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黃念祖:無量壽經(jīng)講座(3)(《大經(jīng)解》講授)

入門知識 2023-07-09 11:45

黃念祖:無量壽經(jīng)講座(3)(《大經(jīng)解》講授)

無量壽經(jīng)講座03(前言)

但是觀經(jīng)里頭,阿彌陀經(jīng)也一樣,阿彌陀佛是怎么成佛的?不知道。四十八愿是什么內(nèi)容?不知道。怎么發(fā)起的?也不知道。而要修行之中,當(dāng)然是觀經(jīng)講了一個"觀想",阿彌陀佛講了一個"七日七夜",只舉了一個法,但種種的修持道路也都沒有像這個經(jīng)說得完全。所以這部經(jīng)圓攝眾妙,一切圓妙的地方它很完備,都攝在里頭了。它以什么為宗呢?一部經(jīng)都要有宗?!洞蟪藷o量壽經(jīng)》以什么為中心呢?以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顬樽?,修行就是要發(fā)菩提心。《華嚴(yán)經(jīng)》的話"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yè)。"要把菩提心忘了,去行種種的善,那是作魔的事,是為魔業(yè)。菩提心重要,修哪一門都不能離開發(fā)菩提心。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結(jié)合,融化為一的心。《無量壽經(jīng)》就是以發(fā)菩提心為宗旨。光發(fā)菩提心跟別的宗一樣,加上一向?qū)D睿幌蚓褪?,老是這樣,專念,專念阿彌陀佛。發(fā)了菩提心,用念佛的法門是這個經(jīng)的宗旨。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愿為本。宗旨根本是什么?這部經(jīng)以什么為宗旨?宗旨根本是什么?就是彌陀有個四十八大愿。四十八愿有個第十八愿,就是念十句必定往生,十念必生的大愿。我們現(xiàn)在明真長老,他就修十念法,他是禪宗,禪宗的修持兼修凈土。他要往生,一天念十口氣,十念法,十念也可以往生。在臨終的時候能念十句,哪怕念一句也可以往生。這是彌陀大愿,叫十念必生。在臨終之時,你能有十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什么罪業(yè),決定當(dāng)時就生到極樂世界。這稱為十念必生的大愿。日本現(xiàn)在有五千萬凈土宗,日本一億多人口,種種的發(fā)達(dá),有一半人口差不多都是凈土宗,都是念佛的。他就遵從中國善導(dǎo)大師的教導(dǎo),他就是抓住了第十八大愿。日本所以在念佛,分了好多小的宗,都是善導(dǎo)大師為主,抓住第十八大愿。十八大愿是"至心信樂,愿生極樂世界",哪怕你念了十念,都可以往生,所以極言其方便大愿。像明真法師這樣念十念是可以的。其余的人沒有你修別的,成天看電視,成天逛馬路,一天只念十句阿彌陀佛。那我告訴你,你往生不了。你為了弘揚(yáng)佛法,你為了修持其他的事情,你的時間很少,你堅(jiān)持每天十念這個可以。不管用什么方法,在最后臨終的時候有十念也可以往生,平時和臨終兩個都有十念都可以。以這個為根本,彌陀有這個大愿。他發(fā)這個愿,彌陀最慈悲,我要救眾生,不是一個空口白話,我要救眾生,你要給他一個方法,使他得度。使他離開這個娑婆苦惱的世界,到極樂世界去進(jìn)修,不是去享樂。要是提倡他去享樂,那就不是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就是給你一個更好的進(jìn)修的條件,一個環(huán)境,你去了之后決定成功,你再不會退步。你的壽命無量了,那還有不成功的?種種因緣都是助長你的道心,極好的環(huán)境。
深明三輩往生之因,這個經(jīng)為什么好呢?這第三句話,三輩往生,上輩怎么做?中輩怎么做?下輩怎么做?上輩要求高,中輩就在中間,下輩就低一些。不管你合乎哪一輩,因?yàn)橛芯唧w條件,具體情況,不管符合某一種條件,往生都是絕對的。把三輩往生情況都說了,你這個修諸功德,智慧勇猛,種種的修持,你會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當(dāng)下就是大菩薩,他就可以分身到無量世界聞佛說法,分身到無量世界去度眾生,他就得了無量陀羅尼。這個還沒斷氣就達(dá)到這個水平。三輩往生都有一個共同條件,都需要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畎浲臃稹T敿?xì)的我們以后還要詳細(xì)去分析。
廣攝九界圣凡之中,九界圣與凡都能攝受。這部經(jīng)還廣攝人間。眾生我們要做好人啊,要求成佛求往生,先人要做好,在社會上信佛的人,所行所為讓人家能敬佩。"你看看就這樣,還佛教徒呢",那就是以身謗法。五惡、五痛、五燒,種種作人的狡詐,欺騙做種種壞事。五惡,五種罪惡:殺、盜、淫、妄。一來三棱刮刀捅進(jìn)去了。殺、盜、搶劫、綁架、淫亂、瞎說、妄語、挑撥離間,種種這些罪惡都要禁止。這部經(jīng)也講了,不是只講深的,做人的道理也講了。廣攝九界圣凡之中。正顯持名念佛之法,把持名念佛這個法,這個門,堂堂正正的全部顯示出來,直指往生歸元之路。大家得到往生,返本歸元,恢復(fù)我們的本來,恢復(fù)我們原有的佛性。這條道路給我們直指,指清楚了。是故,此經(jīng)稱為凈宗第一部經(jīng)也。這部經(jīng)稱為凈土第一部經(jīng)。為什么?就是因?yàn)閯偛耪f的這些理由。
