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中外100名人談佛教(一)

佛學知識 2024-06-03 11:05

中外100名人談佛教(一)

1、蕭衍(464—549,梁武帝,受菩薩戒皇帝):梁武帝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可以說是堪稱翹楚。梁武帝虔誠佛事,以佛法治國。梁武帝堅持日中一食,并從大菩薩戒出發(fā),發(fā)心斷除酒肉。還三次舍身寺廟,講經說法。每月齋會,諸寺院施財與食,而舍身由家臣奉贖的財帛貨幣不斷儲蓄就成無盡藏,然后以無盡藏施舍民眾,完成布施;另外蕭衍又令家臣去屠宰場購買即將被殺的生物,加以放生,數量以億計。講經、法會、舍身、布施、放生等,把蕭衍的佛教虔篤表現得無微不至。梁武帝《會三教詩》:少時學周孔,弱冠窮六經。孝義連方冊,仁恕滿丹青。踐言貴去伐,為善存好生。中復觀道書,有名與無名。妙術鏤金版,真言隱上清。密行貴陰德,顯證表長齡。晚年開釋卷,猶日映眾星。苦集始覺知,因果乃方明。示教惟平等,至理歸無生。分別根難一,執(zhí)著性易驚。窮源無二圣,測善非三共同愿望。大椿徑億尺,小草裁云萌。大云降大雨,隨分各受榮。心想起異解,報應有殊形。差別豈作意,深淺固物情。

2、楊堅(541—604年,隋文帝,乳名——那羅延,梵語,金剛不壞之義):隋朝的出現,結束了三百年分裂局面而統(tǒng)一天下。隋文帝楊堅登極后,大興佛教。隋唐佛教之盛,是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是一個神奇的時代,這時對佛法的崇信與虔敬令后世匪夷所思。隋文帝在褓襁之際,就與神尼過著出家生活,吃齋奉佛,有十三年之久。南京攝山棲霞寺有一座舍利塔,塔上有智仙神尼的像,是文帝建塔給像報恩之義。

文帝在塔銘上說:“菩薩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堅,敬白十方一切三寶,弟子蒙三寶福佑,為蒼生君父,思與民庶,共建菩提,今故分布利,諸州供養(yǎng),欲使共修善業(yè),同登妙果,仍為弟子,法界幽顯,三涂八難,懺悔行道。奉請十方常住三寶,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請,降赴道場,證明弟子,為諸眾生,發(fā)露懺悔?!蔽遗d由佛法,而好食麻豆,前身似從道人中來,由小時住寺至今,樂聞鐘聲。

3、李世民(599—649,唐太宗,受菩薩戒皇帝):貞觀十八年,太宗皇帝下詔道:“如來滅度,時以末代澆漓,佛法付囑國王大臣,護持正法,然而僧尼出家,戒行須備;若縱情放逸,觸途煩惱,關涉人間,動違經律。那既失如來玄妙之旨,又虧國王受付之義?!斗鹎步探洝肥欠鹜幽鶚剷r所說,戒敕弟子,甚為詳要,末俗緇素,并不崇奉,大道將隱,而微言且絕,寡人為了永懷圣教,用思弘闡故令有司之官,差選書手十人,多寫此經本,務必要盡力施行。凡是京城中,五品官位以上者,以及諸州的剌史們,都各人付給一卷,若見僧尼業(yè)行與經不同者,應當公私勸勉他們,依教遵行?!弊鹱嬷赜H,人生之大本,故先老子以別親疏之序,非不留心于佛教也。自有國以來,朕從未創(chuàng)立一所道觀,凡有功德,皆歸僧舍。你們看!我將自己太原的舊宅,都改建了佛寺。過去雖然在操戈臨陣之時,我也不愿濫殺無辜;而今凡有戰(zhàn)場的地方,都建立了佛寺。朕心如此,恐怕卿等還不能了解呢!朕鑒于有些僧徒,溺于流俗;或都假托神通,妄傅妖怪;或謬稱醫(yī)筮,左道求財;或都造詣官曹,囑致贓賄;或者贊胃焚指,駭俗驚愚。假使有一于此者,皆大虧圣教,朕為了護持正法,對于如上所說的不合佛法,敗德無行的僧尼,是決無寬舍,務使法門清整……伽藍凈土,咸知法味,菩提覺路,絕諸意垢。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

