害,就是通常聽到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所以我們做事要保證主觀努力和客觀效果一致,一方面要求品德端正,另一方面得把好做事的尺度,有一個合適的方法才行。
有一個小故事值得我們欣賞:
曾國藩是一個比較愛才的人。有一天,一個自稱校官的人,前來拜訪曾國藩,言談間海闊天空,議論風生,大有天下惟我至尊的架勢,曾國藩惜才,對前來投奔的人都傾心相接,但是見這個人口齒過于伶俐,心中感到比較奇怪,便想要試探他的真才實學。于是,談話中故意主張,用人必須杜絕用隱瞞事實真相的人,那人一聽,面色頓時變得嚴肅起來,說:“受欺騙與不受欺騙,全在于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縱橫當世,略有所見,像中堂大人為人真誠,德高望重,別人都不忍心欺騙;而有些人呢,為人正直,威儀嚴肅,別人不敢欺騙他。當然,還有的人已經被騙了還不知道的人,也處處可見。”
曾國藩觀察別人向來注重條理性,看見這個人連續(xù)講了四種欺騙方法,且都很有道理,心里就非常的歡喜,于是對他說:“你可以到軍營中,去看看我所任用的人才?!贝巳笋R上答應。
第二天,那個人將軍中文武各官一一拜會,而后故作神秘地對曾國藩說:“軍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從中發(fā)現(xiàn)有兩位君子式的人才?!痹鴩芨吲d,對他稱贊不已,待為上賓,并想重用此人,但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暫時讓他督造船炮。
過了一段時間后,突然有一天士兵來報,對曾國藩說那人挾千金逃走,請曾國藩發(fā)兵追捕。曾國藩一時黯然失色,沉默半天,說:“停下,不要追?!北溆谑侨砍坊?。過了幾天,曾國藩說起前日發(fā)生的事,幕僚們忍不住問他,為什么不發(fā)兵追捕。曾國藩回答:“現(xiàn)今戰(zhàn)局紛亂,此人只以騙錢計,若逼之過急,恐入敵營,為害實大。區(qū)區(qū)之金,與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啊?!斌w現(xiàn)了方下自我的寬宏大度。
曾國藩常常告誡自己,不能因求全責備而埋沒人才,而應看到別人一方面的長處,量才用人。他說:“衡量人才,只要有一方面可取就很不錯了,不能因為對方有一點小缺點就嫌棄他,只要能量才而用就很好?!睆闹幸材芸吹剿奈ú攀怯煤腿萑酥?。在與人處事中方方面面的品德,曾國藩先生都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
注釋
懿德:即美德。懿是美好的意思。
更新于:2022-06-27 21:3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