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徐恒志:凈宗講話

居士人物 2024-09-04 12:42

凈土宗是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它的教義是以念佛往生凈土為目的,所以稱為凈土宗。凈土宗的主要依據(jù)是三經(jīng)一論佛說阿彌陀經(jīng)、觀無量壽佛經(jīng)、大乘無量壽經(jīng)、往生論;此外,千經(jīng)萬論也都處處提示。在佛所說的無量法門中,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種,其中持名念佛,是一種特別法門,稱為易行道。所以歷來禪、教、律、密各宗大德,發(fā)愿回向,求生極樂,以迅速圓滿功行的很多?,F(xiàn)在我們就教言教,站在凈土宗的立場,按照凈土宗的教義、觀點和方法來淺談持名念佛法門,對廣大凈業(yè)學(xué)人來說,是有普遍實踐意義的。

一、念佛往生是怎么一回事

學(xué)佛的目的,可概括為四句話:斷煩惱,了生死,度眾生,成佛道。釋迦牟尼佛為了救度在生死大海中掙扎著的一切苦難眾生,針對惑業(yè)的輕重,根機的利鈍,敷演無量法門,或頓或漸,或權(quán)或?qū)?,各隨所宜,依法修持,出生死大海,登菩提覺岸。在無量法門中,禪凈二門,最有代表性,可以普攝一切法門。因為禪宗主張離心、意、識,直指本性,靈光迸露,當下悟入;凈宗也正是徹證自心清凈之土,心土不二。下手方法,雖各有不同,但都很簡要,都是法門中的瑰寶。但禪宗全靠自力,要人在不思議處拈取,一旦觸及,體認不誤,便可開正法眼,得大受用。正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說: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然而談何容易!從前有一位姓張的居士作的一首偈: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遍參無一事,始知虛費草鞋錢。意思是說:趙州從諗禪師為了心頭尚未悄然,八十歲還去行腳參訪,但遍參歸來后,卻又了無所得,徒然花費了草鞋錢!可見宗下意在言外,每使人無從下手,更談不到解黏去縛。即使伏惑發(fā)悟,破參見性,而習(xí)氣仍在,離了生死尚遠??傊套粤Ρ容^困難。所以永明壽禪師語重心長地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xiàn)前,瞥爾隨它去。

凈土宗就不同了,除自力外,兼仗他力。大乘無量壽經(jīng)上,載有阿隬陀佛所發(fā)的四十八個大愿。其中第十八愿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就是仗佛慈力,伏惑往生。我們無量劫來起惑造業(yè),還沒有解脫,但只要從今以后不造現(xiàn)(新)業(yè),(現(xiàn)業(yè)剎那便成過去,故實質(zhì)上,現(xiàn)業(yè)與夙業(yè)不二。且業(yè)由心造,上根人悟三心不可得,業(yè)從何起?雖然如此,仍須頂禮十方諸佛,懺悔余習(xí)。中下根人,心地未明,更須隨緣消舊業(yè),莫再造新殃,正如服藥必須忌食,否則難以愈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可往生極樂凈土。佛說阿彌陀經(jīng)上,開宗明義地指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xiàn)在說法。這二個有字份量很重。佛是戒妄語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jīng))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不像我國古代玄學(xué)家莊子,常喜以空闊的言詞,來論證他的學(xué)說:說什么有個名叫混沌的人,生下來就沒有七竅,有人很憐憫他,替他鑿了七竅,結(jié)果雖然有了七竅,但混沌卻死了。意思是說:天地未分以前,人是無知無識的,等到知識多了,有了七竅,就促使人們早亡。這是一種寓言,實際上沒有這回事。