4、武則天(624—705,大周皇帝,居士):中國歷史上唯一之女皇帝。先為太宗才人,帝崩,依制削發(fā)為尼。富于權略,善于用人,執(zhí)政達四十余年。與比丘曇慈造大云經,以為符讖。然師事高僧神秀、法藏、義凈等,頗能屈己盡禮。又度僧、造寺、塑像、寫經,歷年為之,從不厭倦。武則天虔誠信佛,經通佛法,護持三寶,獨尊佛教,為佛教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武則天時期的佛教地位,與唐代的其它時期比較起來是最高的。很多佛經的開經偈是武則天寫的。佛經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薄督饎偨洝焚濏炠剩骸霸坪蔚瞄L壽,金剛不壞身?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云何以此經,究竟到彼岸?愿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p>

5、李白(701—762,唐朝詩人,青蓮居士):詩仙李白存世的作品中有五十多篇是寫釋家題材的,但從內容和理趣言,都被徹底地仙化了。究其成因,則主要在于佛教凈土和神仙境界的相通以及道教度人思想與大乘佛教濟世思想的相契?!兜夭仄兴_贊》:“本心若虛空,清靜無一物”?!稄]山東林寺夜懷》:“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fā)”。

6、王維(701—761,字摩詰,唐朝詩人,外號“詩佛”):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師。他一生習禪,與南、北二系的禪師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禪學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澤一系禪學思想的影響。王維在《謁璇上人并序》中為禪僧作精神畫像云:“外人內天,不定不亂,舍法而淵泊,無心而云動。色空無礙,不物物也;默語無際,不言言也?!边@是禪家的最高悟境,也是詩家的最高化境?!哆^福禪師蘭若》:“欲知禪坐久,行路長春芳”?!段鞣絻敉磷儽M贊并序》:“愿以西方為導首,往生極樂性自在?!?/p>

7、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香山居士):白居易是唐代的偉大詩人,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在很多詩中,表達了學佛的體會?!堕e吟》: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赌罘鹳省罚喝漳欢具h,吾生已蹉跎,日夕清凈心,但念阿彌陀,達人應笑我,我且阿彌陀。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皈依向一乘。坐倚繩床閑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

8、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信佛很深,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他還指出,佛家“其教人,始于性善,終于性善”,“儒以禮行,覺以律興,一歸真元,無大小乘?!薄叭逡远Y立仁義,無之則壞;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則喪,是故離禮于仁義者不可與言儒,異律于定慧者不可與言佛?!?/p>