這么殊勝的第一部經(jīng),可是這個殊勝第一的凈宗寶典,竟在咱們國家大藏經(jīng)里閑放著,塵土蓋滿了一千多年,這是為什么呢?考其原因,追究它的原因,就是這五種原譯,這個經(jīng)翻譯過十二次,傳到現(xiàn)在還有五種,這五種原譯出入太大了。比如象《阿彌陀經(jīng)》有兩種翻譯,鳩摩羅什也翻,玄奘也翻了。《金剛經(jīng)》也是這樣有好幾種,《心經(jīng)》有很多種翻譯,出入不是很大。當(dāng)然《心經(jīng)》出入稍微大一點(diǎn),我們這個《心經(jīng)》只是中段,有的沒有頭,有的沒有尾,有的還是有頭的,還是佛在說法。最后還是大家作禮而去?,F(xiàn)在大家念的是玄奘大師翻譯的,這個經(jīng)念的是一個中段。別人翻譯的還是有頭有尾的和別的經(jīng)一樣。這個出入不是很大,加上頭尾就和別的經(jīng)一樣了??墒恰稛o量壽經(jīng)》五本出入就太大了。這一本和那一本,這個包括了這個內(nèi)容,那個又包括了那個內(nèi)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概括其他了。我們剛剛說最要緊的是阿彌陀佛的愿。我們大家都知道彌陀的四十八大愿,這個是在五種譯本中魏(曹操)、康僧鎧翻譯的是四十八愿。唐朝又翻譯一次四十八愿。這五種只有兩種是四十八愿,其余的不是四十八愿。更古老的漢朝就翻譯了,在三國之前就翻譯了,跟曹操同時孫權(quán)東吳也翻譯了,這兩本是二十四愿。有人批判夏老師四十八愿到你這成了二十四條了。沒有仔細(xì)考究,有兩種是二十四愿。宋譯是三十六,還有最古的《阿彌陀偈經(jīng)》也講了二十四愿,二十四章。在古代經(jīng)偈里頭,二十四的占了三個,四十八的占兩個,三十六的占一個。你們想想看這個出入大不大?而這是最重要的內(nèi)容。

為什么這部經(jīng)塵封大藏,在大藏中塵土蓋滿了,就是詳略出入很大。粗心的學(xué)者單看某一本,還有很多殊勝的東西你沒看著,遍讀這五種,也不好找,也費(fèi)時間,也很困難。過去有很多人不知道有五本,頂多知道魏譯、康僧鎧。而且四十八愿里頭也不夠四十八,有的重復(fù)了。往生凈土有兩個很重要的愿,一個是國無女人,一個是蓮花化生。你看敦煌畫的像,佛都畫有胡子。最近廣化寺有人給畫西方三圣,把觀音畫成女相,送到香港去。我說這個像不如法,極樂世界西方三圣都是大丈夫像,國無女人。敦煌的畫像都畫上胡子,這個像他們就沒要。后來畫像的人怪我,"你這一句話,畫沒人要了。"國無女人,他這個界好就好在這了。衣食完全不要你搞,沒有戀愛問題分你的心,沒有什么機(jī)會讓你退,處處是說法聞法。蓮花化生,不是我們這個身體,血肉之體。不是需要父母來生我們,就在蓮花中長出來。這兩個愿很重要,但是在魏譯里頭也沒有,所以就是說五種里頭存在困難。這個經(jīng)大家這么難讀,那么就去念《阿彌陀經(jīng)》吧,《阿彌陀經(jīng)》又方便又好。所以在中國,從古到現(xiàn)在,五種原來譯本做注解的,從隋朝到現(xiàn)在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隋朝有個慧遠(yuǎn)法師,一個是唐朝有個嘉祥,就吉藏,作《嘉祥疏》,就這兩個人,而他這一本還沒有單行本,《大藏經(jīng)》里頭有,所以大家都集中研究《阿彌陀經(jīng)》去了。清朝彭紹升就說了,此經(jīng)闡揚(yáng)者少,實(shí)以無善本故。來弘揚(yáng)這個經(jīng)的人少。為什么呢?就是因?yàn)闆]有完善的本子。為什么這個經(jīng)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此后來解釋,今天來不及了。種種原因,頭一個原因,佛不止說一次,因?yàn)檫@經(jīng)重要所以多次說,每次說的對象有不同,當(dāng)機(jī)的情況有不同,因此說就有出入了。正因?yàn)檫@樣,這個經(jīng)沒有善本。從宋朝起王日休,就是王龍舒,他是個進(jìn)士,他匯集。宋朝開始王龍舒給大家介紹。第二個是清朝彭紹升。前頭引了他很多話,他刪節(jié)了一本。再有清朝末年魏承貫,他也匯集了一本。除了五種原譯,又出了三種匯集本。王日休一本,彭紹升一本,魏承貫一本,成了八本,再加上夏老師一本成了九本?!稛o量壽經(jīng)》有九種。宋代王日休,號龍舒。寫了《龍舒凈土文》?!洱埵鎯敉廖摹肺疫@個大經(jīng)解里沒寫,根據(jù)古集記載,他這版(過去經(jīng)是刻本版,木頭上刻字印刷),這個木板上曾經(jīng)出舍利,而且他是站著往生的。王日休他自己是個進(jìn)士,他著的《龍舒凈土文》現(xiàn)在還在印。最近居士林還印了,實(shí)在是證明這位居士是咱們凈土宗的解行俱優(yōu),稀有的在家大德。他就看到寶典沒有人看,所以他匯集了一部。