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善用其心”,把心用靈就神了
其實這個《凈行品》最注重的就是“善用其心”四個字,它是很不可思議的,不是講神通,這個心的神通可大了。
善法上不知道。大家看那個社會一切人,不論士農(nóng)工商、家庭社會、一個國土、整個一個世界,都是一個心。這個心奧妙之處,簡直不可思議。但是這個心有正有邪,“善用其心”都讓你正,千萬莫要邪。心正具足佛一切德,這叫善用。當(dāng)然了,因為有這么個因,能遇著一切的善巧因緣,有這么一個因,遇著另些一切的因緣,遇見佛,遇到任何境界,都能使他達(dá)到不可思議,這叫“善用其心”。
把你心用靈了,就神了。把這心用神了,它就能具足一切勝妙功德。
智首菩薩問了一百一十問題,文殊菩薩用四個字就答覆了,“善用其心”?!吧朴闷湫摹本驼f這個心的勝妙功德不可思議。再說一切勝妙功德,諸佛之道就是這心成就的。心到什么妙處呢?怎么樣“善用其心”呢?把一切障礙全把它斷盡,一切業(yè)障使它清凈消除,這就叫妙,這叫不可思議,能夠獲得一切勝妙功德。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消除一切業(yè)障??傉f,這就答覆完了的,“善用其心”就能獲得佛果,獲得佛的一切功德。
所有佛教授的法無有障礙,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諸佛的道理就是這個,把心用好。三世諸佛什么道理呢?三世諸佛是隨眾生而住,恒不捨離眾生,所以佛所說的教法,那一些法相你都能把它通達(dá),法相就告訴你了。一切惡你都把它斷了,一切善你把它做,這樣子就能成就普賢行愿,與普賢菩薩相等。文殊菩薩推崇普賢菩薩,智以普賢行愿圓滿,就達(dá)到了佛的智慧,就成了佛了。所以在一切法上都能夠自在?!吧朴闷湫摹保淖栽诠?。心自在故,一切法上都能自在。在一切法上,你心再內(nèi)有滯礙的了,所以是佛親子。
這真正是大法器,能夠盛一切法。這時候,念、覺、悟,就是心呢。你的念,慧解,證悟而不是解悟,而不是我們說的開悟。不是成佛,開悟就是明白了。我們現(xiàn)在如果從佛教導(dǎo)的,佛現(xiàn)在沒有親教我們,但是佛的語言把他變成文字,從文字使我們緣念,而能夠緣念修行,達(dá)到真正的覺悟。這些都具足了,這就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切諸佛的菩提道。要成就這個智慧呢,還有障礙沒有消失的嗎?
那么,這一段是文殊師利菩薩總答智首菩薩問的,但是這是總說了。怎么“善用其心”呢?把你的心,千萬不要離開眾生,“隨眾生住,恒不捨離”。這里頭有因有緣,滿足一切眾生的種種的欲、種種的希求、種種的善巧方便,給眾生作緣,緣能成熟。
眾生的因是什么?他具足有佛性,每個眾生的因都如是,他具足有佛性。
你善知識者就給眾生做緣,要隨眾生住,眾生要依著三寶住,三寶隨著眾生住。千萬莫要捨離眾生,離開眾生你成不了佛。要行菩薩道,要度眾生,而眾生要求的不同。為什么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眾生的根和他的性,和他的欲望,和他的環(huán)境,和處他的時代正法、像法、末法,特別末法眾生他障非常重。障重,使他接近三寶的機會很少,遇不到。遇到了之后,他又有種種的內(nèi)障外障,他不能得到依牯。因此佛菩薩隨眾生住,不捨離眾生,這就叫行菩薩道,這叫菩提道。