但是佛教所說十方有無量世界,其中有西方極樂凈土,這不但不信佛教的人不會相信,在已信仰佛教教理的知識分子中,也往往表示懷疑。他們的目光始終沒有超出所居的地球。他們不知道宇宙在時間上的無限性和空間上的無邊性。七十年代以前,人們認識宇宙的邊緣還只有一○○億光年。一九七二年發(fā)現(xiàn)了距離地球一六○億光年的類星體,那時又有人認為一六○億光年將意味著宇宙的邊緣。但近年來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天文學(xué)家又發(fā)現(xiàn)了一顆二○○億光年遠的類星體,代號為pks二○○○三三○。天文學(xué)家預(yù)料,新的發(fā)現(xiàn)又將引起科學(xué)家們關(guān)于宇宙范圍的新的爭論。實際上,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空間是無量無邊的??茖W(xué)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為佛學(xué)作了注腳。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要深信只今現(xiàn)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xiàn)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凈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根據(jù)華嚴經(jīng)所說:華藏世界海的每一世界種高二十層,每層中有無量諸佛國土,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同在剎種第十三層。如果我們只相信佛說的義理,而不相信佛說的事相,這就叫執(zhí)理廢事,既廢了事,那么理也不圓。因為事與理是對立的統(tǒng)一,從來是不二的。又要知十萬億佛土,并不在我現(xiàn)前一念心性之外,所以古德說:臨終在定之心,即是凈土受生之心。因為心性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的;也不能以大小、內(nèi)外、遠近來衡量,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凡夫的分別情見。心性既沒有界限,佛土也原無定向,佛說:從是西方,是為我們指方立相,使能系心一處,易成念佛三昧。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不顛倒處,全身坐極樂蓮臺;顛倒才生,應(yīng)念住娑婆國土,即心即土,即土即心,西方去此不遠。這是理事圓融的微妙開示。

釋迦牟尼佛了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惑業(yè)深重,愚昧無知,無常執(zhí)以為常,無我執(zhí)以為我,苦惱執(zhí)以為樂,不凈執(zhí)以為凈,種種顛倒,根深蒂固,要大家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很不容易。所以從同體大悲心中,無問自說,開示這個持名念佛法門,善巧地將一顆清凈佛珠安放在眾生染著心中,念念消除煩惱習(xí)氣,凈化心地,往生凈土。我們必須不辜負佛的悲心,實踐、護持這一廣大微妙法門。蓮池大師說:假使馳騁狂慧,耽著頑虛,于自本心,曾未開悟,而輕談凈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遭殃禍者也。這段開示,應(yīng)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持名法門的三大特點

持名念佛既是一種特別法門,那么特別在什么地方呢?根據(jù)歷來祖師大德的教導(dǎo),大致有下列三個方面:

(一)下手簡單,不礙眾務(wù)

就是說,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人人會念,隨時隨地,提起便是。一念提起便一念是佛,念念提起便念念是佛。雖目的不在見性,見性也自在其中,真可謂妙契實相,暗合道妙??!只要我們在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之間一句彌陀不離心口,至誠懇切,專精用功,便能逐步從有念入無念,即凡心為佛心。即使在人事紛繁,八面應(yīng)酬的情況下,這一句佛號,仍不妨見縫插針,竹密何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確是很好的描寫。從前湖南衡州地方,流傳一個故事:有一位姓王的打鐵老,大家叫他王打鐵,一家四口,靠打鐵度日。他為了生活,終日在爐旁忙個不休,覺得做人沒有什么意思。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從他的門前經(jīng)過,王打鐵忙上去施禮,要求出家人慈悲,教他一個解決痛苦的方法。那位出家人見他十分誠懇,便到屋里坐下,對他說:這很簡單,你只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是了,你可隨著打槌和拉風(fēng)箱的動作,手里一槌、一拉、一推,口里跟著念起佛號。天天這樣,痛苦自然可以解除。王打鐵聽后十分高興,覺得既不礙工作,又可使精神有所寄托。從此一面打鐵,一面念佛,不但不感到打鐵的辛苦,而且感到很快樂。因為他把全副精神集中在佛號上,整個希望也寄托在極樂世界上。這樣念了三年佛,臨終時預(yù)知時至。一天,他對妻子說:我今天要回家去了。他妻子驚異地問道:這里不是你的家嗎?還要到什么地方去!他說:我的家在西方。這才使他的妻子知道原來他要往生凈土了。不一會,他又站在爐邊煨鐵,并高聲念佛。當把鐵煨紅取出時,說了一首偈: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舉槌念佛一聲,敲下時便去了。異香芬郁,面不改色,從此衡州念佛的風(fēng)氣很盛,可見凈土法門,真是難信易行之法?。?/p>