他只會集了四種,沒有把唐譯加進(jìn)去。只是漢譯、吳譯、魏譯、宋譯四種。這個名字叫《大阿彌陀經(jīng)》,這部經(jīng)出來之后,大家認(rèn)為很方便,文字流利,比看原來翻譯本容易多了。所以廟里念經(jīng)有念王龍舒這一本。而且有的人也不知道《大阿彌陀經(jīng)》是個居士會集的,那時也沒有這個意見。所以王龍舒會集的這本就比魏譯的這一本流通的還廣,其他的譯本就沒有誰念了。念的就只有魏譯本和王龍舒的譯本。王龍舒的這本在中國、在日本藏經(jīng)都入了藏了。蓮池大師對于王龍舒的本子他有評價。"王氏所會,較之五譯,簡易明顯。"王匯集之后,他的本子比原來五種的譯本相比較,他來的簡單容易,詞句意思明顯。"流通今世,意義甚大"。在宋以后流通,利益很大,印的很多,刻本很多,念的人也很多。蓮池大師又說,蓮池大師是明代了不起的凈土宗的大德,都是開悟的人,弘揚(yáng)念佛法門。他又說"以王本世所通行,人習(xí)見故。"因?yàn)橥醣臼篱g通行,大家習(xí)慣,看的很多,所以蓮池大師做的《阿彌陀經(jīng)》注解,他要引用一些《無量壽經(jīng)》的話做證明的時候,他都引證王龍舒的匯本文字,因?yàn)檫@個本子流通比較廣。王龍舒的本子很重要,宋譯多數(shù)用了王龍舒所匯的本子。凈土宗還有一位祖師,幽溪大師。幽溪大師更過于蓮池了。他作了《彌陀圓中鈔》?!栋浲咏?jīng)》三部注解,如日、月、星三光。蓮池大師的疏鈔、澫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戳诉@三部注解,別的注解可以不看了,都非常的好。尤其是《要解》和《疏鈔》。幽溪大師疏鈔引證《無量壽經(jīng)》的地方,全部是王龍舒的經(jīng)文。近代的三大德:諦閑老法師,我的皈依師虛云老法師,印光老法師,這三個人是近代的中國三大高僧。印光大師給《圓中鈔》作序,他也稱贊王龍舒這本文義詳悉,文義這是乙。乙是概要,概要相當(dāng)于一個經(jīng)的概論。這里頭分了十項(xiàng)。一上來就是教起因緣。這個教為什么起這個教,必定有他的因緣呢?這個是首先要說明的。第二要注解這個經(jīng),先要明白這個經(jīng)是以什么為體性???它的體性是什么啊?不然只是研究事相,它的這個體性,也就是本體有什么?不明白,這就很不深入了。第三譯本經(jīng)的宗趣。它的宗旨,它的趣向是什么?這個也是我們要研究一部經(jīng)首先應(yīng)該先知道的。第四方便利用。它有什么作用???方便的利用大家可以做到的很方便的,能夠切實(shí)可以去證到的,這叫做方便。說了很多法門,你根本做不到,那對你對我們來說我們做不到,那就沒有用。第五,所被的根器,什么根器合適?第六屬于哪一藏哪一教?第七是哪一部哪一類?第八是這部經(jīng)有多少翻譯,多少會集,多少刪校,還有多少故事?第九是講本經(jīng)的題目,這個在五重玄義,是把它放在第一項(xiàng)。先講這個經(jīng)的題目,經(jīng)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第十就是正解經(jīng)文了。這十類等于是綱要。我們要先知道一部書,要先明白它的綱要,就好像一個網(wǎng)子,衣服領(lǐng)子,得到它的綱領(lǐng)了,那么綱舉目張,就自然而起。有總的概念,不然你這個不明白,你讀書就支支節(jié)節(jié)的。有點(diǎn)好處。但是你不明白它的綱要,不明白它的宗趣,不明白它的體系,你理解的就非常疏淺了。這就進(jìn)入到正文了。等于是概論。
第一項(xiàng)講教起因緣。教起因緣又分兩步,第一步就是普遍一切經(jīng)典興起的因緣,一個單說《無量壽經(jīng)》這個教興起的因緣。因?yàn)檫@才契合我們自己呀。我們要研究《無量壽經(jīng)》呀,這一大教和凈土法門的興起,這是我們先要討論的。下面就這一段,一切法從因緣生啊,故一切法由因緣所生啊。那么大教釋迦牟尼的佛教,興起于咱們世間有無量因緣,而這無量因緣中最主要的,唯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一件大事因緣,大事情呀,不是一般的有因有緣呢。什么是大事因緣呢?用《法華經(jīng)》的話來解釋?!斗ㄈA經(jīng)》我們知道,《華嚴(yán)經(jīng)》是屬于圓教,這是我們佛經(jīng)中最圓融無礙,最高的最妙的教。佛最初說《華嚴(yán)》,最后說《法華》。有一個譬喻,像太陽剛一出來,太陽的光線先照在哪呢?先照在高山頂上,只有高山頂上,那種最高的根器才能聽得懂華嚴(yán)。先講華嚴(yán)。等太陽落了,又照什么地方呢?又照到山頂,山底就看不見太陽了。跟太陽一樣,日出先照高山,日落也照高山。說《華嚴(yán)》也是照到高山,最后說到《法華》,說到《法華》時,四十九年說法,很多人一直跟著釋迦牟尼佛,培養(yǎng)都成熟了,這才說《法華》。但是《法華》會上還有五千弟子退席。今天咱們聽講,有三分之一都出去了,不聽了。那時說法華時就是如此。佛說什么?"退亦佳矣",退出去也好,聽不懂就是聽不懂,這個勉強(qiáng)不得的。圓教的法門難懂,所以這個藏通別圓。圓教就是《法華》和《華嚴(yán)》?!斗ㄈA》說什么呢?