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生苦,兩位長壽老人,結(jié)局卻不同
千百年來,福祿壽全是人們畢生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印度尼西亞的一位老壽星卻希望早日離世。長壽沒有給他帶來幸福喜樂,反而給了他孤獨(dú)和空虛,寂寞與悲傷。
索迪米約老人一直期待死亡,他的棺材擺了 24 年,卻一直沒有用到。
他曾經(jīng)是一個承擔(dān)家業(yè)的丈夫,是一個年富力強(qiáng)的父親,也是一位慈祥樂觀的祖父。索迪米約老人曾先后娶過四位妻子,但她們都相繼離世,他的十幾個兄弟姐妹、所有的兒女及身邊的親朋好友,亦都逐一去世。年邁的老人歷盡了人世滄桑,一次又一次生離死別的苦痛在他心中輾過。時光匆匆,他的身邊只剩下曾孫與玄孫輩親屬照顧其飲食起居。他們都很孝順?biāo)鞯厦准s老人,但老人與晚輩們始終有著心理上的隔閡。孤獨(dú)、寂寞的苦痛埋藏在老人的內(nèi)心深處。
他經(jīng)常說:“我活夠了,真是活夠了?!?/p>
122 歲這年,他生了一場大病,本以為能與死神牽手,死神卻跟他擦肩而過??祻?fù)之后的老人并不因此感到快樂,他仍然活在空虛寂寞中,耐心等候死神的再次降臨。
老人失去了生命的目標(biāo)和方向,活著對他來說是一種苦惱。他拖著日漸衰竭的身體,日復(fù)一日在寂寞空虛的折磨中度過。盡快死去,竟成了老人心中唯一的愿望。
過 146 歲生日時,晚輩們?yōu)樾⒕蠢先怂蛠砹松盏案?,這也是老人最后一次過生日了。在這之后,索迪米約要用絕食這種做法離開人世,盡管晚輩們?nèi)f般不同意,但最終還是依從了老人的心愿,讓他不再承受人世間的痛苦。
筆者看了索迪米約老人生平的這則報(bào)道也感慨良多。生、老、病、死苦始終是眾生本有的大病,要解決這個不可回避的大問題,唯有從佛教、佛學(xué)、佛法的角度去尋求,才能找出真正的答案。兩千五百多年前,南無釋迦牟尼佛就是看到了人生的無常與生老病死苦,才發(fā)心出家修行,最終在菩提樹下成就圓滿佛果,繼而為眾生演示八萬四千法門,度脫了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使其離苦得樂。
然而到了末法時期,茫茫人海之中,能真正修學(xué)如來正法的人實(shí)在少之又少。人身難得,暇滿人身寶更難得。倘若索迪米約老人生活在一個佛教盛行的地域,有緣遇上了如來正法,他的人生軌跡也許會截然不同。倘若他學(xué)到了佛教正法,懂得了宇宙人生的真諦,能依教奉行,他的生命就會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倘若他得到了佛法的傳授,能以修行、修法來建立自己的功德,邁向菩提解脫的境界,就不至于把自己的晚年過得那么凄涼孤獨(dú),用絕食來輕生了;與之相反的是,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壽,努力用功,如法修持,爭取證得解脫成就,進(jìn)而去度化自己的親朋好友乃至更多有緣的眾生。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生命變成功德的生命,而不是罪業(yè)的生命。
果章長老身放紅光
中國有一位長壽的果章長老,他是著名的高僧,幼年時就在峨嵋山出家,中年時赴康定拜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為師,在羌佛座下接受灌頂傳法。果章長老先后任峨嵋山九老洞住持和佛教南傳中國第一站霧中山接王寺方丈。果章長老戒行嚴(yán)謹(jǐn),證量高深,能調(diào)伏山中走獸,能聽到天人講話。
果章長老 107 歲時,于 2015 年 1 月 30 日凌晨十五分圓寂。長老在 29 日下午 5:30 示寂一個小時后又恢復(fù)了呼吸,于 30 日凌晨方圓寂。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長老實(shí)修如來正法,證得生死自由!過了十一天后有不法之人用針刺長老血管,當(dāng)下鮮血流出,表法果章長老已證肉身菩薩地境??梢?,掌握了生脫死的如來正法,才能實(shí)現(xiàn)生命的真正價(jià)值。由此緣故,壽命越長時功德就會越高,修持的證量也就越高了。
佛法難遇,完美佛法更難希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什么叫修行》中說法:“尤為至今末法時期,三界業(yè)海波濤洶涌,眾生如盲龜更難以項(xiàng)穿蕩動海流之木軛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難中之難……”
故此,我們要萬分珍惜羌佛住世的殊勝因緣,精進(jìn)學(xué)佛修行,自覺覺他,廣發(fā)菩提心;讓更多眾生有機(jī)會恭聞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的法音,從而開敷正見、覺悟真諦、去除業(yè)障、增長福慧,邁向?qū)嵶C成就、幸福常樂的光明彼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