發(fā)大悲心,你對一切世間相,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隨著世間相你都明了,明了,你才能給眾生指出出路。如果你都不明白,你怎么去度眾生去,怎么樣讓他明白?第一個,先得認(rèn)識世間。在生活當(dāng)中,什么樣是覺了,什么樣是迷了,迷了更迷,那你只能給他指出來。隨眾生住是轉(zhuǎn)移眾生,有智慧引導(dǎo)眾生,讓他出離,給他做緣。那你對佛所說的諸法,你先要明了,你自己明了了,而后才讓眾生明了。那佛所說的法,不會離開眾生世間相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過是一切事物以佛所教授的,佛弟子看就不同。
例如說,你要是利益眾生,眾生有話多問號了,他有很多懷疑了,因為他不懂得,也不懂得佛法,他也不懂得世間法,為什么?例如說,佛所教導(dǎo)我們的,一切的人生一切的生物,它有四種生,我們只知道一種,其實只知道,知道也沒有去研究它,沒研究等于不知道。
四生就是胎卵濕化。很多人有這樣的問號,說我們出家了男女不結(jié)婚了,不結(jié)婚了就沒后代了,斷了種了,沒有人類了。那極樂世界的人怎么來的?他化生,像你在六欲天,跟人間差不多,但是他含著有化生的意思。梵天以上沒女相,只是一性,一性他化生,怎么會斷種,不會斷種的。還有卵生,卵生的眾生,像飛禽吧,多數(shù)是卵生。所以要懂得世間相,懂得世間相你有覺悟,覺悟就是明白,你又能善用其心,善解世間相,這就叫巧把塵勞作佛事。本來是塵勞,但是你把它變成佛事了。
能把一切惡斷,怎么斷呢?我們前頭問號當(dāng)中七覺三空,七覺三空就是斷一切惡的。我們天天要發(fā)愿、要回向,要利益眾生,空、無相、無愿,那又怎么解釋?讓你發(fā)愿,怎么無愿呢?他是讓你發(fā)了愿,見一切相不要在一切相上執(zhí)著,見了空不要執(zhí)空,這個空是智慧光明,不是什么都沒有。這樣子呢,才能具足諸善,六度四攝,六度法四攝法,這些你都能明白了了,都能去以這法利益眾生,十王才會守護(hù)你、敬愛你。那么,你達(dá)到一切諸愿具足,成就佛的十力,這就叫“善用其心”。
以前,我們弘老法師,給我們大家寫的字“以戒為師”,要以戒為根本,這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加了四個字,就把《凈行品》這四個字加上“善用其心”。弘老給人寫字時候,寫個“以戒為師”,印了給很多人,所有跟他的學(xué)生都給一個“以戒為師”。我們“善用其心”,我認(rèn)為比“以戒為師”更廣一些了。本來是煩惱事,如果你“善用其心”,煩惱即菩提。本來是生死,“善用其心”,生死即涅槃。將來你們諸位法師寫字的時候,或者“以戒為師”、“善用其心”、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個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在“善用其心”里頭。
煩惱明明是煩惱,怎么是菩提?菩提是覺悟的,你覺悟到煩惱了,煩惱還能把你束縛到嗎?你不覺悟,它束縛你了。當(dāng)你煩惱時候,你想一想,為什么煩惱,煩惱從什么地方來的。煩惱消失了,你不放過追查,煩惱到哪去了。剛才很不高興,現(xiàn)在又高興了,這要你觀照了,要追蹤了,追蹤就跟著它找。為什么諸佛菩薩在一切法上都自在的,為什么我們在一切法上都束縛的,要研究研究。研究研究,你思惟觀照一下,說人家罵我了,罵我是罵我的短處。罵你短處,你自己聽到他罵我,這個事他罵的對,我有,我改了。不但是不煩惱,生歡喜心,“善用其心”。這不是“善用其心”嗎?他本來是要害你,他本來是害你的,你把它變成正的,不把他認(rèn)為他是害我,認(rèn)為他幫助我,幫助我成佛道,你還煩惱嗎?
