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婆羅門和小牛
婆羅門和小牛
在佛陀時代,有一次,六群比丘吵了起來,順便舉出十點,罵了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事情后,便叫來六群和比丘開示道:之前,健馱邏王在得叉尸羅城治國的時候,一頭母牛生下了小牛,一婆羅門到了養(yǎng)牛家要回小牛,并叫它做歡喜滿。婆羅門將小牛放置在兒女的住處那里,每天都拿了乳粥飯食給它吃,也很愛惜它。
過了幾個月,小牛長大了。它想:這婆羅門曾費了許多心血來養(yǎng)我,現(xiàn)在我是全閻浮提牽引力最大的牛,正好讓我來顯一次本領(lǐng),報答他養(yǎng)育我的恩惠吧。
有一天,歡喜滿對婆羅門說道:婆羅門!請你到養(yǎng)牛的長者家,告訴他說:我所養(yǎng)的雄牛能拖一百輛貨車。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賭吧!
婆羅門就到那長者的家里,問長者道:這城中誰養(yǎng)的牛最有力?
長者先舉別家的牛來回答,最后說:全城中沒有一只牛能及得上我所養(yǎng)的。
我也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輛貨車。婆羅門道。
那里有這樣的牛?長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羅門得意的回答道。
長者不服氣,便以千金和他打賭。
婆羅門回去后,便在百輛的車中裝滿沙石,順次排列起來,用繩子從車軸上前后結(jié)住,為歡喜滿洗浴,喂 它香飯,頸部用華鬘裝飾起來,把它駕在第一輛車的車軛上,自己坐上車,舉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瞞者!拉呀!欺瞞者!
這時,牛聽到這話,覺得自己并非欺瞞者,為何今天受這種稱呼? 它不知所以,四只腳就如柱子般立著不動。長者看到這情形,就叫婆羅門交出千金。
婆羅門損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憂郁地臥著。歡喜滿牛走回來,看見婆羅門憂郁地臥在那里,便走近前去問他道:婆羅門??!你為什么躺在這里呢?
婆羅門很不高興的回答道:千金輸去了,還能睡覺嗎?
婆羅門!我在你家這么久,曾經(jīng)踏破或打碎過碗沒有?曾經(jīng)在別處撒過糞尿沒有?
都沒有。婆羅門忙否定道。
那么,你為什么要叫我欺瞞者呢?歡喜滿問道:你這樣稱呼我,是你自己的錯而不是我的錯?,F(xiàn)在你可以再去和那長者賭兩千金,但這次你可不要再叫我欺瞞者呀!
婆羅門聽了牛的話,再去和長者相約打賭兩千金。
依照上回的方法,把百輛貨車前后連系起來,并將裝飾好的歡喜滿駕系在第一輛車子的前面。婆羅門坐在車上,用手輕輕的拍著牛背說道:賢者?。∏斑M呀!賢者啊!往前拉吧!果然,歡喜滿把連系著的百輛貨車拉著前行,很快到達了目的地。
專門養(yǎng)牛的那位長者終于拿出兩千金來,其他的人看到這情形也都拿出很多錢來賞賜歡喜滿牛。婆羅門因為歡喜滿牛的幫助,終于得到了許多財物。
比丘們??!惡語是誰也不喜歡的,就是畜生也不歡喜。
在佛陀責六群之后,就制作了學處,意思是弟子應(yīng)該說話比較柔軟的語言,真實的語言,慈悲的語言、愛語,一般惡語又會是傷害別人也會傷到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