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與宗教:佛家上香的儀軌
供香及禮誦持念等種種法門,其妙要在于誠敬二字。供佛、供香雖有儀軌種種,而究其實,都是旨在喚起、培扶修持者的誠敬心,并使之堅固光明。若無誠敬在內(nèi),則一切外在的舉止言行無論如何嚴(yán)整,也是刻板無光,難增智慧功德。正如《金剛經(jīng)》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敬至極,“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佛經(jīng)所說之功德,而其所得亦已難以思議。” 其中道理奧妙,正如“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yīng)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xiàn)中”:這能禮敬諸佛的我,以及受我禮敬的諸佛,其實都是由于自性真空,所以才能產(chǎn)生佛入于我、我入于佛這樣難以思議的感應(yīng)道交。心的道場,就象帝釋天的智慧寶珠,外部的事物皆能映顯其中,所以一切如來也都能映顯在我們的自性之中。 佛教中的不同派別和修行法門,其供香儀軌有所不同,以下是參照各種資料綜合整理出的焚香供佛的方法,供大家參考。(焚香,又稱燒香、拈香、捻香、告香、插香等。) ?。ㄒ唬┣鍍羯硇? 在供香之前,要洗手、漱口,衣冠整潔,儀容端正,身心安泰正定。 ?。ǘ┌l(fā)起禮敬之心 在所供養(yǎng)的佛菩薩、本尊、圣像之前,恭敬合掌,目光凝神圣像,心中思惟觀想佛陀及一切圣眾功德巍巍,如現(xiàn)在眼前,發(fā)起誠敬供養(yǎng)之心。也可頌?zāi)罨蚰钜恍┚凑Z,如:一切恭敬,一心敬禮十方常住三寶。 ?。ㄈ┱b持贊偈 / 真言 捻起所供養(yǎng)之香,雙手持于胸前,跪頌燒香偈語或真言,聲音宜莊重遲緩(也可默念),祈愿所供之香,化為無量香云,普熏法界,上令十方諸佛歡喜,下能覺悟一切有情。常用的贊偈有《爐香贊》、《寶鼎贊》、《戒定真香贊》等。 《爐香贊》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jié)祥云, 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寶鼎贊》 寶鼎熱名香,普遍十方,虔誠奉獻(xiàn)法中王。 端為人民祝安樂,地久天長;端為人民祝安樂,地久天長。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戒定真香贊》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 頃刻氤氳,即遍滿十方,眾生祈求免難消災(zāi)障。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ㄋ模б乐T佛 供香者誠心盡力觀想,所皈依敬奉的諸佛放出廣大光明,現(xiàn)于面前。可持念特別供養(yǎng)的佛菩薩名號,如: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我今發(fā)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quán)乘,諸位菩薩,惟依最上乘發(fā)菩提心,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讀音:“na納me么”;譯自梵語Namas,其意義接近又涵蓋了“皈依”、“禮敬”等詞匯,故采用音譯。因古今讀音之異,當(dāng)時譯為“南無”或 “南?!?。 (五)供香 以恭敬輕安的動作燃香(燃香時若出明火,可用手輕輕扇滅,勿吹);使香正對所禮敬之佛像,雙手持香舉到額頭,停留片刻,再插入香爐; 每次上一炷香。一般三炷香即可表達(dá)對佛法僧三寶的禮敬。 ?。┱b念《供養(yǎng)偈》 觀想諸佛菩薩,十方圣眾,歡喜接受供養(yǎng),一切有情亦皆安住于究竟安樂;觀想祈愿以此香供養(yǎng)諸佛賢圣,在無邊世界中,都能普熏一切眾生,共同證得無上圓滿智慧。 《供養(yǎng)偈》: 愿此香花云,遍滿十方界, 供養(yǎng)一切佛,尊法諸賢圣, 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普熏諸眾生,皆共證菩提。 或為: 愿此香花云,遍滿十方界, 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yán), 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ㄆ撸┻蛋?/ 誦經(jīng) / 禮佛 禮敬之時,須恭敬至誠,緩緩拜起,不要匆忙。寧可少拜,不要草率。 觀想佛菩薩感應(yīng)如在眼前,并且可以默念: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yīng)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xiàn)中。” ?。ò耍┗叵?/ 祈愿 / 懺悔 / 發(fā)愿 雙手合十,回向、祈愿(誦念或默念),如: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愿以此功德,莊嚴(yán)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jì)三途苦。若有見聞?wù)撸ぐl(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愿以此功德,回向弟子歷代先祖、冤親債主,離苦得樂。(或為:回向弟子眷屬合家吉祥安康;某某人疾病早日康復(fù);某某人往生凈土,離苦得樂;某某人世間、出世間事業(yè)悉皆成就;某某人早開智慧,學(xué)業(yè)進(jìn)步;某某地方災(zāi)障平息,吉祥平安,有情安樂,入于佛道;等等) 發(fā)愿,懺悔,如: 弟子某某與累世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債主及法界一切眾生,從過去世乃至盡未來際: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邊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 佛道無上誓愿成。 弟子某某與累世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債主及法界一切眾生,從過去世乃至盡未來際:往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 一切罪障皆懺悔 / 一切罪根皆懺悔。 (九)供香完畢 最后禮佛三拜??赡睢肮B(yǎng)完畢,一切恭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