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間的藝術(shù)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凈筵。宋代詩人蘇軾的這句詩,形象地描繪出士大夫們把盞聞香的生活意趣。
一爐香,寧神靜氣;一縷煙,靜心養(yǎng)魂。時過境遷,好茶者還是那么多,但那一縷香的溫馨卻漸行漸遠。
愛香需有道
自古以來,品茶,撫琴,玩香都是文人墨客修身養(yǎng)性之道。伴隨著悠揚的古琴樂曲和沁人心脾的縷縷幽香,有幸一睹香道文化的稠厚芬芳。
兩扇古色古香的花棱窗背后,案幾的面前,擺放著香鏟、香筷、香勺等工具,奇楠、檀香、達拉干等香材,或被磨成粉,或被切成塊,靜靜地躺在晶瑩剔透的香罐里。
養(yǎng)心之學問
古時,聞香與品茗、插花、掛畫并稱為四般閑事。玩香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有裊裊青煙升騰的篆香,也有不見煙霧只聞馨香的隔火熏香;呼朋引伴相聚聞香者有之,獨***香品讀詩書者有之
香道文化一度在我國非常盛行,香席間,這位年輕的香道師汪丹與記者聊起了香道的歷史,它始于春秋戰(zhàn)國,完備于唐、鼎盛于宋,卻因為歷史原因出現(xiàn)了斷檔時期,在近代又由日本傳回中國。
香道之道在心不在香。汪丹說。在客廳里擺上一個香爐,焚上一炷香,閉目養(yǎng)神,靜靜地感悟香氣帶來的奇妙感受,浮躁的心也會變得踏實。
品香的過程總是充滿驚喜,因為不同的香材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
古時中國講求清雅之氣,隔火焚香盛極一時。人們雅集品香,并樂于乘著興致在香箋上書寫偈句,詩意地表達香帶來的感官想象,詠香之詞不絕。聞香、品香、聽香所有的香氣,皆是心息沉淀。香,在幾千年的歲月里,與文為伍,與雅結(jié)伴,鐫寫出中國獨特的文化模式。
翻閱古籍,香之倩影隨處可見。宋時朱熹有《香界》道: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元曲《西廂記》中,張生初見崔鶯鶯,便是鶯鶯在佛殿燒香,蘭麝香仍在,佩環(huán)聲漸遠;清代《紅樓夢》中,賈寶玉題有一聯(lián)寶鼎茶閑煙尚綠,道的便是寶鼎爐焚香的情景。
古人焚香是為了享受高雅,也是宮廷貴族們顯示身份的象征。而現(xiàn)代喧鬧的都市生活里,同樣需要這種動中求靜的意境。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早在2008年,北京等地就已開設(shè)正規(guī)課程教授香道,傳授香料知識、品香禮儀和配香之道。
如今,香道的含義已遠遠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過香這個載體,達到修養(yǎng)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忙碌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讓許多人只顧著努力向前奔跑,卻忽視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所以有必要適時放松一下,調(diào)整步伐,確定方向。
現(xiàn)在,香道正逐漸被一些商務(wù)人士所接受,這些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的純香,不僅能給品香者帶來身心的愉悅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它所傳遞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久久沉香一沉香、檀香、手串、擺件、掛件、盤香、線香,紅酒酒窖,紅木家具,香道禪意生活
因為專心專業(yè),所以值得信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分享是一種美,傳播是一種偉大!
地址:沈陽市大東區(qū)滂江街24號古今文化商品大都匯(龍之夢古玩城)二樓B43
電話:024-31226899 1360490609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