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連載142
藥師壇城“早示”《華嚴經(jīng)》連載142:《華嚴經(jīng)》,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經(jīng)中記佛陀之因行果德,并開顯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
近幾年“助印《法華經(jīng)》、連載《楞嚴經(jīng)》,很想聽一遍《華嚴經(jīng)》,今日機緣成熟,開始聽《華嚴經(jīng)》,聽完后和大家談“感悟”……
佛家有言:“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度A嚴經(jīng)》描述的是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諸佛菩薩充滿整個世界,我們的地球,在華藏世界海中,僅僅是一粒微塵,然而,就是在這塵埃般細小的地球上,我們能夠見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span>
上節(jié)課,普賢菩薩講到菩薩摩訶薩十忍當中的第八「如影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雖不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xiàn)一切佛剎;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xiàn),所行無礙;】
普賢菩薩說:成就了「如影忍」的菩薩摩訶薩們,雖然不到十方國土去參拜,卻能夠普現(xiàn)一切佛世界;不離于此,也不到彼,就好像影像就這樣普遍地示現(xiàn),而菩薩摩訶薩在這些影像中,周行無有任何的障礙。
【令諸眾生見差別身,同于世間堅實之相,然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所障礙?!?/span>
這些菩薩摩訶薩還能夠讓所有眾生見到種種的差別之身,這些差別身在「相」上和世間那些堅實之相沒有分別,但是「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所障礙」。種種的差別身,在相上有差別,性上同為幻,同如影。所以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有任何的障礙。
【此菩薩從于如來種性而生,身、語及意清凈無礙,故能獲得無邊色相清凈之身。】
擁有「如影忍」的菩薩們從如來的種性而生,他們的「身、語、意」都非常的清凈無礙,所以他們能夠獲得無邊的色相和清凈之身。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化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span>
接下來,普賢菩薩說:佛子,什么是菩薩摩訶薩的第九「如化忍」呢?佛子,擁有「如化忍」的菩薩摩訶薩們,了知一切世間就好像是化現(xiàn)出來的一樣。
【所謂:一切眾生意業(yè)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
所謂:一切眾生之「意」是「業(yè)」所化現(xiàn)出來的。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由「覺」,由「想」而生起意——心上之音(心念的動轉)是由業(yè)推導著化現(xiàn)出來的,是覺和想推起的(覺,是覺性;想,是這種起念的能力);一切世間諸行(一切有為法,一切相的運行),也如同化現(xiàn)出來的一樣,是「分別」所起的緣故。
「一切諸行」
我們想一想,世間相上的一切諸行都是充滿變化、不可知、不可測、不可量,又無比的無常。這一切的諸行(行為、動作或者輪回慣性),它是眾生的「分別心」所推起的。
【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
一切苦樂是顛倒所化現(xiàn)出來的,眾生的苦與樂都是著相、著我而生,歸根結底是一種顛倒。什么是不顛倒呢?如果安住于「常、樂、我、凈」的自性(真我、佛性、涅槃),那就不顛倒了。但是,與之相反的,那就是顛倒的。一切苦樂都是顛倒所化,是「妄取所起故」。虛妄地取著(取著相、取著我),所以才造就了這種種的顛倒。
【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xiàn)故;】
一切世間本來都是虛妄不實的,在這種虛妄不實的相中去推導,也有一些規(guī)律可循,這些規(guī)律是所謂的「法」,也是一定的規(guī)律化現(xiàn)的。甚至說我們按照物理化學的一些公式就可以推出一些相,而且是完美無差的。那么這些法怎么來的呢?說「世間有規(guī)律」,是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規(guī)律,并且用言說來表達出的(依然是就著相,去發(fā)現(xiàn)、探索一些規(guī)律,然后用言說表現(xiàn)出來)。
【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