9、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的思想基礎就在于佛法之中。在千古流傳的不朽名作《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激勵后人的千古絕唱。范公的母親即信佛,長齋繡佛達20年之久;其知交、同為慶歷新政中的重臣又同遭貶謫的富弼也是入佛很深的佛教徒。范仲淹一生中與多位法師交往,于佛法中深有獲益。范公在蘇州和杭州做官時,游歷寺廟最多,并常作詩紀游。他與多位僧人有交游(有記錄者即不下十位)。慶歷初,他在旅途中得到一本經卷《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藏經未錄。他認為是“悟本成佛大法之頌”,自稱“一句一嘆,一頌一悟,以至卷終,胸臆豁然,頓覺世緣,大有所悟”,于是親自為之作序,命府州承天寺僧人歸依別錄藏之。他在序中說此經的112頌“皆直指死生之源,深陳心性之法,開定慧真明之宗,除煩惱障毒之苦,濟生戒殺,誘善祛邪。立漸法,序四等功德;說頓教,陳不二法門。分頓漸雖殊,合利鈍無異。使群魔三惡不起于心,萬法諸緣同歸于善。” 他所作的《用天下心為心賦》建議皇帝“不以己欲為欲,而以眾心為心,達彼群情”;范公在《岳陽樓記》中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在《上執(zhí)政書》中慨然而言的“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憂”,可謂真正到達了“無我”的境界。  10、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北宋士大夫與佛教關系密切,其中王安石與佛教的關系尤受學界矚目。晚年王安石傾心于佛教,與僧人交往頻繁密切,這些非但對其自我心理的調節(jié)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更為王氏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上開拓出一方嶄新的天地。。《佛祖統(tǒng)紀》卷45《法運通塞志》記載,元豐三年(1080)王安石與張方平的一段對話很能說明問題:荊公王安石問文定張方平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絕無人,或有之,而非醇儒。”方平曰:“豈為無人?亦有過孟子者?!卑彩唬骸昂稳??”方平曰:“馬祖、汾陽、雪峰、巖頭、丹霞、云門?!卑彩馕唇狻7狡皆唬骸叭彘T淡薄,收拾不住,皆歸釋氏?!卑彩廊粐@服。后以語張商英,撫幾賞之曰:“至哉,此論也!”王安石歸依佛門前,寫了一首《望江南》,題為《歸依三寶贊》,表明了自己歸依佛門的心愿:歸依眾,梵行四威儀。愿我遍游諸佛土,十方賢圣不相離。永滅世間癡。歸依法,法法不思議。愿我六根常寂靜,心如寶月映琉璃。了法更無疑。歸依佛,彈指越三祗。愿我速登無上覺,還如佛坐道場時。能智又能悲。三界里,有取總災危。普愿眾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維。三寶共住持。

11、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篤信凈土,又善參禪,常與高僧參禪論道?!冻慌_記》:“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哺糟啜醴,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 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無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 ? 物有以蓋之矣 ! 彼游于物之內,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門,又焉知勝負之所在 ? 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 ”

12、黃庭堅(1045—1105,號黔安居士、山谷道人,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是宋代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詞創(chuàng)作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雖出自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有“蘇黃”之稱。但庭堅起初喜作艷詞,流于淫俗不堪。有次謁見圓通法秀禪師時,秀憚師譏斥道:“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又警告他說:“汝以艷語動天下人淫心,不止馬腹中,正恐生泥犁身?!蓖月勓裕と挥惺?,拜謝悔過,從此中絕艷詞,并銳志佛道?!保ㄒ姟段鍩魰肪硎撸短伏S庭堅居士》)并書《發(fā)愿文》:“愿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酒色,但朝粥午飯而已;隨順如來,入一切智。”庭堅晚年寫的《題王居士所藏王友畫桃杏花》:“云云一笑見桃花,三十年來不到家。從此春風春雨后,亂隨流水到天涯?!痹娭斜磉_作者幾十年習禪的收獲和對宦海生涯的厭倦。靈源惟清對黃庭堅的禪學給予了肯定,有偈寄贈,云∶“昔日對面隔千里,如今萬里彌相親。寂寥滋味同齋粥,快活談諧契主賓?!保ā读_湖野錄》卷中)

黃庭堅不僅自已深入禪學,還勉勵他人學習,或與禪師交游。他說道∶“治病之方當深求禪悅,照破生死之根,則憂、畏、淫、怒無處安腳,病既無根,枝葉安能為害?投子聰老是出世宗師,海會演老道行不愧古人,皆可親近?!?/p>