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諸佛,十方的世尊,他們都是唯一的大事因緣故,而出現(xiàn)于世。他們?yōu)槭裁丛谑篱g會出現(xiàn)?咱們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釋迦牟尼佛,過去還有燃燈佛,過去還有很多很多的佛。這一切佛出現(xiàn)于世,具有一個大事因緣,不是一個普通事。什么是大事因緣?唯以佛之知見,開悟眾生,讓眾生得到悟解。佛用佛的知見來開導(dǎo)我們,開發(fā)我們的本心,讓我們得到悟解。這個眾生同于佛的知見。就為這樣一個大事因緣,這是日沒照在高山上所說的話?!度A嚴(yán)》是日出所照的,所以成佛先說《華嚴(yán)》,大家都不懂,所以佛就想要涅槃了。后來就說小乘教,他說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佛的十號。這簡稱只說了幾個,沒有全稱出來。如來應(yīng)供、明足行、善逝、世間解這都簡略了。等正覺這是佛,從本性起的正法是不可思議的。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樣的一個佛興起的正法,非少因緣而有佛出現(xiàn)于世。是無量無數(shù)百千阿僧祗因緣成等正覺出現(xiàn)于世。阿僧祗是個大得不得了,說不出來的數(shù)。無數(shù)百千阿僧祗劫因緣,那就是無量的因緣得成正等出現(xiàn)于世。佛世成佛有無量的因緣才成了佛,在這世間也出現(xiàn)。"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還得說無量無量因緣,但是實(shí)際上只為了一個大事因緣呢?大事因緣是什么?"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唯欲就是愿以眾生能夠開示佛知見故。咱們老說請人開示,"開示"兩字就從這來,是讓眾生能夠開佛知見,悟佛知見,這個再有把開示悟入四個字一塊說,大事因緣是開示悟入佛知見。那么開示佛方面的事情就是把佛的知見開出來,表示出來,而眾生能夠悟而入證悟佛的知見。所以這就說的很清楚,為什么出現(xiàn)一教,是為了這么一個大事因緣。大家今天舍離了家庭,舍離了一切世間的一切享受,舍離了享受,行做沙門,也是一件大事因緣。而這個大事因緣,也就是應(yīng)當(dāng)是要能開自己佛的知見,顯現(xiàn)出悟佛的知見。我們要學(xué)佛也就是要學(xué)這件事。我們要繼承,也就是要繼承這件事。這《法華》是最后的佛教,佛是涅槃之前說的。說了《法華》,佛就涅槃了。所以《華嚴(yán)》是佛最初說的,自始至終,兩頭中間也如此。唯是為這樣一個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佛的知見,開佛知見,示佛知見,入佛知見,也就是愿一切眾生,開明本性佛的知見,不是佛另外把一些道理灌進(jìn)來,像錄音帶似的,說了錄音帶灌進(jìn)去了。實(shí)際佛的知見是什么?釋迦牟尼佛在臘八這天看見星星,頭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佛的知見,一切眾生都有佛的智慧和德相。你跟佛的智慧,跟釋迦牟尼佛,跟毗盧遮那佛是一樣的。這是佛的知見。主要大家能夠明白這個,悟這個,證實(shí)這個。你要證實(shí)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要明白,先要明白這個。支支節(jié)節(jié)都是做幫助的。無量百千因緣,唯為這一個大事因緣,那么開明本性就如同佛知見,你跟佛的知見就一樣了,這也是眾生本具的。你看眾生本具的,你本有的嘛。佛給你開開,你一下就豁然開悟,你同于佛的知見,你就是等成正覺了,你也就成佛了嘛。佛的度化眾生,佛的心愿,本經(jīng)的興起亦復(fù)如是,佛的大事因緣亦復(fù)如是,那么我們就舉例了?!度A嚴(yán)》《法華》說的很明白,咱們《阿彌陀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有什么類似的嗎?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jīng)》就很現(xiàn)成的。"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所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見。十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凡夫就證到不退,這是佛的知見。上次不說了嗎?非九界眾生自力所能信解,這樣的殊勝法門,不是九界眾生包括菩薩,他的自力所能相信,佛能夠了解的。也就是說不成啊。我們要知道,我們研究凈土法門不能把它看成一步一步的,這樣的。就是看到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這樣的利益,這樣的殊勝利益,這樣的安樂,離開這些五惡五痛五燒?。〉玫角鍍舻?、圓滿的法樂,這樣的大事因緣"說誠諦語"。