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以惡口受報的事例
有位鄰居,男女的事上不檢點,他知道后,當(dāng)即寫了十首《黃鶯兒》的詞調(diào)笑,內(nèi)容繪聲繪色,寫得很露骨。這首詞遠(yuǎn)近流傳,因為這件事,他多次挨揍,當(dāng)街被打,甚至被人剝開衣服來痛打。還有一次,也是因為填詞成歌,諷刺他人的行為,結(jié)果被人誣告吃官司。因為宿世的習(xí)氣太堅固,他一直改不過來。到晚年時,他染上了瘧疾病,病好了不久就精神錯亂,常常吃自己的糞便,又取刀割自己的舌頭,幸好被家人發(fā)現(xiàn),奪下他的刀。家人也沒有辦法,只能把他關(guān)在一間空屋子里頭。他找不到刀,就一點一點嚼自己的舌頭,再和著血吐出來。房間里發(fā)出一股難聞的臭氣,讓人作嘔。而秦生自己卻一點知覺也沒有。有一天,他從窗戶的縫隙當(dāng)中看見一把劈柴用的斧頭,就破窗而出,舉斧把自己砍死了。
這是惡口的報應(yīng)。秦生的問題出在哪里呢?就是人格刻薄,不寬厚不包容。一個人繪聲繪色地描述他人的缺點、隱私,以此為樂,必定會引起對方的怨恨,況且把它作成詩歌,讓千百人都知道,更是惡口大面積的放大,所以無形之中福德消盡。我們這條舌頭如果用來勸人行善、注重因果,或者勸人發(fā)菩提心、念佛法僧,自己的口德會越修越好,相反用它來宣揚邪說、傳播過惡,那也是罪業(yè)無量。秦生以前世的善業(yè)力,今生才有這樣好的舌根,可是用錯了,巧舌變?yōu)閻嚎诘睦魈幪巶?,結(jié)果自嚼舌頭,發(fā)瘋自殺,報應(yīng)竟是這樣準(zhǔn)確。
清代紀(jì)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當(dāng)中說,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講她祖母很會罵人,后來祖母沒有任何疾病,忽然舌頭爛到喉嚨處,不能飲食、說話,痛得翻來覆去,幾天之后便死去。
這位祖母唯獨舌頭會爛,可見她惡語業(yè)很重,她罵人的時候,能以勢壓人,別人都怕她,但是這個女強人最后壞在自己的舌頭上。舌根和語業(yè)關(guān)系很大,譬如口不妄語,說誠實話語,舌可以覆面,如果說惡語,說妄語,舌會萎縮、糜爛。
再看粗惡語的事是能引生恚惱的境,這也提醒我們,對方如果是會受傷的境,對他說粗惡語,就會傷他。我們說某人的過失、缺陷或丑聞時,如同對他的傷口發(fā)射利箭一樣,讓他痛苦。這樣就明白,凡是在對方不能接受的時候,不能隨便說惡口。什么時候能方便說呢?就是自己有善心,而對方又信任你的時候,才可以指出對方的過失。凡夫人很多時候并不是善心狀態(tài),而是以煩惱觸動。我們的語言只有兩個方面,說功德或者說過失,以貪嗔癡說粗惡語,這都成為是惡業(yè)。一般人會認(rèn)為,我打他一拳,這是惡業(yè),因為觸犯了對方,讓他受苦,而惡口并不是傷害對方。實際上,對方的過失就是他的傷口,惡語就是利箭,對他會造成傷害。
太平府有一位周某,常常談?wù)搫e人的短處,他和一位書生是好友。書生的妻子美貌有才華,風(fēng)流放縱,但實際上并沒有外遇。有一天,周某和書生一起吃飯,忽然對書生說:“兄長的度量真大,為什么受外人的欺負(fù)卻不計較,反而在這里豪飲呢?”書生驚愕不解。周某說:“尊夫人笑謔放浪不羈,老兄還不知道嗎?”說著他挽起袖子,竭盡笑罵詆毀之能事。同桌的人認(rèn)為他說話荒誕不經(jīng),連連罰他喝酒。周某又說大話:“你們都冷眼旁觀,我是熱心腸的漢子,不能作那種想說又不說的庸人之態(tài)?!睍樇t,氣得回家了。他的妻子聽到此事,憤恨地死去。
康熙八年,周某參加省試,剛領(lǐng)試卷進(jìn)入考場,忽然有鬼在卷面上寫了“好談閨閫 閨閫:指男女之事。”四字。他急忙用衣袖擦拭,怎么也擦不掉,于是潦草地寫完文章。一出考場他就吐血而死。
這也是惡語傷人,人們一般會拿直爽作擋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么說什么?!边@個問題很嚴(yán)重,如果有什么就能說什么的話,天下凡夫都是有過失、有缺憾的,是否以直爽,從今天至未來際,把每個人的過失都應(yīng)揪出來惡罵一遍呢?三界凡夫都是業(yè)障病人,對待病的方式是要去悲憫療治,而不是對他惡罵攻擊。周某說他是熱心腸,不象別人想說又不說,他敢在大庭廣眾之中,隨意向他人笑罵嘲諷,這像是肆無忌憚地舉著任意刺人臉面一樣,所以書生心懷忿恨,他的妻子也羞恥而死。由此可見,話語有時比刀子還厲害,一句話就可以摧毀一個人。報應(yīng)如何呢?周某當(dāng)眾破人名聲,致人死地,導(dǎo)致以“好談閨閫”四字印在試卷上,使他臉面丟盡,而且一出考場就吐血而死。天道好還,罵人者罵自己,破人名聲者破自己名聲,所以說別人的短處,須要很慎重,沒有必要時不能隨便說?!?/p>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