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公案與自我賞析七:生死思量
佛教典故
2023-08-10 07:30
原文
金山曇穎禪師,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園里。
有一天,太尉問他:“請問禪師,人們常說的地獄,究竟是有呢,還是沒有呢?”
曇穎禪師回答道:“諸佛如來說法,向無中說有,雖有還無;太尉現(xiàn)在向有中覓無,是無中現(xiàn)有。人眼前見牢獄時,為何不心內(nèi)見天堂?欣喜和恐怖都在于心,天堂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善惡造作皆能成境,太尉若能了知自心的作用,自然就不會有疑惑了?!?/p>
太尉:“心,如何了知?”
曇穎:“善惡都莫思量?!?/p>
太尉:“不思量后,心歸何所?”
曇穎:“心歸無所。如《金剛經(jīng)》所說,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p>
太尉:“人若死時,歸于何處?”
曇穎:“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則我早已知曉?!?/p>
曇穎:“請道一句,生從何來?”
正當(dāng)太尉沉思時,曇穎禪師用手直搗其胸,喝道:“你在這里思量個什么?”
太尉:“明白了,只知貪程,不覺蹉跎?!?/p>
曇穎:“百年一夢?!?/p>
太尉李端愿當(dāng)下有悟,而說偈曰:“三十八歲,懵然無知。及其有知,何異無知?”
自我心得感悟,不代表任何法義
深聞淺悟,淺聞深悟: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天堂和地獄只在一念間,生與死是在無常間,歲月如梭、人生無常,不應(yīng)" 只知貪程,不覺蹉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