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xué)常識:稱呼出家人“師傅”還是“師父”?
師傅跟師父這兩種稱呼在語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話中都說成shīfu,后一音節(jié)輕讀。在稱呼出家人時經(jīng)常用到,因為發(fā)音相同,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別判斷,但有時候需要寫出來的話,就真不知道該用哪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哪個才是正確的。
師傅和師父的歷史
師傅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而且從一開始就用來稱呼老師。秦漢以后,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xué)工作的老師,演變?yōu)閷V傅弁醯睦蠋煛奈鳚h到南宋,師傅的涵義幾乎為帝王之師,這一特定的所指獨占,很少例外。
從南宋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師也可以蒙受此稱。清代中后期以后,民間多稱某一個行業(yè)里的手藝較高、資歷較老的人為師傅,比如修車的王師傅做燒餅的武師傅等。
師父就不同于一般的師傅,雖然它出現(xiàn)的晚。師父的稱呼最早是在唐代開始的,既有泛指從事教學(xué)工作的老師,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師。唐朝以后師父開始用來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朝時期,師父 往往用作對出家人的尊稱了。
師傅和師父的區(qū)別
師傅作為尊稱,當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內(nèi),而師父將師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顯然是更加深摯。由于受尊師重教的觀念影響,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父親和老師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舊時更為普遍使用的父師一詞,就典型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
父生之,師教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父親有生養(yǎng)之恩,老師有教育之誼。師父的稱呼,在保留了原有的傳授知識或技藝的意思之外,還灌注了更多情感色彩,表現(xiàn)了古人對老師猶如對父親一樣的感情。
正確稱呼是師父
佛法于恭敬中求,身為在家居士,應(yīng)該知曉對出家?guī)煾高m當而得體的稱呼法,方能彰顯內(nèi)心的恭敬,從而得到佛法的利益。
一般我們稱呼出家?guī)煾?,都以某某法師或師父等來尊稱。至于某某師的稱法,乃是出家?guī)熼L對晚輩出家人,或同樣是出家人對很熟的平輩出家道友的稱呼!
由此可見,師父,這是對出家人最妥當?shù)囊环N稱呼。不論男女長幼,只要是佛教出家人,乃至剛剛落發(fā)剃度的沙彌、沙彌尼,現(xiàn)出清凈僧相,都要尊稱他們?yōu)閹煾浮?/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