(二)可淺可深,三根普利

這就是說,其他法門往往只適宜于惑業(yè)較輕、上根利智的人,對中下根性人不易相應(yīng)。持名法門卻是利鈍普攝,三根齊收:

1.下根人往往表現(xiàn)為煩惱惑業(yè)重,分別執(zhí)著深,甚至多造惡業(yè),不知慚愧,以致眾苦逼迫,無法擺脫。這種人如果改過為善,懺悔既往,勇猛回頭,并以深切的信愿,執(zhí)持佛名,從朝至暮,念念相繼,久久純熟,妄想便能逐步減少,執(zhí)著便能逐步放松,雖沒有完全斷除見思煩惱(即貪、嗔、癡、慢、疑、惡見六種根本煩惱,或分而為十種惑),但由于依靠真信切愿和自他二力,命終時就能帶惑往生極樂的凡圣同居土。觀經(jīng)中說到即使是五逆十惡的人,臨命終時,由于生大恐怖,聽從善知識的教導(dǎo),至心念佛十聲,也能往生。正像有人被賊追趕,前無出路,后無退路,一心尋船渡江,這時只此一念,更無二念。這樣便能伏住惑業(yè),頓出生死。大智度論說:一切眾生臨終之時,刀風(fēng)解形,死苦來迫,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識,發(fā)大勇猛,心心相續(xù),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但這種不斷惑業(yè),而得往生,絕不能僥幸而得,如沒有平時篤實念佛功夫,絕不可能有臨終往生的效應(yīng);就是那些作惡多端,能臨終十念往生的,也是夙因成熟,故能碰到善友安慰勸勉,便生信發(fā)愿,至心念佛,可見仍不離因果的網(wǎng)絡(luò)。但這種情況,實是萬中沒有一個二個??!

2.中根人惑業(yè)較輕,一般說來,能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具足五戒、十善等道德規(guī)范,不謀私利,助人為樂,至誠仁厚,表里相應(yīng),凈化心身,完成人格;并逐步學(xué)習(xí)四攝六度,實踐大乘佛教,打好成佛基礎(chǔ),同時一句洪名不離心口,前句后句,相續(xù)不斷,在一切順逆境界上鍛煉打磨,日積月累,能在事上念到粗垢脫落,一心不亂,見思煩惱逐步由伏而斷,命終便能往生極樂的方便有余土。

3.上根人般若氣氛較厚,智慧猛利,深信因果,對于實相妙諦,心不驚動,有的參禪明心,有的說法利生,并以清凈心,執(zhí)持名號,回向極樂。他們在念佛名號中,即念即觀、即觀即念,觀念合一、理事雙融;了知能念心外,別無所念之佛,所念佛外,別無能念之心,能所不二,心佛如一,在理上念到一心不亂,做到了恰恰念佛時,恰恰無佛念,無佛恰恰念,當念恰恰無。這種于念而無念,于相而離相,正是實相念佛和禪凈不二的境界。功夫到這一地步,便能破無明,見佛性,了知一句彌陀,即是本覺理性,即是法界全體。也就是說,正當念佛時,此心便是圓融清凈寶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等直捷,何等痛快!所以幽溪大師在凈土生無生論上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這種人因平時已智慧花開,本性佛見,一期業(yè)報終了,便生極樂的實報莊嚴土,因已分破無明,故也分證常寂光土。