世間的一切煩惱是分別所化,想念所起的緣故。眾生的煩惱主要是因為著境、著相、著我生「心」了,還是有分別,有「識」(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還是「識」的作用?!赶牒湍钏稹梗赶搿故切闹邢?,「念」是當下這一刻的念。想和念就是你的心在動轉,這一切使得眾生有煩惱。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動,那也就沒有分別,也就沒有煩惱。
【復有清凈調伏化,無分別所現(xiàn)故;】
在「相」上講,也有一些「相」,或者眾生的「身、口、意」是清凈的,「佛國凈土」是清凈的——這是調伏之后的結果。調伏之后怎么樣?「無分別所現(xiàn)」,調伏了之后,安于本來面目(本然的清凈),這里就無有分別(這是「智」的層面),這里就化現(xiàn)出來了清凈。
【于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
「過去、現(xiàn)在、未來」,相有而性空,本自無生而又平等,所以「三世」說存在,也好像不存在;說不存在,一直又存在著;非有、非無,無生而平等。
菩薩的愿力可以化現(xiàn)很多的國土,化現(xiàn)出很多的眾生。甚至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愿力也可以化現(xiàn)出能夠講法的、有著美音的鳥兒。菩薩愿力也可以化現(xiàn),為什么他們的愿力能夠化現(xiàn)一切呢?廣大修行的緣故。
【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xiàn)故;】
如來的大悲也可以顯化種種,這是一些方便的示現(xiàn)。甚至說,如來為了教化眾生,度化特別的一些眾生,可以化現(xiàn)為特別的樣子。
【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span>
菩薩摩訶薩擁有無所畏懼的智慧辯才,這種智慧辯才要什么時候顯現(xiàn)出來呢?轉法輪的時候,講法的時候,有種種方便的時候,才能夠體現(xiàn)出他無窮的智慧和無畏的辯才。
【菩薩如是了知世間、出世間化,現(xiàn)證知,廣大知,無邊知,如事知,自在知,真實知,非虛妄見所能傾動,隨世所行亦不失壞?!?/span>
就這樣,菩薩摩訶薩就了知了世間、出世間之化,他現(xiàn)量證知了一切,擁有著廣大知,無邊知,如其事理實相的知,自在之知,真實知;非虛妄見所能夠傾動,隨世間所行,但是(菩薩摩訶薩高遠的境界)從來不會失去,不會毀壞。
【譬如化,不從心起、不從心法起,不從業(yè)起、不受果報,非世間生、非世間滅,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非久住、非須臾住,非行世間、非離世間,不專系一方,不普屬諸方,非有量、非無量,不厭不息、非不厭息,非凡、非圣,非染、非凈,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見、非不見,非依世間、非入法界,非黠慧、非遲鈍,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無有?!?/span>
就好像「化」,什么是「化」呢?本來不存在的,突然出現(xiàn)了,無中生了有?!富F(xiàn)」,或者說一種轉變,事物從一種狀態(tài)轉變成了另一種狀態(tài),有的時候也叫「化」。這種「化」本身不從心起、不從心法而起,不從業(yè)起、不受果報,非世間生、非世間滅,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非久住、非須臾住,非行于世間、非離于世間,不專系于一方,也不普遍地屬于各方,非有量、非無量,不厭不息、非不厭息,非凡、非圣,非染、非凈,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見、非不見,非依世間、非入法界,非黠慧、非遲鈍,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無有。
【菩薩如是善巧方便,行于世間修菩薩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著世間,不取自身,于世、于身無所分別;】
菩薩摩訶薩就這樣地擁有著善巧方便,行于世間修習菩薩道,了知世間法,而可以有無量的分身化往各處;菩薩摩訶薩不著于世間,不取于自身,對于世間、對于自身無所分別。
【不住世間,不離世間;不住于法,不離于法;以本愿故,不棄舍一眾生界,不調伏少眾生界?!?/span>
不住世間,也不離于世間;不住于法,也不離于法;以根本誓愿的緣故,菩薩摩訶薩不會棄舍一個眾生(不會說這里就剩一個眾生了,我就不去救度),不會棄舍一個眾生界;也不會去調伏少眾生界(不會去挑挑揀揀)。
【不分別法;非不分別,知諸法性無來無去,雖無所有而滿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無?!?/span>
