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懺主凈土文(只需5分鐘,每日修行,必登極樂)
有不到五分鐘就做好的,很簡單的十念法: 若每日修行,終身不缺,必登極樂
十念法:
每晨服飾已。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數(shù)。氣極為度。聲不高低。不緩急。調(diào)停得中。十氣連屬。令心不散。專精為功。名十念者。是藉氣束心也。作此念已。發(fā)愿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愿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經(jīng)十念頃。為菩提道。求生凈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今自憶。此生已來。不造逆罪。不謗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乘佛慈力。 眾罪消滅。凈因增長。若臨欲命終。自知時至。身不病苦。心無貪戀。心不倒散。如入禪定。佛及圣眾。手執(zhí)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愿
(作已便止不必拜。要盡此生不得一日暫廢。唯將不廢。自要其心得生凈土)。
本方法的作者:天臺宗慈云懺主。
慈云懺主
宋·遵式,臺州
臨海
縣人。學(xué)行高古,名冠兩浙,專志安養(yǎng),嘗行般舟三昧,九十日苦學(xué)嘔血,入道場兩足皮裂,以死自誓。忽如夢中見觀音垂手指其口,引出數(shù)蟲,又指端出甘露注其口,覺身心清涼,疾遂愈。著《凈土抉疑行愿》及《凈土懺法》行于世。天圣間,將化之日,炷香禮佛,愿諸佛證明,往生安養(yǎng)。至晚坐脫,人見大星隕于靈鷲峰。時號“慈云懺主云”。
贊曰:克勤懺法,自行而垂憲萬世,古今一人而已。至于寶手出蟲甘露灌口,非精誠之極,疇能然乎?
遵式(963—1032年),字知白,俗姓葉,寧海人。少多靈異,生七月即能從母稱觀音名。稍長潛往臨海東掖山,從師義全出家,通內(nèi)外學(xué),能詩文諸藝,十八歲落發(fā),年二十往天臺山禪林寺受具足戒。明年隨守初律師學(xué)律,繼入天臺國清寺,于普賢像前燃一指,誓傳天臺之道。宋雍熙元年(984年),趨回明州天臺十六祖寶云義通講席,盡其奧秘。淳化三年(992年),眾命續(xù)居其師之寶云講席,講四大經(jīng)積年,居十二載。咸平五年(1002年),歸臨海主東掖山。以徒屬之繁,即西隅益建精舍,率眾修念佛三味。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命僧正,入景德精舍講大止觀,復(fù)敷席杭州昭慶填充,講揚所學(xué)。杭州刺史薛顏命主靈山精廬(古天竺寺),懺講不絕,四遠來歸,弟子恒千數(shù)人。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賜紫服,臺州郡人以郡符請赴石梁壽昌寺講《法華經(jīng)》。八月,過臨海東掖山。十月,復(fù)歸天竺。天圣九年(1031年),歸東嶺草堂,講《凈名經(jīng)》。忽謂其徒曰:“昔在東掖講此經(jīng),夢荊溪授我經(jīng)卷,乃出室,視日已沒。今吾殆終此講乎”。因與眾訣曰:“我往臺杭二寺,垂四十年。長用十方為意,今付講席,宣從吾志”。明道元年(1032年)示寂,壽六十九歲,謚號“法寶大師”。南宋紹興中(1131—1162年),追贈“懺主禪慧法師”號。淳祐八年(1248年),加謚“圣應(yīng)”號。十一年(1251年)。再加謚“正覺”號。遵式所撰懺儀甚多,故世稱“百本懺主”、又稱“慈云懺主”、“慈云尊者”、“靈應(yīng)尊者”、“天竺懺者”。著有雜著《金園集》、《天竺別集》、《金光明護國儀》、《往生凈土懺儀》、《法華三昧懺儀》、《請觀音懺儀》、《熾盛光懺儀》、《小彌陀懺儀》,另有詩集《采遺》、《靈苑》等行世。嗣法弟子曇遠慧才,錢塘悟恩,明智祖韶、天竺本融、保慶法澗、妙果文昌、法喜清鑒等?!?/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