因此,所以在這個問號當(dāng)中,跟答號之中,答號只是說,“善用其心”就是你剛一發(fā)心,剛一發(fā)心,只要發(fā)個“善用其心”,就是把你心會用。我們舉個例子吧。大家都想發(fā)財,但是在我們普壽寺不一樣了,持銀錢戒,還發(fā)什么財。為什么有這樣一批人,他不愛財,連沾都不想沾它?客觀環(huán)境有這個好地方。冬天了棉襖有人送來了,發(fā)給你不會冷。肚子餓了,有飯吃不會餓。要錢做什么?備辦五欲買自己心愛的。我們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不愛,離修道已經(jīng)一半了。這叫緣,緣能促成你成佛,這是現(xiàn)實的客觀現(xiàn)實。
我在上海,他說師父,你們出家人該不愛財吧。我說不一樣的,愛財?shù)暮蜕?,愛財?shù)谋惹鹉岫嗟煤堋N艺f修廟要錢不要錢?請佛像供,現(xiàn)在佛像很貴,不論泥塑的、銅鑄的、木雕的,甚至請玉佛像在緬甸運回來,運費都不得了,這是請佛像的錢。要錢不要錢?看你是處在什么地位,請佛像的目的是什么,修廟的目的是什么。建設(shè),沒有個處所,你怎么修道、怎么來學(xué)習(xí)?建寺安僧。當(dāng)然有大菩薩發(fā)心,他修廟,不是人人都要修廟,也修不起??纯从芯墰]緣。沒緣你求也求不成,有緣自然就會促成的。這個都要你什么呢,在你于一切法的自在,不自在的時候你不要去做,心里自在去做,就是緣。
給眾生作緣,給一切事物作緣,給它作依止,給它作救護(hù),給它作光炬明,破除它的黑暗。這都在“善用其心”里頭。“善用其心”是總說。怎么善用呢?文殊師利菩薩繼續(xù)說,前頭是總說。
“佛子,云何用心”。善用其心就是怎么樣善用,云何用心?善用,用得好,“能獲一切勝妙功德”。那么,怎么樣用心,才能獲得一切勝妙的功德,才能成佛?這個心善用就指的有智慧了,有智慧心,那是空、無相、無愿。但是這個境界太高了,怎么辦呢?那就說說世間相吧。一天你的生活起居,睜開眼睛,要做事了,善用其心,馬上就觀照了。睡覺一覺悟了,想到一切眾生,第一個念頭就想到一切眾生。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答的時候,每一個先舉這件事,完了就“當(dāng)愿眾生”,每一個偈子都如是。
“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傉f這個大意,大體是意思是說,菩薩的大愿,菩薩的愿是無盡的,我們大家跟著菩薩學(xué)怎么樣發(fā)大愿、怎么樣的回向。為什么總的說這一共有一百四十一?一百呢,前頭講的明、問明,就是信位,達(dá)到明白。明白就是圓融,圓融就是一具十、一具十、一具十,十個就是一百了。
文殊師利菩薩答的時候,有一百四十一,四十一是什么呢?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加個十一地,四十一。把這四十一所有的惑障、障礙,因為迷惑才產(chǎn)生障礙,沒有惑就沒的障了。有惑才有障,惑障惑障,斷除迷惑了,把迷惑轉(zhuǎn)成清凈了。
所作所為,吃飯穿衣,拉屎撒尿,一切的行為都是殊勝行,就是你怎么樣用心,你能把它清凈了,那就是勝行。能行就能除障,障除了,智慧就顯現(xiàn)了。智慧顯現(xiàn)了,達(dá)到智慧究竟了,那就成佛了。
但是,不離開事,不是空的,不是無相的,不是無愿的,從不空達(dá)到空,從有相達(dá)到無相,從有愿達(dá)到無愿,愿即無愿,空即不空。無相就是不執(zhí)著這一相,能具足一切相,無相故無不相,不空故能證得一切妙有。妙有不是真有,妙有非有就達(dá)到真空,無相無不相。無不相才達(dá)到真正的無相。愿說的是事法界,所依的是事。愿所作的是境,境成就了,成就利益了,境即非境。這個境是如幻泡影的。菩薩觀照他自己的身,六根乃至外頭所有的六塵,根跟塵接觸所產(chǎn)生的六識,就是所謂的十八界,就是根身器界。
但凡一說人,人所要做的事,人是要生存的。你怎么生存?你必須要有個家。你怎么成為人的?這是父母撫育你。你剛生下來,沒有父母照顧你,你能活得了嗎?你什么都不能動。自身他身,生存的正報,必須依賴處所、飲食、衣服,依賴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我們出家就是依著在家的。你父母把你養(yǎng)大,養(yǎng)大了,你出家了,他要依賴誰?這叫第一個要報父母恩。
