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一味的“禪”為何意
《壇經(jīng)》有言:內(nèi)見自性不動,名為禪。禪是梵文,譯為靜慮、思維修之意,對今天的人理解起來有些費解,因為禪很抽象,禪無處不在,行住坐臥皆可禪,但禪不可言傳,只可意會,要靠自己來體悟或感悟,而且每個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即便如此,本文還是有一種基本的解釋:即通過禪定或靜坐調(diào)節(jié)身心,使之適悅,或是超越狹隘的自我的修習(xí)方法。
禪的概念很廣,在中國佛教禪史上曾有諸禪產(chǎn)生,但給學(xué)人參禪帶來不便而終究由諸禪回歸到一味禪。圭峰宗密禪師曾對禪的判攝為由低至高的五味禪,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如來禪,或如來清凈禪),圭峰宗密把如來禪(最上乘禪)稱為一行三昧或真如三昧,視為達摩西來東土所傳授的禪法?!?〕而在《楞伽經(jīng)》(四卷本)里則有四禪之分,即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和如來禪。四禪之中同樣是以成就如來境地的如來禪。無論是五味禪,還是四種禪,最終還是融合變?yōu)橐晃抖U。
在禪宗史上還曾有祖師禪、如來禪,南宗禪、北宗禪和超越佛祖的分燈禪之說,幾種提法不過是禪師們應(yīng)機的不同開示而已,無論是即心即佛的祖師禪,還是非心非佛的分燈禪,雖有異有同,但都提倡佛性人性化,講究無心為修,平常心為修,無事為修,都可使人開悟。
禪門公案載:有僧辭別廬山歸宗智常禪師。歸宗問:要去何處?僧答:到各地叢林學(xué)五味禪。歸宗問:各地叢林有五味禪,而我這里只有一味禪。僧問:何為一味禪?歸宗即打僧。僧人忙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歸宗呵斥:你說!你說!僧剛欲開口,歸宗又打。僧人后來又到黃檗希運門下參學(xué),把這一經(jīng)過告知黃檗希運禪師,黃檗上堂后就說,馬祖道一禪師門下出了八十四位弟子,只有歸宗智常學(xué)到了真本事。不難看出,黃檗希運對一味禪推崇有加,他認(rèn)為:一味禪從上祖師唯傳一心,更無二法,指心是佛,頓超等、妙二覺之表,決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門。(《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古尊宿語錄》卷三)
對禪的解讀還可以更進一步,趙樸初有言:禪是一面鏡子,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禪是一盞燈,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禪不完全是生活,但禪里有生活,生活中有禪。
凡是種種,歷代高僧大德對禪都有種種說法,最終目的將禪導(dǎo)入人間化、生活化、大眾化。但無論是人間化、生活化,還是大眾化,都需要大眾都能接受和都能認(rèn)知的一個載體介入,于是,茶就成了僧人的首選。因為,茶不僅是僧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還是大眾生活的必需品,與中國人生活最為密切。選擇茶將禪法落實于生活中,應(yīng)該說是最好的禪修方式之一,其意義誠如中國佛協(xié)副會長凈慧大德所言:將信仰落實于生活;將修行落實于當(dāng)下;將佛法融化于世間;將個人融化于大眾。譬如,日本茶道就是典型式為在家居士提供以生活入禪的方便之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