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本知識 -蘊處界 六、諸門分別 [7]善等三性門
佛具法器
2025-06-30 11:05
[7]善等三性門:幾善?幾不善?幾無記?謂十通三性;七心界,色、聲、及法界一分。八無記。三性就是善性、不善性、無記性。十八界中,有十界通三性,即七心界、色界、聲界,及法界一分。七心界就是六識界和意界。色聲二界通三性,非約它的自性說,而是約能發(fā)動色聲的心說的。如《顯揚圣教論》第十八卷說:色非自體有善惡性,隨能發(fā)心假說善惡。法界一分,即相應(yīng)法中除去唯一性的善十一、本惑六、隨惑二十;指所余的遍行、別境等,故說言一分。八無記性,即眼等五根和香味觸八法,唯是無記性。法界中所除的善十一和本隨惑,如其所應(yīng)配善惡可知,故論中不說。問:色聲香味觸五種,同為色法,為什么色聲通三性,香等唯無記呢?答:成善惡的身語兩種表業(yè),唯色聲二界,身表業(yè)即色,語表業(yè)即聲,約表示能發(fā)心的善惡,故假說色聲通于三性。實際說來,一切有漏位中,色聲等五法皆唯自性無記,在無漏位一切唯善。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fù)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