13、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代名將,愛國英雄):岳飛與江南名剎、江州廬山東林禪寺高僧慧海來往密切、切磋佛理。《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云:余駐大兵宜興,沿干王事過此。陪僧僚,謁金仙(宋徽宗宣和元年正月壬子下詔令曰:“佛,改號大覺金仙。余為仙人,大士”),徘徊暫憩。遂擁鐵騎千余,長驅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虜,復三關,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國安強。他時過此,得勒金石,不勝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飛題。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率岳家軍離開江州后,他還特地賦詩寄贈東林禪寺住持、高僧慧海。據《金佗粹編》卷一九<寄浮圖慧海>云:湓浦廬山幾度秋,長江萬折向東流。男兒立志扶王室,圣主專師滅虜酋。功業(yè)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伴赤松游。叮嚀寄語東林老,蓮社從今著力修?!墩f岳全傳》第59回和第61回敘說:岳飛大破金兵于朱仙鎮(zhèn),有直搗黃龍(吉林農安)的壯志,不幸被秦檜嫉妒,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岳飛班師回京過長江時,經過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訪道悅禪師。道悅禪師預言“元帥此行,恐防有牢獄之災,奸人陷害之事”,勸岳飛“不如潛身林野,隱跡江湖”。岳飛謝絕了道悅和尚一番盛意。臨行時,道悅和尚作一首偈:“歲底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害毒。”岳飛回杭州,秦檜用“莫須有”三字,使岳飛父子下獄。等到臨刑的時候,才悟道悅和尚的偈頌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過年,同時天降大雨,岳飛在獄中聽到雨聲,知道大難臨頭,想起道悅和尚的讖言終于應驗了?!胺钕聝牲c”,就是“秦”字。果然被斬于風波亭。秦檜問監(jiān)斬人:“岳飛臨刑時,說些什么話?”監(jiān)斬人說:“只聽他說,不聽金山寺道悅和尚的話,所以有今天的下場?!鼻貦u一聽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悅和尚。道悅和尚在頭一天于定中曉得這段因緣,乃留下一個偈語:“何立自南來,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幾乎落他手?!睂懲曛?,即刻圓寂。第二天,何立來到金山寺,老禪師已經圓寂。無可奈何,回去交差。

14、朱元璋(1328—1398,明太祖,法號如凈):朱元璋少時至皇覺寺拜釋高彬法師為師,當了和尚。從釋高彬法師學佛習武。24歲在元末農民運動中還俗從戎,加入濠州郭子興的隊伍,甚得郭子興的器重。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戰(zhàn)斗中取得勝利,自立為吳王。至一三六八年,在北伐的勝利聲中,朱元璋四十歲時,在應天(南京)即帝位,建國號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佛教采取保護政策,在朝廷設僧錄司官,統(tǒng)領全國佛教。於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還規(guī)定了僧人的服裝。五臺山普恩寺還有明洪武御制詩∶師心好善善心淵,宿因曠作今復堅。與佛同生極樂天,觀空利物來東邊。目有神光頂相圓,王公稽首拜其前。笑談般若生紅蓮,周旋俯仰皆幽玄。替佛說法近市廛,驊騮雜還擁粉鈿。飄飄飛度五臺巔,紅塵富貴心無牽。松下趺坐自忘緣,人間甲子不知年,此之謂入如來禪。

15、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8年,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于陽明洞,世稱王陽明。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心學”創(chuàng)始人):正德三年(1508),王陽明被謫為貴州龍場驛丞。一夜,突然領悟格物致知的道理。這就是所謂“龍場頓悟”。關于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在《陽明年譜》里這樣記載:“因念:‘圣人處此,更有道何?’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蓖蹶柮鞑⒎欠痖T弟子,故其能有此悟,實屬與佛教淵源久遠,佛門有這樣一個公案:王陽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覺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識。信步瀏覽,走到一間關房之前,只見房門口貼了一張封條,左右觀看,好像曾經住過。王陽明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請知客師父打開關房瞧個究竟,知客師父連忙道歉說:“對不起!這間關房是我們一位老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里面供奉著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遺囑交待不可以開啟,請您原諒,千萬開不得?!薄凹热环孔釉O有門窗,那里有永遠不能打開的道理?今天無論如何請您慈悲開下來看看!”由于王陽明一再請求,知客師父礙于情面無法違抗,只好萬分為難地打開房門,讓王陽明進去?;椟S的夕照里,只見一位圓寂的老和尚亙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團上,王陽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舉頭看去,墻上還有一首詩,寫道:“五十年后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后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痹瓉硗蹶柮鞯那吧褪沁@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閉門扉,今日還來自啟,為后世子孫留下一點證明。王陽明為了紀念這件事,曾經在金山寺留下詩句:“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閑依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p>

