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布施與福田并附故事兩則

布施功德 2024-09-16 08:07

《金剛經(jīng)》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又言:菩薩于法。應(yīng)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yīng)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眾生為何貧富懸殊?為何地位懸殊?為何壽命懸殊?為何健康狀態(tài)懸殊?為何有的高壽而善終,有的遇橫禍而夭亡?須知,人的福祿壽,皆為福報之化現(xiàn)。推究根源,財富從布施中來,人、我本無差別,欲廣福田,須憑心地,假使有人,設(shè)欲求財富,則應(yīng)將財富布施給貧苦之人;設(shè)欲長壽,則應(yīng)將生命施與眾生,也就是放生;設(shè)欲健康,則應(yīng)為病患提供醫(yī)藥、飲食、衣服,使令安樂;設(shè)欲免于人世間九種橫死,則應(yīng)孝養(yǎng)父母,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

雖然財富、長壽等從布施中來,但企求人天福報而布施,非解脫之道。須知,名聞利養(yǎng)皆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無益于解脫六道輪回。要尋找解脫之道,就要去培植殊勝的福田。最殊勝的福田是什么呢?佛法僧三寶。供養(yǎng)佛法僧就是培植最殊勝的福田。供養(yǎng)佛,就是凈化自己的心靈,禮敬自心之佛;但要禮敬自心之佛,先要禮敬外在之佛,形式與內(nèi)容統(tǒng)一。因此塑像建廟是殊勝的福田。供養(yǎng)法,就是把佛法的真理傳播給眾生,佛法流傳至今是靠經(jīng)典傳下來的,因此印經(jīng)贈書是最殊勝的福田。諸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為最。建廟若是形式,印經(jīng)就是內(nèi)容了。供養(yǎng)僧就是清凈六根,僧是六根清凈的象征,也是表法的,比丘,比丘尼,天人見了也要頂禮。要清凈六根,先要供養(yǎng)世間僧?!独銍澜?jīng)》有言: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yīng)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zhuǎn),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xué),唯除命終,陰有遺付。所以,真正的菩薩、阿羅漢,不會自稱是菩薩,阿羅漢。我們皆應(yīng)禮敬供養(yǎng)世間僧。

不住于相布施,不求自身或自家利益,而將功德回向給十法界眾生,回向給佛凈土,正如《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校量布施功德緣品中有言: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yǎng),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jīng)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罪,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以兩則摘錄自《安士全書》的故事兩則,與君共勉。

五里銅盆,裝滿金錢

據(jù)《雜寶藏經(jīng)》記載,拘留孫國,有個惡生王,看見一只金貓從園堂東北,走入西南角。叫人挖掘,獲得三層銅盆,中間裝滿了錢,延伸五里外。國王很奇怪,問尊者迦旃廷?;卮鹫f:“過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號毗婆尸佛(莊嚴劫千佛中第九百九十八佛,我們目前的劫名賢劫,有一千尊佛,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下一尊佛是彌勒佛)。這尊佛涅槃后,有比丘乞食,把缽放在路上,對人們說:”如果有人把錢財,放到這個堅固的倉庫中,一切盜賊水火都不能奪走。”當(dāng)時有一個窮人,聽說后特別積極,正好身上有賣柴得來的三文錢,就拿出來布施了,走回家有五里路,他步步發(fā)歡喜心,到家門口要進屋時,還遙向僧人頂禮發(fā)愿。當(dāng)時那個窮人就是大王您??!”

一束葡萄,一月布施

據(jù)《法苑珠林》記載,舍衛(wèi)國有一窮人家,布施一束葡萄給比丘,比丘說:“你已有一月的布施了?!备F人說:“我只布施一束葡萄罷了,怎能說布施了一個月呢?”得道比丘說:“這一束葡萄,一月前已有布施的念頭,念念不斷;不就是一個月嗎?”

【按】布施的事情,或者會暫時間斷;布施的心念,卻不能暫時間斷。念念相續(xù),才能培植菩提種子。供養(yǎng)庵院一缽飯,使人得益最多,使得他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天天供養(yǎng)三寶。正如《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中:都攝六根,凈念相續(xù),入三摩地(三昧),斯為第一。

更新于:9個月前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f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