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嚴持戒律,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
沖破無明煩惱的黑紗,讓累積的功德生用
“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忍辱是修行人必修的功課,然而忍辱并非易事。自己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就動了嗔恨,每當想到有個說法“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就無奈得自嘲:“又白修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功德林,又一把火燒了。”為此自己常常感到后怕而陷入糾結(jié)悔恨,煩惱不已。
直到恭聞了南無始祖報身佛的說法《黑紗雖然薄,但能蓋住功德山》,我才明白自己曾經(jīng)建立的功德山并沒有燒,那原本光芒璀璨的功德山,只是被自己的無明煩惱黑業(yè)覆蓋住了。貪嗔癡來的時候,這無明業(yè)障如黑紗一般蓋住了功德山,無論再多的功德,被黑紗蓋住后呈現(xiàn)一片黑暗,無法放出光明。我必須沖破這層層的黑紗,讓功德山放出燦爛的光芒!
怎樣才能讓功德之光沖破這黑紗呢?佛陀告訴我們,要大悲菩提圣境,要重在修行,要有大悲的菩提心。要用最善良、最慈悲的心態(tài),修正自己一切不干凈的行為;要真心實意地去關(guān)愛眾生,在正知正見的基礎(chǔ)上,把自己舍掉,一切為利眾生,把眾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當有了菩提心,真正做到無私利他時,我執(zhí)就少了,無明黑業(yè)就減輕了,罩住功德山的黑紗就會沖破,自己靠修行累積的功德山就會借助佛力發(fā)出光芒!
反觀自己,菩提心做到了幾分呢?全身都是自私我執(zhí),我真的好慚愧呀!很多時候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好的”總想自己得到,“壞的”生怕自己攤上;自己的利益或者面子受到傷害時,就嗔恨惱怒;有人說話做事不合自己心意時,直接批評指責對方,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給他人帶來了煩惱還不知道。天哪,我這叫什么修行人呀?我的十善都沒有修好,起碼柔和語這一條就沒有做到,還談什么菩提心??!
尤其在修忍辱方面我做的很差,就拿孩子的教育問題來說吧,經(jīng)??刂撇蛔∽约旱钠?。自己也想控制情緒,但是往往積攢的委屈和怒火總會在某個臨界點,壓制不住,爆發(fā)出來,排山倒海,而對孩子發(fā)泄完怨氣和不滿之后,又會陷入后悔,自責,煩惱,周而復(fù)始。真是慚愧??!佛陀在法音里講到,脾氣就是我執(zhí)的無明黑業(yè),是不斷輪回生死的根子,是魔障,是自我修行的黑業(yè)。這人生一切都是假的,如夢幻如泡影,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無常了。我還要什么脾氣呢,還執(zhí)著什么是非長短呢?難道我甘愿自己由于“脾氣”這兩個字,去繼續(xù)墮輪回嗎?永嘉禪師說:“不因訕謗起冤親,怎表無生慈忍力?” 要成就解脫就必須把忍辱修好,要先從改掉自己的脾氣做起。
佛陀告訴我們,自私和我執(zhí)會把自己包圍起來,讓我們無法從肉體殼殼里超脫出來,我執(zhí)消不掉,真正的菩提心就建立不起來。
是啊,菩提心談何容易啊,菩提心不是喊口號,發(fā)假誓,要實實在在地去履行才行。佛菩薩怎么能要那些只喊些空口理論不真正去落實執(zhí)行的人呢?佛菩薩的凈土怎么可能要像我這樣心行不純凈的人呢?不能再自己騙自己了!我要好好修行,如果今生不能成就,蹉跎了這一世,到時候,在油鍋、刀山上喊我錯了,喊我好后悔,除了可憐兩個字,還有什么意義呢?
無常迅速,不能再虛度光陰了,我要真正地去學(xué)佛修行!我要嚴持戒律,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沖破那層層無明煩惱的黑紗,讓自己累積起的功德生用!
撰稿:聚沙成塔
編輯:安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