擁有「如化忍」的菩薩摩訶薩們,他們「不分別法」;但是也「非不分別」(不刻意地分別法,但是在相上也了知什么是「小乘」的,什么是「大乘」的,什么是「三乘」、「二乘」、「一乘」的),了知「法性無來無去,雖無所有而滿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無」,就這樣地安住。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眾生。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如化忍?!?/span>
普賢菩薩說:佛子,菩薩摩訶薩就這樣地安住在「如化忍」的時候,就能夠完全地滿足一切諸佛的菩提之道,去利益眾生。這就是菩薩摩訶薩的第九「如化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于化,譬如化士,于一切佛剎無所依住,于一切世間無所取著,于一切佛法不生分別,而趣佛菩提無有懈倦,修菩薩行離諸顛倒,】
菩薩摩訶薩成就了「如化忍」,「凡有所作悉同于化」,「譬如化士」,就好像化現(xiàn)出來的一個人(他是空中生出了有),他對于一切佛剎肯定是無所依?。挥谝磺惺篱g也無所取著;于一切佛法也不生分別;但是卻依然能夠趣向佛陀的菩提覺悟,不會有懈怠和厭倦;他會修習菩薩行,離開所有顛倒。
【雖無有身而現(xiàn)一切身,雖無所住而住眾國土,雖無有色而普現(xiàn)眾色,雖不著實際而明照法性平等圓滿。】
雖然無有真正的一個固相的身體,但是又能夠現(xiàn)化出一切的身形樣貌;雖然無所住,卻可以到達(各處)眾多的國土;雖然無有色相,但是卻能夠普遍地示現(xiàn)出眾多的色相;雖然不著那個實際,卻可以「明照法性平等圓滿」。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于一切法無所依止,名解脫者;一切過失悉皆舍離,名調伏者;】
普賢菩薩說:佛子,處在「如化忍」的這些菩薩摩訶薩們,對于一切法無所依止,可以說他們是真正的「解脫者」;他們不會造作任何的過失了,一切過失都完全地舍棄了、遠離了,所以說他們是「調伏者」。
【不動不轉,普入一切如來眾會,名神通者;于無生法已得善巧,名無退者;具一切力,須彌、鐵圍不能為障,名無礙者。】
他們不動不轉,可以普遍地入到一切如來的眾會,所以說他們是「神通者」;對于無生之法,他們完全地得到了善巧,也可以講他們是「無退者」(無有退);他們也具備了一切的力量,須彌山、鐵圍山都不能夠成為他們的障礙,所以他們是「無有障礙者」。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空忍?】
接下來,普賢菩薩說:佛子,那么什么是菩薩摩訶薩的「如空忍」呢?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了一切法界猶如虛空,以無相故;一切世界猶如虛空,以無起故;一切法猶如虛空,以無二故;一切眾生行猶如虛空,無所行故;一切佛猶如虛空,無分別故;一切佛力猶如虛空,無差別故;一切禪定猶如虛空,三際平等故;所說一切法猶如虛空,不可言說故;一切佛身猶如虛空,無著無礙故。】
佛子,擁有「如空忍」的菩薩摩訶薩們,了知一切法界猶如虛空,因為無相的緣故;一切世界猶如虛空,本無所起的緣故;一切法猶如虛空,本無有二的緣故;一切眾生行猶如虛空,無所行的緣故;一切佛猶如虛空,無分別的緣故;一切佛的神力猶如虛空,無差別的緣故;一切禪定猶如虛空,三際平等的緣故(「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際平等);所說一切法猶如虛空,不可言說的緣故;一切佛身猶如虛空,無著無礙的緣故。
【菩薩如是,以如虛空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
菩薩們就這樣地,用著如虛空的這種智慧方便,了達一切法皆無所有。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虛空忍智了一切法時,得如虛空身、身業(yè),得如虛空語、語業(yè),得如虛空意、意業(yè)。】
普賢菩薩說:佛子,菩薩摩訶薩以這種如同虛空之般的忍,以這種智慧,了達一切法的時候,就得到了如同虛空之身,得到了如同虛空的身業(yè),得到了如同虛空一般的語和語業(yè),也得到了如同虛空一般的意和意業(yè)。
【譬如虛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歿;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歿?!?/span>
就好像虛空,一切法就依生于虛空,但是又無生,也無歿;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一切法不生不歿。
【譬如虛空,不可破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智慧諸力不可破壞?!?/span>
就好像虛空,不可破壞;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他們的智慧種種力量不可破壞。
【譬如虛空,一切世間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之所依止而無所依?!?/span>
就好像虛空,一切世間都依止著虛空,又好像無所依(一切世間存在在虛空中,但是無所依。因為虛空是虛空啊,它不是一個固態(tài)的物質);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一切諸法之所依止而無所依」。一切諸法好像都存在于菩薩摩訶薩這里,但是又不是很固態(tài)地、固定地依著菩薩摩訶薩的。