告訴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梢妰敉磷诘呐d起跟《華嚴(yán)》、《法華》都是一樣的大事因緣嘛。很詳,舉世流通。在宋朝有這樣一本,流通于世,很多人采用,這本來很好呀!但是這一本它有很大的缺點(diǎn),所以底下我又寫了。王氏會經(jīng)雖大有功于凈土,而所會之本,頗多舛誤。舛是顛倒,誤是錯誤。白圭之瑕,賢者惜之。很好的一個白玉,可有些斑斑點(diǎn)點(diǎn),那這很可惜呀!錯誤在哪呢?首先引用蓮池大師的話。蓮池大師說他"抄前著后,去取未盡"。一部分抄,一部分又自己著作了,叫抄前著后,先抄后頭又著。去取未盡,你所去掉的還沒有都把他抄上去,去又很不恰當(dāng)。你取的,你把它都抄下來的又不是精華,而有很多很重要的又去了,去取未盡。蓮池大師的批評是這樣。彭紹升更尖銳了,"凌亂乖舛,不合圓旨"。凌亂,俗話說亂七八糟,舛是舛誤、錯亂。乖也是乖張不好。凌亂乖舛,不合原旨,這就把它貶值,不合圓教的宗旨。這一本雖然很流通,但是古德認(rèn)為缺點(diǎn)很嚴(yán)重。今筆者就是我本人,仰承古德諸說,把蓮池、彭居士還有別人種種說法,把它歸納為,王龍舒會集的缺點(diǎn)有三方面:第一方面,王會集的是四種譯本,還有唐譯沒有會進(jìn)去。但唐譯在《大寶積經(jīng)》里稱為"無量壽如來會"。這個唐譯里頭,菩提流志翻譯的,有很多精妙的話在里頭,凈土宗的精華有很多。而王龍舒沒有,因?yàn)樗谒纬?,他?yīng)當(dāng)知道這個書,可是他忽略了。他沒有用無量壽《大寶積經(jīng)》的一部分,這一部分稱為"無量壽如來會",他忽略了。他等于缺少一本。這是第一缺點(diǎn)。第二缺點(diǎn):去取未當(dāng),取繁遺要。收集了繁雜的東西,繁瑣的東西,重要的反而去了。該深為淺,這是我總結(jié)的,把深的改為淺的了。這個我們舉例。舉蓮池大師的話。蓮池大師責(zé)備他"三輩往生",魏譯皆愿發(fā)菩提心。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在曹魏唐僧鎧所翻譯的三輩都說要發(fā)菩提心。上輩也發(fā)菩提心,中輩也發(fā)菩提心,下輩也發(fā)菩提心??墒峭觚埵鏁??成為什么樣?只有中輩發(fā)菩提心,上頭沒有提,到底發(fā)不發(fā),他沒有提。下輩不發(fā)菩提心,他就改了,跟魏譯不一致了。底下還是蓮池大師的話,"上竟不言,則高下失次。"中輩都發(fā)菩提心,上頭倒不說了,高下次序就不對了。那上輩更應(yīng)該發(fā)菩提心了,所以高下的次序就不正確了,"故云未盡"。從上面所看,這是蓮池大師的批評。上竟不言,上頭就沒有說,你把重要的都丟了,下品你說沒發(fā),把深的改成淺的了,發(fā)菩提心本來是很深的事情,改成不發(fā),不就變成淺的事情了嗎?很多人把佛經(jīng)的道理作了很多解說,改深為淺,這是我希望在座的諸位今后要特別注意的事情,不要把自己所體會到的東西,很迅速的以為就是這樣的?!端氖陆?jīng)》里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要慎重,不要相信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不可以信。因?yàn)槟阍谕胫?。很多改深為淺,他以為他懂了,他就做了一些解釋,實(shí)際把很深的東西講的很淺很淺了。這都是缺點(diǎn)。所以蓮池大師和彭二林都批評王龍舒匯集的《大阿彌陀經(jīng)》這兩個缺點(diǎn)了。第三個缺點(diǎn)是"率意增文",是王龍舒這個本子的致命傷。我們不能開這樣的例子。這是很嚴(yán)格的。蓮池大師說"抄前著后,未順譯法"。就責(zé)備他,前面是抄經(jīng)文,四種譯書,這抄一點(diǎn),那抄一點(diǎn),可是自己又在里頭編了一些文句。他把這個意思會集了之后,話怎么能把它銜接起來了?自己編了些句子,作為經(jīng)文了。經(jīng)文是佛說的話,你把自己編的話當(dāng)作佛說的話,這個很不好。這個例子不可以開。抄前著后,你既然是會集就必須依據(jù)原經(jīng)。你會集幾本,你知道從這幾本里把原有的東西抄出來,不能自己編上一大段,你不能自己隨便在原譯之外擅增文句。這就避免了改經(jīng)的毛病。所以,蓮池大師批評他"未順譯法"。你要是翻譯也可以,你有印度文的原本,你看了之后這個原本翻譯跟以前的不一樣,你照原本翻譯那就允許你用自己的文字,但現(xiàn)在不是你翻譯,你是會集,那就不能隨便用自己的句子。所以王龍舒的錯誤不是在于不應(yīng)該會集,而是會集之后存在一些毛病。這是過程,這五種原譯之外加上王龍舒的就是第六本了。