所以發(fā)愿,一者發(fā)愿者是自己,二者發(fā)愿為眾生,句句都有“當(dāng)愿眾生”,離開眾生你成不了佛。
離開你的家,如果最初你沒有個家,你怎么能達(dá)到出家。因為有家達(dá)到出家。家是一個束縛,要離開束縛。如果沒有束縛,又有什么離開束縛。但是離開束縛了,是自己得利益,那最初養(yǎng)你的生你的照顧你的,他們又怎么辦呢?你還得益他,光自益不行,還得還報父母恩。
你要成佛,在你成佛的這個過程當(dāng)中,都是眾生在加被你,沒有眾生你成不了佛。這個大家讀《普賢行愿品》第九大愿就明白了,一切眾生是菩提樹的根,成了佛是菩提樹的果。
菩薩的自身是他的根身器界,那他的依正二報的資具,就是在家的。菩薩是在家菩薩、出家菩薩,都叫菩薩。有兩種,兩種示現(xiàn)不同的。我們發(fā)愿,能發(fā)愿的是你想修道,你想能善用其心,眾生不行,他還不懂的,那你發(fā)愿讓一切眾生都能懂得都能出離。自己想離苦得樂,讓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自己修道得解脫、斷煩惱,具足佛的功德,那讓眾生也如是,這叫自益益他、自度度他。
自己發(fā)愿,愿一切眾生都發(fā)愿,這些都是事??铡o相、無作,那是理了?;蛘哒f無愿,都可以。因果說,說因果,自己發(fā)心是因,你發(fā)了心了,有這個因了,你怎么樣成就,緣能促成。師長、善友、諸佛菩薩都是緣。你先發(fā)心,后來假緣。例如,文殊師利菩薩答的一百四十一大愿,第二句“當(dāng)愿眾生”,“當(dāng)愿眾生”做什么呢?成佛,永離煩惱,得到究竟涅槃。永離煩惱,能夠究竟涅槃,靠著什么呢?自己內(nèi)有因心,外假師長修行善法,這兩個都是因,等成就佛果了,永離煩惱了,究竟證得寂滅涅槃了,究竟成就了。兩個都通因通果。
所以愿里面有講,演說種種無乖謬法,或者說無乖諍法,就是順佛所教,廣行善法。例如我們舉吧,“菩薩在家”,要知道悟得明白,家是空的,“知家性空”。在你說法,要隨順佛所的教法,與佛的教授無乖諍、不違逆。知道家是性空的,沒有逼迫性。菩薩在家,要認(rèn)識家。菩薩是通的,通出家,通在家。但是菩薩在家的多,羅漢都得出家的,出家的多,兩種是不同的。
但是我們一天生活當(dāng)中,這個事太多了。把它收攏來,做兩種分析吧,一個依報,一個正報。正報是你的身體。但你生活得享受,穿衣服、吃飯、住房了,生活當(dāng)中起居一天事多了,現(xiàn)在的事特多。
過去的人哪有電燈電話,現(xiàn)在的人有電燈電話,電燈電話出了毛病了,還得修理。安電燈、安電話,還得花錢,你不掙錢,怎么辦得到。掙錢又有種種方法,以合法所得的、非法所得的,有的非法所得的,違背世間的法律那是犯罪的,違背心里的法律不犯罪。
世間法只制身不制心,它制不到心?;蛘咦錾?,大家都知道做生意賺錢哪,他昧良心的做生意。他昧良心做生意,不能說這個人昧了良心做生意,認(rèn)為他犯法了,不可能吧。就是想種種的道。現(xiàn)在經(jīng)常打假冒,打假冒就是違法的,他不打假冒,那個做生意說我要想賠錢去。生意,什么叫生意?心里打主意生財之道。生意,意是心。
會做主意的,他點子多,他能賺錢。說你路子窄,你心里頭也得要聰明,那不叫智慧,不是智慧是聰明。把這些事,這是塵勞,把它變成佛事。我們說做生意經(jīng)商打工,打工,我一天在這搬磚砌瓦,這沒有什么,正當(dāng)?shù)某鰟诹Q錢。磨洋工,這個是對嗎?為什么說磨洋工?給外國公司打工去,賺洋人的錢,給他磨洋工,光拿錢不干事,對待不洋他也如是。
在生活當(dāng)中,這里頭善惡兩途,不管你做好多事吧,一個善、一個惡,把種種事攝為一個善、一個惡。但是往往的要這樣落因果的。什么事呢?這是善念,善念可作了惡事了。因為他所做的房子不堅固,樓房不堅固,或者修路,或者修堤岸,盡管他修的時候善念,他方法不對,結(jié)果照它所做的,不但不能保證人家的安全,反倒安全受到了傷害。這個因果怎么算?有時候從心制,有時候從事制。事制是按他事情的好壞。心制呢,從他心里起心動念。有這么幾種,一個是通,一個是別,分別對待。
