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故事:賑災函促高鶴年,慈悲分會設(shè)普陀(31)
1917年秋,北方普降大雨,天津、保定低洼的地方,都變成了澤國。整個直隸(河北)受災125縣,近兩萬個村莊,5萬畝土地受災。災民630余萬,大量災民涌入天津。津浦路北段被沖毀,火車停運。北部永定河決口,大興、宛平、永清、安次、武清、寶坻、香河、涿縣受災尤其嚴重,為數(shù)十年所罕見。
當年7月,海河流域連降大雨,引發(fā)洪水泛濫。9月下旬,南運河潰堤13處,洪水向北漫溢,市區(qū)臨時土埝潰決,洪水突入天津市中心,海光寺、河北路一帶水深近2米。
水災發(fā)生后,社會各界紛紛行動,組織賑災。參與災害救濟的團體有中國濟生會籌辦水災義賑會、旅滬順直同鄉(xiāng)會、津埠水災義賑會、京師籌辦天津水災急賑會、天津水災義賑會、美國紅十字會、天津基督教水災賑濟會、北京基督教水災賑濟會、奉直水災集珍售券會等。
在普陀山潛修的印光大師也從北方居士的來信中了解到京、津水災的情況。晚清以來,佛教衰微,對于這次水災的救援行動也比較遲緩,大師對此十分憂慮。他與好友諦閑法師聯(lián)絡(luò),分別給在終南山南五臺靜修的高鶴年居士寫信,敦促高居士盡快下山開展救災行動。
當時已是陰歷九月底,終南山已經(jīng)大雪封山,信件、電報無法寄達。幸好西安臥龍寺方丈了公請云水僧把印光大師、諦閑法師的信和上海狄楚青、王一亭、程雪樓幾位居士的電報送到了高居士所在的茅蓬。大師在信中說,救災即是普渡眾生,亦是保護佛法,請快快下山賑災。高鶴年居士立即出山,當天到達西安臥龍寺。第二天啟程赴北京、天津考察災情。臥龍寺方丈臨行贈詩說:“拔出紅塵夢里身?;乜纯嗪0氤翜S。慈航普渡無休息。厭世翻成救世人。入山載得寶來歸。凈土惟心不用猜。愿向東林重結(jié)社。大家攜手上蓮臺?!笔歉呔邮看舜纬錾降臉O好寫照。高居士冒著風雪趕到洛陽,轉(zhuǎn)火車到保定、天津重災區(qū)視察。然后南下赴上海,陰歷十月十九到達上海,與狄楚青、王一亭、應季中等商議成立佛教慈悲義賑會。上海諸公又推薦高居士到各地組織佛教慈悲會分會。
陰歷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高鶴年居士第一站趕到普陀山法雨寺,方丈陪他來見印光大師。大師說:“北方來函,京津水災奇重,各善團中外人士及各教,皆往救濟。惟我佛教無人,為人輕視,將來如何立足?近來天災人禍,紛至沓來,是眾生業(yè)力所造,但佛教慈悲不可不援手也?!贝髱熍c了清方丈,招集錫麟堂了余上人、長生庵老當家、佛頂文質(zhì)和尚、及諸山長老,說明北方賑災救濟事,大家當即同意成立佛教慈悲會普陀山分會,號召僧眾隨緣樂助。
十月二十三日早晨,大師辦陜西小米粥油餅招待高居士,早餐時談到“某某老先生等來山請皈依我,我決不準。并送香金,分文不收”。并責備高居士不應該介紹居士來求皈依,因為有違寺院的清規(guī)。于是高居士向常住負責人說明情況。關(guān)于授皈依和接受供養(yǎng)二條有違清規(guī)的問題,請求常住破格允許印光大師給在家弟子傳授皈依。在大師生病的時候允許大師用自己的米面單獨做飯。方丈和都監(jiān)當場答應了這兩條要求,并通告全寺僧眾。并將居士供養(yǎng)給大師的米面,由庫房送到大師住處。
高居士回過頭來再三頂禮并勸說大師,“如有真正發(fā)心請求者,務必為他們說方便皈依,普度眾生,適合佛祖遺風,如違常住之規(guī)模,余向法雨老當家及方丈請求通過”,大師這才含笑點頭同意。
高居士離開的時候,大師要將僅存的拾圓大洋,取出交高居士帶回上海賑災。高居士再四不收,說縱然有款,理應送交分會。告別時,大師囑咐高居士賑事完畢后,再來普陀山休養(yǎng)。
摘自:《印光法師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