這個彭紹升呢,他看王本不好,他就把魏譯本給刪節(jié)了,把許多繁雜的東西給刪節(jié)了。當(dāng)然這不是會集本,是刪節(jié)本。到了晚清魏默深,文字很好是個文學(xué)家,把五種譯本來會集,包括唐譯譯本,一塊來會集,同時盡量避免王龍舒的錯誤,就自己編一些。他這本一出來,確實(shí)比王龍舒那本好,要流通,比王龍舒《大阿彌陀經(jīng)》效果要好得多,可是他了也沒有完全避免王龍舒的毛病。好些大段講咱們世界的這一些錯誤,淫欲、瞋恨、貪、瞋、癡這些全刪掉了,這些還是很重要的。你要學(xué)佛真要是一個社會上站起來的人。這些都刪掉了。加上了些文句。淫欲火燒,嗔?;馃@火來燒。這些話不是原來經(jīng)里的話,是他自己寫的。他說佛的宮殿或在虛空,或在平地,這是經(jīng)上的話。他忽然加了一句,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或在樹間。在寶樹里頭,人住的宮殿。這又是他自己隨便加上去了。所以他沒有完全補(bǔ)救王龍舒的缺點(diǎn),那么這就到了先師夏蓮居老居士。老居士閉關(guān)。他是文學(xué)各方面,儒家的,中國古典的這些學(xué)術(shù),他是先修禪宗,從禪宗、密宗最后歸到凈土。閉關(guān),悲智雙運(yùn),宗說俱通。又有智慧,又有悲心,所以正因?yàn)檫@樣才來會集,而且他是宗說俱通。宗說俱通,這是咱們常用的。宗,我們宗教?,F(xiàn)在大家所研究的都是教,佛教。所以看經(jīng)聽講都是研究教。一個是教下,一個是宗下,一個學(xué)教,一個是從宗門進(jìn)來的。宗門就是不立文字,沒有文字,教外別傳。宗和教大家要有所知。在教以外的另一種傳授,不立文字,也沒有階梯,也不是一步一步的,經(jīng)過很多很多位次,經(jīng)過種種禪定,修止觀,四禪八定,八種定,一種一種要有個次第。至于宗它不立文字,沒有次第,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沒有語言文字。迷就是眾生,悟就是佛,中間沒有階梯。第一件禪宗的公案,公案大家都以為這個作為一個案件,作為一個標(biāo)準(zhǔn),就稱為公案。禪宗第一案,是世尊在靈山法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羅花獻(xiàn)了佛。天帝以自己為座位,請佛坐在他身上說法。佛就拈起一支花。世尊拈起一支花給大眾看,大家看了這花不知道什么意思,大眾就惘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唯獨(dú)迦葉破顏微笑。他看看一笑,佛說"吾有涅槃妙心,正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涅槃的妙心,正法的眼藏,付囑給了大迦葉了。你看一句話也沒有,佛也沒給他講什么,也沒給他說什么。大家都莫名其妙,就是大迦葉一笑,這就是拈花微笑。世尊拈花,迦葉就微笑,稱為禪宗第一則公案。衣所以缽就傳給了迦葉。在涅槃會上以后,對經(jīng)典有什么爭論,一切都要聽迦葉的。他傳了佛的心,他傳佛心印,心跟心相印。印字很重要,過去外國是簽字,中國講印鑒。你要刻個圖章,存款刻個圖章,取款的時候把你這個跟你原來的圖章對一對,圖章對了就付錢。印是很重要的。迦葉就得了釋迦牟尼的心印,不是在語言文字里頭的,稱為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所以現(xiàn)在佛學(xué)院大家開始練禪宗這可能嗎?這主要是學(xué)來學(xué)去是屬于教下。當(dāng)然學(xué)教也可以大開圓解,完全講不立文字這樣的門,這里沒有語言,所以禪宗不需要讀什么經(jīng),它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一切都是本性。我們也有這個意思,一切法門都融在念佛法門里頭。剛才已經(jīng)說到一切彌陀的功德莊嚴(yán)都在咱們心里頭,直指人心,這也是佛的果覺。佛在臘八這天看到明星成道"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的果覺別人說不出。一切眾生都有佛的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你因是妄想、執(zhí)著不能應(yīng)現(xiàn),不能證得。直指,你本身就是佛,這還用解嗎?在迦葉那時,沒有語言,就是這花,他能一笑,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是宗。光研究教的,宗上不能通,大開圓解,從宗上這個門能通,能通通氣。你通,光研究教,鉆究學(xué)問,拿佛法當(dāng)學(xué)門去研究的人,往往只能成為佛教的學(xué)者,對于佛教是個門外漢,這一點(diǎn)必須知道,完全是十足的門外漢。通教不通宗,老古典的話不是我編的。"通教不通宗,長蟲鉆竹筒。"一個竹筒子,這個長蟲在里面鉆竹筒子,你看看,多么的不自在啊,這哪天鉆得出頭?所以學(xué)修并重,其實(shí)當(dāng)做學(xué)問去學(xué)的時候,只能做一個佛學(xué)家,作為一個竹筒里的長蟲,長蟲北方話就是蛇。還有很多學(xué)者,很有學(xué)問的人來學(xué)佛法。他就按他研究學(xué)問的那些道路,去來研究佛經(jīng),往往非常吃力,甚至于走不通。所以現(xiàn)在我們一方面大家在佛學(xué)院,要來上課,要來研究教;一方面要學(xué)修并重。在宗上能通最好,不能通也要稍微通點(diǎn)氣,這也都有好處。夏蓮居是宗說俱通的人。因?yàn)樗谡f俱通,所以他還能圓融顯密、禪凈于一心。