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高大師 三世勘破 一生解怨
朝陽出現(xiàn)在塔與寺之間,大師安世高放下經(jīng)卷,站起身來,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他譯出的經(jīng)典越來越多了,像《安般守意經(jīng)》、《陰持入經(jīng)》、《百六十品》……他身旁的隨侍小僧已有些 困倦?!按髱?,休息休息,講講佛家的故事吧?!彼埱??!昂?,好。不過佛法無邊,從何處說起呢?”“就說說您自己吧,比如您的前生……”于是大師便將前生 事跡一一道來。說者安祥,聽者靜穆,整個禪房,整座寺院,仿佛都沉迷在已往的時光中……
世高前世便已出家,他細細研讀,苦苦參求,境 界日新月異,同學(xué)中,有一個性情特別暴躁,化緣時,一但施主所為不稱心意,便憤恨惱怒,咬牙切齒,甚至甩手便走,弄得在場的人都尷尬萬分。“師兄?。〔_為三毒之一,最為出家人所應(yīng)戒懼,切不可如此?!笔栏呙恳娝芍凼殖挚绽徎壔貋恚憧嗫谄判牡貏駥?dǎo)。“好了好了!有完沒完?我不好,我來世不得好報!” 他聽不進去。世高搖頭嘆惋,不再說什么。一切語言不過是重復(fù),它無法改變既定因緣。就這樣,轉(zhuǎn)眼便是二十年。一天,世高來向這位同學(xué)辭行:“我要去廣州, 了結(jié)宿怨,望師兄保重?!蓖瑢W(xué)說道:“師弟道行高深,了知今生來世,還望賜教一二,以使我早日出離苦海。”世高語調(diào)稍帶沉重地說:“師兄通曉經(jīng)典,勤奮刻苦,程度不在我之下。但你生性瞋怒太多,死后轉(zhuǎn)生,雖已超凡,卻要得一丑陋形體。我若得道,一定超度你出此惡境?!眱扇撕瑴I分別。
廣 州一帶正兵荒馬亂,世高身背行囊,急急地朝紛亂之處奔去?!罢咀。 币粋€少年唾手拔刀橫擋在路上,“哈哈!可算找到你了!”行路的人不知怎么回事,圍在一 旁觀看。世高的目光從刀鋒慢慢移到少年頭上,微微一笑:“施主莫急。我前世欠你的,故此長途跋涉來還你。你現(xiàn)在的憤怒還是前生帶來的。好啦,你現(xiàn)在動手 吧!”說完便伸出脖子。少年微微一愣:前生?他已不記得了,但……他總該是仇人,于是提刀斷喝:“我不管什么前生后生,你且拿命來!”一道寒光閃過,暢流 的鮮血在看客的驚詫之中暗淡下去。
不久,安息國王后生出一位太子。這位太子幼年便以孝行為人稱道,而且出奇地聰明,天文歷法、陰陽五 行、醫(yī)學(xué)、法術(shù)、無不通曉,對于鳥獸的叫聲也能了解。一次在路上,群燕剛剛飛過,他便對侍從說:“有人要為我們送飯來?!笔虖囊詾樗⌒☆B童,說著玩兒 的,也不在意。但看到抬著食盒過來的宮女,不由得驚呼起來。他的名聲很快傳遍西域?!孟蟛粚儆谶@個溫柔富貴之鄉(xiāng),仿佛受什么力量的驅(qū)使,他沉入浩 繁的佛家典籍之中,他不慕聲色,而是謹遵戒律,過著寺僧般的枯寂生活。國王死后,他依禮法繼承了王位。帝王生涯給他帶來的不是自足,而是煩惱,他看到欲望 正是這煩惱這痛苦的根本,由此才生出無窮無盡的因果報應(yīng)……行服期滿,便讓位與叔父,自己出家修行。日日夜夜,苦讀苦參,一天,他終于開悟了,他想起來他 在廣州被殺,更想起以前種種,以后種種,原本緲茫莫測的三生,在他成了一彈指間的故事。于是他游歷諸國,弘揚佛法,在漢桓帝(公 元 147 — 167 年)初年來到中原。
和尚變王子,王子變王,王變和尚,小僧早已聽得入了迷。大師不再說下去,他窮盡佛理,識盡本性,他已到了無事不可說的境地?!按髱熃?jīng)歷真是神奇!”小僧開始贊嘆?!安豢扇绱苏f,貧僧向你講這些,非為夸示于人,只是要你明白,前因后果,件件分明報應(yīng)?!薄笆牵茏用靼?。不過,大師要度化的師兄現(xiàn)在何處?大師何時去——”小僧疑惑地問?!斑@個么,你日后自然知曉,不必多問。你去歇息吧,歇好了快來幫我抄寫?!笔栏咂届o地使他的故事暫告一段落。
世高譯完經(jīng)典時,已是漢靈帝(公元 168 — 189 年)末年,關(guān)中洛陽一帶大 亂。他準備到江南去,臨行,他對曾幫他抄寫經(jīng)文的小僧說:“數(shù)年前的疑問,我如今解答:我昔日的同學(xué)如今是廬山?(注:音念恭) 亭湖廟神,現(xiàn)在該去超度他了?!毙?僧(如今眼角也有皺紋了)也聽說過這位廟神,靈驗得很,過往商旅前來祈禱,廟神就讓風(fēng)向兩個方向吹,這樣船無論上行下行都得到佑護。曾有人向神求竹子,未 經(jīng)允許便砍掉許多,結(jié)果載竹子的船沉入水底,竹子又回到原處。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他對世高說:“大師前去,本應(yīng)隨侍,只是脫不開身……”世高笑道:“你 我緣分已盡,日后你自有去處。我們就此分別,不必傷悲。”
世高一路行來,到達廬山。與他一道走的三十余只船紛紛靠岸,船主擺上貢品請神降福。神發(fā)話道:“爾等客旅之中,有位僧人,速請他上來。”一幫人急忙將世高請到廟中,又慌慌退到一旁。世高對著珍玩貢品,暗暗點頭。
“哎,世高學(xué)弟,當初你我一道出家修行,還記得么?我也如你一樣廣求智慧,心懷慈悲,只是生性多瞋怒,不如你心平氣和?,F(xiàn)在做了廟神,周圍千里,都屬我 管轄,因常行善事,所得供養(yǎng)很多。只是神報不爽,終于難脫惡形?,F(xiàn)在與你重見,真是既悲又喜。我壽命將盡,但丑陋的形體又長又大,若爛在這里,必然污穢江 湖。你最好將我度化到山西大澤中。哎!只因前世一誤,死后恐怕要墮入地獄。我這里尚有許多寶物,你可用來造寺修塔,以使我投生在好地方。”
世高聽完說道:“師兄之意已知,定當照辦。只是,我特意來超度你,為何不顯出形體呢?”神說:“我形體丑陋,眾人一定害怕?!笔栏哒f:“只管出來,不妨 事?!鄙駨拇埠舐冻鲱^,是一條巨蟒,頭大如磨盤,不知身體有多長。蟒頭伸到世高膝邊,世高向它說了一陣梵語,并唱禮贊佛的梵歌。蟒蛇聽得淚如雨下,很快便 隱藏起來。世高取了財物,辭別而去。船出發(fā)后,蟒蛇又爬上山頂眺望,眾人朝它揮手,它便消失了。
一天晚上,眾人見一少年來到船上,世高為他祝愿,正驚異不止,少年便無蹤影了。世高說:“剛才那位就是廟神,它已脫離惡形,往生別處。”自此,這座廟不再靈驗。后來,山西的大澤中出現(xiàn)一條死蟒,頭尾長達數(shù)里。此地便是后來的潯陽蛇村。