【譬如虛空,無生無滅,能持一切世間生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向、無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間修行清凈。】
就好像虛空,無生無滅,卻能容持一切世間的生滅;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無有刻意地趣向,無有刻意地得到什么,但是也能夠示現(xiàn),「我趣向佛道,或者我得證佛果」,普令世間修行清凈。
【譬如虛空,無方、無隅,而能顯現(xiàn)無邊方、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業(yè)、無報,而能顯示種種業(yè)、報?!?/span>
又好像虛空,無有方、無有隅,而能顯現(xiàn)無邊方、隅。
虛空本身沒有特定的方向可言,也沒有特定的角落可言,因為它并不是一個固態(tài)的相。但是卻能夠顯現(xiàn)出有無邊的方位,無邊的角落;它容納一切,它就是一切。
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無有業(yè)、也無有報,本身地證入到真如實相的菩薩摩訶薩,大涅槃的境界無因、無果、無有業(yè)報,但是在相上也能夠顯示,「我入相了」,在角色扮演中有種種的業(yè)和報。
【譬如虛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現(xiàn)種種威儀;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別一切諸行?!?/span>
就好像虛空,非行、非?。阏f虛空行走了嗎?沒有,它就是它。你說它安住了嗎?也沒有,它就是它),但是能夠示現(xiàn)種種的威儀;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非行、非住,「而能分別一切諸行」。菩薩摩訶薩的真身就如同虛空,非行、非住,(沒有行動,沒有住著),卻能夠分別一切諸行。
【譬如虛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現(xiàn)種種諸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世間色、非出世間色,而能示現(xiàn)一切諸色?!?/span>
就好像虛空,非色、非非色,卻能夠示現(xiàn)種種諸色;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非世間色、非出世間色,卻能夠示現(xiàn)一切諸色(世間色、出世間色都能示現(xiàn))。
【譬如虛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現(xiàn)一切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顯示菩薩所行諸行?!?/span>
就好像虛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現(xiàn)一切物。
你說虛空存在了很久嗎?很難講,在虛空這里時間是空的,無所謂時間。既然無所謂時間,也很難講這虛空存在了很久,還是存在了不長時間,不能講。但是虛空明明就一直在這兒,而且在其中現(xiàn)出一切物。
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非久、非近,而能久住,顯示菩薩所行諸形」。
【譬如虛空,非凈、非穢,不離凈、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障、非無障,不離障、無障。】
就好像虛空,非凈、非穢,不離凈、穢。
【醍醐】
你不能說虛空是干凈的還是染污的,但是也離不開干凈和染污去形容它
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不能講有障礙,還是沒有障礙,但是也離不開障礙或者無障礙。
【譬如虛空,一切世間皆現(xiàn)其前,非現(xiàn)一切世間之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皆現(xiàn)其前,非現(xiàn)一切諸法之前?!?/span>
就好像虛空,一切世間都現(xiàn)在這里(一切世間好像都現(xiàn)在虛空中),不是說虛空現(xiàn)在世間(其實好像是世間現(xiàn)化在虛空當中,因為虛空無比之大);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一切諸法都現(xiàn)化在菩薩摩訶薩這里,不是說菩薩摩訶薩化現(xiàn)在諸法這里。
【譬如虛空,普入一切,而無邊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普入諸法,而菩薩心無有邊際。何以故?】
就好像虛空,能夠普入一切,沒有任何的邊際;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的,可以普入諸法,而他們的心沒有任何的邊際。為什么呢?