把顯教、密宗、禪宗、凈土都融匯了。一心之中全融匯。顯教就罵密宗,密宗去罵顯教。密宗說顯教水平低,就是很低的水平。顯教罵密宗是邪魔外道。在外不能融匯,禪宗、凈土也是如此。禪宗說凈土一步一步,你們哪年開悟??!凈土說禪宗是口頭禪,怎么能了生死?互相輕視,實(shí)際真證,皆不可思議。到了圓人,你真正有圓修圓解的人,你就看出法法皆圓,沒有一個法不是圓法,法法道歸圓頓。佛法如旃檀木,片片俱香。本來是一件事情,而佛曾對不同對像說不同內(nèi)容,是一件事情。你欲學(xué)顯就說顯,欲學(xué)密說密就說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就是除了你的妄想、執(zhí)著,恢復(fù)你本來的佛性。戒、定、慧都是為了這個事。你慢慢地把你這個妄想、執(zhí)著用戒來管一管,然后能夠得定,生出智慧。消滅貪、嗔、癡,種種都是這一個道路,都是一個事情。所以宗說俱通,顯明無遺。夏老師這樣一個人他專弘念佛法門。這是我親身的事。貢嘎活佛來的時候,讓我傳話跟夏老師說,在北京能夠當(dāng)密宗做活佛,做一代法王,只有"夏"這個人。只要肯來皈依,他就當(dāng)成他繼承這個法位。我去跟夏老師說,他說我已經(jīng)弘揚(yáng)凈土了,我不再轉(zhuǎn)變了。所以他專弘凈土。我又把這話回報給貢嘎活佛,貢嘎活佛他很同意,笑了笑,并沒有覺得他不接受,沒有任何別的感覺。這都是圓融的人,他就是真正相信了,持名法門攝萬德。一切法的功德,就在凈土法門中全有了。很多人不安心,修著修著又想學(xué)學(xué)這學(xué)學(xué)那。有一個八十幾歲的老居士,到了晚年最后他想放棄念佛,又要去修禪定。來不及了,都八十多歲了。信心很要緊,你要相信凈土法門攝萬德,欲宏凈土。為了弘揚(yáng)凈土,就愿意凈土中的第一部經(jīng)破塵放光,能夠弘揚(yáng),能放光。讓這樣一個寶典饒益我們現(xiàn)在和將來。所以就繼續(xù)王龍舒等等之后,這些前輩、賢者之后再匯。發(fā)了個很大的心,以后有工夫再講。第一次發(fā)心作了一個試驗(yàn),夢中到了極樂世界見到蓮池大師,還很殊勝的一些感應(yīng),以后再慢慢說。"摒棄萬緣,掩關(guān)三載"三年閉關(guān),誰都不來見。"凈壇結(jié)界,冥心孤詣"。冥就是很深的心,孤詣,孤字,禪宗的話,歷歷孤明,歷歷就是宗,不是斷滅,很明,但是孤,也就是萬緣放下,所以無住。《金剛經(jīng)》講"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心就孤了,心還在生就是明,孤字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禪宗說不依萬法為侶,不跟一切萬法作伴侶,這是孤的意思。冥心孤詣是告訴你,就是一切放下。閉門三載,誰也不見,什么事情都不管,只一個念頭,就是弘揚(yáng)凈土法門了。"精神孤明,稿經(jīng)十易"。改過十次的稿子方才大功慶成。首先得到慧明老法師,這是安徽老法師,在五臺山碰見茅棚老和尚,還提到慧明老法師,還提到那是開悟的大德。舉他一件事就知道老和尚風(fēng)格了。這個廟是安徽很出名的一個廟,花非常多。春天來了,廟里花都開了。省政府要在這里賞花宴會,訂了幾桌席?;勖鞣◣熣f,你們來這賞花可以,但是只能素菜不能葷菜。葷菜不許進(jìn)山門。省政府他們哪里肯吃素,他們堅(jiān)持還是素的。就看了許多交涉辦不通,沒辦法交涉了,談判不行,把僧袍一脫,拿了一個鐵的錫杖,門口一站,你們誰抬葷進(jìn)來,我們就拚命。大家一看老法師今天變了樣了身穿一個短裝,拿著鐵錫杖,站在門口,一看就走了,另外換一地方。因?yàn)樗皇乔跈?quán)勢,佛法中通宗教都是很透徹的人,夏老師會集之后,他首先贊成,他是夏老師的老師。當(dāng)時居士中有兩個泰斗,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是我舅父,北夏是夏蓮居。他們兩個都皈依慧明老法師的。慧明老法師為作證明。因?yàn)槊總€人手里拿了一本就是《無量壽經(jīng)》,每人捧著一本在佛前拍照,說我可以證明我承認(rèn)會集本是好的。十年***,這張照片居然又回來了。這都是很不可思議,而印在前面作為證明,首先得到慧明老法師的證明,后頭又得到北方三大高僧、華北三大高僧,慈舟老法師、真峰老法師、倓虛老法師,都過去了。這三個人我都會見過,都很殊勝。慈舟老法師在濟(jì)南,到濟(jì)南做了一件事就是講《無量壽經(jīng)》。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專講這部經(jīng)。慈舟老法師做了一個《無量壽經(jīng)》的科判很殊勝。他特別提出三輩九品,還特別提出一心三品。一心不亂的一心,一心三品,一念信心,念一句佛也能往生。一心三品這是慈舟老法師特別提出來的。給《無量壽經(jīng)》作科判的時候,分科判教的時候,他提出這個說法,很殊勝。我舅父,梅光羲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臺講這個經(jīng),并且稱這是善本。