眾生根性萬別千差,修證也有許多層次,三根只是大致的分類。以上總的說明,下根人可以伏惑往生,中根人可以斷見思惑往生,上根人可以破無明惑往生,隨各人功行的深淺,所生雖有四土不同,但是生到同居土,就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是說生同居土,就已橫生上三土,極樂四土圓融具足。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贊嘆凈土法門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以上講到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便可往生,這不是可淺嗎?華嚴經(jīng)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后,普賢菩薩以十大愿王指導(dǎo)他和華藏世界諸大菩薩,求生極樂,早成正覺;還說到破無明,見佛性的十地菩薩,一切所作都不離念佛。這說明念佛法門正接上根大器,旁及中下根人,這不是可深嗎?所以念佛法門是可深可淺的。

(三)即生成辦,圓證不退

按照一般的修持法門,要經(jīng)歷多番生死,才能脫離三界流轉(zhuǎn)。像初果圣人須陀洹,斷見惑后,要經(jīng)歷天上人間七番生死往返,才能斷盡欲界中的九品思惑,然后再進斷色、無色界共七十二品思惑,才證第四果阿羅漢,了脫生死。這是豎出三界,而凈土法門就能在這一生中帶著惑業(yè)往生。往生后,由于境緣殊勝,就不會退轉(zhuǎn)凡夫之位,叫做位不退;并能不斷進修,斷除見思、塵沙等惑,利濟眾生,悲愿無盡,叫做行不退;進破無明,中道正念永不退失,叫做念不退。像經(jīng)中說: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就是說,往生人中,還有很多已成就了等覺菩薩果位。這說明從凡夫十念成就,帶業(yè)往生,雖居下下品的位次,但都能即生成辦,圓證三種不退,可見凈土法門的優(yōu)越性是無以復(fù)加了!

三、持名法門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其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里,已開門見山地將持名念佛法門的要領(lǐng),和盤托出。其中善根(因)福德(緣)是條件;執(zhí)持名號是方法;一日至七日是過程;一心不亂和心不顛倒是目標;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和即得往生是效果。具體說來,修持名念佛法門,有下列一些基本要求:

(一)積儲三種資糧

這譬如遠游,必須準備資糧。信、愿、行則是往生凈土的三種資糧。所以這部阿彌陀經(jīng)以實相為本體,以信、愿、持名為宗旨,以往生不退為力用。在信、愿、持名的宗旨中,以信居首,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有了真信,必能發(fā)起切愿和篤行。一個人如果一直懷疑極樂世界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發(fā)起真正的愿行。另外大乘無量壽經(jīng)說上、中、下三輩往生都要發(fā)無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觀經(jīng)中則說九品往生,其中包括五逆十惡的下下品人,至心念佛十聲,命終便得往生。既能至心念佛,必定具足信愿,既有信愿,即是發(fā)菩提之心。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深信發(fā)愿,即無上菩提,合此信愿,的為凈土指南,由此而執(zhí)持名號乃為正行。又說:若信愿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至風(fēng)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梢娦薮四罘鸱ㄩT,必須具備這三種資糧。

(二)具足正助二行

這就是要求福慧雙修,凡是發(fā)菩提心,修念佛行,即是正行善根(親因);孝養(yǎng)父母,尊敬師長,積極工作,見義勇為,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等等,即是助行福德(助緣)。經(jīng)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主要是指示我們要具足正助二行,來達到往生的愿望。