16、順治(1638-1661,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法號行癡):清朝十位皇帝,大多信佛,特別崇奉喇嘛。順治皇帝,清朝入關后第一位君主,六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宿根深厚,天資聰穎,大至治國安邦,小至詩文書法等世間法卓有成就。順治十幾歲的時候就善根萌發(fā),于萬機之暇探訪善知識,隨喜各道場。二十余歲的時候就驚覺世間無常,皈心佛教。順治講:“朕前生的確是僧,今生每常到寺,則低回不能去”。又說:“財寶妻孥,人生最貪戀放不下,朕于財寶固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覺風云聚散,沒甚關情?!表樦问迥?,玉琳禪師到京,聽說自己的弟子森道座為帝剃發(fā),就命眾人集薪燒森,帝知道后,才答應蓄發(fā)。帝寫了《贊僧詩》。該詩是其向往出家生活的寫照,懇切感人,詩曰: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身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 來時糊涂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何日清閑誰得知;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宿世種菩提;個個都是真羅漢,披搭如來三等衣。 金烏玉兔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黃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17、康熙(1661—1722,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對外藩蒙古的政策是懷柔之道,懷柔之道的運用,就是喇嘛教的利用。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為文殊菩薩演教之區(qū),文殊菩薩,又為東方各民族佛教徒所尊信,所以,他五次至五臺山瞻謁文殊圣像,且使蒙古大喇蔡格根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夏天,陪他游覽五臺山,以示對喇嘛教的尊崇,藉以感化蒙、藏人民.達到安定統(tǒng)一的目的。康熙皇帝也確篤信佛教,自其二十二年以后,天下太平,國家富裕,曾至五臺山五次。賜梵文藏經兩部、匱額五十五塊,作詩一十五首、碑文二十余道,修葺寺院二十余座,贈送滲金佛菩薩像七尊,做各種法會八次,敕賜金銀六千余兩,資送珍物,多得難以悉錄。康熙皇帝一生之中,親手抄寫過數十部佛經,其中,最精美最珍貴的御筆寫本之一,就是墨筆楷書白綾精抄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街制南臺普濟寺碑》:“佛氏之教,息心凈業(yè),以獨善其身.而文殊所愿,在饒益眾生。布施以廣仁義,持戒以守信,忍辱以媯謙,精進以施敬,禪定以守靜,智慧以通理?!?/p>

18、雍正(1678~1735,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圓明居士):雍正在即位時,已計劃“十年後庶政漸理,然後談及佛法”。十年之後,朝廷政局大致已穩(wěn)定,雍正開始頒發(fā)相關佛教方面的諭旨,以及編撰《御選語錄》與《揀魔辨異錄》,并於宮中舉辦法會,與天下釋子、羽士以及王宮大臣等,談佛論道。雍正晚年對佛教藏經的刊刻極為擁護,發(fā)展佛教事業(yè)更是不遺馀力,包括修繕佛寺、濟助寺院以及傳皇戒與齋僧等等。雍正特於十一年(1733年)春夏間,在宮中舉辦歷時半年的法會。在這“宮廷法會”中,雍正親自為王大臣說法,并召集全國有學行的僧人參加。據記載經由雍正的指引而證道者,“王大臣之能徹底洞明者,遂得八人”,“沙門羽士亦有同時證入者六人?!庇赫实郾还J為中國帝王之中唯一的真正親參實悟、直透三關的大禪師。近讀其語錄,果名不虛傳,文出義入,圓通無礙。通宗通教,不僅使得雍正成了承上啟下、積引盛世的一代英主,而且作為開悟大德,在他手下開悟的人也不少,這在歷史上甚為稀有。雍正皇帝在其《御選語錄》卷十八的《御制后序》介紹他開悟時的情景:“壬辰(1712)正月,延僧坐七、二十、二十一,隨喜同坐兩曰,共五枝香,即洞達本來。方知唯此一事實之理?!薄爸撩髂旯锼?1713)之正月二十一日,復堂中坐靜,無意中忽踏末后一關,方達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遭。慶快平生,詣章嘉所禮謝。國師望見,即曰:‘王得大自在矣’。”下錄其偈數首: 中秋:真空世界中秋月,旋碾清霄無障遮。盤古至今明此夜,何曾有意照天涯。 燒香:我香我焚,我煙我聞,香聞合一,我我誰分。 物我:情愛空閑閑空里,性耽山水水山中,謾言魚鳥非相識,且共升沈上下同。 人生:浮生如夢幻,夢幻即長生,長生離夢幻,便是野狐精。 不識路:山自高兮水自清,乾坤物我太分明,偶然忘卻來時路,偏向他人行處行。 解脫:悟是迷根,修為法縛。不悟不修,歲月耽擱。 何計度生,對病設藥。海上奇方,一服病卻。 平地金仙,百億化身。不悟不修,名解脫人。

