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佛教為什么禁止偷盜_佛教禁止偷盜的理由
漢傳人物
2025-04-23 11:00
(一)尊重公平原則
我們都愛惜自己的財物,不希望自己的財物被盜,或受損失,那么,為什么卻要偷盜別人的財物呢?為什么要讓別人的財物遭遇損失呢?自己的所有權(quán)不容侵犯,卻又想去侵犯別人的所有權(quán),這就有悖于公平的原則了。社會不公、豈能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共處,就受到破壞了。
(二)尊重平等原則
眾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佛最關懷眾生,愛眾生如子。學佛的人,尊重眾生,就是尊重佛。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尊重眾生,就必然尊重眾生的一切權(quán)益,為什么要損人利己,侵害他人的權(quán)益呢?
(三)培育慈悲心
我們有時不小心遺失了一件物品或金錢,往往懊惱不已,幾天不快。甚至因造成后果而無法彌補(比如被偷去治病用的錢,救急用的款),抱恨終天。將心比心呢,豈能偷盜他人財物,給別人造成痛苦?謀財害命,害命固不可,謀財亦能害命。作為佛弟子,長養(yǎng)慈悲心,永遠關心他人疾苦,怎能謀取他人財物,傷害他人身心?
(四)避免冤冤相報,因果輪回
從古到今,無論中西,在任何社會,偷竊盜搶,都是犯罪行為,要受懲罰。即使可能一時逃過法律制裁,但逃不過因果業(yè)報。偷人者人亦偷之,冤冤相報,積為罪業(yè)。況且貪贓枉法,偷盜詐取,得貧賤報,苦果自食,豈不可畏?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云: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舔刀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割舌之患也。因貪婪錢財,作奸犯科,自陷于牢獄,來世作牛作馬,這不是如舔刀上之蜜?古人說:人非義不交,物非義不取。何況佛弟子,清淨修持,怎可偷盜他人之物,貪求不義之財?
相關閱讀:什么是偷盜?偷盜的行為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大覺歸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