在經(jīng)序里說"精當(dāng)明確",精當(dāng),又精要又妥當(dāng),明確,很明白很確實(shí)。"鑿然有據(jù)",確確有證據(jù),都是根據(jù)原來譯本里出來的。"無一譯不在原譯之中",沒有意思是原譯里沒有的,沒有一句話出乎本經(jīng)之外,句句都是原譯本中有的。艱澀,很難念,很澀口的文字很多。古字文章常常艱澀不好念。艱澀的使之爽明,還有沉晦,天陰的很沉,初一是晦,沒有月亮,沒有光明,不明白,不明顯的。艱澀的,不顯明的地方都使爽明、爽朗。挑好的嘛!幾種譯本中選好的進(jìn)來。"繁復(fù)冗蔓"很繁瑣,很重復(fù),很冗長。蔓是枝蔓,支支節(jié)節(jié),歸于簡捷,簡單干凈。凌亂變成整齊。缺的圓滿了,比方魏譯本缺的都把它補(bǔ)進(jìn)去。"必期有美皆備",原譯中所有美的之處,全都備攝在自己的會本里頭。"無諦不收",沒有一個真實(shí)的意諦不收進(jìn)來的。"欲不為之善本,不可得也。"雖然你想不管他叫善本,也不可能了。
先師這個書問世以來,傳播很快,各地都在印行,美國都在印,在講解啊,比我們國內(nèi)先走一步。文字很明白,我就不多說了,一看就知道。底下談到我自己,我自己是個下凡,先師期待我完成這個任務(wù),這個注解,我雖然發(fā)了個愿,報佛恩、度眾生的愿,但是障深慧淺。障礙很深,智慧很短淺,對于這樣的重任很惶懼。所幸聽過先師講,而且二十年隨侍之中,常常聽到關(guān)于禪宗、密宗各方面的夏老師的體會。人家都知道我是從夏老師學(xué)凈土宗,而不知道我在夏老師這,在禪宗得到的益處非常突出。我是首先從禪宗打開一個缺口,這才能突出知道先師會集這部大經(jīng)他的用心。六十年代初,寫了一個提綱,念給老師聽。我很簡簡單單讀了之后,很簡單說,這是夏老師的話"以后《無量壽經(jīng)》隨你去搞。"經(jīng)過十年***之后,我的稿子沒有了,筆記也沒有了,就因?yàn)橄睦蠋熣f過這話,這個經(jīng)隨我去搞,所以斗膽又繼續(xù)。等到真正寫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七十了,年已古稀,很多病?,F(xiàn)在上課還是帶病來的。別的聚會都不參加了,最近中日學(xué)術(shù)交流會,兩次會下了請?zhí)紱]去參加。把這個精力留著。他們還有宴會,我也沒去吃。一點(diǎn)點(diǎn)的精力來給大家上課。當(dāng)時寫這個注解,也是這個心情,閉門謝客,現(xiàn)在我謝客的牌子還是沒摘。希望大家體諒。精力很有限,全力注經(jīng)。底下這句話,這個斷句稍有點(diǎn)毛病,為什么這么做?就是為了打算報先師,還有十方三世的上師三寶。上師三寶不要斷,上師三寶,密宗是四寶,提了上師再加三寶。一體讀下來,與法界之生靈。所以這么做,帶著病來注解,一切一切就是為了報這個恩。把這點(diǎn)講完吧。

更新于:2023-07-09 11:45

評論

大鸡巴抽插小穴色虐视频| 大鸡巴操屁眼无码| 两人爽爽爽无码免费视频| 又大黄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好嗨哟直播看片在线观看| 阴茎大头插少妇蜜穴视频| 裸体午夜一级视频| 美女玩奶子和鸡巴| 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透女人视频短篇| 欧美巨屌虐无毛骚逼| 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精品| 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介绍|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无码| 日韩精品高清在线| 泡芙啪啪啪黄色污污| 插我舔内射18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国产美女色诱视频又又酱|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丶|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黑人大鸡巴日小逼| 黑人插中国女人逼| 差鸡巴没码在线观看| 欧美大鸡巴操大骚逼| 骚逼被狂插视频教程| 成年人的一级黄色带| 欧美一级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二区不卡| 大黑屌爆操日本女人| 国产尤物蜜臀AV| 美女最骚逼逼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六月婷婷俺来也|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三级片手机在线视频|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91|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伊人网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