世高用廟中財物,在豫章建起廟宇。不久他又南下廣州,尋找前世殺害自己的少年。此時的少年已是皤然老翁,子孫滿堂。世高徑直來到他家。“老先生還記得從 前的事么?”老翁搖一搖頭:“哎,眼前的事都已糊涂,何況從前?”世高便不再問,他將當日償命之事,以及彼此宿緣一一說來,老翁聽得十分盡興。世高說: “我還有債未償,如今要到會稽(浙江紹興)去了。”老翁猛然醒悟,眼前所對并非凡人,怎能兒戲般相待?他立即追悔以往的罪過,供給許多物品,并不顧年邁, 追隨世高東游會稽。兩人剛?cè)爰?,便碰上打群架的,不知從何入飛來一塊石頭,正中世高面門,當下便氣絕身亡。老翁頻驗二報,心下開悟,開始精研佛法,廣說兩事因緣。
自此世人便漸漸深信,他們并非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而是生活在前生、今生、來生組成的無盡的因緣之網(wǎng)中。至于世高又投生何處,就并非凡夫所能推測了。
(上述公案出自《神僧傳?卷第一》,文章僅供參考,一切應(yīng)以佛陀說法為準。)
附《神僧傳?卷第一·世高》: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加又志業(yè)聰敏克意好學(xué)。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yī)方異術(shù)乃至鳥獸之聲無不棕達。嘗行。見群燕忽謂伴曰。燕云。應(yīng)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奇之。雋異之聲早被西域。讓國出家修道。博曉經(jīng)藏尤精阿毗曇學(xué)。既而游方遍歷諸國。以漢桓初年到中夏。通習(xí)華言宣譯諸經(jīng)。多有神跡。自稱先身已經(jīng)出家。有一同學(xué)多瞋。分衛(wèi)值施主不稱。每輒懟(音隊)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余年。乃與同學(xué)辭訣云。我當往廣畢宿世之對。卿明經(jīng)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恚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而適廣州值寇亂。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遠來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時意也。乃延頸受刃容無懼色。少年殺之。觀者填陌。莫不駭其奇異。已而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游化中國。值靈帝末關(guān)洛擾亂。乃振錫江南云。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xué)。行達?(音恭)亭湖廟。此廟舊有威靈。商旅祈禱能分風(fēng)送船上下。各無留滯。嘗有乞神竹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余船奉牲請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門可便呼上??拖腆@愕。請高入廟。神告高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學(xué)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為?亭廟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豐。以瞋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xué)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丑形長大。若于此舍命穢污江湖。當度山西澤中。此身滅后恐墮地獄。吾有絹千匹并雜寶物??蔀榱⒎I塔使生善處也。高曰。遠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異眾人必懼。高曰。但出眾不怪也。神從床后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之梵語數(shù)番。贊唄數(shù)契。蟒悲淚如雨須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別而去。舟侶飏帆。蟒復(fù)出身登山而望。眾人舉手。然后乃滅。倏忽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為造東寺。高去后神即命過。暮有一少年上船。長跽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見。高謂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亭廟神。得離惡形矣。于是廟神歇矣。無復(fù)靈驗。后人于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shù)里。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后復(fù)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已少年。時少年尚在。高徑投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喜相向云。吾猶有余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高非凡?;砣灰饨庾坊谇绊?。厚相資供隨高東游。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群斗者。誤傷高首。應(yīng)時殞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勤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嘆異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