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的緣起
香道是日本三道(茶道、花道、香道)之一。香道在日本具有悠久的歷史,是透著清新,飽含文雅的日本傳統(tǒng)文化之一。香道是香師和品香人對恰當?shù)南懔匣蛳懔辖M合進行熏點、涂抹或噴灑等操作,這些操作所產(chǎn)生的香氣和煙形引致香師和品香人進入愉快、舒適、安詳、興奮、感傷等的氣氛和意境,并與高度藝術性的香道具、精心布置的品香環(huán)境、豐富充實的香道知識等有機配合,再輔之以典雅清麗的點香和聞香手法。上述種種精心的操作引發(fā)各種各樣的回憶或聯(lián)想,從而據(jù)此創(chuàng)造相關的文學、哲學、藝術的作品。日語將香道稱為香を聞く,而不是使用香りを嗅かぐ。聞香是一種考驗人學識和感覺的近乎藝術的行為,要求香師通過鼻子辨識出各種不同香的種類,它的目標是一種閑寂、優(yōu)雅的內心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能夠促使香師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情趣,是一種修行和法門,更是一種彰顯日本民族特征的傳統(tǒng)文化。
日本香道是源遠流長的,《日本書紀》記載推古三年(公元595年)有沈木漂于淡路島,島人不知沈木,以薪燒于灶,其煙氣遠熏,以異則獻之淡路島位于瀨戶內海東部,屬于神戶),這是日本古文獻中對香木的最早的描述。這段話意思是島民撿到淡路島的海邊漂來一塊沉水香木,把它當作木材放入灶爐燃燒,但是燃燒中的木頭竟然飄出陣陣的清香,他們紛紛認為這是上天所賜予的珍貴寶物,并將其獻給天皇。這就是日本對香木的最早記載。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不僅把佛教傳播到日本,同時也帶去了與佛教有密切關系的薫物文化。日本寺院從此日日香煙彌漫,朝廷舉行典禮也要焚香以體現(xiàn)隆重的禮節(jié)。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曾多次提到了熏香盛會,并描述貴族們學習唐人的程序,經(jīng)常舉行香會或稱之為賽香的熏香鑒賞會。這是唐朝的熏香又經(jīng)和風熏陶而形成的一種風習。
聞香在奈良時代主要用于佛教祭祀,其焚香方法被稱為燒香,亦稱之為供香,是將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香料直接點燃后對其聞香和品香。六世紀左右,香文化從寺院走入王宮貴族,乃至平安時代衍生出薰物,成為人人以焚香、聞香和品香為樂的流行風尚。從此香文化與人的生活緊密結合。所謂薰香是將各種香木粉末混合,再加入炭粉,最后以蜂蜜調和凝固而成。隨著季節(jié)的更替,一共制作梅花、荷葉、侍從、菊花、落葉和黑方等六種薰香,以迎合貴族的嗜好和偏愛。貴族們用香薰衣、在室內燃香、甚至出游時也要隨身攜帶香物以體現(xiàn)其身份的高貴,貴族們對香的偏好為輝煌的平安王朝更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平安初期創(chuàng)作的宮廷文學存在大量有關香的記載,例如《枕草子》中就有宮廷貴婦用香料熏衣的描述?!对词衔镎Z》中的人物薫,其名便來源于香料。可見古時候香料是日本貴族婦女不可缺少的陪襯。
鎌倉時代(1192 ~ 1333),香木的自然香取代了薰物,尤其將士們出征打仗前,皆以沈香作為定神的寶物,甚至將其裝入盔甲幫助醒腦和提神以有利于征戰(zhàn)沙場。
室町時代(1333 ~1467),許多權勢者更是愛香如命,他們搜集各式各樣的名香,并憑借強大的權力獲得了許多價值非凡的名香。在聚會時,他們彼此將搜集的名香一一點燃,并互相評鑒名香的勝劣,這就是香道的雛形。他們將分辨沈香產(chǎn)地及成色當作人生的樂趣,并將沈香分為六國五味。首先,將香木的香性劃分為苦、甘、鹹、辛、酸等五種味道,簡稱為五味。其次,從產(chǎn)地以及含有樹脂的質與量來區(qū)分,將香木列為六國。
在足利義正的東山文化時代,香道品鑒的風氣越來越盛,熏香演變成一種特有的聞香風俗,逐漸形成了與茶道、花道并列為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動之一的香道。后在享保年間《香道條目録》一書問世后,香道取得了飛躍發(fā)展。
江戶時代(1625 ~ 1868),人們流行結合數(shù)種香木,表現(xiàn)古典詩歌、故事、傳說的文學性,及四季風景意境的組香,并且香道具也越來越精致,越來越講究,而此時的香道才算是進入完備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人民逐漸將香道作為一種高度雅致的生活情趣,并最終將其發(fā)展成日本獨特的藝道。當今的香道已經(jīng)發(fā)展出一套細致高深的禮儀規(guī)則,并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體系與流派。到目前為止,日本的香道一共有100 多個流派。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