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jīng)卷下》:64、人謂故屋中有惡鬼喻
譯文:
早年有一間老屋,人人都說房內(nèi)常有惡鬼,就都害怕,不敢進去住。這時有一小我,自認(rèn)為大膽,說:「我想進這屋中去睡一夜。」就進去住下了。后來另有一小我,自以為膽勇要勝過前面那小我,又聽傍人說這屋中常有惡鬼,就想進去,一把推開門來。先輩入的那位以為他是鬼,也就一把蓋住門,不讓他上來。后來的這位也以為有鬼。于是兩人對抗著,直到天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方知都不是鬼。
世上之人,亦多如斯。因為人緣聚會,才有了人的身份,并沒有能夠主宰和操縱自身的人,假如
把形成人身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一一地分化推析,哪里還有我們的存在呢?然而,世人妄起爭執(zhí),把自己看得與別人絕然不合,千方百計地爭強斗勝,制造事端,硬要論個高低。這就好比你推我擋的那兩小我一樣,沒有什么差別。
《百喻經(jīng)》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jīng)》佛教文學(xué)經(jīng)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jīng)藏》
12部經(jīng)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滑稽機靈,生動奇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jīng)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xué)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愿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世界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無。如今無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fēng)而生。問曰。四大火風(fēng)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fēng)從空而生。問曰??諒暮紊?。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世界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見眾死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fù)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64、
人謂故屋中有惡鬼喻
昔有故屋
①,人謂此室常有惡鬼,皆悉怖畏②,不敢寢息。時有一人,自謂大膽,而作是言:“我欲入此室中寄臥一宿。”即入宿止③。后有一人,自謂膽勇勝于前人,復(fù)聞傍人言此室中恒有惡鬼,即欲入中。排門將前④,時先入者謂其是鬼,即復(fù)排闥,遮不聽前⑤。在后來者復(fù)謂有鬼。二人斗諍,遂至天明。既相睹已,方知非鬼。
一切世人,亦復(fù)如是。人緣暫會,無有宰主,一一推析,誰是我者?然諸眾生橫計長短,強生諍訟,如彼二人,等無差別。
注釋:
①故屋
:故,久;舊。故屋,舊屋;老宅。
②怖畏
:怖,惶懼。
③即入宿止
:止,留住。
即入宿止
,是說進入故屋之后,即宿留在那里。
④排門將前
:排,推。
⑤遮不聽前
:
遮
,阻遇;攔住。
來源:
1、《百喻經(jīng)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jīng)注釋》弘學(xué)注釋
3、網(wǎng)文
聲明:本站為在公安機關(guān)掛號立案的互動式網(wǎng)站,文章、圖片和視頻均為網(wǎng)友上傳,如有發(fā)明我們文章、圖片或視頻侵權(quán),請經(jīng)由過程郵件xuhua@xuefo.net與我們?nèi)〉寐?lián)絡(luò),我們在接到通知后會急速刪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