【菩薩所作如虛空故。謂所有修習、所有嚴凈、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分量如虛空,清凈遍一切處。】
因為菩薩所作就如同虛空??梢灾v,菩薩摩訶薩所有的修習、所有的莊嚴清凈、所有的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這個分量就像虛空一樣大,清凈遍一切處。
【如是證知一切諸法,于一切法無有分別,嚴凈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身,了一切方無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fā)一切隨類之音,為一切世間轉于法輪未曾失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
就這樣證知了一切諸法,于一切法無有分別,莊嚴清凈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之身,了達一切方位無有迷惑,具備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經(jīng)到達了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fā)一切隨類之音,就這樣地可以為一切世間轉法輪(講法),總是選擇最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菩薩摩訶薩的第十「如空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無生身,以無滅故;得不動身,以無壞故;得不實身,離虛妄故;得一相身,以無相故;得無量身,佛力無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
普賢菩薩說:菩薩摩訶薩要是成就了這種「如空忍」,就得到了無來之身,因為也無所去;就得到了無生之身,因為也無所滅;得到了不動之身,因為無可壞;得到了不實之身,因為離開了所有的虛妄;得到了一相之身,因為本來無相;得到了無量之身,因為佛力無有量;在「如空忍」中,菩薩摩訶薩就得到了平等身,同于真如之相。
【得無差別身,等觀三世故;得至一切處身,凈眼等照無障礙故;得離欲際身,知一切法無合散故;得虛空無邊際身,福德藏無盡如虛空故;得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為性如虛空故;得無量無礙音聲身,無所障礙如虛空故;】
得到了無差別之身,等觀(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的緣故;得到了至一切處之身,他們的清凈之眼平等地照耀,無有任何的障礙的緣故;他們就得到了離開了所有欲際之身,了知一切法無有合散的緣故;他們就得到了虛空無邊際之身,福德藏無有窮盡,猶如虛空的緣故;他們就得到了無斷無盡的法性平等辯才之身,了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為性猶如虛空的緣故;就得到了無量無礙的音聲之身,無所障礙如同虛空的緣故。
【得具足一切善巧清凈菩薩行身,于一切處皆無障礙如虛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xù)身,不可斷絕如虛空故;得一切佛剎中現(xiàn)無量佛剎身,離諸貪著如虛空無邊故;】
在這種「如空忍」中,菩薩摩訶薩也得到了具足一切善巧的清凈菩薩行之身,于一切處皆無有障礙猶如虛空的緣故;得到了一切佛法之海次第相續(xù)之身,不可斷絕猶如虛空的緣故;得以在一切佛剎中現(xiàn)無量佛剎身,因為離開了所有的貪著,就好像虛空無有邊際(如果你有貪著,你就不可能去一切佛剎現(xiàn)無量佛身;有貪著,心就沒有盡虛空遍法界)。
【得示現(xiàn)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如虛空大海無邊際故;得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如虛空任持一切世間故;得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如虛空一切劫火不能燒故;得持一切世間力身,智慧力如虛空故。】
安住于「如空忍」的菩薩摩訶薩,也示現(xiàn)一切自在法無有休息之身(可以示現(xiàn)一切自在法無有休息),因為他們就像虛空,就像大海,無有邊際的緣故;在「如空忍」中,菩薩摩訶薩也得到了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之身,因為他們可以像虛空一樣任持一切世間;他們也得到了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因為他們就像虛空一樣,一切劫末的大火都不能燒壞他們(誰能燒壞虛空呢);在「如空忍」中,菩薩摩訶薩也得到了持一切世間力之身,他們的智慧力無有窮盡,像虛空一般的緣故。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忍。】
這就是菩薩摩訶薩的十種忍,普賢菩薩已經(jīng)講完了。
【(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
這十種忍分別是:「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菩薩摩訶薩的這十種忍,三世諸佛已經(jīng)講過、現(xiàn)在正在講、或者未來將會講……
評論