19、乾?。?711一1799,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長春居士):乾隆皇帝篤信佛教,章嘉大師(1717-1786)是乾隆皇帝的老師、朋友,也是當時的大清國師。乾隆皇帝受他的影響很大,除了在北京紫禁城內興建寺廟,蒙古的多洛諾、熱河一帶以及北京雍和宮,都成為佛教的重地。乾隆年間,完成了由雍正開始的漢文大藏經的雕刻,是為“龍藏”,或名“清藏”。

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又組織人力,將漢文大藏經譯成滿文,經十八年完成,與由藏文譯成的蒙文大藏經同時雕印。他明確表示,翻譯滿文藏經的目的,不在于要人們懂得佛教的哲理,而是使他們“皆知尊君親上,去惡從善”。乾隆帝繼位之初,他就頒下定例:“皇上阿哥每年造八寶塔十萬座,刷印綠色救度母佛像十萬尊,歲底送各寺廟,”同時又命內務府造辦處每年造十萬個擦擦佛分送各寺廟。

與順治帝相比,乾隆帝已是從個人行為和國家行為兩方面去實踐著他的崇佛信念,從另一個角度看似乎乾隆帝對佛教的態(tài)度更為理性,更為執(zhí)著,他對佛教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也更大。乾隆六度朝禮五臺山。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其時,乾隆皇帝已經八十高齡,但仍帶領蒙古王公第六次朝拜了五臺山。乾隆五十一年二月,他第五次朝山時,其時已年逾古稀?!皶r適值瑞雪霏霏”,因而賦成《至靈鷲峰文殊寺即事成句》一首:“開塔曾聞演法華,梵經宣教率章嘉。臺稱以五崇標頂,乘列維三普度車??M繆抒誠陟云棧,霏微示喜舞天花。曼殊師利壽無量,寶號貞符我國家?!?/p>

20、紀昀(1724—1805,字曉嵐,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清代學者、文學家):“檀施供養(yǎng)之佛也,為愚夫婦言之也;明心見性之佛也,為士大夫言之也。”(《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八)

21、林則徐(1785-1850,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民族英雄):林則徐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實履踐。林則徐早年進入仕途,有緣得聞佛法,即深信不疑,親書《彌陀》、《金剛》、《心經》、《大悲》、《往生》等小冊經咒,隨身攜帶,雖政務繁冗,堅持課誦,行持誠篤,終生不變。受佛法熏陶,并深信力行,奠定他終生堅持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為做人作事準則的深厚思想基礎。他嘗撰聯語為座右銘,一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币粸椋骸捌埨麌疑酪眩回M因禍福避趨之?!兵f片戰(zhàn)爭前夕林則徐針對世風日下的時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視澳門后,在前山寫了《十無益格言》: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父母不孝,奉視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為富不仁,積聚無益;巧取人財,布施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淫逸驕奢,仕途無益。 這《十無益格言》也可以說是林則徐學佛心得點滴,對現代人仍然有深刻的教育和鞭策意義。