(三)依靠自他二力

實踐佛法首先要依靠自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我們要以八苦為師,把修學(xué)佛法與人事的磨練結(jié)合起來,與痛改習(xí)氣結(jié)合起來,在種種障礙中忍得過,越是在困難中練成的,功夫越靠得住。但凈土法門還可兼仗他力,因為阿彌陀佛曾發(fā)臨終接引的大愿,只要念力猛利,就能感應(yīng)道交,使我們多障凡夫,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在大乘無量壽經(jīng)、觀經(jīng)和念佛三昧寶王論上都有說明。)稱贊凈土經(jīng)還說: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北京黃念祖老居士在大乘無量壽經(jīng)解中,把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二句,看作是凈宗的心髓。因為佛力加被,行人心才不亂,于是十念相續(xù),便得往生。所以稱凈土宗是他力法門,是易行道。當然,如果我們不是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而誤認為念佛法門,輕而易舉,留戀塵緣,心存輕慢,正不知何年何月才得解脫哩。從根本上說:眾生是彌陀心中之眾生,彌陀是眾生心中之彌陀,自他二力,正是二而不二的。

(四)達到一心不亂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亂,久久煩惱便能圓伏圓斷,證入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所謂一心就是無心,這時便無心可亂了。一心不亂有事理二種,念到觸境逢緣,妄心不起,叫事一心;念到心契實相,心佛不二,叫理一心。這二種一心是斷惑一心,是往生凈土的正因。但一般人要做到一心不亂很不容易,凈土宗就有一個特別的辦法,就是伏惑往生。伏住惑業(yè),使無量劫來習(xí)氣種子不起現(xiàn)行,心得不亂,便生凈土??梢姺笠嗄芤恍?。不論斷惑、伏惑,只要一心便能往生。世親菩薩往生論說: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凈土。當代凈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曾有偈說:凈土難信卻易行,全由二力正助功,必得一心方有效,方便伏惑即感通。正說明這個道理。

要達到一心必須生死心切。從前有個國王,看到出家人整天只是念佛,很不以為然。有一天,他問出家人:你們修行人,只念佛,不刻苦,怎能成就?出家人說:修行不在刻苦不刻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如果生死心切,雖整天六根對六塵,也不會影響正念。你這話能用事實來說明嗎?出家人答道:可以。明天請安排兩班宮廷美女,一班在東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叫一個判死刑的犯人,持著盛滿了油的罐子,繞街走去,后面跟著拿大刀的力士,如果犯人落下一滴油,立即斬首。國王同意照辦。到時犯人想:今天是我生死關(guān)頭,不能絲毫大意。繞街結(jié)束,果然沒有落下一滴油,便赦他無罪。國王問他:你繞街一周,見到什么?犯人答:大王,我什么也沒見。國王大怒說:你在我的面前,還敢胡說八道,這還得了!犯人說:我在生死關(guān)頭一心管著油,哪有心思去顧到歌舞?國王這才相信。所以念佛人如果生死心切,一定能做到一心不亂,往生極樂。

至于念佛的方法,由于根性、環(huán)境、忙閑等種種不同,功課的繁簡,佛號的多少,可以因人、因時、因地而制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就是說,念佛時,內(nèi)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攝在一句佛號上,心聲相依,相繼不斷,自能于不知不覺中轉(zhuǎn)化其顛倒妄想,從事持達理持,轉(zhuǎn)染心為覺心,這真是持名念佛的總持法門!所以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譯為正定。攝持六根,凈念相繼,這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謂凈念相繼起初是以六字名號作為凈念,念念相繼,隨著念佛功夫的深入,六字凈念轉(zhuǎn)化為無相、無住、無念的清凈心態(tài),根塵脫落,寂照同時,無相凈念,相繼現(xiàn)前,正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了。