為什么叫“善用其心”?我們說發(fā)明武器的,乃至現(xiàn)在發(fā)明原子的,發(fā)明電子的,他的目的是傷害別人,傷害得越多效果越大,這算不算罪?戰(zhàn)場死的算不算還報?壽命本來不該盡,幾十萬人,或者幾千人、幾百人,都該同時死嗎?這里因果的錯綜復(fù)雜,如果你沒有智慧,你沒辦法答覆,你明白不了的。這叫什么呢?佛教講共業(yè)、別業(yè),別中有共,共中又有別。這個業(yè)非常的微妙。
一切事物有成必有壞,但是成中就有壞,壞中也有成。怎么樣才能明了、有智慧?怎么樣才能有智慧?“善用其心”。做好事的時候,做善事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善。我們說到護(hù)法,護(hù)法就是護(hù)佛法,人家毀滅佛法,你要護(hù)持佛法。護(hù)持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要付出。說我們什么都捨進(jìn)去了,佛法還沒護(hù)到。為什么?你這個什么搭進(jìn)去,你這個業(yè)善業(yè),那個惡業(yè)太重了,善小惡多,沒辦法。你只能保住你自己了。大菩薩發(fā)愿度眾生,為什么眾生還這么多,而且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
有一個道友這樣問我,他說師父,那些菩薩諸佛都到哪里去了?我說沒有到哪里去,就在你心里頭呢。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惡業(yè)這么重?我說這是諸佛的過嗎?還是你自己的過?這叫什么呢?眾業(yè)所感。他說,我這事不明了。我說你不明了,佛早就說了。他說佛沒有說。我說佛說得很清楚,正法什么樣情況,像法什么樣情況,這是末法,告訴你很清楚,眾生的業(yè)。
懂得這個道理了,懂得你的“善用其心”,在一切境,在一切事,你可以成就種種功德。這些事怎么能成就種種功德?他說在殺人的時候,作惡的時候,但是你是善念,菩薩行道的時候,有時候他行逆行。
什么叫逆行?佛制的戒是不殺,但菩薩他要殺,他知道這幾個人要搞壞事,他勸阻制止不了,他們搞壞事時,能傷害好多好多人,他就把他們幾個殺了,把他們幾個殺了,壞事就做不成了。但是菩薩殺他們的時候,落因果不落?要落因果的,還報不還報,照樣還報的。他對他們幾個還報算是惡,那么他救了幾千幾萬人,這是善哪,惡小善大,惡很小、善很大。做功德輪比說。
所以,過去又這么一句話,我殺惡人是我善念。為什么?我殺他,我要受報的,我將來還他要受苦的。但是我救了那些人,救了成千上萬的人,這是菩薩行逆行。這會兒,你要執(zhí)著,我是守戒的,我可不能殺生,那完了,那千百人被害,幾個惡業(yè)得逞。菩薩選擇你“善用其心”,你怎么用。
因此,在這個問題當(dāng)中,那得有“善用其心”,你得有智慧,能分別認(rèn)識清楚,什么叫惡,什么叫善。除了你身心之外,惡念善念,你要不依照經(jīng)教的學(xué)習(xí),你連認(rèn)識都認(rèn)識不到,你還不能說怎么做了。所以在種種問題上,積德,積德怎么樣積法。不要眼睛光看著人,要看著畜生螞蟻,越小的動物它的業(yè)障越重,它一墮越墮越小、越墮越小,越小業(yè)障越重。你要度它,必須得具足大菩薩道,你要知道它多少生的因緣。因此在因果法當(dāng)中,非常的復(fù)雜,所以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這些必須得認(rèn)識清楚。第一個得有智慧,做善業(yè)要做清凈善業(yè)。做善業(yè)時夾雜污染,在你果上呢,你在你修行當(dāng)中障礙非常多,叫你做這個好事時,中間夾雜好多不正確的思想,那你得把這些思想除掉。這種道理,我們平常的理解明白就比較少??梢赃@樣觀想,一事當(dāng)前,遇見一個事了,這里頭每件事都有利害關(guān)系,涉及自己了,跟你自己有關(guān)系,你是為了自己打算嗎,還是為了他們一切人打算。又為了他們那些得好處,那你一定受損害受傷,甚至于付出身家性命。那你得有智慧了,看你怎么做了。因此,所以在文殊師利菩薩答的問題當(dāng)中,總的說,要你“善用其心”。