22、曾國藩(1811—1872) 字伯函,號滌生。清朝軍事家、政治家。雖然他以儒為歸,但他與佛教也有密切的關系。他一生不主門戶,兼收并蓄,取其所長,為我所用,這就是他超出常人的一個重要地方,為他人格修養(yǎng)的圓滿完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曾國藩雖然沒有系統(tǒng)地通讀佛家經典,卻常與僧家往來,并對禪宗獨有領悟。隨便摘錄他下面幾句詩,可以看出是很有禪意的?! ¢荫剬ψ幌喙?,兩家各有無言禪?! ¢_圖對此好溪山,萬重云水一僧閑,清輝照我塵里顏。  軀體諒非百年物,夢魂倏在千山里?! ∥覒讯脶依献鹚?,翱翔人間如鳳鸞?! 砂忝罹持艄?,它日曹溪付與誰?  更向禪宗參玉版,花豬竹鼠肯分否?  拈花參妙諦,惟神功能發(fā)能收?! 〔辉共挥?,但反身爭個一壁靜; 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蓙碇倚⒁淄ㄉ?,忉利花曼識后身。 石爛海枯終有盡,生天成佛豈無人?

23、康有為(1858--1927,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學者):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圣哲無所措手。佛學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圣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24、、譚嗣同(1865~1898,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佛教大矣,孔次大,耶為小。

25、孫中山(1866—1925,孫中山偉大的民主***先行者):佛學為哲學之母,救世之仁,研究佛學可以補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一種最雄大的自然力。佛教以犧牲為主義,救濟眾生,他的動機是大勇、大智、大仁。

26、章太炎(1869—1936,清末民初民主***家、思想家、著名學者):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斷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用的。

27、梁啟超(1873—1929,我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佛教為最崇貴圓滿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為人類最高文化之產物。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有放萬丈光焰于歷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圍。

28、陳獨秀(1879—1942,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人,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的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佛法之廣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29、李叔同(1880-1942,法號弘一,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著名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高僧):出家人是最高尚最偉大的。順治皇帝曾作“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之贊譽。

30、魯 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翻譯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圣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于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偉大的圣哲。 31、梁漱溟(1893-1988,中國現代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國學大師):我是一個佛教徒。人都有前生、有今生、有來生。我前生是一個和尚,一個禪宗的和尚。

32、***(1893—1976):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chuàng)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人合作,在為眾生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和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在古代,佛陀傳揚恢弘的教義,保佑普天之下太平無恙?;勰苤鲝埛鹦匀巳私杂校瑒?chuàng)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信仰是人類的精神支柱,如果把它神化了就是宗教。

33、朱光潛(1897—1986,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業(yè)。

 

更新于:11個月前

評論

春宵福利导航91|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二页| 美女玩奶子和鸡巴| 亚洲乱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吃奶大鸡巴操逼视频| 妺妺坐在我腿上下面好湿| 国产精品碰碰现在自|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哈| 欧亚洲嫩模精品一区三区| 黄色亚洲一级大片| 国产乱子伦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青青操成人版性视频| 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在线| 白虎嫩穴抠逼高潮| 把韩国美女操出水| 啊啊啊啊大鸡巴操我视频| 天天天天天干夜夜夜夜夜操| 人妻波多野结衣爽到喷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不只是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男人的天堂| 大鸡巴操淫逼视频| 成人黄色精品久久app| 国产熟女50岁一区二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的极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差鸡巴没码在线观看|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公交车上被后入搞逼漫画| 女人的骚逼免费视频| 久久99热人妻偷产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欧美精品| 裸体美女被操的啊啊直叫| 欧美国产三级片久久高清| 成人免费a级毛片天天看| 18岁美女破处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