祖師大德們對念佛方法,也有很多開示。如1.隨息法,即隨著呼吸的長短、不急不緩、自然、安詳而念。由於呼吸出入的自然規(guī)律,佛號也隨著念念不斷,心息相依。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實踐,心念越來越細,呼吸也若存若亡,佛號仍綿綿不絕,漸漸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地。2.計數(shù)法,即當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從一句到十句,或從一至五,從六到十,分二氣念;或從一到三,從四到六,從七到十,分三氣念,要句句相續(xù),字字分明。(不必二十、三十連續(xù)計數(shù))。做事時,則可懇切直念。這種方法能使妄念無處落腳。此外事務(wù)繁忙的人可用朝晨十念法,借氣束心。發(fā)心勇猛的人,可打精進佛七,克期取證。元音老人說得好:念佛如能像推車上山一樣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地隨著呼吸細細緩緩地念去,雖下下根人,亦不怕念佛不能成片。凈宗大德夏蓮居老居士,昔年將念佛經(jīng)驗和受用,寫成四偈,現(xiàn)恭錄二偈,借花獻佛,普作供養(yǎng):

(一)

念佛最忌精神渙散

字句模糊先快后慢

既無音節(jié)又不聯(lián)貫

心不應(yīng)口聲不攝念

輕忽養(yǎng)識古德所嘆

如此念法永難成片

(二)

聲和韻穩(wěn)字正音圓

懇切綿密沉著安閑

聲合乎心心應(yīng)乎聲

心聲相依妄念自清

四、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

(一)帶業(yè)往生還是消業(yè)往生

這是凈土宗的關(guān)鍵問題。過去在教友中,曾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現(xiàn)在根據(jù)佛言祖語,談?wù)剛€人的學(xué)習(xí)體會,就教于凈宗大德:

(1)執(zhí)持名號,至心懇切,可以帶著惑業(yè)往生凈土,這是凈土宗的重要特色,是釋尊悲智雙運,為頭出頭沒、速生速滅、浮沉于生死大海的迷妄眾生,指出一條出路橫超三界,使一切利鈍諸根,都得度脫。所以大乘無量壽經(jīng)說:當來之世,經(jīng)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憫,特留此經(jīng)止住百歲。如果說必待惑業(yè)消盡,不許帶業(yè)往生,這便同一般的豎出生死,不成其為特別法門了。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上,曾經(jīng)指出凈土法門是特于無量法門出勝方便。大師所謂勝方便就是不斷惑業(yè),帶惑往生。大師說:依余宗修,直至惑盡,始得出離。唯茲念佛,帶惑往生,以己念力及佛攝受大神力故,一生彼國,即超三界,不受輪轉(zhuǎn)。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也說:若執(zhí)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輩九品。此外歷代祖師大德,也都處處闡明這一要點。

(2)有人認為,既有惑業(yè)障住,如何往生凈土?這一方面是彌陀如來十念必生大愿的感應(yīng),譬如把巨石放在船上,便可不沉;一方面由于此人臨終至心念佛,便能暗契一心,頓出生死。譬如千江萬水,只要沒有狂風(fēng)巨浪,雖有微波,也能顯出月光。蓮池大師說: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此之至心,正屬理一心。一心既朗,積妄頓空。這里指出至心念佛的重要,也正顯彌陀本愿的不可思議。

(3)觀經(jīng)所說九品往生中,下品上生是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隨化佛后生寶池中。下品中生是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nèi)。下品下生者是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觀經(jīng)所說下品三種人,都是造惡眾生,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消除了五十八十億劫的生死罪業(yè),而得往生??梢姌I(yè)由心造,業(yè)隨心轉(zhuǎn),只要信真愿切,心力堅強,便能于念念中,消除罪業(yè),往生極樂。但正像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所說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梢娺@些人雖得往生,但必有余罪未消,如罪業(yè)都已消盡,那么二位菩薩為什么還說除滅罪法呢?又如果罪業(yè)都消,往生者個個斷除了見思惑,生方便有余土,那么生凡圣同居土的又是何人?再看觀經(jīng)九品往生中,前四品或悟無生法忍,已破了無明惑,或得阿羅漢道,已斷盡見思惑,都是斷惑往生;而后五品有的要經(jīng)半劫或一小劫成阿羅漢,有的要經(jīng)十小劫才入初地,可見往生時,都是帶惑而生。由于帶惑有深淺,故證果有遲早。所以經(jīng)典中雖沒有帶惑往生的提法,但實際上對帶惑往生的涵義,已作了具體表述。總之,博地凡夫,惑業(yè)尚在,而能橫超三界,長謝生死,非帶業(yè)而何?嚴格地說,在沒有證到妙覺位以前,都可名為帶惑,阿羅漢雖斷見思惑,還未斷塵沙惑,未破無明惑。圓教初住菩薩,雖破一品無明,尚有四十一品無明待破。所說雖是教相,但教相正說明理性,性相原是圓融一體的。