我上來剛才所說的這些問題,這叫乖諍法。有爭議,乖是乖錯,有錯誤。頭一句就說你在家庭中,家庭猶如牢獄,現(xiàn)在我們這樣觀是對嗎?家庭是牢獄,甚至是傷害,所以假使說菩薩在家,“知家性空”,知道家庭是空的。但是這個空的可有善惡在里頭。夫妻相仇殺,夫妻互相毀害,人性的暴露。在這個善惡依著內(nèi)外的時候,你怎么“善用其心”?依著事,依著境,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
事,某一件事情,你怎么發(fā)愿。所以菩薩的心哪,“善用其心”,聽來很好懂,非常難。我們所謂的厲害關(guān)頭、生死休處,在厲害得失之間,這就看你的道業(yè)了,這就看你的善根力了。這當(dāng)然有過去,主要是現(xiàn)在,你能“善用其心”嗎?這個愿呢,都加個 “愿”字,每一個都加個“愿”字。愿是什么?誓愿,就是堅固你的心,把你“善用其心”這個善,能夠堅固不動搖。
在利害得失之間,三寶佛菩薩早上西天去了,遠(yuǎn)得很哪。怎么樣對我身心得利益?昧良心了,還不說“善用其心”了。良心就沒有了,那良心沒有好了。熱心,那不是熱心,那個熱心跟那個熱心又不同了。煩惱業(yè),一個煩惱一個業(yè),一個現(xiàn)行的,一個過去的。那時候心里就不直了,彎彎曲曲的,就是曲業(yè)了。
這三業(yè)的過,身口意三業(yè)的過,現(xiàn)在“善用其心”,把它翻過來。翻過來怎么翻?業(yè)變成德,把三業(yè)的業(yè)變成德。愿什么呢,愿一切都成善法,“善用其心”就是成就善,用心成就善業(yè),所以叫“善用其心”。念念地使你的心,成就善業(yè),成就佛果,這樣才是佛門的法器。就是盛法的器皿。
所謂的大是大非,不是小節(jié),不是我今天這個戒犯了,那個戒犯了,這是小事?!吧朴闷湫摹保粋€成佛,一個墮三涂。在我們平常,誰都有選擇,要成佛。但是做起來,可就是墮三涂了。這個得有智慧,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不是那么容易。持戒與犯戒之間,這個你容易明白。持戒跟犯戒之間,另一種你怎么“善用其心”?對未來的因果,在因果律當(dāng)中,無窮無盡的因果當(dāng)中,不昧宿因。不昧宿因過去的因哪,自己善因一定要保持,惡因一定要讓它消失。在身口意三業(yè)之間,能夠“善用其心”,這不是語言,也不是文字,用你的思維,用你的智慧觀察。不要為現(xiàn)在的現(xiàn)世的身心的一時的幸福,會給你帶來無量劫的萬百萬億年的災(zāi)害,這要分別清楚,這才 “善用其心”。
任何能夠觀察,必捨現(xiàn)世的一段的生命,得到無量劫的法樂法喜。大家是沒經(jīng)過了,或者沒看過,在維護(hù)三寶的利益上,這是大事了。為了一時的自己的身心享受,那是不只出賣個人,是出賣三寶、毀滅三寶,這是包括滅佛滅法滅僧,那這個惡跟一般的惡不同。這叫“善用其心”,在這大的問題上,一定要做出主宰有愿力,這得靠過去的善根,今生慧力的決斷。這不是一般的問題了。
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當(dāng)中,可能會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那就看眾生的業(yè)感,不是某個人的事情。
現(xiàn)在的世界的生活的情況,環(huán)境的情況,天災(zāi)人禍,氣候的變現(xiàn),你怎么 “善用其心”?求三寶加被,但是你得念念的不忘三寶,念念的不忘三寶,隨時念佛念法念僧,這是最大的“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莫忘三寶。把你的心,這個是常的。你這個身是分段的,很快就消失了?,F(xiàn)在我們大家所有在座的,誰也再活不到一百年,這點是肯定的。不肯定的呢?那在我這一段的時間,我做的都是三寶的事,成就道業(yè),了脫生死,解脫自在。向這個目標(biāo),就是我們的愿,發(fā)這個愿,愿它成就?!吧朴闷湫摹背删臀覀兊牡罉I(y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