綜上所述,帶業(yè)中有消業(yè),消業(yè)中有帶業(yè),不宜說只有消盡惑業(yè)才能往生,以免使人畏難,摧人善根,這才好?。?/p>

至于另一些人,聽說只要具足信愿,可以帶業(yè)往生,臨終自有佛來接引,即使下下品也于愿已足。這是走到另一極端。由于依賴心強,平時不重視老實念佛,臨終怎能至心念佛,伏住惑業(yè),往生凈土?只有隨業(yè)漂流去了!

(二)怎樣理解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凡是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心不散亂,自心光明顯發(fā),與佛光光融通,就生則決定生了。正像每一電臺發(fā)射的電磁波,遍滿虛空,這比喻佛的光明無處不照。如果我們能轉(zhuǎn)動接收器的旋鈕,調(diào)準波長、頻率,世界各地聲音,立即就在當前。這比喻念佛到心不散亂,也能起感應(yīng)作用,在剎那間,由佛接引生到凈土去了。那么為什么又說去則實不去呢?這是因為我們的真性廣大無邊,周遍法界。正像楞嚴經(jīng)說: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又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fā),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梢娛绞澜?,無不在自性包含之中,極樂凈土,也正是自心本具之土,哪有來去之相可得?生則決定生是說事,去則實不去是說理,而卻理事無礙;知佛無來去,而見佛來,明本來無生,而現(xiàn)往生。正像一座大圓鏡中,顯現(xiàn)數(shù)十層樓閣、山水,層次分明,但鏡光并沒有去來。有些行人喜談理性,厭說事相,但理事不二,本來交徹,又何必舍事就理,離相覓性呢?如果我們以生為生,這是常見;以無生為無生,這是斷見,生而無生,無生而生,這才是第一義諦??!

(三)為什么說禪凈不二

禪凈二門,歸源都是一樣,但門庭設(shè)施有異,下手方便不同。禪是主張即心是佛,直下無念,頓悟清凈心體,空寂靈明,妙用恒沙。凈是從第六意識下手,以深信愿,持佛名號,久久功純,念到根塵脫落,自然寂照現(xiàn)前,這就是所謂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所以古德說:禪者凈土之禪,凈土者禪之凈土。二門不但是分無可分,而且是合無可合;分合都談不上,還論什么同與不同,二而不二呢?經(jīng)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又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凈宗行人,應(yīng)從這里死盡貪心!

更新于:8個月前

評論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免费男人和女人黄片| 美国女人抠插bbb|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99久久久|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在线看| 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五月性色视频| 男人大鸡巴操小鲜肉视频| 大鸡鸡插我骚逼视频|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 性爱大鸡吧喷水视频| 美女嫩逼插进大屌| 熟女大屁股亚洲一区|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看| 高颜值情侣鸡巴插插淫叫| 日韩激情视频在线看免费| 少妇无套带白浆嗯呢啊污| 美女嫩逼插进大屌| 国内不卡的中文字幕一区| 咪咪爱一级特黄大片| 熟妇丰满大阴户熟妇啪啪|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色网女人日本逼欧美|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 美女骚逼被操出白浆| 中文无码av动作片| 小美女淫荡的视频| 大鸡巴操大屁股美女视频| 啊服慢一点插入逼逼| 另类 专区 综合 中文|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欧美黑屌操B内射冒白浆|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第一区| 我要看成人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